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秋光的成长.doc_第1页
穿越秋光的成长.doc_第2页
穿越秋光的成长.doc_第3页
穿越秋光的成长.doc_第4页
穿越秋光的成长.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穿越秋光的成长 “秋” 主题作文系列小记摘要:“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对教育的箴言同样适合于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根据作文训练需要,设计出一种具体、生动的活动情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点燃作文写作的火焰。本次主题作文出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火焰而展开,共同研讨作文教育的收获和得失。关键词: 主题作文 秋天 情境 作文训练一、主题作文创设来由如果说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叶招摇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了它全部的果实和落叶俯下身来,向大地感恩,并且,心甘情愿,从有到无,用一次彻底的陨落腾空季节,为下轮春风中的从无到有留出足够的生命空白。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娇嫩,柔弱,让人怜惜,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灿烂,磅礴,让人赞叹。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把叶子燃烧成花朵,把花朵沉淀成醇酒,铺天盖地,让人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摘自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怅望千秋一洒泪秋装点着古城扬州,没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韵味,瘦西湖边琼花已不再,但秋独有的味道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不知可否用明媚来形容菊花,但那黄的晃眼,红的明艳,还有杂色的,确实明媚了整个瘦西湖;枝头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果实,大的,小的,有单个的,有一簇簇的,不时在你眼前探头探脑,着实耀眼;最美的还有那落叶,染得整个瘦西湖五彩缤纷,连水都变得有颜色了“秋”就这样打动了我,回到学校后决定让我的学生也来一次“秋”之旅,所以主题作文“秋”系列就在心头酝酿成了!二、“秋雨梧桐叶落时” 主题作文序列训练(一)秋雨梧桐叶落时寻秋每个同学心中肯定有自己的秋天,如何诱导出他们心底的秋,然后用笔记录秋是本次作文序列的首要步骤,在作文之前我特地安排了“秋雨梧桐叶落时寻秋”系列。首先是图片的直观效应,在一堂语文课中我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自己记录的秋景,真实的画面和绚丽的色彩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的内心,课后安排孩子们去走走,看看,在后一堂课中展现自己所记录的东西。学校附近刚好是一条小径,这一要求无疑触动了他们平时忽略的神经,他们用自己的相机记录的山野秋色真是美不胜收。然后用美丽的文字打动他们,引起动笔记录的冲动,也可以提供写作的范本,到时一举两得。记得当时提供了好多关于秋的作品,秋色赋、故都的秋、济南的秋天有秋的景色,有人生的况味,每一篇文章我们都用心去读,去品,慢慢地“秋”在孩子们心中活了起来,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按照学校惯例,每年的秋游开始了,所以感觉应该写点什么了,“秋行柯岩寻找心中的秋天”就开始了。秋游之前,我做了一次简单的作文辅导(1)、明确学习目标(七年级学生)1、学会在文中合理地描写景物2、学会有顺序、有详略地记叙一次活动3、合理利用修辞等手法,使文章语言丰富多彩(2)、作文技巧点拨今年秋天,让我们一起记下柯岩(开头)今年秋天,让我们一起描写柯岩(过程)今年秋天,让我们记住柯岩的秋天,秋天的柯岩(结尾)(3)、优秀习作展示 一路伴着秋的气息,心里不断涌溢着激动的心情。迈着寻秋的步子,第一站点便展现在我们面前那秋意绵绵的小树林,穿在秋树间,秋意便不断的冒出来了。金钱松星散的立在路边,枝头是那磨练出来的金针,硬中带柔的金针汇集在一起变形成那金色秋天。一树树的毛绒绒的,也给秋带来了一份可爱,枫树挤在他们中间,在金色的映衬下焕发着火红,秋又多了一份迎接的热情,一路的惊喜不断,秋意也不断袭来,秋风送爽,轻轻摇着树木,金钱松的松针与火红的枫叶随风而落,遍地都是金与红的交杂,形成了一张华丽的地毯。樊雨露七(4)班秋行柯岩时间杳然过去,枫叶在空中凝固了,随着一股暖流,我们感到一丝寒意,是否真的与柯岩告别了吗?不,我们还会来,在下一个秋天。大佛,云骨,鱼儿,鲁镇.如一颗颗珍珠,缀连着,形成一串美丽的项链。是回忆之链! 史鑫瑜七(4)班秋行柯岩我想我们已找到了真正的秋天,嫣然的鱼群比过春天万花争艳,大佛的慈祥胜过太阳的温暖, 小小的一条街也是红红火火,燃烧了树,催熟了果,哪有古诗中秋的悲凉。落叶只是鸟儿在空中劲舞后洒落的羽毛,不久便是结实的羽翼,飞得更高,舞得更烈!秋天亦是如此,当落叶之后便是万果齐香之时,欢笑响起之日。尉胜家七(3)班 秋行柯岩清晨,雾气笼罩着整个世界,一切都是那么朦胧。秋天袭来,就像针刺,冻得双手也僵硬了。口中念着“洞天容再往,端谢沉缨”的佳句,心中想着柯岩美如仙境的幽景,心中不由得冲上一股兴奋劲。怀着好心情,我们嬉戏着.清晨的柯岩景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头顶无数枯黄的树叶挡住了胆怯的阳光,一切都是那么得宁静,一声笑打破了这宁静的氛围. 陶佳楠七(3)班回忆柯岩秋这些习作无疑是这次寻求系列作文给我的一个又一个惊喜,原来秋在合理的引导下,会幻化成如此美妙的笔触,让人心动。(二)、秋雨梧桐叶落时悟秋 有了上次记叙的成功经历,想把秋天写得更深一点,我想到了秋在人心中的感受,秋天之所以令人心动,不光是那美丽的秋景,还有那点点秋的感触。所以,本次作文训练的主题就变成了“悟秋”。这次作文之前我先上了一堂古诗赏析的课,共分成“怅望千秋一洒泪”、“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却道天凉好个秋”四个环节,加上与情景配合的古诗来引起孩子们对秋的感触。课后由于这次写作有一定难度,所以本次作文是片段训练,要求他们写下自己心中对秋的感触,“一景一情”的写作模式来降低难度,收获也颇丰。这是怎样的一树枫叶啊!远远望去,树上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焰,照亮我们的眼睛。都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我却要说九月的秋风更似剪刀,她裁剪出了枫叶,那么美,简直美到了极端,让这秋的精灵来装点秋色,万黄丛中一点红,那是生命的颜色枫叶除了美,仿佛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红色的,在秋风中酝酿着,梦幻般笼罩着我。闭了眼,枫叶仿佛在和秋风相互挑逗,在与秋风嬉戏玩耍,不时发出笑声。还有有的枫叶在玩捉迷藏,躲到了最里面,但还是秋风揪了出来,挂在枝头迎风招展!咦,怎么在悬崖那边有一点红色呢!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株枫树,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竟然在石头里拼命扎根,在悬崖上生长,还长得这样盛,这样美不禁让我惊叹!感悟秋天之枫树 冯继超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径自寻找着秋的气息。忽然一阵清风袭来,风里带来些香味。这香味儿不似康乃馨那般扑鼻,但又不失甜蜜;不似百合那般浓郁,但却十分令人陶醉。细想着,这是什么香味,这般清新醉人?寻味望去,不远处,一棵不起眼的桂花树开花了。我不禁走上前去。只见几枝细细的枝头上点缀着几朵小碎花,格外的惹人怜惜,由于花朵实在太小,无法观察仔细,我便弯下了腰,想细细的观察一下这几朵惹人寻味的小花。花朵上共有四五瓣花瓣,可能是因为个体太小,上帝格外将它琢得精致,每一片花朵上都有着不同的风韵,而每一朵盛开的花都摆着各种姿势,侧耳倾听,我仿佛听到了一些声音:一朵花抬起头说:“瞧!我是开得最鲜艳的,花朵儿也最大,你们是不是很羡慕我呀!”另一朵花也跟着吹了起来:“什么?你最美?我不在那是不好说,我在,你顶多是第二!”就是这样,他们争辩着。我听着,不觉笑出了声。桂花,虽不像牡丹雍容华贵,也不像玫瑰浓丽娇艳,但她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她就像秋天一样,平常得让人难忘。别人说桂花就是秋的孩子,我看这个说法是再形象也不过了!感悟秋天之桂花 陈琰其实这次作文应该说有点失败,感觉程度上有点深了,真正能写到点上的同学不多,好多同学好事停留在描写景色的程度上。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这次作文给了我深深地一课。 (三)、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天的怀念在描写叙事的基础上,在这一环节我安排的是写人系列秋天的怀念,在学会写人叙事的要求里提出了细节描写这一写作理念。“作品中的细节,就像活人身上的细胞,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部决定的。”(刘真)在这一环节上我又一次选择了范文的作用,在写作之前是史铁生作品秋天的怀念及牛汉作品灯笼红的赏析,重点在文章细节描写部分做批注,使同学们能认真体会到细节感人的妙处。在上完这两篇赏析课后,我发现文章中的人物妈妈和奶奶 深入人心了,该开始写作了。所以我刚好利用了七年级学生刚分班和离开小学的特点,想必一定有很多人可以记录,着手安排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天的怀念”写作计划。可能是时机的契合吧,写怀念人的故事时,他们倒是写得感人,真实!纯正的情感不加修饰的流露出来,让我深深感动!记忆中的母亲总是多病的,高高突起的颧骨使母亲看上去相当瘦弱。那一年,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我和中药结下缘分,母亲坚持自己煎药,说:“自己熬的药浓厚,药效好!”学校离家不远,母亲便坚持亲自送药过来,一杯药,一碗现磨的豆浆是母亲风雨不变的装备。母亲有心脏病,走几步都气喘吁吁,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不知耗费了她多少的精力,喝完药后,母亲总是送上一碗豆浆:“猜猜今天你喝的是什么?”“好甜啊,是不是奶粉泡的啊?”“是豆浆,我刚磨好的,甜吧!”母亲一脸的自豪,满是欣喜的看着我一口一口喝完。 我的母亲是那场大雨,让我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开学第一天,不知是太兴奋,还是为了躲避妈妈的唠叨,我早早地起床,早早地去了学校,却忘带雨伞,中午,吃完饭后,天上掉下几颗豆大般小的雨滴,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了,等到快临近放学时,天空中的雨密密麻麻的还在下,我在心中乞求,“雨妹妹,求求你,你别哭了,我忘带雨伞了,别哭了。”突然,一声雷响,雨更大了些,如同瀑布般倾倒下来,不时,有几阵凉凉的风吹过,我的脸上顿时有几颗泪珠滚了下来。诗音看见了,用手抹去我的泪珠,“别哭了,有什么事,跟我说。”我边啜泣边说:“我我忘带伞了。”“我带了,我送你回家吧,别哭了。”就这样,她送我回家,到家时,雨意外地停了,我就让她在我家坐了一会,意外地发现她得衣服湿透了。在这之后的每天,都是如此,我们几乎无话不谈,面对诗音,我会有一种小鸟依人的感觉,我把她当成姐姐,甚至如同亲生姐妹。那年运动会,我和她一起,都参加了1500米的长跑,我们手拉着手,一起感受冲刺时迎面扑来的风。 秋风中的温暖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蕴藏这一个有一个故事,只是缺少一种引导和流露的方式,“秋天的怀念”应时应景调动了孩子们的内心,使作文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三、“秋” 主题作文点收获(一)、写作基于生活的再现生活是写作的源头,这次主题作文第一和第三环节很好地触动了学生生活的根源。图片的直观效应和农村孩子身边无处不在的秋色很好地调动了他们写作的冲动,其次是学校安排的秋游,加上七年级孩子刚刚经历离别的故事,这些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想这次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生活,让他们有东西可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写作的动机一旦激发出来,可以想象写作的效率一定是最高的。而第二环节大部分同学的写作结果也从反面证明了这一观点,我在这一环节上有点提高要求了,首先是古诗赏析拔高了,我摘选的古诗难了,还有就是本意想来点托物言志的写作也离开了学生实际,让他们一景一情的写作,也难了点,所以写作好作品不多。叶圣陶先生也说:“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感的最贴切的符号”。源于生活的写作才是激发作者情感的基点,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佳作。(二)、写作基于仿写的运用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仿写很好,但不可误解,它必须以读为基础。张志公先生认为:“多写,这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没有正确的、充分的读作基础,光写是不行的。提高语文能力必须以朗读、精读、多读为基础,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共同的经验。”说的一点不错,只有读熟悟透,方能写出好文章。在这次主题作文中我每一环节都设置了范文的阅读,有写景的,也有叙事写人的。著名文学家茅盾曾说过:“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在写作中合理地推荐阅读,并加以引导仿写,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