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儿童说谎行为 摘要: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是道德发展和儿童社会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有关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概括介绍了有关儿童早期说谎概念的界定、说谎与欺骗的关系。通过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学习,应用其理论来理解儿童说谎行为,并对其进行矫正。 关键词:皮亚杰认知发展 儿童说谎 道德行为一、研究目的 从小学开始学习狼来了,我们就知道存在着说谎行为,人们对它的研究源远流长,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是从道德、哲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说谎,近二、三十年来人们转向了单纯的心理理论角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认知发展在研究儿童的欺骗行为中的重要性。本文则是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点来分析儿童的欺骗行为,并就此对儿童欺骗行为的矫正提出了设想。儿童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诸如说谎等这一类行为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儿童应该怎样进行道德学习的呢?学校的老师应该怎样教他们呢?就传统的观点而言,学习就是吸收。儿童被视为是无知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只只空空如也的容器,等着被填满知识,即使是道德学习也是如此。在这种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儿童需要的仅是相宜的社会行为,但他们不需要反思。就进步论的观点而言,学习就是构建,儿童要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和经验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相比较起来,在进步教育体制下,儿童需要的是相宜的社会理解力,即儿童需拥有关于信念的信念,如儿童可以认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他们是否可以这样做,需要一定的反思。然而,在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中,儿童的道德发展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如果可以很好的认识并应用这一理论,将会有效地矫正儿童说谎及其他不良道德行为。二、相关研究综述(一)儿童说谎行为发生的研究随着20世纪80年代心理理论的兴起, 发展心理学者重新开始聚焦儿童的说谎行为, 尤其关注2- 8 岁儿童说谎的发生和发生率。无论说谎成功还是失败, 2 - 3岁的幼儿已出现说谎行为, 并且在学前期得到迅速发展, 成为儿童一种比较普遍和频繁的现象。很多研究者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儿童的说谎行为。Lew is等人在1989年运用了一种抵制诱惑情境: 让一个3岁儿童进入一个房间内, 此房间中有一个吸引人的玩具。当实验者离开此房间时, 指示儿童不能偷看此玩具。通过单相玻璃观察儿童的行为, 并用摄像机进行记录。研究结果发现, 33个3岁儿童中有4个没有偷看并说了真话; 29个被试偷看了, 其中38%的说了真话; 38%的说没有看,即说谎;还有24%的没有进行言语反应。这说明3岁的儿童已经会说谎了。 王卫星 幼儿说谎认知与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D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2004. (二)关于儿童说谎认知的研究 心理学家Clara和William Stern最早系统研究了谎言。他们通过观察自己的孩子以及根据其他孩子父母的报告来系统研究儿童的谎言。他们曾列举了许多儿童早期谎言的事例,但他们认为这些事例并不是真正的欺骗,他们把这种“欺骗”界宁为“前谎言”。 刘秀丽.幼儿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的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长春:吉林大学,2004. 皮亚杰是研究儿童说谎认知的代表人物。他在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过程中运用“对偶故事法”考察了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他发现,7岁以前的儿童在作出判断之前根本不考虑说谎者的动机,他们所关注的只是错误陈述本身与事实之间有多远的距离,却几乎不对说谎者歪曲事实的动机提出质疑。 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傅统先,陆有锉,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60-171.同时,7岁以前的儿童把所有与事实不符的陈述统称为谎言,哪怕陈述者只是无意间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也不例外。在这一时期,儿童主要根据谎言所造成的具体后果对说谎者进行评判,他们认为,说谎之所以属于不良行为,是因为它会使说谎者受到惩罚。皮亚杰认为,儿童直到10-11岁才有力认识到有关谎言真正的道德问题是它的欺骗意图,他把这一变化解释为儿童在具有了把自己从自我中心立场中摆脱出来的能力后所产生的结果。(三)关于儿童说谎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 无论是对儿童说谎认知还是对儿童说谎行为发生年龄和发生概率的研究,都涉及事实、情景、意图和信念等几方面,不仅体现了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也反映了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水平。事实上,许多研究者把说谎或欺骗行为的发生看作儿童获得心理理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Leekam(1992)。她认为,儿童说谎能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人信念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许多研究者试图通过对说谎和欺骗行为的研究达到在儿童日常生活或社会活动中研究其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目的,以期解决目前心理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关于研究方法、内容与结果等方面的争论。 张文静、徐芬等(2005)通过创设“讲故事问问题”的情境,对儿童说谎认知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证实了儿童对说谎的理解水平能够反映其对他人心理的认识水平这一结论。她们认为,心理理论能力不仅与说谎认知有关,而且应该是说谎认知发展的前提。 张文静,徐芬,王卫星.幼儿说谎认知的年龄特征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 , 28(3):606-610. 徐芬、王卫星等(2005)以3-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创设“抵制诱惑情境”,考察其说谎行为与心理理论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3岁还是4岁儿童,说谎组与诚实组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说谎行为的发生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无关,说谎行为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反射性行为,与日常的教育或行为习惯有关,更取决于当时的情景(如涉及的人物、事件等)。 徐芬,王卫星,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5 ,379(1):73-78.他们同时发现,不同说谎水平的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这一结论进一步证明了Leekam (1992 )的观点,即在儿童能够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之前,他们已经会为了影响他人的行为而不是他人信念而说谎;正是儿童不断提高的错误信念理解水平,使其说谎能力随之不断发展。总之,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为我们研究儿童的说谎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一直是过去几十年中儿童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从理论内容的广延性和对实际研究的启发性来看,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在认知发展领域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包含认知发展理论和道德发展理论两部分,也是其理论的核心。本文的目的则是将这两种理论应用在儿童教育中,可以真正认识儿童的欺骗行为并矫正。(一)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又称作机能理论。在他看来,生命孕育着变化。人是一个有机体,他的活动是内发的,他由于自身内部的动因促进自身的发展,因而人的活动是主动的。机能理论更注意过程,研究个体如何以某种方式进行活动。在皮亚杰看来,智力或认知是生物系统的一种功能,服从于生物系统的共同规律,具有两个经常起作用的方面:组织和适应。认知既通过一定的组织起作用,又是一个适应系统。适应包括两种对应的过程:同化和顺应。有机体通过这两种过程适应环境,使有机体能够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同化是将外界事物纳入有机体的结构。调整是改变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客体的过程。皮亚杰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平衡,即有机体作用于环境和环境作用于有机体必须是平衡的。同化是有机体作用于环境,把环境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调整是有机体受环境的作用而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有机体为了适应环境,必须让同化伴随着调整,这两个过程总要趋向于平衡。保持平衡是认知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有机体获得一切知识的基础。但这种平衡不是静止的平衡,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同化,失去平衡又发生调整再达到平衡的过程。这种不断同化的内在趋势称作繁衍同化,由繁衍同化而达到的失平衡是认知发展的源泉。同时,皮亚杰还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对我们认识儿童发展过程有很大的启发。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瑞士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王宪细等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见表1)。在皮亚杰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表1 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1感觉运动阶段:02岁。图式功能特征: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式功能;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对物体认识具有物体恒存性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图式功能特征: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图式功能特征: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图式功能特征;能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二)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他认为道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而不断成熟的。道德的发展既不是人们内心固有的良知展开,也不是通过环境的刺激而引起的道德行为的形成。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与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皮亚杰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各阶段中,儿童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情感的发展受到认知水平的制约。认知与社会经验的增长有助于儿童越来越好地理解道德规则,当儿童能够理解这些时,他们就能按照道德发展阶段的不变的顺序逐渐发展,而在此过程中经过的每个阶段都将代替前一阶段,代表了个体道德向更高级的发展。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推理能力的变化是指由他律阶段逐渐过渡到自律阶段。这种演变是由于儿童认知的提高,克服了自我中心单一性,由单向尊重转向相互尊重和合作,并逐渐形成公正观。在他律阶段,社会规则是不可改变的,要绝对服从权威;到了自律阶段,如合作、法律、公正等道德形式就成为灵活的东西。道德规则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情境要求对于动机的评价和不同的观点灵活改变。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与幼儿认知发展相联系。前道德阶段( 0-2 岁) , 这一阶段属于感知运动阶段, 就道德发展而言, 则属于道德萌芽阶段, 初生婴儿仅有一些构成情绪的情感反射, 随着生长, 其情感相应地和自己的动作发生了联系。道德实在论或他律阶段( 2-6、7、岁) , 属于前运算阶段。所谓“他律”其意既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 成人是儿童的一切道德和一切真理的源泉, 每个儿童都按照违反或遵从权威的规定去判断是非, 他们的第一道德感是服从。他们对道德评价、判断时, 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 而忽视行为者的主观动机。道德相对论或自律道德阶段( 6、7-11、12 岁) ,这个时期属于具体运算阶段,所谓“自律”, 既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儿童在道德发展方面产生了相互尊敬的情感以及合作的或自律的道德, 儿童是非判断的主要根据是行为者违反社会规范的动机, 而不是行为的客观原因。 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8(1)四、说谎行为研究(一)说谎的概念及行为的厘定谎言,根据语义,就是指假话、骗人的话;美国英语文学大词典将“谎言”定义为:(1)打着真实的旗号蓄意提供给别人的虚假说明或者虚假信息;(2)意味着欺骗的任何事情或者给别人的错误表达。 孙永霞、刘晶波.儿童说谎行为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3:4950在皮亚杰看来,关于谎言的定义存在纯粹实在论、纯粹客观论和一般意义三个层次,即谎言是儿童顽皮的话、不符合事实的一种断言和任何有意图的错误陈述。可见谎言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它确实是假话;第二,说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说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只有在这三个要素都成立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为某人已说谎。如果所说的事情是假的,但说的人并不知情,这时我们只能说那是一个错误;如果所说的确实是假的,说的人不仅知道是假的,同时并不希望别人相信他所说的,此时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在说谎,而是一个玩笑或是嘲弄、讽刺或是隐语等。(二)说谎与欺骗的关系 根据语义理解,欺骗是指用谎言或者诡计使他人上当。因此,欺骗不仅具有说谎的三个特点而且还具有三个区别于谎言的特点,即有意性、策略性和信念性。说谎与欺骗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独立概念。它们同属于一个研究范畴,但所涉及的认知维度不一样。Astington (1993)从心理理论的范畴考虑,认为:“说谎或谎言仅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初级维度。初级维度系统只关心别人做什么,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想影响别人的行动;而欺骗则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次级维度,次级维度系统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影响别人的想法来达到目的,即通过操纵人的信念来操纵骗行为的一部分。目前研究者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一种言语表述被认定为说谎或欺骗,必然满足三个关键的成分:事实、信念和意图成分。可见,说谎是指个体或者群体有意或者无意做出与事实不符合的陈述或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事实真相的一种情境性行为。而欺骗通过操纵别人的信念来操纵别人的行为。因此,欺骗还具有有意性、策略性和信念性的特点有意性、策略性和信念性的特点 。 五、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儿童说谎研究 (一)儿童天生会说谎吗?从上面皮亚杰认知理论的认识中,我们得到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遵循儿童成长的认知发展规律的,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当的研究探讨了小学及幼儿园儿童说谎概念的理解与道德评价的发展, 也有少量的研究考察了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率与年龄特征。从研究结果看, 比较一致的结论是; 徐芬, 傅根跃. 小学儿童对说谎与说真话的评价, 心理学报, 1998, 30( 4):452 459在4岁以后就能够明确地理解说谎, 并对说谎进行消极的道德评价; 至于儿童说谎行为的实证性研究, 以说谎为主题的研究虽然不多见,但目前研究普遍发现, 自3岁起至少有一半儿童有说谎的现象,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稳定地提高。为了更明确的说明这一问题,我们来引用一组实验。张文静 徐 芬. 幼儿说谎行为的发展及其与说谎认知的关系. 应用心理学2007 年第13卷第3期,三所幼儿园选取幼儿238 名, 其中3岁组儿童80名,4岁组儿童71名,5岁组儿童87名,实验由两个部分组成, 即说谎行为与说谎认知。为了消除顺序效应, 一半儿童先进行故事任务, 后进行说谎行为测试, 另一半儿童则相反。第一组:说谎行为实验我们创设了一个/ 抵制诱惑的情境,即在说明游戏的规则是不能偷看的前提下, 进行猜东西的游戏。在游戏期间, 主试借故出去一分半钟。主试回来后, 问被试以下的问题:Q1: 我出去的时候, 你有没有动(碰)杯子?Q2: 你有没有把杯子拿起来? (如果被试答是则问Q3, 如果被试答没有则提Q4)Q3: 你看到里面是什么东西了吗?Q4: 你知不知道花生(因为被试偷看就有无法复原的物证出来)怎么从杯子里出来的?实验证明在是否违规上没有年龄间的差异,2岁和3岁在是否说谎上差异显著,进一步的检验发现, 3、4岁间在是否说谎上的年龄差异更显著,而 4、5岁儿童之间不显著。相关分析也进一步证明, 年龄(以月为单位的连续变量)与是否说谎之间相关,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违规后说谎的儿童增加。第二组:说谎认知测试 由两个说真话故事及两个说谎故事组成, 配以两张彩图说明。这四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家里及幼儿园。故事内容都为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件。讲故事后向被试询问问题。主试的第一个问题是要确认儿童对故事的理解; 然后问:这样说有没有说谎啊?无论儿童是否回答说谎,接下来都问:有没有说真话?上面两个问题是有关说谎概念的理解的, 只有两个问题都回答正确, 才能算是理解了说谎/说真话(记为1 分/每个故事)。接下来是有关说谎/说真话道德评价的问题, 问被试:这样说好不好? (正确回答记1分/每个故事)。从这组实验中得到了这样的结论:(1)三个年龄组儿童对每个故事中主人公是否说谎/说真话进行正确判断的百分比表明在四个故事上年龄间的差异显著,3 岁幼儿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说谎/说真话, 但到5岁时, 对于说谎/说真话的概念理解已经达到成熟水平。(2)以儿童是否说谎与年龄为自变量, 把他们在两个说谎与说真话故事上的成绩进行全并发现, 年龄主效应显著,后继检验表明,在概念理解上, 三个年龄组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3)儿童在说真话与说谎话的理解上也有差异,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在临界水平,与是否说谎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实验表明3岁与4岁儿童对真话的理解要差于说谎, 但5 岁时已没有明显的差异,令外,无论是说谎组还是没有说谎组,对于说谎的理解要好于说真话。(二)合理利用皮亚杰认知原理对儿童说谎及其他道德行为进行教育根据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我们提出了阶段性道德教育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儿童其心理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年幼儿童虽然在成人严厉的道德要求下能够按照成人的旨意去做,但他们实际上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蒙台梭利曾说过:“年幼儿童没有是非感; 他还生活在观念之外。事实上, 我们并不认为他很坏或很邪恶, 而只是认为他挺调皮, 既他的行为很幼稚。因此,我们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应避免成人化倾向,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基于儿童世界的视野和活动所能及的范围, 必须是儿童世界里的东西, 以成人的眼光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儿童是危险的。这如同儿童认知领域中的某个逻辑结构尚未建立时, 你非要求儿童用这种逻辑结构去解决问题一样, 其结果只能是儿童无法完成任务, 无法完成就会感到痛苦;,这种痛苦与学习联系在一起, 会使儿童讨厌学习,在道德认知方面,则会道德水平的下坡。(2)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因此,对各个阶段的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也不同。皮亚杰肯定,恰当的教育可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但教育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即它不能超越儿童道德发展的一般进程,否则,儿童不能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我们认为,与其要儿童形成高水准的道德观,倒不如选取水准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教育,例如,爱小朋友、爱小动物、爱幼儿园等,这样的教育将会产生有实际意义的效果。参考文献1 王卫星 幼儿说谎认知与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猫用洁齿产品市场经营格局及未来销售渠道风险报告
- 2025-2030中国热电偶温度探头行业发展潜力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消毒隔离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金融机构物业保安保洁及安全防范服务合同
- 离婚抚养权变更及子女教育金分配合同范本
- 离婚协议书字体标准与婚姻财产分割执行书
- 心血管内科2025年上半年测试卷及答案
- 机场航站楼公共区域装修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乐器零售企业教师团队招聘及培训合同
- 22.鲁迅 《过客》.电子教案教学课件
- 《艺术学原理》第一讲艺术学原理概述版剖析课件
- 万用表使用方法课件
- 转基因生物安全审定程序
- 教学课件-现代酒店管理基础
- 日语作文細やかな(细小)幸せにも感謝の気持ち 讲义-高考日语二轮复习
- 2009-2022历年河南省郑州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笔试试题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3
- 新老物业移交表格(全套)
- 改装课件b737增压系统终定版
- 环境地学-1绪论
- 改造工程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