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终稿2.doc_第1页
学位论文终稿2.doc_第2页
学位论文终稿2.doc_第3页
学位论文终稿2.doc_第4页
学位论文终稿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网络教育学位论文 论语文教师的提问艺术学生姓名:董淑玲指导教师:晏宗杰教授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 号: 11095100801010学习中心:江苏连云港赣榆奥鹏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04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1.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提纲、初稿,最终形成本文;2.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3.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4. 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论文作者签名:董淑玲 日期:2013 年04 月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论文作者签名:董淑玲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2013 年04 月 日期: 年 月论文作者信息:工作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_ 通讯地址: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中心小学 邮 编: 222124 _ 注:此页均需学生及指导教师本人填写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教师掌握提问的技巧非常重要。精彩有效的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诱发学生多问、敢问的治学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应对自如的表达能力和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本文试就提问的作用、提问要制定计划、提问要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艺术前 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最终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高教学手段,更是一种高深的教学艺术。它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唤起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更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1我们要牢牢遵循叶圣陶先生“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俾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的语文教育思想。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2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3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也同样如此。4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教育教学应从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所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当今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课堂提问的作用(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5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的课堂提问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蕴疑的教学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根据反馈的信息,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思路,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成效。如恐龙教学片断师:恐龙生活两亿年前,你们想不想看看两亿年前神秘的恐龙世界?生:想,可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呢?生:恐龙已经灭绝了两亿年了!师:老师有办法。(播放有关恐龙的多媒体课件)大家快看,恐龙来了。(学生睁大眼睛观看画面,不时发出惊叹声。)师:你觉得恐龙世界怎样?谁能把观看时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一说?生:我觉得恐龙世界真奇妙。生:我觉得小恐龙真是太可爱了,跟我们周围的动物宝宝一样可爱。生:虽然那时地球上到处是沼泽,但恐龙生活得很自在。生:恐龙世界真是太神奇,太美了!师:在这么美的恐龙世界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生:我想了解恐龙有多少种类。生:我想了解恐龙吃什么食物。生:我想了解恐龙是怎样走路的。生:我想了解恐龙是怎样从地球上消失的。师:看来关于恐龙的知识,大家想了解的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写了哪些恐龙,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疑问。动画片和科幻片是每个少年儿童的最爱,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好奇心强、爱冒险、善幻想。这个教学片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引领学生穿越时光的隧道,探秘两亿年前神奇的恐龙世界,激起了学生对恐龙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渴望,也激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期待,对教学的顺利展开和深入进行,起到了“抛砖引玉”的重要作用。(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如涌、热情高涨,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其各种思维能力,这是教学提问最主要的目的。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既能激发学生即兴发言的热情,又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打碗碗花教学片段师:“一茬接一茬”在课文中指什么?生:指“野花一茬接一茬,红、黄、蓝、紫,终年不断,除非水渠结冰,雪花盖满大地。”师:哪里有这样的野花?生:小区的花坛有。生:学校后面的桃花林里有。生:水库边的草地上有。师: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野花一茬接一茬地盛开,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闭眼相象后)野花的生命力很顽强,一丛接着一丛盛开,仿佛在比赛谁开得更美。生:这边的野花刚刚凋谢,那边的野花就盛开了,草地变成了野花的世界。生:这片蓝的慢慢地谢了,那片红的就灿烂地开放了,热闹极了。师:是啊,野花一丛接一丛、一片接一片地盛开,就是“一茬接一茬”。大自然中,还有什么也可以说“一茬接一茬”呢?生:韭菜一茬接一茬。生:小草一茬接一茬。生:蔬菜一茬接一茬。师:“一茬接一茬”不仅指自然界中富有生命力的植物,在生活中还可以指人,指物,你能说出哪些?生:买菜的一茬接一茬。生:游客一茬接一茬。生:我在高架桥上看见过一茬接一茬的汽车。生:这词语真是太有意思了。师:是的,每个词语的背后都藏着一个精彩的世界,爱读爱想的人总能看到那个世界。这一片段中,由于老师引导得体、启发到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理解巩固所学词语,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二、教师的提问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有效而成功的教学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参与多少、怎样参与来决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考虑到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成绩一般的学生,还要考虑到成绩较差的学生;既要考虑积极发言的学生,也要考虑平时不肯发言的学生。所以我们在设计一堂课的提问时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计划相当于指南针,有明确的计划才能指引着正确的教学方向。教师提问,也必须以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为前提,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因此,我们除了要认真备课,还要制定一个明确、完整的课堂提问计划,才能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表达能力、自主性等发挥得淋漓尽致。提问要克服盲目性、杜绝随意性,要有计划、循序渐进、把握发问的时机。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令学生望“问”兴叹的难问题不提,问题过难,7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达到目的。如泉城教学片段师:珍珠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呢?先看一段录像,看完后再说说自己的印象。生:我看到珍珠泉的水非常清,好像可以一眼望到底。里面的水珠在不断往上涌。生:水珠晶莹透明,从泉底下往上涌,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时断时续,真的好像有一串串的珍珠在水中。生:我觉得那些珍珠是池底的大鱼吐出来的,我好像还听到了“扑、扑”的声音呢!师:想象力真丰富!看完录像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想想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再结合前面几个同学的描述,谁能告诉我们答案?生:我知道珍珠泉为什么叫珍珠泉了。那水珠真的像珍珠一样,一颗颗,一串串往上涌。珍珠泉,果然名不虚传。师:说得真好,还押上韵了。我们一起来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这句话怎样理解?要理解这句话该从哪个字入手?生:拎。师:谁能做一做“拎”的动作,来“拎”两下试试?(生走上台,“拎”起地上的录音机)师:拎高一点。速度快些,再来一遍。(生迅速从地上拎起录音机)明白怎样拎了吗?生:明白了。师:这里的“拎”有什么意味呢?生:这是写珍珠泉里水珠往上涌,就好像有一只手往上拎一样,非常神奇。师:除了从“拎”字中感受到了神奇,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珍珠泉的神奇?生: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师:的确,这三个短语非常富有动感地写出了珠串的变化,实在是神奇极了。如果我们现在来到珍珠泉前,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生:我知道你为什么叫珍珠泉了。生:珍珠泉,你是这样的清澈,这样的迷人,要是能天天看到你,那该多好啊!生:珍珠泉,将来我一定要做个地质学家,把你的奥秘告诉大家。这个教学片段中,提问的作用主要是“导”,把学生的思路一点点打开,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魅力的同时,激发了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完成了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理解“珍珠泉”为什么叫“珍珠泉”。从师生之间的问答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回答得较简单,有的学生回答得不但详细,而且用词准确,想象力丰富。这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的结果,先让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回答,再让中等生、优秀生进一步补充,使问题覆盖面广,这也是周密、详尽地设计一堂课提问的体现:一堂课所有问题的设计都要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三、提问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和创新性,它需要教师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设计提问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提问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要做到新颖、别致,就是问人之所未问,发一问而带全文。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思考意识,促使其积极思维。8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提问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课堂上形成乐于求知、勇于探索的良好氛围。9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的。”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教师要善于用新颖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片段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读了几遍后,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生:雨很大。师:诗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这是一场大雨?生:我从“白雨跳珠乱入船”感受到雨下得大。生:我从“黑云翻墨”感受到雨大。师:为什么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使你感受到雨下得大?生:主要是“跳珠”这个词让我觉得雨大。师:你是怎样理解“跳珠”的呢?生:“跳珠”就是跳动的珍珠。师:雨怎么会变成跳动的珍珠呢?生:这是作者把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水花比喻成跳动的珍珠。这足以说明雨下得非常大。师:老师有一点困惑,雨应该是没有颜色的,作者为什么说是“白雨”?生:因为天黑,所以看出了白。生:雨很大,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师:“黑云翻墨”明明写的是云,你怎么能感受到雨大呢?生:黑云像打翻的墨汁翻滚着向我们涌过来,不仅说出了云黑,还预示着雨将下得很大。这个教学片段中,用追问“跳珠”、“白雨”、和“黑云”等色彩鲜明、生动的词语,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思考、探讨的兴趣,进而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改变了以往那种刻板地翻译古诗诗意的教学模式,使学习古诗变得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理解了古诗意蕴深远的含义,并且不经意中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二)提问要有富有启发性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实践了启发教学, 10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思考问题时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如司马迁发愤写教学片段师: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史记时,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司马迁头上,这场“飞来横祸”指什么?生:“飞来横祸”指司马迁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师:什么是酷刑?生:酷刑就是残酷的刑罚。生:酷刑就是残忍的刑罚。师:从文中那句话可以看出来?生:“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师:从“残生”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生:身受酷刑的司马迁非常痛苦,觉得生不如死。生:我体会到司马迁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摧残,所以文章才说是“残生”。生:酷刑使司马迁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不然他怎么会几次想“血溅墙头”呢?师:身受酷刑的司马迁为什么没有“血溅墙头”,选择死亡?生:因为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生:因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写完这部史书。师:“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老师有点不太明白。生:泰山是高大的、雄伟的,鸿毛是轻轻的、渺小的,司马迁想让自己的死像泰山一样高大、雄伟。生:司马迁觉得死也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如果他这样死了,就比鸿毛还轻。师:我明白了,人一定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从司马迁忍辱写史记这件事,想想自己,有什么感想?生:我们一定要发奋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生:人在遇到挫折时,要坚强,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轻易放弃生命。这个教学片断的提问,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启发学生去感悟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为人类的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生命真的是“比泰山还重”,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对社会有贡献?这样的提问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也正符合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的要求。 四、提问要注意难易适度学习是否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善不善于提出问题,这首先要求教师的提问要难易适度,避免学生因问题过难而产生畏惧情绪或因问题过分简单感到索然无味! 11 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说勤奋教学片段师:我们来探究第一个事例。有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生:司马光是宋代著名史学家,从小就非常聪明。师:你有什么根据?生:我学过司马光这篇课文,说他小时候就机智勇敢、砸缸救人,当然非常聪明了。生:课文里写他用19年时间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师:司马光能写成资治通鉴,恐怕是因为他从小就聪明的缘故吧?生:不全是。我爷爷常跟我说,聪明只是天资好些,如果不勤奋,聪明也会变迟钝,要退化的。师:那么,司马光是既聪明又勤奋的了,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老师讲完课,司马光就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生: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出去玩了,他却把书读到滚瓜烂熟。师:为什么要躲在屋里读?“躲”字怎样理解?生:他怕哥哥弟弟的玩耍声影响了他读书。生:他“高声朗读”,怕惊扰别人。师:“滚瓜烂熟”怎样理解?生:形容背诵得非常流利。生:说明了司马光小时候就勤奋好学。师:司马光长大以后做了官,忙于事务,大概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勤奋学习了?生:不,他“更加勤奋”了。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他连睡觉时都用了“警枕”。师:“警枕”是什么样的枕头呢?为什么睡觉要用“警枕”呢?生:警枕”就是报警的枕头呀!这枕头是用圆木做的,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自然就让司马光醒了。师:看,司马光虽然聪明,也要一生勤奋好学,才能完成资治通鉴这篇巨著,联系你自己,想想应该怎样做?生:我们不能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就投机取巧,想不劳而获。生:只有像司马光那样聪明加勤奋才能做好每件事。生:我们学习时也要像司马光那样脚踏实地,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为“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学生比较熟悉,对司马光这个历史人物也不陌生,紧紧围绕“勤奋”一词层层推进展开讨论,举例典型,佐证有力,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而且调动了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司马光勤奋好学的实例再联系到自身,自然而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不论天资怎样聪明,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有所作为。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12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13 爱因斯坦也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问题更重要” 14陶行知主张 “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我们都不能不承认,我们把儿童的嘴巴封得太久了,以致于他们不会提问,或者根本就丧失了提问的意识。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一般都是教师问的多,学生问的少,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被大大地扼杀了。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须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对问题的关注点,要以学生自我需要解决、自我发现的问题为中心。教师对问题的关注点不在于自身提出问题,而在于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敢于冲破对书本、对教师以及对权威的崇拜,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探索知识转变。(二)培养学生敢问的精神。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锻炼学生提问的勇气。对学生要包容、鼓励,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能在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激励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