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训练2(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训练2(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训练2(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训练2(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世纪金榜】高考历史 考前百天试题精选预测卷 专题训练2(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选修一专题训练2一、选择题1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北魏政府的上述规定( )。 a.体现男女的平等待遇 b.可保证农民土地的长期稳定c.均田全部实行私有化 d.实施范围是西部的种桑地区2(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8题)“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是( )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改革幕政,实现富国强兵 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 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a b c d3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4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5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发展异常迅速的轻工业部门是a面粉业 b造纸业 c纺织业 d冶铁业6孝文帝自娶大族崔挺之女为嫔妃,同时还为五个弟弟聘汉族高门之女为妻,这些做法( )对鲜卑贵族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巩固了北魏政权与汉族地主的联系 有利于汉族官员政治地位的上升 有利于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a b c d 7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影响: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817世纪到18世纪,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造成俄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不彻底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农奴制未废除 d对外扩张影响了经济发展9“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这首诗歌反映了梭伦( )。大权独揽,个人至上 崇尚正义和法制超越贵族、平民的集团私利 制定、执行“不偏不倚”的政策a b c d 10四百人会议设立的最主要意义在于( )。a使第四等级取得了为公民大会预审提案的权利b使第三等级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机会c结束了雅典贵族政治,真正建立起了民主政治d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11(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20题)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意图是a.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农民的反抗 b.改革科举选拔人才c.抑制地主和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 d.解决中央财政困难12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创办 d定国是诏颁布13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图32中的( )a匈奴 b羯c鲜卑 d氐14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b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c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d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15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c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二、非选择题16(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4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干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8分)17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 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请同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 (3)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经济政策体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你从三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事实上男女所授田的数额不均,不能体现a项说法。“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体现b项所述的授田后的土地保持稳定性。c项错在“全部”。d项错在“地区”西部寒冷,一般不宜种桑养蚕。事实上,在北方地区当时是规定种麻。有关规定类似上述史料。2a解析:本题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背景。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末期,列强开始入侵,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根据所学,项正确,第项当时推翻的是幕府将军。3d解析:“向将军、大名贷款”反映了其经济实力,“购买武士身份”、“参与藩政”说明他们希望提高政治地位,单这些现象无法反映要求改革、发展资本主义,abd排除。4c解析: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5c解析:回顾教材知识即可。6d解析:提倡与汉族的主要士族通婚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重要内容,自己带头显然是要起到示范作用,这种做法既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密切与汉族地主的联系,提升其政治地位。7d解析:本题涉及对“民族融合”这一概念的理解,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鲜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之中,不应该理解为衰落消亡。abc符合题意,表述正确。8c解析:农奴制的存在不仅从劳动力、市场等方面限制了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而且是国内矛盾不断加剧的根源。9c解析:“制定法律”并不等于“大权独揽,个人至上”, 表述有误,排除包含的选项。“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反映了梭伦改革力图通过法律、以不偏不倚的方式化解贵族和平民之间矛盾的初衷。10d解析:c“真正建立起了民主政治”表述错误,梭伦改革只是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a和b都体现了四百人会议的作用,其共同的本质意义在于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所以d答案的内涵更完整准确。11d解析:本题考查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变法的目的在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应选d项。12a解析:公车上书是康有为从宣传维新变法发展为付诸于具体政治行动的起点。13c解析: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是最突出的,北魏政权为鲜卑族所建。14d解析:a是促使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b是其过程,c是上书的具体建议,均正确。d不准确,上书并未送到光绪手中,光绪接受变法主张是以后的事情。15a解析:“文明开化”的核心就是向西方学习,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文化的近代化。二、非选择题16(1)背景:北宋中期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3分)基本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4分)(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2分)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