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彩陶初始期大地湾文化 作者:郎树德 贾建威来源:敦煌文艺出版社彩陶点击数:900更新时间:2008-6-11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一般人们极少能有机会进入考古工地,去亲临现场观摩发掘的全过程,因此,考古对公众而言便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考古发掘是如何进行的?多数人并不了解。为了说明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在此对考古发掘过程作一简要介绍。一般在选中遗址后,首先在地表划定一个个探方。传奇连击私服大地湾遗址是史前村落遗址需作大面积揭露,故所开探方均为10米长宽,而一般的考古发掘大多开挖5米长宽的探方,然后逐层下挖,根据土质、土色的不同,划分不同的文化层。在发掘过程中,如遇古代文物或墓葬、房址,要小心翼翼地用工具(如铲、毛刷、铁签等)清理出来,再进行绘图、拍照,做好文字记录。每个探方要挖到生土层即人类从未翻动过的土壤,才算最后结束。 1979年,大地湾考古进入第二年。一些探方已经清理到下层,即靠近生土层的最下一层。这一文化层出土的器物非常独特,与上面地 大地湾直径厘米的彩陶圜底鱼纹盆,是目前国内发现直径最大的鱼纹盆。层的仰韶文化面貌截然不同。陶片质地松脆、色泽不匀,几乎见不到大块的陶片,墓葬中的随葬器物多已破碎,发掘人员形象地称这些陶片为“酥皮点心”,这一现象可说明当时制陶技术较为原始。发现的器形很特殊,底部多有小小的三足支撑,或圜底、或圈足,基本不见平底器。更为奇怪的是,在钵形器口沿内外均发现暗红色的彩条带。以上特征无疑表明,它们不是通常认识的仰韶文化。从地层上看,这是早于仰韶文化的遗存。难道这是更早的彩陶?随着发掘规模的扩大,在二级台地的大多数探方下层均发现这类遗存。我们迅即采集了木炭标本,送至北京进行C14年代测定。经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室测定,送检的5个标本年代约为距今7300年7800年,比仰韶文化早了近千年。1981年,我们公布了上述发掘和研究成果,立即轰动了考古学界。大地湾文化的发现不仅确立了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而且为探索彩陶与农业的起源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大地湾彩陶与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两河流域,及中亚地区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步的,争论多年的中国彩陶起源问题终于有了肯定的答案,所得证据有力地表明了中国彩陶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渭河流域! 对于新石器早期和彩陶渊源的探索,考古学界经历了数十年不懈的努力。早在上世纪30年代老一辈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宝鸡斗鸡台沟东区的发掘中,曾发现一件不明时代的三足罐,当时称为“瓦鼎”,现在看来这是典型的大地湾文化偏晚阶段的陶器。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队陕西分队华县队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在华县老官台、元君庙发掘了5个灰坑,出土了类似大地湾文化的陶、石、骨器,其中就有红彩陶钵,这是早期彩陶的第一次问世。由于资料较为零散,无法展开全面研究,难以对此类遗存的时代、性质作出明确的判断。 精美的犬纹彩陶壶。尽管如此,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仍敏锐地指出这“是探索仰韶文化前身的一个较可靠的新线索”。1961年在泾河流域的陕西彬县下孟村、1977年在宝鸡北首岭,又相继发现类似遗存,关于前仰韶文化的讨论有了进一步的深入。随后不久,大地湾遗址的发掘全面地掀开了早期彩陶文化的神秘面纱,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学探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较为完满的答案。 考古学研究中,经常使用“文化”一词,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周文化、秦文化,等等。考古学的“文化”不同于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是指大体同时、集中在一定地域并有相同特征的遗迹、遗物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是由许多民族、部落组成的社会集团,它们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文化特征的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它们类似于历史时期的各代王朝。考古学文化通常以首次发现的地名来命名,但在实际研究中经常会产生许多争论与分歧,使得社会公众陷入困惑之中,不知所从。大地湾文化的命名也存在类似问题。发掘者最初是以“大地湾一期文化”来命名的,有的学者则以最早的发现地冠名为“老官台文化”;继而有的学者称老官台遗址面积太小,出土物少且不单纯,不能作为该类遗存的代表,而应以大地湾遗址为其代表;又有学者以大地湾遗址含有多种文化,因而主张以内涵单纯的陕西临潼白家村遗址命名为“白家村文化”,在争沦不休的情况下,有学者提出暂称之为“前仰韶文化”。众说纷纭,意见有七八种之多,命名讨论至今已持续了20余年。随着更多早期彩陶文化遗址的发现,学者共识逐渐增多。大家都认识到,单纯地以自己或本省发现的遗址来命名,既违反考古学命名的原则,又势必造成研究上的混乱。如果将这类遗存定性为渭河流域的新石器早期文化,年代约为距今7000年8000年,那么它就包括一脉相承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大地湾一期为代表,属于偏早阶段,约为距今7300年之前;第二阶段以天水师赵村一期为代表,属于偏晚阶段,年代约为距今7300年7000年之间,两个阶段共同的特性是均早于仰韶文化,彩陶以红彩带纹为显著标志,生存地域主要在陕、甘两省的渭河流域,波及到泾河、西汉水流域,其至在陕南也有类似遗存发现。在巳发现的近20处同类遗址中,无疑大地湾材料最为丰富,既有房址,又有墓葬,出土陶、石、骨器等文物500余件。有鉴于此,许多学者认为还是以大地湾或首次发现地老官台命名为宜。本书采用了大地湾文化的命名,不过,应当强调的是:大地湾文化并不包括该遗址的所有古文化。该遗址含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常山下层文化,这些也不是该遗址的主要遗存,该遗址的主要遗存为仰韶文化。大地湾文化特指遗址最下层的早期彩陶文化。大地湾文化的命名一般人们极少能有机会进入考古工地,去亲临现场观摩发掘的全过程,因此,考古对公众而言便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考古发掘是如何进行的?多数人并不了解。为了说明大地湾文化的发现,在此对考古发掘过程作一简要介绍。一般在选中遗址后,首先在地表划定一个个探方。大地湾遗址是史前村落遗址需作大面积揭露,故所开探方均为10米长宽,而一般的考古发掘大多开挖5米长宽的探方,然后逐层下挖,根据土质、土色的不同,划分不同的文化层。在发掘过程中,如遇古代文物或墓葬、房址,要小心翼翼地用工具(如铲、毛刷、铁签等)清理出来,再进行绘图、拍照,做好文字记录。每个探方要挖到生土层即人类从未翻动过的土壤,才算最后结束。 1979年,大地湾考古进入第二年。一些探方已经清理到下层,即靠近生土层的最下一层。这一文化层出土的器物非常独特,与上面地 大地湾直径厘米的彩陶圜底鱼纹盆,是目前国内发现直径最大的鱼纹盆。层的仰韶文化面貌截然不同。陶片质地松脆、色泽不匀,几乎见不到大块的陶片,墓葬中的随葬器物多已破碎,发掘人员形象地称这些陶片为“酥皮点心”,这一现象可说明当时制陶技术较为原始。发现的器形很特殊,底部多有小小的三足支撑,或圜底、或圈足,基本不见平底器。更为奇怪的是,在钵形器口沿内外均发现暗红色的彩条带。以上特征无疑表明,它们不是通常认识的仰韶文化。从地层上看,这是早于仰韶文化的遗存。难道这是更早的彩陶?随着发掘规模的扩大,在二级台地的大多数探方下层均发现这类遗存。我们迅即采集了木炭标本,送至北京进行C14年代测定。经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室测定,送检的5个标本年代约为距今7300年7800年,比仰韶文化早了近千年。1981年,我们公布了上述发掘和研究成果,立即轰动了考古学界。大地湾文化的发现不仅确立了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而且为探索彩陶与农业的起源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大地湾彩陶与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两河流域,及中亚地区在时间上几乎是同步的,争论多年的中国彩陶起源问题终于有了肯定的答案,所得证据有力地表明了中国彩陶起源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渭河流域! 对于新石器早期和彩陶渊源的探索,考古学界经历了数十年不懈的努力。早在上世纪30年代老一辈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宝鸡斗鸡台沟东区的发掘中,曾发现一件不明时代的三足罐,当时称为“瓦鼎”,现在看来这是典型的大地湾文化偏晚阶段的陶器。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队陕西分队华县队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在华县老官台、元君庙发掘了5个灰坑,出土了类似大地湾文化的陶、石、骨器,其中就有红彩陶钵,这是早期彩陶的第一次问世。由于资料较为零散,无法展开全面研究,难以对此类遗存的时代、性质作出明确的判断。 精美的犬纹彩陶壶。尽管如此,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仍敏锐地指出这“是探索仰韶文化前身的一个较可靠的新线索”。1961年在泾河流域的陕西彬县下孟村、1977年在宝鸡北首岭,又相继发现类似遗存,关于前仰韶文化的讨论有了进一步的深入。随后不久,大地湾遗址的发掘全面地掀开了早期彩陶文化的神秘面纱,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学探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较为完满的答案。 考古学研究中,经常使用“文化”一词,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周文化、秦文化,等等。考古学的“文化”不同于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是指大体同时、集中在一定地域并有相同特征的遗迹、遗物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是由许多民族、部落组成的社会集团,它们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文化特征的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它们类似于历史时期的各代王朝。考古学文化通常以首次发现的地名来命名,但在实际研究中经常会产生许多争论与分歧,使得社会公众陷入困惑之中,不知所从。大地湾文化的命名也存在类似问题。发掘者最初是以“大地湾一期文化”来命名的,有的学者则以最早的发现地冠名为“老官台文化”;继而有的学者称老官台遗址面积太小,出土物少且不单纯,不能作为该类遗存的代表,而应以大地湾遗址为其代表;又有学者以大地湾遗址含有多种文化,因而主张以内涵单纯的陕西临潼白家村遗址命名为“白家村文化”,在争沦不休的情况下,有学者提出暂称之为“前仰韶文化”。众说纷纭,意见有七八种之多,命名讨论至今已持续了20余年。随着更多早期彩陶文化遗址的发现,学者共识逐渐增多。大家都认识到,单纯地以自己或本省发现的遗址来命名,既违反考古学命名的原则,又势必造成研究上的混乱。如果将这类遗存定性为渭河流域的新石器早期文化,年代约为距今7000年8000年,那么它就包括一脉相承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大地湾一期为代表,属于偏早阶段,约为距今7300年之前;第二阶段以天水师赵村一期为代表,属于偏晚阶段,年代约为距今7300年7000年之间,两个阶段共同的特性是均早于仰韶文化,彩陶以红彩带纹为显著标志,生存地域主要在陕、甘两省的渭河流域,波及到泾河、西汉水流域,其至在陕南也有类似遗存发现。在巳发现的近20处同类遗址中,无疑大地湾材料最为丰富,既有房址,又有墓葬,出土陶、石、骨器等文物500余件。有鉴于此,许多学者认为还是以大地湾或首次发现地老官台命名为宜。本书采用了大地湾文化的命名,不过,应当强调的是:大地湾文化并不包括该遗址的所有古文化。该遗址含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常山下层文化,这些也不是该遗址的主要遗存,该遗址的主要遗存为仰韶文化。大地湾文化特指遗址最下层的早期彩陶文化。大地湾文化的分布甘肃东部的三大水系,渭河、泾河、西汉水流域,都有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及宽阔的河谷,是早期农业发育的理想地区,也是寻找彩陶之源的希望田野。目前的考古发现均出现在渭河、西汉水流域,尤其是甘肃境内渭河的4处遗址经过正式发掘,已有一批参照对比的研究资料,使我们对渭河流域的大地湾文化有了较充分的了解。 这4处遗址分别是大地湾、天水师赵村、西山坪、武山西旱坪。师赵村位于天水市西约7公里,1981年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在此发掘,发现了属于大地湾文化第二阶段的圆形窖穴1个,陶、石器24件,器物虽少,但仍有早期彩陶出土。从师赵村溯河而上约8公里处就是裴文中先生于1947年发现的西山坪遗址,在1986年一1990年对此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地湾文化窖穴2个,陶、石、骨器60余件。在该遗址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早期文化层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遗物同大地湾别无二致,上层则同师赵村完全相同,证明了大地湾文化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存在与早晚序列。在同一条河流的谷地不到lO公里的距离分布着2个聚落,而这2个聚落距离另个遗址大约百余公里,照此分布度推测,渭河谷地至少生存着数十个开始使用彩陶及从事农业的氏族。武山西旱坪遗址是2000年宝兰铁路二线施工时发现的,虽然没有发现单纯的文化层,但众多的大地湾文化第一阶段的陶片,毋庸置疑地说明大地湾文化的分布范围已接近渭河上游,这是截山目前考古发现中最西端的一个遗址。 1984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野外调查时,首次在西汉水流域发现大地湾文化遗存。西和县长道乡与礼县永兴乡之间是西和河入西汉水(此段又名盐关河)之处,因河水冲积形成宽约2000米的河谷平地在甘肃东部地区如此宽阔的河谷极其少见,加之海拔在1500米以下,地貌仍为黄土区,适宜早期农业的开拓。在这一区域,相继发现了3处早期彩陶文化遗址。长道宁家庄是个大型仰韶文化遗址,位于西汉水南岸,在河边一级台地发现大地湾文化陶片和灰层。1986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又在礼县永兴赵坪、盐关采集到早期遗物。以上3处距离不超过lO公里,分布尤为密集。这一河流交汇谷地,是今后考古工作的重点地区。另外,在嘉陵江支流永宁河流域徽县柳林遗址同样发现此类遗存,这是甘肃境内最南端的遗址。 从以上遗址的分布情况看,我们可以总结出某些规律和特点:其一,位于河谷地带较低的河边阶地,除柳林遗址地处陇南山地外,其他均属黄土梁峁沟壑区;其二,多处于大河与支流交汇的河口附近;其三,在某些较为适宜的区域,8公里10公里左右就有1个史前村落。自1979年以后,陕西也陆续发现了一批大地湾文化遗存,经过发掘并见于报道的主要有:渭河北刘、白庙、临潼白家村、宝鸡北首岭、关桃园等遗址,其中以2002年2月7月发掘的关桃园收获最为丰富,发掘面积2500多平方米,发现房址4座、墓葬6座、灰坑120余个,出土陶、石、骨器300多件。这些遗址的分布特点与甘肃大同小异,一般位于渭河或其支流的河边台地。大地湾文化先民之所以选择上述地区,是因为临近水源、地势平坦、较为温暖的缘故。大地湾文化的特征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我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因其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处处显露出原始的特征: 红陶绳纹碗,大地湾一期。 (1)选择在河边台地构建自己的村落。在已发掘的遗址中,大地湾发掘面积最广、收获最丰富,其村落范围长约120米、宽约40米60米,残存4座房址、17个灰坑以及15座墓葬。从布局来看,房址呈散点式分布,间距在25米35米之间,房址周围既有储藏物品的窖穴,也有墓葬,有的墓葬离房址近在咫尺。看来,整个村落布局缺乏规划,随意性较强; (2)先民们完全脱离了野外的树居、洞居生活,已有了闹定的房屋建筑。大地湾房址均为圆形半地穴式建筑,面积大小相近,仅有6平方米7平方米,另有斜坡式门道通向室外,面对河流所在的北方。宝鸡关桃园遗址的房屋不仅室内居住面和穴壁抹有一层礓石面,而且还发现有专门生火的灶坑,用以取暖和烧煮食物,可推测这类房址的复原形制应为攒尖式窝棚状建筑; (3)大地湾和关桃园遗址发现有该时期的墓葬,但不见集中的公共墓地。墓坑呈长方形或圆形,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为王,关桃园有屈肢葬和二次葬。大地湾的葬俗流行双手交叉于胸前,腰腿一侧随葬少量陶器和石器等,其中多有彩陶。这些器物均为死者生前使用的生活、生产用品,不是专事随葬的冥器,由此可见当时的生产制作能力有限。 此器出土于甘肃省大地湾遗址,为细砂质红陶。口外绘一周红彩宽带条,腹部饰压印网纹,形体较大,可作盆用。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罕见的彩带与压印纹饰於一器的典型器物。 关桃园还发现一座幼儿尸骨装殓在绳纹鼓腹罐中的墓葬,这是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的第一例瓮棺葬,这种独特的埋葬方式表达了先民们对夭折儿童的亲情和哀思,后者的仰韶文化亦承袭了这类葬俗; (4)大地湾文化的陶器具有鲜明的特征,易与其他史前文化区别。从外观上看,器表色泽不统一,常见褐色斑块,陶色或红或褐、或内黑外红,质地不甚坚硬,陶片分层。仔细观察陶质,多为夹细砂陶,陶片断茬处砂粒清晰可见。器物类别不多,形制简单而特殊,与其他文化判然有别,常见器物有圜底钵、三足钵、深腹罐、三足罐、圈足碗、小口壶等。大量使用的纹饰是交错绳纹或细密的斜绳纹,尤其是同一器物同时使用彩绘和绳纹,是该文化独有的现象。其陶器制法独特,在陶模上分层敷泥而成,简称力模具敷泥法,它不同于大多数彩陶文化使用的泥条盘筑法; (5)石、骨器种类较少,且大多制作粗糙。石器多打制,仅有少量的磨光石器,且形制不甚规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关桃园遗址灰坑中发现了晶莹的玉环,这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玉器。还出土有制作精美的石刃骨刀,这是一种切割兽肉的复合工具,形似今日的水果刀,器身为骨,刃部镶嵌有锋利的石片,后来流行于西北史前文化以及北方草原文化; (6)在大地湾编号为H398的灰坑中,发现一堆炭化的粮食标本,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长江先生鉴定为黍(俗称糜子),但黍粒均小于现代种,反映出当时栽培技术的原始。出土的骨末、磨石、磨盘、陶刀、石刀等农业生产工具进一步证实了农业已经产生,并且超越了刀耕火种的最初阶段。由此说明,在我国西北地区彩陶和农业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那就是先有农业后有彩陶的鼻祖大地湾文化普遍发现彩陶,已发掘的各遗址均有完整或可复原的彩陶器出土,其他遗址则发现有众多的彩陶残片,无疑,彩陶是大地湾文化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根据大地湾、西山坪等遗址的统计,彩陶数量约占全部陶器的13,比例如此之高,的确有些出人意料,可见甘肃彩陶问世之初,即具有一种奔腾磅礴的气势,迅速展现出了耀眼的光辉。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秦安大地湾出土,庙底沟类型(距今约5500年),国宝级文物。 饰彩的陶器主要为钵形器,还有少量的圈足器。它们有的出土于房址或灰坑中,有的作为随葬器物出土于墓葬。钵形器又分两类:一类是三足钵,一类为圜底钵,其用途均属常用饮食器。通俗地讲,先民们每天不能离开的盛饭的饭盆、吃饭的饭碗大多是彩陶器。这些器物口径一般在20厘米30厘米之间,高约10余厘米。彩陶一经发明,就被先民们大量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器类上,足以说明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彩绘颜色均为红色偏暗,多呈紫红,色调较浓,一般绘在钵形器的门沿内外,形成一周连续的彩带。沿外彩带较宽,大多在2厘米3厘米之间,个别器物可宽达4厘米左右;内彩带较窄,一般在04厘米06厘米之间。标本M317:1,口径1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火灾协议书
- 合资共建协议书
- 自愿抚养权变更协议书
- 长沙酒店协议书价
- 收购公司股权协议书
- 2025年提前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书
- 网络各层的协议书
- 员工赔偿单位损失协议书
- 合伙企业章程制定指南
- 汽车租用协议书
- 股权代持协议(模板)8篇
- 《AI创意课件之设计》课件
- 会计中级职称《财务管理》电子书
- 河南豫信电科所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小学生科普恐龙知识课件
- 2025年广东省房屋安全鉴定员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实词积累练习(学生版)
- 《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课件
- 配电网安健环设施标准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 2025年全国共青团团员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