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说新语不录陶渊明原因探析王昭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摘要:陶渊明被袁行霈先生认为是魏晋风流的代表,可作为研究魏晋风流最重要材料,世说新语中确没有关于陶渊明的只言片语的记载。本文拟对此加以探求,根据陶渊明生平、性情思想,对世说新语进行分类讨论。通过对世说新语各门进行总结,得出其收录内容的特点,并与陶渊明对比得出原因。本文对“文学”门、“德行”门、“栖逸”门的分析总结,与陶渊明在文学、性情、生平等方面作比,得出原因:衰落的门第;不合时尚的文学;新的自然观。这些原因使当时的名士没有注意到。超越时代的成就被时人所忽视,但光芒不会被掩盖,后世依然认为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代表。关键词:陶渊明、世说新语、魏晋风流abstract: yuanxingpei thought thattaoyuanming represented the refined and tasteful style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while, the book shishuoxinyu, which is famous for recording celebraties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has not mentioned taoyuanming. this passage is going to more discussion on shishuoxinyu .on the basis of taos life, temperature and though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each part of shishuoxinyu, we learn the feature of the books contents. then compare it with taos character. by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moral”, “geclusion” and comparing his literature, temperature and life, this passage points out the reasons, the declining family status, out-molded literature, new outlook on nature. there achievements were far beyond their times and could not gain a lot of attentionform people in his times. even though, his brilliance could not be covered, later generation still treat him as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fined and tasteful style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key words: taoyuanming shishuoxinyu refined and tasteful style wei andjin dynasties一袁行霈先生在其陶渊明与魏晋风流一文中认为:“无论就人而言,还是就文而言,陶渊明都不愧是真风流,大风流,说他达到了风流的极致也不会过分的。”袁先生又以“简约玄淡、不滞于物”八个字概括了陶渊明的“风流”,认为“唯简约方无累,唯玄淡方超远,唯不滞于物心灵方能最大的自由”1 因此陶渊明是真正的风流,而且是世说新语的代表。袁先生并对此展开论述。首先,他通过考察“风流”的涵义演变,得出世说新语的涵义:“在魏晋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人物审美范畴,是与玄学相表里,是精神上臻于玄远之境的士人的气质的外观。就是魏晋时期士人追求的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其次,结合前人对魏晋名士的分期,将魏晋风流分为四个阶段:竹林风流、中朝风流、东渡风流、晋末风流。并指出不同分段的具体代表人物,详细说明了风流的内涵。再次,将世说新语三十六门分类,2依照“风流”的内涵分为三类,即“颖悟”、“旷达”、“率真”。然后分别在陶诗中找到例证。并提出世说新语为何没将陶渊明收录在内的疑问,但未作太深的探究。第四部分,袁先生还根据冯友兰先生论风流一文中谈及的构成真风流的四个条件,即“玄心”、“洞见”、“妙赏”、“深情”,以陶渊明的言行、诗文为例,论证了陶渊明是最大的风流。最后,袁先生又将冯友兰先生的名士四要素总括为“虚灵”,归结为追求艺术化的人生,一种用自己的言行、诗文正表现了他对完美生活的追求。通过饮酒、田园生活完成他艺术化的生活。综上,袁行霈先生认为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极致。二如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世说新语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最重要的材料,但恰恰这部记录魏晋名士风流轶事的集子中并无陶渊明风流的只言片语。究其原因是耐人寻味的,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分析。首先将世说新语三十六门进行重新分类,将与陶渊明性格、言行诗文有可比之处的门类划为一类,如世说新语中“文学”、“德行”等门类来分析陶渊明未被收录其中的原因;再把与陶渊明性情思想无关的门类,如“自新”、“容止”等门归为一类,略作说明。第一类:世说新语前四门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又称“孔门四科”。此四科乃孔子对其门下弟子的评价,刘义庆以次四门做篇首,可见儒家思想和道德标准是他编录此书的重要标准之一。因“言语”门与陶渊明毫无关系,所以不在此类中分析。而陶渊明也有“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豪放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愿望。3同时“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十六)的他接受的是儒家教育。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温恭朝夕。念兹念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命子)像子思一样继承家学。可见陶渊明的思想中除老庄的“任自然”思想之外,还有儒家的入世思想。但当时人们只把他当作隐士,入晋书隐士传,在这一点上陶渊明就没有被收录世说新语的理由。但陶渊明在文学、品德上的影响,的确有与世说新语此三门有相合之处,现在就根据这三科中所记载的具体内容一一分析。一、德行此门共四十六条,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类别:1、慈孝,以“王祥事母”、王戎死孝“、罗母焚裘”为代表。反映孝道的条目甚多,可见世说新语对儒家孝道的提倡。世说新语中有:“吴道助、附子兄弟,居有丹阳郡。后遭母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啕哀绝,路人为之落泪。康伯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吴氏少子以孝为人所重,后终至贵达,在当时重人物品评的时代,“孝”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在名教社会是十分受人推崇的。但所录孝行中,未免有过于极端的,如世说新语中载王戎遭大丧,鸡骨支床,哀毁骨立。刘仲雄谓“王戎死孝。”2、仁义,以“顾荣施炙”、“舍生取义”、“阮裕焚车”等条,表现出士人的仁义行为。3、慎廉,以“嗣宗谨慎”、“未见愠喜”,范宣受绢为代表。以上是对“德行”门的分类,晋书4及萧统所传陶渊明生平不为,只能采用不多材料分析。观萧统的陶渊明传与晋书陶潜中并无表现其孝行的记载。根据陶渊明“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的旷达,陶氏的孝行必不拘于形迹,最后必以“乐天委分,以至百年”(自祭文)的思想中寻得超脱失去双亲痛苦的途径。此外,“德行”门中有“殷觊弃官”一条,与陶氏“不多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去的事例颇为相似,但仔细分析其中亦相去甚远。初,恒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世说新语德行据晋书殷觊传:“少与从弟殷仲堪俱知名,太元中以中书擢为南蛮校尉。及仲堪得王恭书,将兴兵内伐,告觊欲同举。觊不平之,仲堪邀之转切。觊怒曰:吾进不敢同,退不敢异!仲堪甚以为恨。犹密谏殷仲,辞甚切至。殷仲谓觊为非。觊知殷仲必除异己,树置所亲,因出行散托疾不还。殷仲闻甚病,出省之,谓觊曰:兄病殊可忧。觊曰:我病不过身死,但汝病在灭门,幸熟为虑,勿以我为念。”两相比较,殷觊以放弃官职逃避灾祸的意图十分明显。而晋书陶潜传:“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二人一比,陶渊明“不为无斗米折腰”的气节与殷觊的避祸弃官的明智相比,陶渊明与殷觊在品德上高下立见。另外,陶渊明在感士不遇赋中道:“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陶渊明虽然隐居与乡闾,但仍不忘以忠孝事君亲,这完全符合儒家“忠孝仁义”观的。他作感士不遇赋是为了说明自己“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的人生态度,从客观上讲,陶渊明应该被收录入“德行”门中。可能是因为他衰落的地位和隐士身份。此原因将在下文中论及,在此不作论证。而“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这句话,也只是被看作道德文章而已,有很强的口号性,却没有实际的行动支持。二、政事世说新语政事共二十条,多收士人为政故事: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lu诺之。自叹曰:“人言我聩聩,后人当思此聩聩。” 世说新语政事讲的是王导晚年不问朝政,自言己以清简为治,抚平各方矛盾的故事。而陶渊明“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归解。州召主簿,不就。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为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5最后以岂能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去。可见,陶渊明的政治生涯仅限于参军、县令,而且还叹息“求之靡途”。(归去来兮辞)从他诗中可以看出与他交往的人也多为主簿、参军之类的佐吏,社会地位距离豪门巨族出身的人物相去甚远,在门阀观念森严的时代,陶渊明是没有机会施展才能的。又性好酒,放达常“不堪吏职”,可见他的官当的不成功,更别说政绩了。由此可知,陶渊明未被收录是有原因的。三、文学世说新语文学共一百零四条,文艺现象也多收录与其中。而陶渊明亦是以诗文留名后世,一生不朽。而“文学”门中却未收录陶渊明的诗文,乃是最值得仔细探求玩味的地方之一。统观“文学”门,就会发现其第一条至六十五条均于经学、玄学有关,约占全条的三分之二,由此可知经学、玄学在当时文学上的地位。而这恰于当时盛行的玄学及清谈习气是密不可分的。从六十六条至最后一条始论及诗文辞赋,且多以文人才思敏捷为主,能够表现出当时文坛取向的内容比较少,只能依据不多的材料,并从魏晋文学思想史中寻找答案。首先应该看出魏晋时期人们对“文学”的定义与现在文学的定义有较大的出入。世说新语在“文学”门应是沿用了“孔门四科”的定义,包括整个与文字有关的学问,所以除了我们了解的诗文辞赋之外,还有经学、玄学等有关内容在内,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由此可以知道,经学、玄学上的造诣亦是刘义庆搜集作书的标准之一。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世说新语文学曹魏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这时人们便开始讨论“才性四本”问题。魏晋本是谈风日炽的时代。钟会如此惧怕嵇康,不仅源于对四本论的不自信,还源于他们对立的政治立场。但对玄学的挚爱,亦使钟会求见嵇康。还有著名的清谈大师殷浩“精核玄论,人谓莫不研究”,但他自己却遗憾不精四本论,“使我解四本,谈不翅耳。”6经过他精心研究,使四本论成为他的强项。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世说新语文学这里的“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并非溢美之词,连清谈大师支道林也“不觉入其玄中”,败下阵来。更有谢安、简文帝等人入世说新语文学,可见玄学在当时文学的重要地位。而陶渊明正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一)的田园生活,且生平屡遭火灾,“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厐主簿邓治中)生活困苦,对生活的要求也只停留在“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杂诗其八)这种贴近下层人民的生活经历,使他产生了“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于西田获早稻)的生活态度,对那些生活奢侈的士族也产生了距离,在加上缺乏清谈要求的经济基础,使陶渊明并没有留下与人争论玄理的记载。第二,世说新语文学中直接收录诗文辞赋的从条六十六至末条一百零四条。其中评价诗人、作品的条目更少而又少。只有“阮孚论诗”、“潘陆文章”、“妙绝时人”等共八条。其它多为士人文思敏捷的记载,与陶渊明并无可比之处。从上八条上,其非但未收录陶渊明的诗文,就连后人推崇倍至的建安诗歌、正始之音也未收录,而玄言诗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留。”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世说新语文学郭璞以游仙诗著称,但他的游仙诗重在慷慨抒怀。但此二句从大自然无穷尽的运动中,体悟对宇宙、人生的无限感怀,是人们从山水中悟道而具有的哲学层面上的意义,代表玄言诗借山水表现玄理的特点,正是以玄理的眼光关照山水,从山水中体悟玄理。又有:“简文称许询云: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世说新语文学以帝王身份为玄言诗人鼓吹,可见玄言诗在当时的地位。钟嵘诗品序云:“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文心雕龙明诗又云:“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再根据世说新语文学诸多例证,可见,永嘉后玄言诗确是当时文学的主流。孙兴公云:“潘文灿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孙兴公云:“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世说新语文学此二条是“文学”门少有论及玄言文人之外文人的二条。因此对研究陶渊明为何未被录入“文学”门中有极大的意义。潘、陆分别指西晋太康文人潘岳和陆机,他们是太康“繁缛”诗风的代表。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烦琐;缛,指色彩华丽。西晋是骈文成熟的时期,受其影响,散文也呈现出骈偶化,追求语言的华美也成为了风尚。潘文的烂若舒锦,就是指文章华美,色彩艳丽,这也是当时的审美取向。而当时的诗歌也受此影响,而呈现出华美的藻饰,描写繁复详尽且大量应用排偶等特点。直到谢灵运山水诗的出现才有了“芙蓉出水”的鲜丽清新之美。7而陶渊明过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的田家生活,不但“幼稚盈室,瓶无储米”,(归去来兮辞序)而且竟然“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地乞食了。这是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感受,他所写的题材也只是农村生活内容,这就决定了他与玄言诗的距离,并把农村生活题材带进他的诗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这里没有玄言诗的以山水悟道,只有真真切切的农居生活。开荒南野,得宅十余亩,屋八九间,村落炊烟,狗吠鸡名鸣,无不是农居的寻常之物,最后“复得返自然”表现出他融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旨趣。如此的生活,如此的诗,又是以与之相合的进乎口语的质朴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言语在他的诗中处处得见: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这些近乎口语的句子的美,完全来自他的生活,他的性情。陶渊明是一个向往淡泊闲适的人,向往真挚单纯的情感世界,他所要表达的情怀也是真心的感情世界,再加上纯净无华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似枯实膏,似淡实绮”的美,8古来论及陶诗者无不言及,说它“冲谵深粹,出于自然”(安盘颐山诗话);明人胡应麟称其“开千古平淡之宗”(诗薮内篇卷二)。最能说明这点的莫过与那首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诗语言质朴无华,但若细细品位,其又极富语言纯净之美,人、菊、山、夕阳、飞鸟等意象在诗中平和淡泊的意境中与自然泯然合一。“这样的境界,留给人的是一种无尽的向往,这就是韵味。”9而这韵味正是他平和淡泊、物我合一的人生境界和修养所流露出的宁静平淡的美。这种冲淡之美正是陶渊明创造的,这迥异与潘、陆二人讲究藻饰、对偶的繁缛之风。审美趣味上的迥异,使陶渊明完全背离了士族文人的审美取向,试问在一个世人皆尚华美的时代,推崇冲淡之美的陶渊明被忽视亦在情理之中。四、雅量“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人格美。”10世说新语“雅量”门中记载的文人故事,表现了他们旷达的情怀、广阔的胸襟和优秀的心理素质,表现他们人格上的美,生活上的艺术追求。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厉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谢安与人围棋,闻谢玄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与常,表现在修养上的风流境界。“雅量”门又载:谢安泛海,风起浪涌,众坐皆惊,独安仍貌闲意悦。这种处变不惊的气度修养就是风流之处,就是他超过一般士人的地方。谢安早年高卧东山,放情丘壑,朝廷屡招不就。后出仕尚书仆射,领吏部,后加将军。执政时仍“虚谈废务,浮文妨要”,11有高世之志。正是这种在出处的超然态度,让他具有旷达的气度修养,使他成为魏晋风流的代表。 反观陶渊明,就没有这份在出处上的超然态度,也没表现出气度修养。在面对出处的问题上几进几出。有“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豪情壮志,又因“弱冠逢世阻”(怨诗楚调示厐主簿邓治中),志向无法完成而归隐。他一方面想“无复独多虑”,(神释)“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但事实上却只是“履运增慨然”。(岁暮和张常侍)这正是表现了归隐也无法消除的思想中的矛盾。故而以酒来麻醉自己,以隐居来逃避现实。萧统陶渊明集序曰:“有疑陶渊明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从诗中看,就明白了。“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饮酒十三)这正是与阮籍“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12一样,以酒避难,以保其身。正是这种沉浸于矛盾中的麻醉的逃避,使他缺乏了谢安等人在出处上的旷达和自由,缺少他们的气度修养。第二类:人物品评世说新语中,识鉴、赏誉、品藻均为人物品评,所以归在一起讨论。人物品评自汉末以来便是时代流行的风尚,而在世说新语中得到全面而深入的反映。魏晋人追求艺术化的完美人生,更是表现在对容貌、风度、德行、名声的追求上,因此这也恰恰成为魏晋名士风流的最佳素材。而这种品题的权力都掌握在名门望族的名士手中,标准自然是他们的标准,因此对象以是本阶层人物。晋书刘毅传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状况,就表明当时大族已经垄断了人物品评的权力,而官职的任命与人物的品评关系密切,所以世说新语中多以世族名士故事为主,表现他们的个性言行,才能智慧。王戎云:“太尉高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尘外之物。”世说新语赏誉陶潜出身“大司马陶侃之曾孙也”,13而陶侃本人出身寒门,以武功致显,但寒门的出身和武人的身份在当时就受轻视的。王修龄尝在洞山,甚贫乏。陶胡奴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即不肯取。直答语:“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世说新语方正陶胡奴,侃第十子,但二谢两家仗门第优越,对寒门之士竭尽冷落。余嘉锡谓:“于此固见晋仁流品之严,而寒士欲立门户为士大夫亦至不易矣。”14寒门即便以武功获得高位,但在世族眼中仍是轻视的。世说新语方正有这样一个故事,恒温为儿子向王文度女儿求婚,王兰田大怒说:“恒温是个老兵,粗人,怎能把女儿嫁到他家。”最后,恒温将女儿嫁给了王文度的儿子。晋书谢奕传又有:谢奕为温司马,逼恒饮酒,恒躲避,奕遂引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在?”与王述所说得兵是相同的。恒温一代枭雄,把持朝政,但在大族的眼中,他不过一介武夫,也就不以礼待之,可见门第之严。世说新语文学中又有这样一个故事:袁宏作东征赋都不言及陶公,在陶胡奴的威吓下,急中生智,马上补上,逃出危难。虽然是夸赞袁宏作见危不乱,文思敏捷,但从中亦能见陶侃虽然功高权重,但仍为士族们所轻视,更何况其曾孙陶潜。“君子之泽,三世而斩”,陶潜系侃之曾孙,但陶家的政治地位已经衰落,陶潜虽以隐士入晋书,但无论从其入仕经历还是他的交友阶层,均游历于士族名士之外。试想地位没有没落的陶渊明,怎会进入当时名士的眼中!第三类:任诞世说新语任诞共六十条,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狂放任诞的言行举止,是研究魏晋风流的重要材料之一。魏晋士人的“狂”不同于前代的狂士以狂态作为进谏手段,如“接舆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而魏晋文人的狂则脱离功利的束缚,是一种自由之狂,他们对社会失望后,便以狂放的言行来表现他们对社会的否定何自我解脱: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则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禈衣,诸君何为入我禈中?” 世说新语任诞士人通过狂放任诞的言行来表现对礼教的不屑,正是魏晋风流的个性表现。而士人们在表现个性,超越礼法的同时,行为难免过激,做出一些超越人情常理的极端行为。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世说新语任诞陶渊明爱酒,众所周知。但也只是“造饮逼尽醉,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但醉后没有超越清理范围的言行,表现出放任不羁的举动。只是更表现在对酒的喜爱上,注重的时饮酒时的心境,如饮酒第七首云:“一觞虽独进,怀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既然没有超越世情规范得举止,也就不会抵触名教礼法,“惟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得新自然说”,16这是不阻碍礼教得。第四类:栖逸世说新语栖逸共十七条,隐逸避世本是士人反抗现实,独善其身的方式。但“栖逸门”所引,除了“嵇康断交”条,反映嵇康不愿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之外,其余十六条皆受当时玄学影响,寄心于玄远而超脱世俗,不愿以物务营心;同时重视自然,追求心神超然无累,希求隐逸生活。阮光禄在东山,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有人以问王右军,右军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右之沈冥,不能过此?” 世说新语栖逸 阮光禄“萧然无事”,自然有悖于古来隐者关心世务的精神,但这是种新的隐逸观,要求内足于怀,只要内心得到隐逸的意,不但没有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而且与现实没有了关联,只是追求玄远超脱,认为隐逸本身就是高尚的,合乎自然的人生。魏晋重意,认为只要得到“隐逸之意”,即一颗追求玄远之心,又何必在乎形骸。这就解决了心意和肉体的冲突,受到广大士族名士的欢迎。毕竟,既能成就高洁的名声,又能不失物质的享受,这一样符合士族名士的要求。世说新语载:康僧渊城外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乃闲居研讲,希心理味。这是一个心企栖逸,身处富贵的典型。而陶渊明的生活十自给自足的躬耕生活,“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的状况,并且生活载田园中,亲自参加耕作活动,和农民朝夕相处,这些是大族名士所不齿的。另外,陶渊明的隐并不是一味追求超脱,不关心事物。鲁迅曾指出:“但陶集述酒一篇,是说当时政治的,看来他对世事并没有遗忘和冷淡”,这一点,在述酒诗中集中得以体现。以上两点显然与世说新语收录的栖逸故事的标准是不同的,因为世说新语中收录的隐士是不问世事,不反抗的隐士,更是太平盛世的点缀。陶潜的传记,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员工岗前培训
- 浩方优化方案汇报总结
- 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 云南师范大实验中学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株洲市重点中学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枣庄台儿庄区四校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金融工程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6届云南省曲靖罗平县联考化学九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东省北亭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拆迁人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 拆除工程安全监理细则(3篇)
- 2025合作伙伴商品配送合同
- 数字产品服务使用协议书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检测语文试卷
- (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十章综合测试及答案03
- 脑血管超声课件
- 机械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真题4-真题-无答案
- 大疆:2024-2025农业无人机行业白皮书
- 2025年儿科学测验试卷答案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