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叙事特点.doc_第1页
《史记》的叙事特点.doc_第2页
《史记》的叙事特点.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的叙事特点 摘 要: 史记以朴素平实、简洁形象的语言,在“本纪”、“世家”、“列传”中不仅以纪实的方法完成了对历史性事件、人物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在实中有机地融入了“虚”合理虚构的成分,以天才的艺术思维和高明的表现技巧创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历史叙事中所表现出的突出的文学色彩,显示了有别于传统史书的历史人物叙述方式,在“史”的叙述中有着浓郁的小说因素,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史记; 叙事特点;人物形象;实录性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司马迁的史记其主旨是“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至于其形成,则是司马迁在“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基础上惨淡经营的成果(报任安书),它完成了自上古(黄帝)至汉初(武帝太初)三千年间的历史发展展示,是古代历史的伟大叙述,更是古代历史事件、人物的高超演义。司马迁还运用了材料的使用和酷文的转换来达到这种“春秋笔法”的创新。材料的运用中,他力图通过互文法,相互参照,又更是使用了将不再外功,相不在内管的奇特材料安排,把褒贬都突出表现出来,见其运用材料时的匠心独运。如:蔺相如把功立在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却没有多描写其出现在协助赵王处理内政事务上面。史记的叙事具有实录性的特点,司马迁的史记在叙事上的实录性特征,不仅得到了自汉以来历史学家的肯定, 而且也经历了一些出土文物和文献的应证。陈直在史记新证中说:“太史公作殷本纪, 合于殷墟甲骨文者, 有百分之七十。推之夏本纪, 虽无实物可证, 亦必然有其正确性。如楚世家之楚侯逆, 楚王頵, 皆与传世铜铭文相符合,尤见纪载之正确性。又如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 即无从参考。更如汉兴将相大事年表,所记立大市、立谷口邑、立阳陵邑等,皆不见于汉书,反与出土古物若合符节。”历年来的出土文献, 都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所记人和事的真实和可信, 而史记的真实记述又为我们研究出土文物和文献提供了可靠的线索和依据。所以,司马迁的史记叙事的实录性特点, 已是无可质疑的了。 史记中, 司马迁能跳出当时人们对刘邦一味赞颂的氛围, 冒着丢掉性命的生命危险, 以史家的胆识, 如实地“实录”了刘邦的行迹, 表现出强烈的叙事实录性特点。司马迁不仅在叙写汉朝开国君主刘邦时能做到叙事的实录性,而且就是在叙写本朝皇帝汉武帝时, 也能做到“文直、事核”, 坚持叙事的实录性。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人,史记中记载汉武帝生平事迹的今上本纪已早不存在, 据说, 汉武帝闻司马迁作史记, 便下令取景帝及已本纪观阅, 以为不当, 怒而削去之。现在史记中的孝武帝本纪是后人从封禅书中截取文字补缀而成。这一传言虽然不可信以为真, 但今上本纪确不复存在, 丢失得奚侥。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司马迁对汉武帝的叙写是实录性的,从而才会引来不明不白的丢失。当然,史记中秉笔直书汉武帝的地方还很多,如平准书中就直叙了汉武帝发动征匈奴、伐大宛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匈奴列传、酷吏列传、大宛列传、佞幸列传里, 司马迁对当时受汉武帝宠爱的那些权贵红人们的骄奢跋扈、贪纵无耻等进行了揭露和鞭挞, 这也是对汉武帝专横、残暴的如实抨击。这样的内容, 如果不是尊重事实的实录性叙事, 肯定会遭到删改,甚至会受到封杀, 根本不可能流传至今。从这一层面分析, 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行为、对汉武帝手下的官吏、对这些官吏统治下的社会现象的叙写,可以说是真实的,是实录性的。司马迁“考而后信”的叙事, 收到了记史很好的社会效果, 使史记实现了“文直、事核”的实录性特点,对此,钟惺有很精辟的评价:五帝本纪赞不作一了语。其一段传疑,不敢自信之意,往往于运笔虚活承转处见之, 字字是若存若亡光景, 其引证原委又似历历有据, 正其不敢自信处。盖多闻而能阙疑, 多见而能阙殆也。“好学深思, 心知其意”, 是作史之本;“择其言尤雅者”, 是作史之法。一部史记, 要领尽此矣。而且司马迁的史记在总体方面上,它的构成犹如电影的镜头组接,是最富有意义和表现力的人物、事件的合构。他在纵向叙述历史的前提下,形成了以人物为叙述核心的个体叙述链接。司马迁选择了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又进一步精选了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代表性的风云人物,把他们分为不同的阶层本纪、世家、列传,通过他们的生活、思想、言行对个体予以叙述,实际上每一个被叙述者总是充当了历史的承载者和创造者。正是这些最有创意和价值的、以个人生活经历为核心内容的描写,全面地展示了一部由形形色色人物活动构成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波澜壮阔的民族史。史记中有很多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优秀任务的颂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还有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表现了一个为民造福的无私的大英雄,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形象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地非常的善良,肯为别人付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他带领着人们共同治理了九条河流,从而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这篇文章也体现了劳动人民改变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最大程度的写出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我还从赵氏孤儿的故事中,看到里面塑造了忠臣程婴和公孙杵同奸臣屠岸贾斗志斗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于忠诚、善良、正义;鄙视邪恶,痛恨不忠不义。还有其中的武王灭纣通过文王和武王用他们的仁义、善良为民造福,让百姓安居乐业,和纣王的残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文王和武王。陈胜吴广的故事则是讴歌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带领着奴隶军推翻了秦朝的暴政。陈胜从起义到牺牲虽然只有六个月,然而他点燃的反秦之火越烧越旺。还有飞将军李广,写的是飞将军李广爱兵如子抵抗匈奴进犯,保卫国土,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人民的爱戴这些故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史记就是一座先秦时期的图书馆,它详尽地记载着那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医学、天文学等的成就,窥一斑可见全豹。而较之先秦诸作,它不仅在叙事上而且在形式上又有许多的优越性。首先,语言的浅显。司马迁将书面语与汉代生动的口语糅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新的语言风貌,清新,朴拙,更浅显,更口语化,也更易被理解与接受。其次,情节的奇特。清人袁枚说:“史迁叙事,有明知其不确,而贪其所闻新异,以助己之文章,则通篇以幻忽之语序之,使人得其意于言外,读史者不可不知也。”在二十四史中,史记是最富文学性的一部,它更像是一部历史故事集、历史小说集,其情节的曲折、生动与学生的审美兴趣不谋而合。最后,体例上的相对独立性。司马迁的史记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分析的,其文学性特点也不是短短一篇文章可以概括的,对其分析仍有很多待于改进的方面,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参考文献:1杨海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