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国家身份竞争力_“创意英国”的公共外交效应——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报道分析.pdf_第1页
创新与国家身份竞争力_“创意英国”的公共外交效应——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报道分析.pdf_第2页
创新与国家身份竞争力_“创意英国”的公共外交效应——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报道分析.pdf_第3页
创新与国家身份竞争力_“创意英国”的公共外交效应——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报道分析.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创新与国家身份竞争力_“创意英国”的公共外交效应——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报道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与国家身份竞争力 创意英国 的公共外交效应 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报道分析 一钟新黄超徐赘张钟凯 伦敦时间2 0 1 2 年7 月2 7 日 2 0 1 2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在全球十亿观众注目下以轻松 快乐 温馨且富有创意的 风格制造了一个超级大派对 展示了英国 并为 创意英 国 的国家品牌重塑工程竖立了新的里程碑 本文基于新 公共外交理论和身份竞争力理论 以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 敦奥运会开幕式报道为样本 分析2 0 1 2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的公共外交效应 解读英国国家品牌重塑 国家身份竞争 力提升的路径 一 研究背景 英国国家品牌重塑战略一 创意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国家品牌塑造最早的国家之一 1 9 9 0 年代 几份英国国家形象研究报告显示 悠长的教堂 钟声 长满青藤的古堡 富有浪漫气息的乡村构成了英国 印象的全部 英国成了古板 严肃 保守 死气沉沉的代 名词 俨然一件缺乏亲和力 落满尘埃的老古董 1 9 9 7 年 以建设 新英国 为施政纲领的布莱尔政府推出以 酷不 列颠 C o o lB r i t a n n i a 命名的系列活动 用流行时尚元素 塑造英国 酷 的形象 在 酷不列颠 国家品牌战略推 动下 摇滚和流行乐队层出不穷 涌现了辣妹组合 詹姆 斯 邦德0 0 7 系列电影等全球知名的流行文化品牌 不过 1 9 9 8 年 经济学家 说 很多公众已经受够酷不列颠了 英国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品牌问题 英国智库D e m o s l 9 9 7 年出版的蓝皮书 不列颠 重拾 我们的身份 B r i t a i n R e n e w i n gO u rI d e n t i t y 概括的六大 特征勾勒出更深刻 更多层面的英国形象 世界枢纽 创 意之岛 多元包容 经济开放 默默变革者 公平之国 在反思 酷不列颠 国家品牌定位的局限性后 英国政府 接受了D e m o s 智库的建议 并在2 0 0 3 年5 月公共外交战略 委员会提交的 公共外交战略 中指出 从2 0 0 3 年起英国 政府的公共外交战略目标是让英国 现代 多元 创意 成功 的国家品牌F t 益得到肯定和认同 公共外交战略 确定了英国公共外交所需要传递的核心讯息 核心受众和 目标区域优先顺序 将核心信息 英国充分继承传统并不 断推动社会进步利现代化进程 英国坚持原则 崇奉专业 精神 向全球公众尤其是有影响力的人士 意见领袖和受 教育群体传播 并且优先面向转型期的重要国家 中国 巴 西 印度 俄罗斯 南非 欧盟新成员国 中东欧诸国 核心伊斯兰国家 埃及 沙特阿拉伯 伊朗 巴基斯坦 印尼 2 0 0 3 2 0 0 6 年 英国在优先目标区域举办了一系列 不同主题的公共外交活动 面向优先目标区域中最重要的国家中国 英国公共外交 尤其突出 创意英国 公共外交战略委员会 P D S B 2 0 0 2 年组建后的第一次行动就是2 0 0 3 年4 月到2 0 0 4 年1 月在北 京 上海 广州 重庆四城举办的3 3 项 创意英国 T h i n kU K 系列活动 吸引中国青少年深度体验英国各领 域的创意设计 2 0 1 2 年4 月至1 1 月 艺述英国 U K N o w 在中国1 7 座城市陆续展开 官方网站称 艺述英国 是有史以来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英国艺术和创意产业盛 会 数百场世界级精彩活动涵盖所有的艺术形式o 2 0 1 2 伦敦 奥运会开幕式延续 创意英国 国家品牌战略 英国文化专 家沙利文说 开幕式上的 碎片 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 英 国是个富有创造力的国家 固开幕式总导演丹尼 博伊尔表 示 伦敦可以呈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幕式 二 理论框架 新公共外交 国家品牌塑造与国家身 份竞争力 公共外交走过了旧公共外交时代 迎来了新公共外交 时代 美国学者尼古拉斯 卡尔 N i c h o l a sJ C u l l 在 公 共外交 历史的经验 P u b l i cD i p l o m a c y L e s s o n sf r o mt h e P a s t 一书中辨析了新旧公共外交的异同 两者的共同目标 是促进国际公众相互理解与信任 管理本国所处的国际环 境 两者主要有七方面的差异 其中 媒体技术环境和传 播空间环境差异影响了传播意图 理论来源 使用术语 行为主体 传播模式的差异 旧公共外交以国家政府为行 为主体 以政治倡导 宣传理论为指导 主要通过自上而 下的垂直模式定向传播讯息 实现塑造国家形象 提高国 际声望的目标 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主体构成的新公共外交 多元行为主体 以品牌理论 社会网络理论为指导 通过 由任何行为主体推动的水平传播模式 促进软实力提升 国家品牌建构 英国专家西蒙 安霍特 S i m o nA n h o h 1 9 9 6 年提出国 家品牌塑造 n a t i o nb r a n d i n g 概念 认为国家声誉具有与 公司品牌形象类似的功能 对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具有至关 重要的作用 近年 安霍特进一步发展国家品牌理论 提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公共外交理论建构与案例库建设 项目编号 0 8 J A 8 6 0 0 1 4 研究成果 现代传播7 0 1 2 年第l O 期 总第1 9 5 期 万方数据 坌塾塞垩生主垦篮簦 出身份竞争力 C o m p e t i t i v eI d e n t i t y 概念 认为国家品牌 塑造 与国家身份 n a t i o n a li d e n t i t y 更有关系 与政治经 济竞争力更有关系 而不是商业领域通常理解的品牌塑 造 安霍特在 身份竞争力 国家 城市和地区的新品牌 管理 C o m p e t i t i v eI d e n t i t y T h eN e wB r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f o r N a t i o n s C i t i e sa n dR e g i o n s 一书中阐释了身份竞争力理论 其核心思想大致概括为 国家声誉往往表现为刻板印象 这 种印象无论好坏很少真正反映国家的现状 一旦刻板印象生 根 即使是地球上最富有的地方也难以改变他者眼里的刻板 印象 不过 有一些成功案例证明某地的国际声誉真的可以 很快得到重塑以更公正地反映其当前现实和未来愿景 尽管广告 公关有助于传播某个国家所做的事情 但 是 改变国家形象不是从传播开始的 也不能靠传播改变 政府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形象管理或者 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形象 而是为了改变真实世界 否则 这些行动可能被视为缺乏诚意的无效宣传 改变国家形象 需要从影响国家声誉的六大主要方面开始 即旅游体验 出口产品与服务 对内对外政策制定 投资环境及对外来 人才的吸引力 文化产品交流与输出 从领袖明星到普通 国民在国内外的言行 六大方面必须协同努力建构有内在 竞争力的国家身份才能帮助这个国家摆脱刻板印象 创建有竞争力的国家 地区和城市身份8 0 依靠创新 1 5 依靠协调一致 5 依靠传播 国家需要制定身份战略 i d e n f i t ys t r a t e g y 并动员大量企业和机构致力于创造新事 物 如新思想 新政策 新法律 新产品 新服务 新行 业 新建筑 新艺术 新科学 新知识产权 当来自同一 地方的创新事物积累到一定程度 足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和广泛议论时 人们才会做好改变刻板成见的准备 这个 地方的声誉才会开始改变 旧的 枯燥的事物非常枯燥 新的 枯燥的事物比较枯燥 旧的 有趣的事物比较有趣 新的 有趣的事物非常有趣 人们永远只对新的有趣的事 物感兴趣 因此 也只有有趣的新鲜事物能得到媒体充分 的报道 建构国家身份 增强国际社会对国家身份的认同感 致力于提升国家身份竞争力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n a t i o n a li d e n f i t y 将原本分属于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公共外交 品牌塑造紧密地联系起来 安霍特在 公共外交与地方品 牌塑造 在哪里链接 P u b l i cd p Z o 删a n dp l a c eb r a n c 矗n g W h e r e t h el i n k 一文中阐述了公共外交与地方品牌 塑造的关系 并断言 你是谁 别人怎么看你 你的所做 所为 这些问题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这就是为 什么在现代社会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需要公共外交和国家 品牌塑造的完美融合而达成其目标 三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伦敦奥运开幕式的公共外 交效应 开幕式是奥运外交的最重要环节 英国意欲传递的讯 息是否被世界感知到了 开幕式的公共外交效应如何 鉴 于媒体对事件反应的及时性 对社会各方反响的整合力 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往往成为衡量事件传播效果的基本指标 之一 同时 创意英国 是英国多年来致力在中国塑造的 国家品牌 国家身份 本文选择以中国主流媒体的伦敦奥 运会开幕式报道为分析对象考察开幕式的公共外交效应 一 研究样本选择 基于媒体影响力 开幕式报道量等因素 课题组确定 考察人民日报 新华社 中新社 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际 广播电台 凤凰卫视六家中国主流媒体在北京时间2 0 1 2 年 7 月2 8 日凌晨4 点开幕式正式开始到7 月3 0 日凌晨4 点的 4 8 小时之内关于开幕式的报道和评论 样本选择的操作原 则主要有 尽量选择综述 特写 兼顾各种评论声音 尽 量覆盖主要版面 频道和栏目 基于开幕式报道量等因素 赋予不同媒体权重 以新华社3 0 篇 央视2 0 篇 中新社 2 0 篇 人民日报1 0 篇 风凰卫视1 0 篇 中国国际广播电 台1 0 篇为样本分布基本框架 最终入选的样本分布为 新华社2 6 篇 中新社2 1 篇 央视2 l 篇 凤凰卫视1 0 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 2 篇 人 民日报1 0 篇 共1 0 0 篇报道和评论 其中 中央电视台样 本覆盖C C T V 一1 综合频道 C C T V 一5 奥运频道 C C T V 一4 中文国际频道 C C T V 一1 3 新闻频道 C C T V 一2 财经频道的 早间 午间 晚间主要时段新闻栏目和重点评论栏目如 岩松奥运观察 润锋伦敦观察 2 4 小时主播关注 等 凤凰卫视样本覆盖 时事直通车 周末正午播报 等新 闻栏目和 新闻今日谈 锵锵五环行 伦敦直播问 伦敦下午茶 等评论和访谈栏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样本 主要为国际在线专稿 本台驻英国记者 本台特派记者发 回供国际在线平台发布的文字报道 人民日报样本包含多 篇发表于纸质主报由本报记者采写的 伦敦夜话 伦敦 日记 本报精选微博评价的 微论坛 其余主要为人民 网体育频道 观点频道 人民论坛发布的综述和评论 新 华社 中新社是新华网 中新网的文字版综述 特写 评 论 总体看 1 0 0 篇样本能较为全面地代表中国主流媒体对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观察和评价 二 统计指标及界定 本文通过三大指标观察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中国效应 1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度的高低体现开幕式环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 强弱 本文用 提及率 和 描述率 两个二级指标考察 媒体的关注度 提及率 指本报道或评论是否提及某个环 节 同一篇报道或电视栏目的同一期节目对某个环节提及 一次或以上次数 按提及一次统计 描述率 指 文字报 道不仅仅提及环节名称而且展开描述这个环节 电视报道 不仅展现这个环节的画面而且有解说词描述该环节 2 媒体评价 本文从肯定 中性 否定三个维度判断媒体评价 中 8 4 现代传播2 0 1 2 年第l O 期 总第1 9 5 期 万方数据 性指白描 不表达任何情感倾向 肯定和否定指在提及或 描述某个环节时表达了明确的喜欢 欣赏 赞美或者相反 的情感 3 媒体议题 媒体议题指媒体报道和评论开幕式时延伸的各种话题 本文将1 0 0 篇样本报道和评论开幕式的角度归纳为十个议 题 旨在统计出中国主流媒体对不同议题的关注程度 由 此推出开幕式所传递不同讯息的强弱 四 研究主要发现 伦敦奥运开幕式强化 创意英国 国家身份 一 高创意环节受关注度高 提及率和描述率最高的5 个环节均为 0 0 7 与女王 提 及5 5 次 描述3 9 次 工业革命改变世界 提及4 9 次 描述3 2 次 唱诗班唱响英伦三岛 提及4 4 次 描述4 4 次 点燃火炬 提及4 0 次 描述3 8 次 憨豆幽默穿越 剧 提及3 9 次 描述3 3 次 提及与描述次数最低的5 个环节是一些规定仪式 英 老兵护旗 提及2 次 描述1 次 童声伴唱升国旗 提及 4 次 描述4 次 罗格宣布开幕式开始 提及6 次 描述 4 次 英国奥组委主席讲话 提及4 次 描述3 次 运 动员 裁判员宣誓 提及2 次 描述1 次 值得一提的是 女王宣布奥运会开始 这个传统仪式 环节只有1 3 次被提及 1 1 次被描述 而女王作为邦女郎出 现的 0 0 7 与女王 环节却高居提及率和描述率榜首 其他被提及2 0 次以上的环节也显示了较高的受关注 度 包括 伏地魔闯人儿童梦境遭驱逐 2 9 次 布鲁诺 尔诗朗诵 2 7 次 火焰五环 2 5 次 奏乐退场 H e y J u d e 2 5 次 运动员入场 2 4 次 小贝携火炬感染全 英 2 2 次 法网冠军敲响巨钟 2 1 次 致敬互联网发明 者 2 1 次 二 高创意环节受肯定率高 肯定率体现媒体对环节的赞赏程度 本文将肯定率界 定为肯定次数占提及次数的比例 统计显示 受肯定率最 高的l O 项环节是 奏乐退场 披头士H e yJ u d e 1 0 0 0 0 7 与女王 9 8 1 8 憨豆幽默穿越剧 9 7 4 4 火 焰五环 9 6 致互联网发明者 9 5 2 3 布鲁诺尔朗 诵莎士比亚诗 9 2 5 9 工业革命改变世界 8 9 8 0 缅怀阵亡先烈 8 8 8 9 唱诗班唱响英伦三岛 8 8 6 3 护士上演热舞 全民医疗体系 8 7 5 0 点 燃火炬 8 7 5 0 值得一提的是 在1 0 0 篇样本中 只有三个环节一共 获得3 次否定性评价 分别是 护士上演热舞 1 次 炫 舞青春诠释潮流 1 次 点燃火炬 1 次 其他环节均获 得肯定或中性的评价 三 英国创意 英式幽默成为两大热门议题 1 0 0 篇样本中的 篇都谈及英国的创意设计能力 使 这一议题成为关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最热门的议题 其中 凤凰卫视的1 0 个样本有9 个谈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 2 个 样本有9 个谈及 央视2 1 个样本有1 6 个谈及 新华社2 6 个样本有2 0 个谈及 可见 创意英国 是中国主流媒体 从开幕式获得的最强讯息 英式I 幽默 的代表环节是0 町与女王 憨豆幽默穿越剧 有5 3 个样本谈及 是排名第二的热门议题 对英式幽默的大 加赞赏有助于改变中国人眼中的英国人严肃 呆板的印象 中国主流媒体对1 0 大议题的关注度表明 伦敦奥运会 开幕式成功地向中国传递了关于英国的多层面肯定讯息 尤其是显著地强化了 创意英国 的国家身份 f 单位 篇 中国主流媒体百篇伦敦奥运开幕式报道议题分布 五 研究基本结论 创新提升国家身份竞争力 新公共外交致力于国家品牌塑造 而国家品牌塑造实 质是明确国家身份定位并致力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英国 近十年国家品牌重塑历程以伦敦奥运会尤其是最引人关注 的奥运开幕式为重要里程碑 证明英国走在正确的新公共 外交轨道上 充分发挥英国在创意产业领域的资源优势和 世界影响力 明确将 创意英国 定位为至关重要的国家 身份 并动员科技 文化等各领域通过不断创新改变真实 世界 搭建整合平台展示真实世界的创新成果 强化世界 对英国创造力的正面印象 如安霍特所言 国家身份竞争力8 0 依靠创新 在伦 敦奥运开幕式上 英国不仅向世界呈现了莎士比亚 田园 牧歌 工业革命等 旧的有趣的 英国历史文化符号 而 且以更绝妙的创意呈现了0 0 7 与女王 憨豆先生与伦敦交 响乐团 哈利波特与伏地魔 披头士与H e yJ u d e 贝克汉姆 与圣火传递等为世界所熟悉 所认同的 新的有趣的 现 当代英国符号及其新的组合 加深了中国主流媒体对英国 创意设计能力的正面印象 提升了开幕式的公共外交效应 国家身份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是世界公众心中的国家排 名 安霍特2 0 0 5 年以来测量的国家品牌指数 N a t i o nB r a n d I n d e x 显示 英国的国家品牌综合指数尤其是文化指数基 本保持在世界前列 四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必将积极地影响 2 0 1 2 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英国国家品牌指数 现代传播2 0 1 2 年第l O 期I 总第1 9 5 期 8 5 万方数据 注释 以上英国公共外交战略制定背景参阅 钟新 何娟 英国 从文化外交到公共外交的演进 国际新闻界 2 0 1 0 年第7 期 第 1 9 2 6 页 参阅 艺述英国 官方网站 h t t p w w w U k l l O W o r g c n c n a b o u Lh t m l 张永峰何晨阳 英国文化专家 奥运开幕式摇滚音乐更显英国的创造力 新华网 2 0 1 2 年0 r 7 月2 8 日0 5 2 3 h t t p s p o r t s p e o p l e e O l l Lc n G B n 2 0 1 2 0 7 2 8 e 2 2 1 7 6 1 8 6 1 6 8 8 6 h t m l 博伊尔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令我如释重负 新华网 2 0 1 2 年0 7 月2 81 31 1 3 0 h t t p s p o r t s p e o p l e C O n Lc n G B n 2 0 1 2 0 7 2 8 c 2 2 1 7 6 1 8 6 1 8 4 8 5 h t l n l N i c h o l a s 工C u l l P u b l i c 啦如H l 凹 m s o n s f r o mt h eP a s t 2 0 0 9 F i g u e r o aP r e s s hA n g e l e s h t t p u s c p u b l i c d i p l o n u m y c o m S i m o nA n h o l t F r o mn a t i o nb r a n d i n g t oc o m p e t i t i v e 以e n t i t y 一一t h er o l eo f 咖以m a n a g e m e r g c o m p o n e n t o 厂n a z o n a p o f 蚵 i n K e i t h D i n n i e 2 0 0 8 N a t i o nB r a n d i n g C o n c e p t s I s s u e s P r a c t i c e E l s e v i e rL t d S i m o nA n h o h 2 0 0 7 C o m p e t 蚍eI d e n t i t y T h eN e wB r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f o rN a t o 搿 戗洒a n dR e g i o P a l g r a v eM a c m i l l a n S i m o nA n h o h P u b l i c 幽如m c ya n dp l a c eb r a n d i n g W h e r e st h el i n k P l a c eB r a n d i n g 2 0 0 6 2 2 7 1 2 7 5 h t t p w w w s i m o n a n h o l Lc o r n P u b l l e a t i o n s p u b l i c a t i o n s o t h e r a r t i c l e s a s p x 参阅S i m o nA n h o l t 国家品牌指数历年报告 h t t p w w w s i m o n a n h o l t c o r n P u b l i c a t i o n s p u b l i c a t i o n s o t h e r a r t i c l e s a s p x 作者钟新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黄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 闻学院2 0 1 2 级博士生 徐赘 张钟凯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 0 1 1 级硕士研究生 视觉在场 伦敦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传播比较研究 奥运会开幕式既是一个媒介事件 也是一个宏大的国 族叙事 对外构建国家形象 对内激扬民族主义精神 开 幕式作为一场 跨界仪式 调适观众的观赏心理 以帮助 观众进入奥运狂欢的视觉狂欢情境 一 线型叙事结构 国际奥委会固定了奥运会开幕式的总体结构 按照垫 场演出 倒计时 开幕 升国旗 会旗 运动员入场 火 炬点燃仪式进行 可以由主办国自由发挥的只是开幕式的 文艺表演和各个环节视觉呈现形式的创新 学者丹福思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国家是如何被叙事时 认为 往往是从国家的 诞生 开始 继而是 时代的到 来 直至 成熟 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正是按照这 样的逻辑关系 以时间为序列 线型展示了各个国家的历 史和文化的总体构架 线型又称故事型 是情节的形式分 类 它表明情节发展的轨迹 显示情节的组织关系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主题为 奇妙岛屿 的文艺表演分 五个章节 分别是田园牧歌 工业革命的喧嚣 快乐和繁 荣 童话与国家和迈向未来 文艺演出讲述了英国从恬静 的乡村生活至工业革命的历史 还展示了英国N H S 免费医 疗系统 G O S H 儿童医院 又以经典童话 电影 歌曲 叙 述了英国的近现代文明 讲述了一个从工业传奇中复兴 走向新未来的国度的故事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主题为 美丽的奥林匹 克 分为上 下两篇 上篇名为 灿烂文明 分为画卷 文字 戏曲 丝路和礼乐五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