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州六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基础题(共2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胚胎(pi) 创痕(chung) 强颜(qing) 长歌当哭(dng) b龟裂(jn) 筵席(yn) 骄横(hng) 更相为命(gng)c菲薄(fi) 汲取(j) 坳堂(o) 恰如其分(fn)d粗犷(gung) 纤维(xin) 挨打(i) 殒身不恤(y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工,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c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d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营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不共戴天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b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c他们一家十口人曾经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但自从战乱时期劳燕分飞后,至今仍然音讯全无。d史铁生逝世后,网友倡议在北京地坛公园为史铁生立塑像并将骨灰长留地坛,而地坛公园方面深孚众望,表示地坛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骨灰安放在地坛尚无先例。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勤政为民,扎实工作,为人民群众 实实在在的利益。(2)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资历浅一些,也不应 自己的观点。(3)许多国家在议会召开期间,电视台辟有专门的频道对其进行现场转播。 个别议案由于涉及国家重大机密而不得不进行秘密讨论, 不能仅由议会单方面决定。a牟取 隐讳 即使/也 b谋取 隐讳 即使/也c牟取 隐晦 如果/就 d谋取 隐晦 如果/就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结果表明,试验是卓有成效的,建成不到三个月的栈桥式护岸,基本实现了在湖水变化很大的状态下,仍然保持亲水性和生态性的目标。b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使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c没有观众,没有证人,没有期待,也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所驱使的。d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却并不一定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6.填入下列语段空格处的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庄子和孔子,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影响于后世的文学,也是如此。可以说,孔子是把个人放在一个历史的社会的秩序里,庄子则把个人放在宇宙的生命的秩序里。 。孔子系心于日用伦常中的人生。孔子奠定了根基,所以是深厚。庄子拓展了视野,所以特别有着精神世界的广大。庄子关怀着天地大化中的人生。 a b c d7、指出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9.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彼且奚至也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苟以天下之大 安能以身之察察c斯用兵之效也 是又在六国下矣d或重于泰山 亦将有感于斯文阅读长亭送别滚绣球一曲,完成题目。【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10.对滚绣球一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以写实的手法深沉凄切地表达了对拆散恩爱夫妻的崔母及其所代表的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b“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借“柳丝”“疏林”与“斜晖”这些别有特色的客观之物,准确寄寓了人物的主观之情。c“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这句话写马儿行得慢,车儿跟得快,唯如此才能两厢厮守,写出了这一对离别人的一片微细心思。d“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相见恨晚而相别怨疾,两相对照,鲜明有力地表达了对心上人爱得深、恋得切的真挚感情。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报任安书阿房宫赋中的“书”和“赋”“都是中国古代的文体之一。其中“书”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赋”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用铺陈手法,夸张渲染,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描写。b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他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他的四大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c楚辞收集了屈原等人的大量作品,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等。d罗素,英国思想家、哲学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是他广为人知的名言。二、课内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 形影相吊(慰问) b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c 夙婴疾病(经常) d 则刘病日笃(沉重)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臣具以表闻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欲苟顺私情 苟非吾之所有d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15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二)阅读下列课文,完成16-19题。(12分)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16.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3分)无恶意的闲人: 有恶意的闲人:苟活者 17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一句,意在说明什么?(3分) 18. 简要分析引用陶潜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作用。(3分) 19.如何理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一句?(3分)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14分)梧桐树丰子恺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20文章第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 21文章的第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22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23文章第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四、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425题。(6分)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此诗的创作背景:宋孝宗时,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军,离开抗战前线。24词的上阕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25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名句填空(10分)2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2)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4) ,可以濯吾缨; ,可以濯吾足。(5)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6)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六、论语论述27、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题。(6分)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中,孔子对执政者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种上行下效的说法,这与孔子提倡的观点是否一致?试作评析。(3分)答: 七、作文。(40分)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著名翻译家力冈先生说:“诗越是写得出人意外,越能如实地表现悲怆的境界。”而生活中的意外,既能让人在历经“山重水复”的绝望后,突生“柳暗花明”的惊喜;也能让人于满心欢悦之后,顿陷悲苦深渊。如何面对这些意外,你一定会有不少想法或思考。请以“面对意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基础题(22分,每题2分)二、课内阅读(24分)12. c (婴:缠绕)(2分) 13.a(a 都是介词,用 b比,被 c姑且,假如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些)(2分)14. b(错在“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2分)15. 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3分) 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连续任职做到郎官,本来就是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3分)16.指一般的庸俗市民(1分)指陈西滢之流(1分) 有一定是非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政策创新实施效果分析
- 宁夏党建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测试卷附有答案详解附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检测题型汇编(巩固)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提分题库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分析含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B卷题库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子宫肌瘤术后体位真题试题(含答案)
- 道路运输执法规范流程
- 学校食堂员工培训方案
- 教学查房流程
- 《建筑材料与构造》课件-3.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与选用
- 《员工行为准则培训》课件
- 仓管员晋升组长述职报告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
- 《厨房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第七讲推动构建新时代的大国关系格局-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件)
- 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024)教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