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配位化合物(新).doc_第1页
11-配位化合物(新).doc_第2页
11-配位化合物(新).doc_第3页
11-配位化合物(新).doc_第4页
11-配位化合物(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本章目的要求:1、了解配合物内界、外界、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原子、鳌合物等概念,掌握几种常见中心离子的配位数;2、能根据化学式命名配合物;3、了解配合物结构的价键理论要点;4、理解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概念,能进行有关近似计算;5、理解各种诸如酸效应、沉淀反应等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并能进行有关简单的近似计算。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的特性,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医药、化工生产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近代物质结构的理论和实验手段的发展,为深入研究配位化合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已形成了化学学科中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配位化学。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定义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得到深蓝色的溶液,在加入乙醇可得深蓝色的晶体。经测定其化学组成为CuSO44NH3,溶解于水后溶液中主要存在SO42_和Cu(NH3) 42+离子,而Cu2+离子和NH3浓度很低。这种化合物是一种配位化合物,化学式为Cu(NH3)4SO4,因此,配位化合物可以定义为:一个简单的阳离子和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阴离子,它们之间以配位键结合所形成的复杂离子,称为配离子,配离子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组成的中性化合物,叫做配位化合物。配合物化学式中,方括号内是配位化合物的内界。内界是配位化合物的主要特征部分;方括号以外是配位化合物的外界。如图101所示图101 配合物的组成(1)中心离子。中心离子是内界的核心部分。很多金属离子都可作中心离子,最常见的是过渡元素的离子,如Cu2+、Fe3+、Fe2+、Zn2+、Ag2+、Hg2+等。某些金属原子,如Fe、Mo、Ni、Co以及某些非金属原子,如B、Si等也可作为配位化合物内界的核心部分,成为中心原子。(2)配位体。配位化合物内界中与中心离子(原子)结合的阴离子或分子,称为配位体。如NH3 、H2O、Cl、CN等均为常见的重要配位体。其中,NH3中的N原子,H2O中的O原子,CN中的C原子,因直接与中心离子相结合,称为配位原子。只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称为单基配位体,由两个或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称为多基配位体。乙二胺(en)、草酸根(ox2-)、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均为多基配位体。(3)配位数。直接与中心离子(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对于单基配位体,配位数等于中心离子周围配位体的个数。对于多基配位体,配位数不等于配位体的个数,如在Cu(en)22+中,每个乙二胺分子含有两个配位原子。故Cu2+离子的配位数等于4。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一般为2,4,6,8,而以4和6为最常见,表10-1列出了一些常见金属离子的配位数。配位数的多少取决于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性质,如半径、电荷等,也与生成生成配位为化合物时的条件有关,如浓度、温度等等。中心离子电荷数多,配位数较大。中心离子半径大,其周围容纳配位体的有效空间大,配位数也大。而配位体的体积较小、电荷少,则有利于形成高配位数的配位化合物。(4)配位化合物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电荷的代数和。配位化合物内界电荷数与外界电荷数的和为零。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与无机化合物命名相似,在配合物的内外界之间常用:某化某、某酸某、某酸等,配离子或中性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顺序为:配位体数(汉字)配位体合中心离子(原子)及其氧化数(罗马数字)。例如: Cu(NH3)4SO4 硫酸四氨合铜()K3Fe(CN)6 六氰合铁()酸钾K4Fe(CN)6 六氰合铁()酸钾H2PtCl6 六氯合铂()酸Na3Ag(S2O3)2 二硫代硫酸根合银()酸钠KCo(NO2)4(NH3)4 四硝基二氨合钴()酸钾CoCl2(NH3)3(H2O)Cl 一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Co (NH3)2(en)2 (NO3)3 硝酸二氨二乙二胺合钴()Ni(CO)4 四羰基合镍Co(NO2)3(NH3)3 三硝基三氨合钴()Pt(NH3)6 PtCl4 四氯合铂()酸六氨合铂()若内界中有两种以上的配位体,命名时则规定:无机配位体在前,有机配位体列在后;先列阴离子配位体,后列阳离子、中性分子配位体;同类配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顺序排列,如氨在前,水在后;配位原子相同时,含原子数目少的配位体列在前面;不同配位体以中点“”间隔开。有的配位体在不同的配位化合物中,与中心离子相结合的配位原子不同,命名时须注意区别。例如,SCN离子配位体,在K3Fe(NCS)6中,N为配位原子,名为六异硫氰酸根合铁()酸钾;在KAg(SCN)2中,S为配位原子,命名为二硫氨酸根合银(I)酸钾。有些配位化合物有俗名,如K3Fe(CN)6,俗名铁氰化钾或称赤血盐。K4Fe(CN)6,俗名亚铁氰化钾或称黄血盐。三、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初步了解)四、鳌合物 (了解)螯合物是由多基配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其特点是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结合像螃蟹双螯钳住中心离子一样,形成稳定的环状结构。如图103所示,乙二胺与Cu2+生成的螯合物中有两个五元环。ophen与Fe2+生成的螯合物有三个五元环,这个螯合物是红色的,可用作Fe2+离子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形成螯合物的多基配位体称为螯合剂,螯合剂多是含N、O、S等配位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如氨基乙酸NH2CH2COOH,氨基三乙酸N(CH2COOH)3、乙二胺四乙酸(HOOCCH2)。NCH2CH2N(CH2COOH)2(简称EDTA,简式为H4Y)等。EDTA有四个可置换的H+和6个配位原子(2个胺基氮原子和4个羧基氧原子),具有极强的螯合能力,几乎可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螯合比大都是1:1(如图104),如 Ca2+ + H4Y = CaY2- + 4H+ Zn2+ + H4Y = ZnY2- + 4H+ Al3+ + H4Y = AlY- + 4H+EDTA在分析化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是配位滴定分析中最常用的滴定剂。EDTA在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可用于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一、价键理论的要点 鲍林(Pauling)首先将轨道杂化理论应用于配合物结构的研究,经补充修改,逐渐形成了近代配位化合物结构的价键理论。价键理论认为:1、配位原子都含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中心离子(原子)的价电子层必须有空轨道,而且在形成配位化合物时发生杂化作用;配位体的含有孤对电子的轨道与中心离子(原子)的空杂化轨道重叠,形成配位键。2、若中心离子全部以外层轨道(ns、np、nd 等)参与杂化,生成配位键,这样得到的是外轨型配位化合物。若中心离子有(n1)d 轨道参与杂化和成键作用,这样得到的是内轨型配位化合物。二、配位化合物的生成 1、直线型Ag(NH3)2+ 的生成:Ag+离子的价电子结构为 4d105s05p0 。与NH3生成配合物时,5s轨道与一条5p轨道发生sp等性杂化,生成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接受2个N原子提供的孤对电子生成两个配位键,故所得配离子为直线型。 2、正四面体形Zn(NH3)42+ 的生成:Zn2+离子价电子结构为3d104s04P0。生成配位化合物时发生sp3等性杂化,得到4条等性sp3杂化轨道,可与4个NH3分子形成4个配位键,故所得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3、正八面体形FeF63-的生成:Fe3+离子价电子结构为3d54s04p04d0。生成配位化合物时1条4s轨道、3条4p轨道和2条4d轨道发生sp3d2杂化,生成6条等性杂化轨道,与6个F-离子间形成6条配位键,故所得配离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八面体。4、内轨型配位化合物:上述三例生成的配位化合物均为外轨型。而Fe(CN)63-则不同:Fe3+离子的 5个3d电子,在 CN-作用下,重排到3条 3d轨道中,空出的 2条3d轨道与4s轨道及3条4p轨道发生d2sp3杂化,再分别与配位原子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Fe(CN)63-的空间构型也是正八面体,是内轨型配位化合物。Ni(CN)42-的生成:Ni2+离子的价电子层结构是3d84s04p0 。生成配位化合物时,8个3d电子重排到4条 3d轨道中,空出的 1条3d轨道与1条4s轨道及2条4p轨道发生dsp2杂化,并4个与配位原子生成4个配位键。该配离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正方形,也是内轨型配合物。中心离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决定了配离子的空间构型和配位数(参见表103)。三、何时形成内(外)轨型配合物 在形成外轨型配合物时,中心离子的电子排布不受配位体的影响,保持其原有的价电子构型,有最大可能的未成对电子数。在形成内轨型配合物时,中心离子的电子排布受配位体的影响发生重排,其原有的价电子构型发生变化,未成对电子数可能减少到最小。1、离子的电子层构型内层d轨道全充满的离子(d10),如 Ag+、Zn2+、Hg2+等离子只形成外轨型配合物,其他构型的副族元素离子,既可形成外轨型亦可形成内轨型配合物,如 Fe3+离子。内层 d电子数为 4,5,6,7的离子,易生成内轨型配合物。2、配位原子的电负性F-、OH-、H2O等配位体的配位原子电负性大,其孤对电子只能进入中心离子的外层轨道,对内层d电子的作用很弱,故这些配位体倾向于生成外轨型配合物;CN- CO等配位体中的配位原子(C)的电负性小,易给出孤对电子,对中心离子的电子结构影响较大,故易形成内轨型配合物;而NH3、CI-等配位体可生成外轨型配合物,也可生成内轨型配合物。3、外轨型和内轨型配合物在性质上有差异(1)内轨型配合物的稳定性一般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性大。例如,内轨型配合物形成时,配体的孤对电子深入到中心离子的内层轨道,二者结合比较牢固,因此,内轨型配合物的稳定性一般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性好,其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也一般比较大。(2)外轨型和内轨型配合物在磁性上也有差异:外轨型配合物有可能有最多的未成对电子数,这些未成对电子自旋平行,因此,外轨型配合物多表现为顺磁性,磁矩高;内轨型配合物的未成对电子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因此,它们是很弱的顺磁性物质,或者说是抗磁性(反磁性)物质。磁矩很小或为零。10-3 配位平衡 一、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配离子在水溶液中可能发生离解,离解过程可以看成是配离子生成过程的逆过程。各种配离子的组成、结构不同,它们离解的程度不同,即它们的稳定性不同。配离子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大小可用配合-离解平衡的标准平衡常数来表示,例如: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称为Cu(NH3)42+配离子的稳定常数。配离子稳定常数数值越大,说明配合反应进行得越完全,离解反应越不容易发生,也就是配离子在水溶液中越稳定。一些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列于附录。配位反应实际上是分步进行的,每步都有其平衡常数。如上述配位反应可表示为:k1、k2、k3、k4分别称为第一、二、三、四级稳定常数,通常k1 k2 k3 k4,这是由于随配位体增多,配位体间的相互斥力增大。不过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彼此相差不很大,所以严格处理配位平衡就很困难。但当系统中有过量的配体存在时,平衡趋向于生成最高配位数形式的配合物,其他配位数的各级配离子浓度可以忽略不计。最高配位的配离子稳定常数等于各级稳定常数的乘积。二、配位平衡的计算 【例10.2】将c(AgNO3)=0.20molL-1的硝酸银溶液20mL与c(NH3)=1.0molL-1的氨水20mL混合,求混合液中c(Ag+) 。解: Ag+ + 2NH3 = Ag(NH3)2+ co/ molL-1 0.10 0.50 ceq/ molL-1 x 0.50-0.20 0.10 molL-1三、配位平衡与酸碱平衡 很多碱F-、NH3、CN-、C2O42-、Y4-等,常常作为配位体以形成配合物。当系统中H+浓度增大时,这些作为碱的配位体与H+离子之间的酸碱平衡发生移动,二者结合成酸,使系统中游离配位体的浓度降低,从而使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降低。这个重要的现象称为配体的酸效应。反应1标准平衡常数很大,说明反应进行得十分彻底,即二氨合银配离子基本完全被破坏;反应2标准平衡常数较小,反应进行得不完全,即酸效应对二氰合银配离子稳定性影响较小。由此例可知,酸效应对配合物稳定性影响强烈与否,与配合物的Kf、配位体的成及介质酸度有关。因此,很多配合物都必须在高于一定pH的溶液中方能稳定生成和存在。但若中心离子在较高pH的介质中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亦会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此种现象称为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水解效应。所以,定性分析化学中利用配位反应进行离子鉴定时,往往必须严格控制溶液酸度。例如,利用生成K2NaCo(ONO)6黄色沉淀以鉴定K+离子时:2K+Na3Co(ONO)6= K2NaCo(ONO)62Na+反应必须在近中性介质中进行,以防酸度过高发生配位体(NO2)酸效应或酸度过低发生中心离子(Co3+)水解效应而使实验失败。利用配位反应进行定量测定时,控制溶液酸度也总是最重要的反应条件之一。四、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 在烧杯中放少量AgNO3溶液,加数滴NaCl溶液,产生AgCl白色沉淀;再滴加氨水,AgCI溶解,生成Ag(NH3)2;再加入KBr溶液,又产生淡黄色AgBr沉淀;若再滴入 Na2S2O3溶液,测又溶解生成Ag(S2O3)22-;再滴入 KI溶液,又生成黄色AgI沉淀;再加 KCN溶液,沉淀又溶解生成Ag(CN)2-;再加 Na2S溶液,又产生黑色 Ag2S沉淀。由于Ag2S的 Ksp极小,至今尚未发现可将其溶解的配位剂。以上过程可表示为:可见,由于配位反应与沉淀反应的相互影响,可利用沉淀反应破坏配合物,也可利用配位反应使沉淀溶解。易溶于Na2S2O3的AgBr在氨水中仅微溶,AgCI易溶于氨水,而AgI在氨水中几乎不溶。从以上二例题的分析过程可知,对于配合物与沉淀间相互转化的反应,自发方向及反应的完成程度主要由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大小、沉淀溶度积的大小决定,反应总易于向生成较稳定的物质方向自发进行。如所举由AgCI至Ag2S一系列反应的结果,溶液中银离子浓度依次降低。五、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根据能斯特方程可知,电极电势与组成电极的氧化态物质、还原态物质的浓度有关。若加入配位剂与氧化态或还原态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可使溶液中游离的氧化态或还原态物质的浓度明显降低,使电极电势明显改变。因此,配位反应可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完成程度,甚至可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根据测量此类电极的电极电势,可以六、配离子的转化和平衡10.4 重要的配位化合物及其应用配位化合物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配位化学不仅是无机化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与其他很多学科领域有密切联系,如生物化学、环境科学、药物学、冶金、电镀、催化、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等。在生命科学中,配位化合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均与配合物有关。例如,生物体内的酶,有很多是复杂的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称为金属酶。动、植物体内的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金属元素,如 Cu、Zn、Mn、No、Ni 等,主要功能是生成金属酶。目前已知的金属酶有几百种。又如动物体内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含有血红素,这是一种Fe2+的复杂有机配合物(图105)。植物体内起光合作用的叶绿素是Mg2+的复杂配合物(图106)。固氮菌利用固氮酶将空气中的N2固定为氨态氮,固氮酶就是一种含铁、钼的蛋白。研究生物体内各种配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与催化、呼吸、光合、固氮等各种生物变化有关的反应机理,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分支学科生物无机化学,成为化学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一个活跃领域。 在天然水体和地下水以及土壤溶液中,有很多金属离子存在。例如,矿泉水中就有很多Ca2+、Mg2+、Sr2+、Zn2+等离子。这些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在自然条件下往往不是以简单离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与OH-、H2O、CI-、HCO3-、SO42-及各种有机配体如草酸根、柠檬酸根、氨基酸、腐殖酸等形成配离子。例如,A13+在不同的pH条件下就可能有Al(H2O)63+、Al(HO)(H2O)52+、Al(HO)2(H2O)4+、Al(HO)3(H2O)3、Al(HO)4(H2O)2-、Al(HO)4(H2O)2+、Al(HO)63-等多种存在形式,而且还可以有不同的聚合状态,如Al2(HO)24-、Al13(HO)327+、等等。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形态及其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