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GCT初等数学辅导.pdf_第1页
101GCT初等数学辅导.pdf_第2页
101GCT初等数学辅导.pdf_第3页
101GCT初等数学辅导.pdf_第4页
101GCT初等数学辅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1 G C T 数 学 辅 导 教 程 数 学 辅 导 教 程 第一部分 初等数学 第一部分 初等数学 1 算 术 1 算 术 1 1 数的概念 自然数 整数 分数 分数单位 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 数位 百分数 1 2 数的整除 倍数 约数 整除 奇数 偶数 质数 素数 合数 质因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 判别正整数被 7 11 13 整除的方法 减去 1 1 数的概念 自然数 整数 分数 分数单位 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 数位 百分数 1 2 数的整除 倍数 约数 整除 奇数 偶数 质数 素数 合数 质因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 判别正整数被 7 11 13 整除的方法 减去100113117 的倍数 例 2009 可被 7 整除 987987 可以被 7 11 13 整除 100 以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1 3 数的四则运算 加法 和 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减法 差 乘法 积 乘法运算的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 除法 商 除法与乘法的逆运算关系 循环小数都可化为分数 的倍数 例 2009 可被 7 整除 987987 可以被 7 11 13 整除 100 以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1 3 数的四则运算 加法 和 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减法 差 乘法 积 乘法运算的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 除法 商 除法与乘法的逆运算关系 循环小数都可化为分数 纯纯循环小数化成分数方法 如循环小数化成分数方法 如 3 1 9 3 3 0 999 145 541 0 例 设 例 设0 48181F L是无穷循环小数 其中 8 和 1 是循环位 试将是无穷循环小数 其中 8 和 1 是循环位 试将F写成既约分数 解 写成既约分数 解 110 53 11 53 11 9 4 99 81 48181 410 FFL 1 4 比和比例 概念 比例内 外项 比例尺 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 1 5 应用 四则运算应用 简单方程 比和比例 1 4 比和比例 概念 比例内 外项 比例尺 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 1 5 应用 四则运算应用 简单方程 比和比例 2 数和代数式 2 数和代数式 2 1 实数及运算 数轴 加 减 乘 除 0 不能作除数 运算后仍为实数 加法 乘法具有交换率 结合率 分配率 乘方 2 1 实数及运算 数轴 加 减 乘 除 0 不能作除数 运算后仍为实数 加法 乘法具有交换率 结合率 分配率 乘方 n n aaaa 4 34 21 L 个 例 例 43 5 2 1 开方 若 开方 若axn 则 则 n ax 例 例 3 10 2 绝对值 绝对值 ba b a b a babaab n n n nnn 0 1 0 0 a a a a aaaaaa nm np mpnmm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4 3 集合 映射与函数 3 集合 映射与函数 3 1 集合 概念 集合 元素 3 1 集合 概念 集合 元素 Aa 表示法 列举法 表示法 列举法 3 2 1 0 L N 描述法 描述法 51 Rxxx a 开口向上 开口向上 0 ba是是0 ab的充分条件 的充分条件 0 ab是是0 0 ba的必要条件 的必要条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5 1 x是是0lg x的充要条件 函数的特性 1 有界性 的充要条件 函数的特性 1 有界性 Mxf 则有界 否则无界 例如 则有界 否则无界 例如 xyxyxyarctan cos sin 在在 上有界 上有界 x y 1 在在 0 上无界 2 单调性 增减性 当 上无界 2 单调性 增减性 当Ixx 21 且 且 21 xx 时 有时 有 21 xfxf 则 则 xf在在I上单调递增 例上单调递增 例 3 xy 当 当Ixx 21 且 且 21 xx 时 有时 有 21 xfxf 则 则 xf在在I上单调递减 例上单调递减 例 x y 2 3 奇偶性 函数 3 奇偶性 函数 xf满足满足 xfxf 称之为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形对称于原点 例如 称之为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形对称于原点 例如 3 xy xxy NMbbaa 则 则 NM N M NMMN aaaaaa loglog log loglog log M n MMnM a n aa n a log 1 log loglog 换底公式 换底公式 Maa a M M M a b b a a log 1log log log log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6 4 方 程 4 方 程 4 1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4 2 一元二次方程 4 1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4 2 一元二次方程 0 2 cbxax 判别式 判别式 R cba acb4 2 当当0 有不等二实根 当 有不等二实根 当0 有相等二实根 重根 当 有相等二实根 重根 当0 0 0 acbxaxxf 0 xf的根的根 a b x 2 2 1 a b x 2 2 1 无实根无实根 0 xf的解集的解集 1 xx a b x 2 Rx 0 xf的解集的解集 21 xxx x x 解法 分解因式法 配方法 公式法 解法 分解因式法 配方法 公式法 4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 4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 21 a b xx a c xx 21 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关于两个根的对称轮换式的数值来 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关于两个根的对称轮换式的数值来 1 1 21 21 21 11 xx xx xx 2 2 2 21 21 2 21 2 2 2 1 2 11 xx xxxx xx 3 3 21 2 21 2 2121 4 xxxxxxxx 例 例 2007GCT 2007GCT 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与与b 均满足方程 均满足方程13 2 xx 则 则 b a a b 22 的值 等于 的值 等于 1x2 x 21x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7 A A 18 B 18 C B 18 C 36 D 36 解 D 36 解 3 ba 1 ab 则 则 ab ba b a a b 3322 ab bababa 22 ab abbaba 3 2 36 1 33 3 2 选 C 4 4 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见 4 2 节图表 例 选 C 4 4 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见 4 2 节图表 例 2003GCT 2003GCT 函数 函数 0 2 acbxaxy在在 0 上单调增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上单调增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0 a且且0 b B B 0a且且0 b D D 0 a且且0 b 解 解 0 2 acbxaxy在在 0 上单调增 则抛物线开口向上 上单调增 则抛物线开口向上 0 a 对称轴为 对称轴为 a b x 2 只有 只有0 2 a b x 才能满足在 才能满足在 0 上单调增 又因上单调增 又因0 a 则 则0 b 选 C 4 5 简单的一元高次方程 分式方程 指数方程 对数方程的解法及验根 对一元高次方程 选 C 4 5 简单的一元高次方程 分式方程 指数方程 对数方程的解法及验根 对一元高次方程 0 01 1 1 axaxaxa n n n n L 有 广义韦达定理 有 广义韦达定理 n n n a a xxx 1 21 L n n nn a a xxxxxx 2 13121 L n n nn a a xxxx 0 121 1 LLL 5 不 等 式 5 不 等 式 5 1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若 5 1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若cbba 则 则 ca 若 若ba 则 则 cbca 若 若0 cba 则 则 cbcabcac 注意 不等式两边同乘负数 不等式变号 注意 不等式两边同乘负数 不等式变号 若若0 0 dcba 则 则 bdac 若 若0 ba 则 则 nn ba Z 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8 若若0 ba 则 则 nn ba Z n 基本不等式 若 基本不等式 若Ra 则 则0 2 a 若 若Rba 则 则abba2 22 若 若0 0 ba 则 则 2 ab ba 平均值不等式 平均值不等式 即 非负数的算术平均值大于等于几何平均值 即 非负数的算术平均值大于等于几何平均值 bababa 三角不等式 三角不等式 即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 例 2004GCT 2004GCT ABC 中 中 5 AB 3 AC xA 该三角形 该三角形BC边上的中线长是边上的中线长是x 的函数的函数 xfy 则当 则当x在在 0 中变化时 函数中变化时 函数 xf取值的范围是 A 取值的范围是 A 5 0 B B 4 1 C C 4 3 D D 5 2 解 以 解 以ACA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DC 则对角线 则对角线 82 a axf 可化为 可化为 axfa 若 若0 a axf 可化为可化为axf 及及axf 解集为并集 5 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如 解集为并集 5 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如 023 2 xx 即 即0 12 23 6 1 3 2 x 解集为 解集为R 023 2 xx的解集为的解集为 023 2 xx的解集为 的解集为 21 xx的解集为 的解集为 2 1 Ux 例 例 0 043 22 aaaxx的解集是 A 的解集是 A 3 3 a a B B 3 a a C C 3 a a U D D 3 a aU 解 原式即为 解 原式即为 0 3 ax a x 3 3 0 a xa a xaxa 04 032 2 2 xx xx 的解集为 A 的解集为 A 3 4 B B 0 4 C C 0 3 D D 1 0 3 4 U 解 解 0 1 3 032 2 xxxx 1 3 Ux 0 4 0 4 04 2 xxxxx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3 4 x 选 A 例 解不等式 选 A 例 解不等式 0 4 2 1 3 xxxxxf 此类问题可列表如下 此类问题可列表如下 x 3 1 3 2 1 4 2 4 xf 则解集为 则解集为 4 2 1 3 UU 例 设方程 例 设方程02 13 7 22 kkxkx的两个实根分别在区间的两个实根分别在区间 1 0 和和 2 1 内 则 内 则k的取值范围是 A 的取值范围是 A 2 B B 4 3 1 2 U C C 4 2 D D 3 1 解法 1 设 解法 1 设2 13 7 22 kkxkxxf 由题设条件 得 由题设条件 得02 0 2 kkf 082 1 2 kkf 满足两个实根分别在区间 满足两个实根分别在区间 1 0 和和 2 1 内 三个不等式联立解得内 三个不等式联立解得 4 3 1 2 U k 选 B 解法 2 若 选 B 解法 2 若02 2 kk即即1 k或或 2 k时 则必有根时 则必有根0 x 不合题设 此时 A 中含 不合题设 此时 A 中含 1 k C D 中含 C D 中含2 k 故排除 A C D 选 B 5 4 一些特殊的代数不等式 分式不等式 无理不等式 和超越不等式 指数不等式 对数不 等式 的解法 例 不等式 故排除 A C D 选 B 5 4 一些特殊的代数不等式 分式不等式 无理不等式 和超越不等式 指数不等式 对数不 等式 的解法 例 不等式2 65 59 2 xx x 的解集是 A 的解集是 A 3 2 B B 3 2 C C 3 2 U D D 3 2 U 解 解 不要两边乘不要两边乘65 2 xx 而用移项 而用移项 0 3 2 72 65 65 259 2 2 2 xx xx xx xxx 072 2 xxQ 03 2 xx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10 得得 3 2 Ux 选 C 例 求不等式 选 C 例 求不等式1323 x的解集 解 可化为 的解集 解 可化为1323 x或或1323 x 得 得6 x 对于后者 联立解 对于后者 联立解023 x和和423 x 得 得2 3 2 x的解集为的解集为 6 2 3 2 Ux 6 数列 6 数列 6 1 数列的概念 数列 项 首项 6 1 数列的概念 数列 项 首项 1 a 通项 通项 n a 通项公式 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 前 通项公式 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 前n项的和项的和 n S 各项的和 各项的和S 已知 已知 n S 求通项公式 求通项公式 n a方法 方法 1 nnn SSa 但须验证 但须验证 11 Sa 是否满足 6 2 等差数列 算术数列 是否满足 6 2 等差数列 算术数列 dnaan 1 1 2 1 1nn aanS dnnnaSn 1 2 1 1 等差中项 若 等差中项 若cba 成等差数列 则 成等差数列 则 cab 2 例 已知方程 例 已知方程 2 2 mxx 0 2 2 nxx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 4 1 的等差数列 则的等差数列 则 nm A 1 B A 1 B 4 3 C C 2 1 D D 8 3 解 设 4 个根为 解 设 4 个根为ddd3 4 1 2 4 1 4 1 4 1 则 则 4613 4 1 2 4 1 4 1 4 1 dddd 得 得 2 1 d 则 4 个根为 则 4 个根为 4 7 4 5 4 3 4 1 注意 注意2 4 7 4 1 2 4 5 4 3 则 则 16 15 4 5 4 3 16 7 4 7 4 1 nm 2 1 nm 选 C 6 3 等比数列 几何数列 选 C 6 3 等比数列 几何数列 0 0 1 1 1 qaqaa n n q qa S n n 1 1 1 q qaa S n n 1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11 等比中项 若等比中项 若cba 成等比数列 则 成等比数列 则 acb 2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所有项之和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所有项之和 1 1 1 q q a S 例 在等比数列 例 在等比数列 n a中 中 08 3 73 2 5876432 aaaaaaaaa 则 则 73 aa A 2 B 1 C 1 D 2 解 A 2 B 1 C 1 D 2 解 3 3432 aaaa 3 7876 aaaa 73 2 5 aaa 原式可化为 原式可化为 2 833 73 2 737 2 3 3 7 3 3 aaaaaaaa 选 A 常用数列求和 级数 等差级数 选 A 常用数列求和 级数 等差级数 2 1 321 nn n L 2 12 531nn L 12 1 6 1 321 2222 nnnnL 212222 1 4321n n L 1 2 1 1 1 nn n 1 433221 nnL 2 1 3 1 nnn 数列求和常用方法 分项转化 法 例 已知 数列求和常用方法 分项转化 法 例 已知 n n na 2 1 求 求 n S 2 1 8 1 4 1 2 1 321 n n nS LL 得 得 n n n nnnnS 2 1 1 1 2 1 2 1 1 2 1 1 2 1 1 2 1 例 例 2011GCT 2011GCT 已知数列 已知数列LL 321n aaaa的通项是的通项是 4 1 12 1 n n n a 则该数列的前 101 项的和等于 A 2501 B 2551 C 2601 D 2651 解 则该数列的前 101 项的和等于 A 2501 B 2551 C 2601 D 2651 解 4 1 12 1 n n n a 则数列 则数列 n a为为LL 51 50 50 3 3 2 2 1 1 2550 2 5150 2 100 S 2601512550 101 S 选 C 拆项相消 法 选 C 拆项相消 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12 例 已知例 已知 1 1 nn an 求 求 n S 1 11 nn an 则 则 n S 1 11 4 1 3 1 3 1 2 1 2 1 1 nn L 11 1 1 n n n 错位相减 法 错位相减 法 例 已知例 已知 n n na2 求 求 n S n n nS2232221 32 L 132 22 1 2221 2 nn n nnSL 两式相减 得 两式相减 得 132 22222 nn n nSL22 1 12 12 2 2 11 n n n nn 7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和概率 7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和概率 7 1 两个基本原理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7 2 排列 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及组合数的性质 阶乘 7 1 两个基本原理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7 2 排列 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及组合数的性质 阶乘 12 2 1 Lnnnn 1 1 2 2 6 3 24 4 120 5 L 720 6 规定规定 1 0 排列数 排列数 1 2 1 P mn n mnnnn m n L 全排列 全排列 Pn n n 组合数 组合数 1 1 P P C m mnnn mnm n m m m nm n L 规定规定 1C0 n 组合数的性质 组合数的性质 1 1 CCC CC m n m n m n mn n m n 7 3 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性质及应用 7 3 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性质及应用 C 0 rrn n r r n n baba 通项 通项 rrnr nr baT C 1 满足 满足 nn n r nnn 2CCCC 10 LL 杨辉三角形 杨辉三角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13 LLLLLLLLLLLLLLLL L LL LL LLL LLLL LLLLL LLLLL 1615201561 15101051 14641 1331 121 11 1 6 5 4 3 2 1 0 ba ba ba ba ba ba ba 例 设等式 例 设等式34 1 6 1 4 1 234 xxxxS 则 则 S A A 4 x B B 1 4 x C C 2 1 x D D 4 4 x 解法 1 解法 1 44234 11 1 1 4 1 6 1 4 1 xxxxxxS 选 A 解法 2 令 选 A 解法 2 令1 x 则 则1 S 经验算只有 A 适合 例 在 经验算只有 A 适合 例 在 1 2 n x的展开式中 的展开式中 2 x项的系数是 A 项的系数是 A 1 2 n n B B 1 2 2 nn n C C 1 2 2 nn n D D 1 2 1 nn n 解 解 1 2 2 1 22C 2112 1 nn nn nnn n 选 C 例 选 C 例 29 1 2 x x 的展开式中的展开式中 9 x的系数是 A 的系数是 A 9 1 2 B B 21 2 C C 21 16 D 84 解 D 84 解 29 1 2 x x 939 2 1 xx 93 2 1 x展开式中展开式中 18 x项的系数为 项的系数为 2 21 2 1 C 33 9 选 B 例 选 B 例 3 2 2 4 4 x x的展开式中的展开式中 4 x项的系数为 A 12 B 12 C 24 D 24 解 项的系数为 A 12 B 12 C 24 D 24 解 3 2 2 4 4 x x 3246 44 xxx 626 2 xx 62 2 x中中 10 x的系数即为所求 的 的系数即为所求 的 4 x项的系数 得项的系数 得12 2 C 11 6 选 A 例 若 选 A 例 若 15 14 1 15 0 96 32 12 axaxaxx L 则 则 14210 aaaaL A A 9 21 B B 9 2 C C 9 21 D D 15 2 解 设 解 设1 x 得 得1 151410 aaaaL 设 设0 x 得 得 9 15 2 a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14 从而从而51321 9 1410 aaaL 选 A 7 4 古典概率问题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相互独立事件及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计算 1 基本概念 样本空间 样本点 随机事件 基本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和事件 积事件 互不相容事件 对立事件 2 概率的概念与性质 1 定义 非负性 规范性 可加性 2 性质 选 A 7 4 古典概率问题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相互独立事件及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计算 1 基本概念 样本空间 样本点 随机事件 基本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和事件 积事件 互不相容事件 对立事件 2 概率的概念与性质 1 定义 非负性 规范性 可加性 2 性质 1 0 AP 0 P BAPBPAPBAPIU 3 几种特殊事件发生的概率 1 等可能事件 古典概型 3 几种特殊事件发生的概率 1 等可能事件 古典概型 n m AP 2 互不相容事件 2 互不相容事件 BPAPBAP U 对立事件 对立事件 1 BPAP 3 相互独立事件 3 相互独立事件 BPAPBAP I 4 独立重复试验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4 独立重复试验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 那么在 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 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 次独立重复 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次的概率为 knkk nn ppkP 1 C 例 袋中有 10 个球 其中 5 个红球 3 个白球 2 个黑球 任意取出 3 球 则恰为不同色 球的概率是 A 例 袋中有 10 个球 其中 5 个红球 3 个白球 2 个黑球 任意取出 3 球 则恰为不同色 球的概率是 A 5 1 B B 4 1 C C 3 1 D D 2 1 解 解 4 1 23 8910 235 C CCC 3 10 1 2 1 3 1 5 p 选 B 例 甲 乙两人独立地各射击一次 若甲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0 8 乙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0 6 两人恰有一人击中目标的概率是 A 0 44 B 0 46 C 0 48 D 0 52 解 选 B 例 甲 乙两人独立地各射击一次 若甲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0 8 乙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0 6 两人恰有一人击中目标的概率是 A 0 44 B 0 46 C 0 48 D 0 52 解 44 0 8 01 6 0 6 01 8 0 p 选 A 例 选 A 例 2010GCT 2010GCT 若从 1 2 3 4 5 6 7 8 9 10 这十个数中任意取 3 个不同的数 则 它们能构成公比大于 1 的等比数列的概率是 若从 1 2 3 4 5 6 7 8 9 10 这十个数中任意取 3 个不同的数 则 它们能构成公比大于 1 的等比数列的概率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15 A A 40 1 B B 30 1 C C 20 1 D D 15 1 解 从中任意取 3 个不同的数 构成公比大于 1 的等比数列只有 1 2 4 1 3 9 2 4 8 4 6 9 共 4 组 则 解 从中任意取 3 个不同的数 构成公比大于 1 的等比数列只有 1 2 4 1 3 9 2 4 8 4 6 9 共 4 组 则 30 1 8910 234 C 4 3 10 p 选 B 选 B 8 常见几何图形 8 常见几何图形 8 1 三角形 元素 8 1 三角形 元素 cbacbacba lllmmmhhhcbaCBA 面积 面积S 周长 2 周长 2p p 180 2 1 sin 2 1 o CBAcpbpappahCabS a 重心 中心 及性质 三条中线的交点 中线 重心 中心 及性质 三条中线的交点 中线BCEF BCEF 2 1 重心分中线比例为 重心分中线比例为1 2 垂心 三条高的交点 内心 内切圆中心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垂心 三条高的交点 内心 内切圆中心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A 的平分线交的平分线交BC于于T 则 则 AC AB CT BT 外心 外接圆中心 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直角三角形及性质 勾股定理 外心 外接圆中心 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直角三角形及性质 勾股定理 c a B c b BabScbaC cos sin 2 1 90 222o 常用勾股数 3 4 5 5 12 13 7 24 25 8 15 17 9 40 41 11 60 61 12 35 37 常用勾股数 3 4 5 5 12 13 7 24 25 8 15 17 9 40 41 11 60 61 12 35 37 2 1 1 2 2 1 12 2 1 12 12 22 22 nnnn nn n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8 2 四边形 内角和为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8 2 四边形 内角和为 2360 o 矩形的特点 长为 矩形的特点 长为a 宽为 宽为b 面积 面积abS 周长 周长 2baL 对角线长 对角线长 22 ba 正方形的性质 边长为 正方形的性质 边长为a 对角线垂直平分 面积 对角线垂直平分 面积 2 aS 周长 周长aL4 对角线长 对角线长a2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性质 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性质 面积AabahS a sin 周长 周长 2baL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16 菱形的性质 边长为菱形的性质 边长为a 对角线 对角线fe 垂直平分 面积垂直平分 面积efS 2 1 周长 周长aL4 梯形的性质 中线 梯形的性质 中线 2 ba l 面积 面积hbalhS 2 1 例 例 2009GCT 2009GCT 在边长为 10 的正方形 在边长为 10 的正方形ABCD中 若按图中所示嵌入 6 个边长一样的小 正方形 使得 中 若按图中所示嵌入 6 个边长一样的小 正方形 使得NMQP 4 个顶点落在大正方形的边上 则这 6 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是 A 4 个顶点落在大正方形的边上 则这 6 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是 A 25 16 32 B B 5 1 30 C C 5 4 32 D D 5 4 30 解 设解 设mDM nDN 记 记NQ线段之间小正方形的顶点依次为线段之间小正方形的顶点依次为HGFE 过 过GFE 向左作水平线 过 向左作水平线 过FE 向下作铅垂线 构成 3 个直角三角形 过向下作铅垂线 构成 3 个直角三角形 过HG 向右作水平线 过 向右作水平线 过H向上作铅垂线 构成 2 个直角三角形 这 5 个直角三角形与向上作铅垂线 构成 2 个直角三角形 这 5 个直角三角形与MDN 全等 则全等 则 105 n 1052 mn 于是得 于是得2 n 5 6 m 则 6 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为 则 6 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为 25 16 32 25 1366 6 22 nmS 选 A 8 3 圆 圆的图形 概念及各元素 半径为 选 A 8 3 圆 圆的图形 概念及各元素 半径为r 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 2 rS 周长计算 周长计算rL 2 扇形的图形 半径为 扇形的图形 半径为r 圆心角为 圆心角为 弧长 弧长 rL 面积 面积 2 2 rS 弦长 弦长 2 sin2 rl 弓形 扇形减三角形 弧长 弓形 扇形减三角形 弧长 rL 面积 面积 sin 2 1 2 rS 弦长 弦长 2 sin2 rl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相 离 外 切 相 交 内 切 内 含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相 离 外 切 相 交 内 切 内 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17 公共点数 0 1 2 1 0 公共点数 0 1 2 1 0 公切线数 4 2 条外公切线 2 条内公切线 3 2 条外公切线 1 条内公切线 2 2 条外公切线 1 1 条外公切线 0 公切线数 4 2 条外公切线 2 条内公切线 3 2 条外公切线 1 条内公切线 2 2 条外公切线 1 1 条外公切线 0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 无公共点 相切 1 个公共点 相交 2 个公共点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对角和为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 无公共点 相切 1 个公共点 相交 2 个公共点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对角和为 180 o 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 对边和相等 例 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 对边和相等 例 2006GCT 2006GCT 如图所示 小半圆的直径如图所示 小半圆的直径EF落在大半圆的直径落在大半圆的直径MN上 大半圆的弦上 大半圆的弦AB与 与 MN平行且与小半圆相切 弦平行且与小半圆相切 弦10 AB厘米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平分厘米 A 厘米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平分厘米 A 10 B B 5 12 C C 20 D D 25 解 设大 小圆半径分别为解 设大 小圆半径分别为rR 则 则 2 22 rRS 5 12 2 10 2 2 选 B 8 4 平面图形的全等及相似关系 概念及性质 8 5 长方体 图形 棱长为 选 B 8 4 平面图形的全等及相似关系 概念及性质 8 5 长方体 图形 棱长为cba 体积 体积abcV 表面积 表面积 2cabcabF 对角线 对角线 222 cbal 正方体 立方体 棱长为 正方体 立方体 棱长为a 体积 体积 3 aV 表面积 表面积 2 6aF 对角线 对角线al3 例 长方体的三个侧面积分别是 2 3 6 则其体积是 A 6 B 12 C 24 D 36 解 例 长方体的三个侧面积分别是 2 3 6 则其体积是 A 6 B 12 C 24 D 36 解 6 36632 2 abcVabccabcab 选 A 例 选 A 例 2008GCT 2008GCT 一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为 一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为14厘米 全表面积为 22 平方厘米 则这个 长方体所有的棱长之和为 厘米 A 22 B 24 C 26 D 28 解 设长方体的棱长分别为 厘米 全表面积为 22 平方厘米 则这个 长方体所有的棱长之和为 厘米 A 22 B 24 C 26 D 28 解 设长方体的棱长分别为cba 则 则14 222 cba 22 2 cabcab 两式相 加 得 两式相 加 得36 2 cba 则 则6 cba 所有的棱长之和为 所有的棱长之和为24 4 cba 选 B 8 6 圆柱体 图形 底面圆半径为 选 B 8 6 圆柱体 图形 底面圆半径为r 高为 高为h 体积 侧面积和全面积分别为 体积 侧面积和全面积分别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18 2 2 2 rhrFrhShrV 8 7 圆锥体 图形 底面圆半径为 8 7 圆锥体 图形 底面圆半径为r 高为 高为h 母线为 母线为l 体积 侧面积和全面积分别为 体积 侧面积和全面积分别为 l rrrlrFhrrrlShrV 3 1 2222 母线 母线 22 hrl 侧面展开图为扇形 圆心角 侧面展开图为扇形 圆心角 l r 2 例 例 2003GCT 2003GCT 正圆锥的全面积是侧面积的正圆锥的全面积是侧面积的 4 5 倍 则该圆锥侧面展开后的扇形所对的 圆心角为 A 倍 则该圆锥侧面展开后的扇形所对的 圆心角为 A B B 2 C C 3 D D 6 解 因 解 因rllrr 4 5 故 故 rl4 2 2 l r 选 B 8 8 球 图形 半径为 选 B 8 8 球 图形 半径为r 体积 表面积分别为 体积 表面积分别为 23 4 3 4 rFrV 例 例 2005GCT 2005GCT 一个圆锥形容器 甲 与一个半球形容器 乙 它们的开口圆的直径与高的 尺寸如图所示 单位 分米 若用甲容器取水注满乙容器 则至少要注水 次 一个圆锥形容器 甲 与一个半球形容器 乙 它们的开口圆的直径与高的 尺寸如图所示 单位 分米 若用甲容器取水注满乙容器 则至少要注水 次 A 6 B 8 C 12 D 16 解 圆锥容器 半球容器的容积 体积 分别为 A 6 B 8 C 12 D 16 解 圆锥容器 半球容器的容积 体积 分别为 12 1 2 1 3 2 1 V 8 3 2 1 3 4 2 1 1 2 3 2 V V V 选 B 选 B 9 三角学的基本知识 9 三角学的基本知识 9 1 角的度量 角度制与弧度制及其换算 9 1 角的度量 角度制与弧度制及其换算 1757 180 rad1 rad 180 1 ooo 9 2 三角函数 定义 图形 性质 单位圆表示 9 2 三角函数 定义 图形 性质 单位圆表示 22 yxr y r x r y x x y r x r y csc sec cot tan cos sin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19 0 6 300 4 450 3 600 2 900 sin 2 0 0 2 1 2 1 2 2 2 3 2 4 1 cos 2 4 1 2 3 2 2 2 1 2 1 2 0 0 tan 0 3 3 1 3 例例 2007GCT 2007GCT 如图 如图 BAF FEB EBC o 90 ECD o 30 ABF o 45 BFE o 60 BCE且且CDAB2 则 则 CDEtan A A 3 24 B B 8 23 C C 3 68 D D 6 25 解 设 解 设3 AB 则 则2 BF 2 BE 3 22 60sin 2 o CE 由题设知 由题设知 2 3 2 1 ABCD 则 则 3 24 3 2 3 22 tan CD CE CDE 选 A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选 A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六边形记忆法 六边形记忆法 a 222222 csccot1 sectan1 1cossin cotsincos tancossin sin cos cot cos sin tan 1cottan 1seccos 1cscsin 或 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 o 90k的三角函数口角 奇变偶不变 正负看象限 的三角函数口角 奇变偶不变 正负看象限 函函 数数 角 A角 A sin cos tan co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20 sin cos tan cot o 90 cos sin cot tan o 90 cos sin cot tan o 180 sin cos tan cot o 180 sin cos tan cot o 270 cos sin cot tan o 270 cos sin cot tan o 360 sin cos tan cot o 360 sin cos tan cot 9 3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两角和与差公式 9 3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两角和与差公式 sincoscossin sin sinsincoscos cos m tantan1 tantan tan m cotcot 1cotcot cot m 倍角公式 倍角公式 cossin22sin 1cos2sin21sincos2cos 2222 2 tan1 tan2 2tan cot2 1cot 2cot 2 2 3 tan31 tantan3 3tan 3 sin4sin33sin cos3cos43cos 3 半角公式 半角公式 cos1 sin sin cos1 cos1 cos1 2 cot cos1 sin sin cos1 cos1 cos1 2 tan 2 cos1 2 cos 2 cos1 2 sin 和差化积 和差化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21 2 cos 2 sin2sinsin 2 sin 2 cos2sinsin 2 cos 2 cos2coscos 2 sin 2 sin2coscos 积化和差与降幂公式 积化和差与降幂公式 sin sin cossin2 sin sin sincos2 cos cos coscos2 cos cos sinsin2 2cos1 2 1 sin 2 2cos1 2 1 cos2 万能公式 万能公式 2 tan1 tan2 2sin 2 2 tan1 tan1 2cos 2 tan1 tan2 2tan 例 若 例 若 4 0 a cossin b cossin 则 A 则 A ba C C 1ab 解 解 2 sin 2 sin2 2 sin 2 cos2cossincossin ba 0 2 sin 2 cos 2 sin2 4 2 0 Q 选 A 9 4 解斜三角形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正弦定理 选 A 9 4 解斜三角形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 sinsinsin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 Cabbaccos2 222 例 例 ABC 为锐角三角形 为锐角三角形 CBA 的对边是的对边是cba 已知 已知AB 2 则 则 ab 的取值范围是 A 的取值范围是 A 2 2 B B 2 0 C C 2 2 D D 3 2 解 因 解 因ABC 为锐角三角形 且为锐角三角形 且AB 2 则 则 4 0 A 又 又 2 3 A 故得 故得 4 6 A 由正弦定理 由正弦定理 AA b B b A a cossin2sinsin 得 得A a b cos2 于是 于是32 a b 选 D 9 5 反三角函数 定义 图形 性质 选 D 9 5 反三角函数 定义 图形 性质 xyarcsin 定义域 定义域 1 1 x 值域 值域 2 2 y 奇函数 单调增函数 奇函数 单调增函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22 xyarccos 定义域 定义域 1 1 x 值域 值域 0 y 单调减函数 单调减函数 xyarctan 定义域 定义域Rx 值域 值域 2 2 y 奇函数 单调增函数 奇函数 单调增函数 xycotarc 定义域 定义域Rx 值域 值域 0 y 单调减函数 性质 1 单调减函数 性质 1 xx arcsin sin 对一切 对一切 2 2 x 2 2 xx sin arcsin 对一切 对一切 1 1 x 3 3 xx arccos cos 对一切 对一切 0 x 4 4 xx cos arccos 对一切 对一切 1 1 x 5 5 xxarccos arccos 对一切 对一切 1 1 x 6 6 2 arccosarcsin xx 对一切 对一切 1 1 x 关于 关于xarctan xcotarc也有类似性质 如也有类似性质 如 2 cotarcarctan xx 例 若例 若R ba 且满足 且满足2 1 1 ba 求 求aarctanbarctan 由 由2 1 1 ba 得 得abba 1 令 令aarctan barctan 于是 于是1 1 tan ab ba 得 得 4 k k为整数 因 为整数 因 2 2 2 2 则 则 FEDFEyDxyx 参数方程 参数方程 sin cos ry rx sin cos rqy rpx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1 联立解圆与直线的方程 有两组解则相交 只有一组解则相切 无解则相离 2 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1 联立解圆与直线的方程 有两组解则相交 只有一组解则相切 无解则相离 2 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若 若rd 则相离 切线方程 圆的方程 则相离 切线方程 圆的方程 222 ryx 222 rqypx 过圆上点过圆上点 00 yx的切线 的切线 2 00 ryyxx 0 0000 yyyqxxxp 斜率为斜率为k的切线 的切线 2 1krkxy 2 1 krpxkqy 例 圆例 圆1 22 yx上的点到直线上的点到直线2543 yx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A 6 B 4 C 5 D 1 解 画图知应是原点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圆半径 即 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A 6 B 4 C 5 D 1 解 画图知应是原点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圆半径 即4151 43 250403 22 d 选 B 例 设 选 B 例 设z是复数 是复数 1i 22 z 则 则i 22 z的最小值是 A 2 B 3 C 4 D 5 解 的最小值是 A 2 B 3 C 4 D 5 解 1i 22 z表示以表示以 2 2 为圆心 半径为 1 的圆 为圆心 半径为 1 的圆 Rz i 22表示以 表示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孙久厚教授 GCT 数学辅导教程 E mail sunjh 25 2 2 为圆心 半径为为圆心 半径为R的圆 两圆外切即的圆 两圆外切即3 R时时i 22 z取最小值 3 选 B 10 4 椭圆 标准方程 取最小值 3 选 B 10 4 椭圆 标准方程 1 2 2 2 2 b y a x 0 ba 1 2 2 2 2 a y b x 0 ba 参数方程 参数方程 sin cos by ax sin cos ay bx 图像 轴 长半轴 短半轴 离心率 图像 轴 长半轴 短半轴 离心率 10 22 ba 1 2 2 2 2 b x a y 0 0 ba 参数方程 参数方程 tan sec by ax sec tan ay bx 图像 轴 实轴 虚轴 离心率 图像 轴 实轴 虚轴 离心率 1 22 e a ba a c e 准线 准线 c a xl 2 1 c a xl 2 2 c a yl 2 1 c a yl 2 2 焦点 焦点 0 1 cF 0 2 cF 0 1 cF 0 2 cF 焦准距 焦准距 c b d 2 渐近线 渐近线 x a b y x b a y 过双曲线上点 过双曲线上点 00 yx的切线 的切线 1 2 0 2 0 b yy a xx 斜率为 斜率为k的切线 的切线 222 bkakxy 性质 性质 的距离到 上在双曲线点 1 1 lM MF M e lM MF 的距离到 2 2 平移后中心在 平移后中心在 qp时 时 1 2 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