语文四上七单元教案.doc_第1页
语文四上七单元教案.doc_第2页
语文四上七单元教案.doc_第3页
语文四上七单元教案.doc_第4页
语文四上七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风和日丽、疑惑不解、帝国主义、模范、耀武扬威、巡警、惩处、振兴中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感知课文大意,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1、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2、 理清课文线索,感知课文大意。难点理清课文线索,感知课文大意。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关于周恩来的资料。学生预习课文,读一读课文后的阅读链接,收集周恩来的资料。我们的约定读书、写字坐姿要端正。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课文线索。三、学习生字生词。四、练习朗读课文。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指名读。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课文。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2、学生自由读生字。3、指名读生字。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汇报要求学会的字。(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 振晨 嚷囊(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汇报要求认识的字。(1)、指名读。(2)、开火车认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同桌练习齐读课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周恩来的名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意的能力。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为了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生字、词语。注重朗读,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加熟悉。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会认的字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会写的字 原因作业设计1、 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并选择两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造句。2、 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课堂反思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图片等。学生把课文读流利,收集关于周恩来的一些资料。我们的约定感情朗读,大胆交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3、汇报上面的问题。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1、读最后一段。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而感受他对国家的关心。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当时“中国不振”,体会外国侵略者的猖狂、霸道及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感受周恩来热爱祖国,胸怀祖国的情感。通过朗读、讨论、汇报,让学生明白周恩来是为什么而读书,从而感受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板书设计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不振:疑惑目睹立志作业设计1、 课后再收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2、 小练笔:写一写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以及自己是因为什么而读书。课堂反思课题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2、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资料等。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收集叶圣陶的资料。我们的约定感情朗读,大胆发言。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初步解题。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三、品读610自然段,感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句子。三、品读610自然段,感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句子。四、布置作业师:板书“虎”,指导书写“虎”,师生交流爬山虎的特点,板书“攀登”。区别 “绿的”和“绿绿的”,感悟叠词的妙用。板书课题。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测生词。用举例子的方法理解“动词”,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推荐”,指导书写“荐”。读准多音字“模”。3、阅读课文,理清脉络。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随机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知道这两件事和叶圣陶的关系。1、默读课文610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到叶老先生家做客的句子读一读。2、细读品味:“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悟作者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感悟描写爬山虎的意义。 (1)、画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A:“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B:“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利用想象画面法、走进作者心里的学习方法,指导朗读,渗透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突出爬山虎不畏艰险,不断攀登的特点。 (2)、再谈爬山虎的“绿”,引导学生感悟“绿”的深刻含义。 (3)、引发疑问:在作者的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A: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爬山虎的含义。 B: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质疑:为何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整体感悟,教师引读几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次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当我看到叶老先生给我批改的作文,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要见叶老先生时,心中充满欢快与激动,一进他家的院子,看到(学生读)“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我们的交谈很融洽,叶老先生的亲切、认真,叶老先生对我的殷切期望充满了我幼小的心,将要离开时我看到(学生读)“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先生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每当想起叶老先生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说(学生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5)、指导学生背诵喜欢的句子。1、阅读课后资料袋中叶圣陶先生给肖复兴同学修改的作文,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2、推荐阅读叶圣陶和肖复兴的书籍。谈话激趣,感悟叠词的作用。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通过想象画面法、走进作者心里的学习方法,指导朗读,渗透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突出爬山虎不畏艰险,不断攀登的特点。从而让学生受到启发。品读课文,感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在课外要积极阅读的兴趣,加强对叶圣陶、肖复兴的了解。板书设计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攀登 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人品 思念 敬重 感激作业设计1、阅读课后资料袋中叶圣陶先生给肖复兴同学修改的作文,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2、推荐阅读叶圣陶和肖复兴的书籍。课堂反思课题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三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2、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的含义,感悟叶老先生的人品,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2、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的含义,感悟叶老先生的人品,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难点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教具等。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好学具。我们的约定认真倾听,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二、深入学习课文1-5自然段。三、读写结合。四、结合板书,交流收获。五、布置作业。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写了哪两件事?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初看叶老先生修改的作文原稿,让学生谈感受,奠定情感体验。(二)默读课文1-5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1、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抓住“密密麻麻” 和“到处”可以看出叶老先生批改作文的认真、细致。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密密麻麻”的意思。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1)质疑:从叶老先生的批改中为什么能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2)体会用词的准确,感悟比喻句的妙用。 (3)体会叶老的认真,让学生先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到叶老修改的必要性,总结出修改作文的好方法。 (4)学会增添、删改、删去等修改符号的用法。(三)对比评语,谈感受。1、请学生给满篇都是修改符号的作文写个评语。2、学生读读叶老先生写的评语。3、通过对比,感悟叶老先生的人品和文品。4、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说出肖复兴同学的成长之路。(一)用想象法,写出70岁的老人当时如何修改这篇作文的情景。(二)教师引读这一段,让学生感受叶老对下一代的关心。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大家一定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收获吧!谁来谈谈你的收获?搜集名人的成长故事,与同学分享。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三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通过朗读,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的含义,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启发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收获。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习惯与能力。板书设计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圣陶)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 作品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 人品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作业设计1、读一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再说说理由。(1)、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显得虎虎有生气。(2)、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我喜欢第()句,因为( )。2、搜集名人的成长故事,与同学分享。课堂反思课题27、乌塔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的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资料等。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我们的约定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二、检查自学情况。三、学习第5小节重点句1,初步认识乌塔。四、深入学习第7小节的重点句1、2,进一步认识乌塔。五、学习第8、9小节中对乌塔正面语言的描写,了解她另外的性格特点。六、小结,说体会。七、练笔提高。1、你们喜欢旅游吗?最远到过哪儿?和谁一起去的?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乌塔(板书课题)。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3、课文写了乌塔的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1、检查生字新词的朗读情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1、她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2、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3、你了解欧洲吗?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4、初次了解乌塔,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5、假如是你,你能一人游欧洲吗?过渡: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她能周游欧洲靠的是什么?1、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句子,圈一圈,画一画重点的词句,然后小组内交流。2、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3、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读好乌塔的语言,来体会她的特点。)4、学生说感受,教师板书词语。(1) 引读:这次旅行,她安排周密她做的准备又是那么充分(2现在你眼中的乌塔又是什么样的?(板书词语)(3)怪不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5、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乌塔这个小女孩。(生活独立、能干、懂事、聪明)1、学生自读第8、9小节。2、思考:乌塔有什么性格特点?(思想上独立,敢说敢做,有实践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并一步步深入地了解了乌塔,此时此刻,你想对乌塔说什么呢?得出结论,达成共识。(向乌塔学习,并不是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板书:独立、不依赖同学们对乌塔还有很多话要说吧,你们可以把它写下来,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谈话引入,激发兴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认识乌塔,并质疑问难,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特点,体会乌塔的精神。进一步认识乌塔的性格特点。深化对乌塔的认识,引导学生向乌塔学习。把课堂练笔落到实处。板书设计 27、乌塔1. 行程长2. 安排细 周游欧洲 敢说3. 准备久 敢做 4亲自实践 独立 不依赖作业设计1、改正词中的错别字。年喻古稀 ( ) 受益非浅( ) 睡眼蒙胧( )印入眼帘( ) 甚称楷模( ) 落日余辉( )2、小练笔:同学们对乌塔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吧,你们可以把它写下来。 课堂反思课题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难点能读懂信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设计、相关资料等。学生预习课文,看看书信的格式。我们的约定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六、巩固练习,谨记书信格式。七、作业:写信。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象,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