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世界经济新航路的开辟1(2015山东临沂一模7)新航路开辟后,来自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流人中国,货币金属匮乏的中国消除了自从北宋以来持续数百年的“钱荒”。由此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部分地区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b各地区的商业往来和市场扩大 c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 d使国内白银贬值,物价上涨【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新的农作物传入中国,中国内地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白银的流入,市场不断扩大,商业往来逐渐扩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是鸦片战争,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外来白银进入中国,白银数量增加,必然导致国内物价上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2015山东菏泽一模21)下图是全球通史中“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插图,出现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根据图片主要体现的是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世界市场的形成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故a项正确;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是结果,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大范围开展,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产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山东聊城一模39)(22分)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8分)【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解析】(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其间世界联系日益紧密表现在,各地区、国家的交往更加频繁,人口流动不断加速,而且发达国家与落后地区的国际分工更加明显,后者日益从属于前者。【答案】(1)表现: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殖民体系逐步确立;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国家间交往日益频繁;人口流动不断加速。(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4(2015山东烟台一模39)历史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致使各民族的往来替代了各自的自给自足状态。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当对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因此,从“新大陆”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的形成?(8分)【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解析】(1)首先在材料一中寻找新航路促使世界贸易形成的信息,再用课本的话进行概括。“使人类对地球有了真实的了解”可知新航路开辟证实了地圆说;“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殖民扩张;“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致使各民族往来替代了各自自给自足状态”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区之间的孤立隔绝状态,使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所有这些条件推动了世界贸易形成。【答案】(1)促进:证实了地圆学说,为世界贸易打下了空间基础;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地区间的经济交流;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况,为世界性贸易的形成提供了连接通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8分)5(2015山东青岛一模38)(24分)历史不断发展,研究角度也随之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种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于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于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则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欧洲人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看待人类历史的。(2分)依据这一研究角度指出新航路开辟的意义。(4分)【考点】(1)史学理论史学观念(全球史观);新航路的开辟【解析】(1)第一小问角度,据材料一中“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得出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第二小问意义,根据第一小问回答的角度指出新航路开辟对全球的影响,结合教材知识联系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答案】(1)角度:全球、整体角度(史观)。(2分)意义: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4分)6(2015山东潍坊一模28)(13分)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全球统一性开始,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世界一小部分地区和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已成为为数众多的、兴旺的美洲耕种者的制造者,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解析】(1)第一小问现象,依据材料一“欧洲的商业城镇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可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二小问原因,以欧洲为中心将亚洲、非洲、美洲联系到一起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答案】(1)现象: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2分)7(2015山东临沂一模39)(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非洲、美洲、远东的沿海地区相继纳入以欧人为主导的世界性贸易网络。欧人东渐虽然破坏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网络,但他们以通商为目的的远东扩张也极大地推动了东西方贸易。从16世纪到18世纪前期,传统手工业发达的中国对西方的贸易一直保持巨大的顺差,导致长达280年的白银大规模流入中国的过程。 摘编自梁方仲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引起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概括当时世界贸易的特点。(9分)【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非洲、美洲、远东的沿海地区相继纳入以欧人为主导的世界性贸易网络”可知这主要是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导致的。第二小问特点,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它们的“远东扩张也极大地推动了东西方贸易”,但“中国对西方的贸易一直保持巨大的顺差”。【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3分) 特点: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欧洲主导;东西贸易扩大;中国处于贸易顺差。(6分)8(2015山东滨州二模38)(24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并从文明史观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6分)(3)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到15、16世纪东西方商贸之路即将发生兴衰转变的经济原因。(6分)【考点】(2)新航路的开辟(3)新航路的开辟;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解析】(2)第一小问特点,从图2和新航路开辟史实总结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文明史观的含义,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文明进程的影响。(3)结合15、16世纪中国和欧洲的不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基础,总结东方商贸之路衰落,西方商贸之路兴起的经济原因。【答案】(2)特点:区域贸易向国际贸易转变(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或贸易范围扩大也可以);(2分)欧洲占据主导。(2分)影响: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推动人类文明的转型与进步。(2分,任答一点即可)(3)原因:中国固守自然经济(2分),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2分),推行重商主义和鼓励海外贸易。(1分)9(2015山东济宁二模39)(20分)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中国被全球化击败,却也从全球化中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据材料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这两句话,从全球开始的地方和全球化的主要途径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从商品经济发展、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西欧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全球化的主要途径。(4分)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4分)10(2015山东威海二模38)(24分)合作、交流、发展、共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 16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叶,中国和拉美之间存在着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 西班牙自1565年逐步侵占菲律宾诸岛,由此开辟了环太平洋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在明都洛外海营救了一艘中国船只。1572年,闽南商人把许多价值不菲的商品运到马尼拉,其中包括丝绸、瓷器和熏香、麝香、金属制品以及水果、肉食腌腊品等等。西班牙人全部买下后,转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从此,从中国沿海诸港至马尼拉再至阿卡普尔科的航班年年往来。明清时期的太平洋丝绸之路回答:(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开辟之际西欧的社会背景,试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10分)【考点】(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解析】(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二中“16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叶”这一时间信息,可知当时西欧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型时期,因此结合课本知识回答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科技文化方面的表现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中“闽南商人把许多价值不菲的商品运到马尼拉,其中包括丝绸、瓷器和熏香、麝香、金属制品以及水果、肉食腌腊品等”,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等传播到中国,得出太平洋丝绸之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答案】(2)背景:政治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思想上,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科技上:近代科学兴起。(6分,答出任意三个角度即可)影响: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等传播到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4分)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2015山东聊城一模19)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千克,白银246000千克。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荷兰和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广阔 b工场手工业发达 c工业革命开始较早 d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善【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荷兰、英国殖民地广阔,与它们从西班牙获得财富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荷兰、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西班牙从海外获得的财富用来向它们购买工业品、奢侈品,这是它们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较早,工业资本具备,是它从西班牙获得财富的结果,故c项错误;英国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它从西班牙获得财富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山东日照一模20)以下是近代不同时期两国某项指标的统计数字。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组数据呈现的是()国家年份1570年1670年1780年荷兰232000568000450000英国510002600001000000a殖民地面积,单位是平方千米 b商船运载能力,单位是吨c手工工场数量,单位是家 d武装部队规模,单位是人【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时间16世纪18世纪,数字逐渐增加来分析,可知主要是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相关数据。因为荷兰在16世纪没有占领大面积殖民地,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所以商船运载能力增加,故b项正确;因为这一时期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手工工场数量增加有限,故c项错误;因为英国和荷兰都是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其武装部队规模的增加有限,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山东菏泽一模28)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l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a金融霸主的地位 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c经济体制的创新 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材料的关键是共同因素,而西班牙没有成为金融霸主,故a项错误;无论是西班牙、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均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故b项正确;西班牙没有进行经济体制创新,故c项错误;美国没有广大的殖民地,故d项错误。【答案】b5(2015山东菏泽一模文综20)对右面图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解析】依据材料中“瓜分领土”的信息可知,列强侵略手段并非完全日趋隐蔽,故a项错误;材料中“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表明并非只是对中国的冲击,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仍然是趋势,尚未“到来”,而图示的内容时间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c项错误;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在殖民扩张过程中,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迅速扩大,故d项正确。【答案】d6(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15)“只有英国或殖民地人民所有、制造或行驶的船只可以装运英国或其殖民地的货物,其他国家的制造产品必须经由英国本土,而不能直接运销殖民地。”上述材料所描述的情况,最有可能被何人所指责()a重商主义者 b社会主义者 c民族主义者 d自由主义者【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 【解析】材料中显示是17世纪英国是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引下颁布航海法内容,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者属于社会政治体制方面,与材料中经济措施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主义者主要是民族倾向的内容,与材料中没有关系 ,故c项错误;材料中“ 其他国家的制造产品必须经由英国本土,而不能直接运销殖民地。”显然是商业保护主义思想,固然会受到自由主义者反对,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山东济南一模文综19)英国政府1701年9月29日宣布,对来自印度、中国、波斯的丝织品、混纺品,“除白底棉布以外的所有染过色的白细布、薄毛织品,均封存仓库”。上述“违禁品”一经发现,均予没收。对其所有者和贩卖者课以二百英镑的罚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英国保护自身棉纺织业的发展c斯图亚特王朝试图“闭关锁国” d英国为工业革命开拓国内市场【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重商主义”政策 【解析】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与禁止外国优质纺织商品在本国销售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材料“对来自印度、中国、波斯的丝织品、混纺品封存仓库”体现出英国实施防止外来优质商品流入国内市场的政策,这样有利于减轻国内纺织商品的竞争压力,故b项正确;材料中“除白底棉布以外的所有染过色的白细布、薄毛织品,均封存仓库”说明英国政府还是允许外国普通商品流入,不符合“闭关锁国”的特点,故c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733年飞梭的发明,所以材料中所体现出的时代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故d项错误。【答案】b8(2015山东菏泽一模13)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三教合一中国古代的三教合一严重阻碍了儒学的复兴三角贸易近代大西洋三角贸易是指欧洲、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八字方针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好转a b c d【考点】宋明理学;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八字调整方针 【解析】三教合一为宋明理学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和更新,材料说三教合一严重“阻碍了儒学的复兴”,是错误的解读,凡是涉及的选项都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9(2015山东聊城一模39)(22分)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8分)【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解析】(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其间世界联系日益紧密表现在,各地区、国家的交往更加频繁,人口流动不断加速,而且发达国家与落后地区的国际分工更加明显,后者日益从属于前者。【答案】(1)表现: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殖民体系逐步确立;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国家间交往日益频繁;人口流动不断加速。(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10(2015山东德州一模39)(22分)近代铁路修建对世界经济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 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2)指出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历史条件。(6分)材料二 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 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自治(3)材料二认为铁路修建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材料三 铁路帮助欧洲人将统治强加于非洲内地,但他们也传播了其他东西:不仅有花生和树胶的贸易,而且有西方医学知识。因为没有公共健康的改善,铁路将会传播痰病,增加流行病的危险。 英尼尔弗格森文明(2011年版)(4)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指出导致二者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考点】(2)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3)英国的殖民扩张(4)英国的殖民扩张【解析】(2)根据材料一“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政治、经济上的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一战后,当时英国的优势有政治上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上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外交上凭借船坚炮利占领众多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3)根据材料二“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得出铁路的出现方便和强化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根据“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铁路使印度成为原料产地,印度被纳入到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根据“铁路传播了腺鼠疫”得出铁路传播了疾病。(4)第一小问不同,材料二谈到铁路强化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将印度纳入到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传播了疾病,重点在说铁路给印度带来的消极影响,材料三说到“他们也传播了其他东西:不仅有花生和树胶的贸易,而且有西方医学知识”改善了公共健康,如果没有公共健康的改善,带来的疾病会更多,重点在说铁路给印度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二小问原因,材料二作者则是站在民族解放的立场上看待铁路对殖民地带来的消极影响,材料三作者站在文明史观的立场上,从文明传播的角度认识铁路在当时的作用。【答案】(2)条件: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6分)(3)影响:铁路强化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将印度纳入到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传播了疾病。(6分)(4)不同:材料二否定了铁路的进步作用,材料三能辩证的看待铁路修建的作用(或看到了铁路的积极作用)。(2分)原因:材料二作者则是站在民族解放的立场上看待铁路对殖民地带来的消极影响;材料三作者站在文明史观的立场上,从文明传播的角度认识铁路在当时的作用。(4分)11(2015山东潍坊一模单科28)(13分)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全球统一性开始,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世界一小部分地区和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已成为为数众多的、兴旺的美洲耕种者的制造者,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解析】(1)第一小问现象,依据材料一“欧洲的商业城镇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可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二小问原因,以欧洲为中心将亚洲、非洲、美洲联系到一起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答案】(1)现象: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2分)12(2015山东临沂一模文综39)(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非洲、美洲、远东的沿海地区相继纳入以欧人为主导的世界性贸易网络。欧人东渐虽然破坏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网络,但他们以通商为目的的远东扩张也极大地推动了东西方贸易。从16世纪到18世纪前期,传统手工业发达的中国对西方的贸易一直保持巨大的顺差,导致长达280年的白银大规模流入中国的过程。 摘编自梁方仲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引起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概括当时世界贸易的特点。(9分)【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非洲、美洲、远东的沿海地区相继纳入以欧人为主导的世界性贸易网络”可知这主要是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导致的。第二小问特点,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它们的“远东扩张也极大地推动了东西方贸易”,但“中国对西方的贸易一直保持巨大的顺差”。【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3分) 特点: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欧洲主导;东西贸易扩大;中国处于贸易顺差。(6分)13(2015山东潍坊二模39)(22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现象三 帝国主义右图是欧洲人对帝国主义的一个幻象,它揭示了西方人对于帝国主义的理想化看法。图中一位白人修女教乌干达女孩怎样使用缝纫机。画面明确地将虔诚的、美丽的欧洲妇女和谦卑、举止端方的孩子们进行对比。(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6分)【考点】(3)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解析】(3)图片只强调西方殖民扩张进步性,忽视其消极性。【答案】(3)评述:只强调帝国主义将西方文明带给非洲的观点是片面的。它掩盖了帝国主义对非洲的掠夺和奴役。虽然帝国主义侵略客观上给非洲带来先进的西方文明,但实质上给非洲带来的是灾难、贫困和落后。(6分)14(2015山东济宁二模39)(20分)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中国被全球化击败,却也从全球化中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1)据材料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这两句话,从全球开始的地方和全球化的主要途径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从商品经济发展、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西欧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全球化的主要途径。(4分)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4分)15(2015山东泰安二模39)(22分)欧美资本主义的创新与实践,对近代世界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帝国中说:“如果不是英国人的统治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很难相信,自由资本主义的框架会在全球如此多的不同经济体内成功地建立起来。他认为,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今天有三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约四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也就是说,地球上大约七个人中就有一人会说英文”。请回答:(3)对材料三中尼尔弗格森的观点加以评述。(10分)【考点】(3)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3)首先根据材料概括其观点。根据材料“如果不是英国人的统治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很难相信,自由资本主义的框架会在全球如此多的不同经济体内成功地建立起来“说明作者过分强调英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评述从英国殖民扩张双重影响来回答。【答案】(3)评述:弗格森过分强调英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认为英国主导了全球化的进程;(1分)他站在英国的立场上,其观点具有片面性。(1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和对外殖民扩张,虽然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和世界文明进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亚非拉旧有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生产方式和旧思想观念,推动了全球化进程。(2分)但英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殖民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给落后国家和地区造成巨大灾难,是它们长期贫穷落后的根源一。(4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连为一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2分)16(2015山东日照二模39)(22分)从近代到当代,西非与西欧的关系发展给人以深刻启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历史印记15世纪以来,西欧殖民者先后来到非洲西海岸,大肆掠夺这里的胡椒、象牙、黄金和人口,于是这里就有了“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称呼。进而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据高秋福非洲西海岸的历史印记(1)概括指出欧洲在西非殖民扩张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考点】(1)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分别从对欧洲、非洲,以及世界市场的不同影响三方面分析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答案】(1)影响:掠夺了非洲的大量财富,为欧洲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廉价劳动力;使非洲逐渐殖民地化(或带来灾难),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4分)17(2015山东淄博三模39)(24分)世界大历史是萨克雷等美国学者集体编著的历史巨著,显示了美国学界对世界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每卷罗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第三卷16891799的目录是第一章 俄国彼得大帝改革 16891725第二章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11714第三章 不列颠第一帝国 17011761第四章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 17401763第五章 启蒙运动 约1750年第六章 农业革命 约1750年第七章 美国革命 17631783第八章 南太平洋的开辟 17601790第九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约17601780第十章 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和现代保守主义的基础 17701796第十一章 大西洋黑奴贸易 约17301807第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17891799(2)依据材料二,概括并分析说明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8分)【考点】(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2)第一小问趋势,依据材料二“第三卷16891799的目录”信息进行概括,从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第二小问分析,依据材料二中 “第八章南太平洋的开辟17601790和第十一章大西洋黑奴贸易约17301807”信息可知,南太平洋的开辟和大西洋的黑奴贸易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依据材料二中“第九章第一次工业革命约17601780”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工业化进程开始;依据材料二中“第十章 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和现代保守主义的基础 17701796”信息可知,亚当斯密等倡导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推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答案】(2)趋势:工业化时代到来。(或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时代、从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从封建经济过渡到资本主义经济。2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工业化进程开始;南太平洋的开辟和大西洋的黑奴贸易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亚当斯密等倡导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推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6分)工业革命1(2015山东聊城一模20)下面是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表(单位:百万英镑)。该表反映了英国()年份可再生资本土地储备、金银具、铸币等总计1688年112180283201800年66582525017401832年1112143829328431863年374918645006113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a海上霸主地位的逐渐确立 b垄断组织的逐步形成c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重化工业的日益兴起【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化) 【解析】“可再生资本”的上升,本质上反映出英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材料反映出英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无海外殖民扩张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垄断组织逐步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逐渐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故c项正确;重化工业日益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山东烟台一模18)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力: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题干的时间是18世纪中叶,新航路开辟是15、16世纪,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谈到“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是经济范畴,并非政治革命,故b项错误;“煤的广泛使用”为机器生产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动力,“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是指西欧将机器生产出来的大量廉价工业品卖到美洲,又将美洲的原料运回欧洲,美洲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和原料,可见西欧胜出的原因是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到中国的社会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山东潍坊一模单科21)英国资产阶级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这是因为()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而新航路开辟时是手工工场时期,不是工业,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是通过贸易手段进行竞争,不是对外的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快速发展,英国靠强有力的工业实力对外进行竞争,故c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英国提出,而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山东济宁一模18)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在董贝父子中这样描述,“房屋被推倒,街道被开挖被中断;地上要挖出深坑和沟渠;大量的泥土被掀起”,所有这些“整个儿改变了居民的法律和习俗,”在其“平滑地消失之前,在其上运行的是文明和进步的道路”。他的描述主要反映出()a铁路交通发展对近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b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造成巨大破坏c机器生产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变革d蒸汽时代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革命) 【解析】根据“地上要挖出深坑和沟渠;大量的泥土被掀起”,“在其平滑地消失之前,在其上运行的是文明和进步的道路,可推断出是铁路交通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故a项正确;根据“是文明和进步的道路”,可推断出是对铁路积极评价,故b项错误;材料在说铁路而并非说机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生活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5(2015山东临沂一模文综20)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能够“连续涌现新奇事物”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生产模式的转型c创新机制的激励 d市场需求的带动【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生产模式的转型是技术发明的影响,故b项错误;创新机制的激励也是推动技术发明的条件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原有的生产工具代表的生产力,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利润驱使生产部门进行技术革新,导致“连续涌现新奇事物”,这是根源,故d项正确。【答案】d6(2015山东潍坊二模17)1828年,一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为一块“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的土地。当时英国的“新创造”来自() a颁布航海条例 b提出经典力学 c创立责任内阁制 d开展工业革命【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颁布航海条例是165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经典力学建立时间是在168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创立责任内阁制是在18世纪中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828年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出现许多新发明、新创造,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山东滨州二模20)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这一时期兴建铁路热潮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民主政治发展 b各国思想观念的转变 c经典物理学的指导 d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兴建铁路与民主政治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兴建铁路是经济行为,思想改变不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经典物理学促进工业革命发展,但不能作为各国兴建铁路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适应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各国出现兴建铁路热潮,故d项正确。【答案】d8(2015山东临沂二模22)19世纪,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611010降至103%。对这一数据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形成了中心一半边缘一边缘的世界分工体系 b欧洲处于现代世界体系的主导力量和中心地位c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尚未波及亚洲 d欧洲造就了现代世界,现代世界造就了欧洲【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材料中“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1750年的232%上升到1900年的62%”体现出欧洲为中心,亚非拉为边缘的信息,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充分体现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地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世纪欧洲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已经对其他地区进行了扩张,工业文明冲击亚洲等其它地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显示欧洲工业化发展,促进世界其他地区发展,体现了欧洲造就世界的观点,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9(2015山东临沂三模22)经济学家罗斯托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其中某个阶段的特征是: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主导产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铁路运输业。这一阶段()a德国兴起了宗教改革 b世界进入“电气时代”c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 d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主导产业体系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铁路运输业”,可知是指由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转变的工业革命阶段。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工业革命没有开始,故a项错误;“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程度较高,与“农业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解脱出来,进入城市劳动”不符,故b项错误;英国在1689年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而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5山东济南一模单科13)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分子与细胞课件
- 高三物理最后一课课件
- 高三家长会课件
- 高一政治课件资本主义
- 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合同补充协议书变更
- 《离婚冷静期间婚姻法律咨询与代理服务合同》
- 汽车美容店租赁合同经营许可及监管协议
- 智能家居研发合伙协议退伙技术成果转化协议
- 智能制造工程合同签订关键要素及法律风险防范
- 离婚诉讼中子女抚养费及扶养费调整协议书
- 【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护理案例报告6000字(论文)】
- 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
-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课件
- 传热学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优秀课件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北师大版高二全册第6课《温故知新》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 瑞美检验医生工作站操作手册
- 欧美电影文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答案
- 双人心肺复苏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大纲
- T-GDPA 3-2021 奥利司他胶囊质量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