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2011年粮油生产总结.doc_第1页
合川区2011年粮油生产总结.doc_第2页
合川区2011年粮油生产总结.doc_第3页
合川区2011年粮油生产总结.doc_第4页
合川区2011年粮油生产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川区2011年粮油生产总结(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2011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重庆市关于发展粮油生产的各项政策和精神,在合川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区粮食生产坚持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支撑,稳定种植面积,调整内部结构,大力推广实用新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提高全区农业种植水平。今年全区粮油生产实现了稳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一、粮油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全区粮油作物种植面积达198.28万亩,比去年191.82万亩增加6.46万亩,增3.37%。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3.11万亩,比去年增加4.5万亩,增加2.52%;总产72.5万吨,比去年增产1.4万吨,增加1.97%。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17万亩,比去年增加0.94万亩,增6.61%;总产1.79万吨,比去年增加0.11万吨,增6.55%。(一)夏收粮食作物全区小春粮食种植面积30.71万亩,总产5.55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0.77万亩、-0.19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2.22万亩,总产2.40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1.09万亩、-0.20万吨;胡豌豆12.17万亩,总产1.67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0.33万亩、-0.04万吨;薯类5.90万亩,总产1.44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0.21万亩、0.08万吨;其它0.42万亩,总产0.04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0.22万亩、-0.03万吨。(二)大春粮食作物2011年全区大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52.4万亩,粮食总产66.96万吨,比去年分别增加5.27万亩、1.586万吨,增3.58%、2.43%。其中:1、玉米:种植面积38.4万亩,总产16.51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0.17万亩、0.07万吨,增0.44%、0.43%;2、水稻:种植面积67.1万亩,总产34.22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0.82万亩、0.48万吨,增1.24%、1.42%;3、红苕:种植面积39.6万亩,总产15.15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1.67万亩、0.614万吨,增4.40%、4.22%;4、大豆:种植面积4.10万亩,总产0.58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0.38万亩、0.05万吨,增10.22%、9.43%;5、绿豆:种植面积1.1万亩,总产0.14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0.34万亩、0.04万吨,增44.74%、40.0%;6、高粱:种植面积2.1万亩,总产0.3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1.89万亩、0.332万吨,增900%、1186%,增长幅度高达10倍左右。(三)油料作物油菜种植面积12.87万亩,比去年增加1.02万亩,增加8.61%;总产1.3万吨,比去年增产0.07万吨,增加5.69%。花生种植面积2.30万亩,比去年增加-0.08万亩,增-3.36%;总产0.49万吨,比去年增加0.04万吨,增8.89%。二、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区委区政府为了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结合国家项目,累计投资12320万元资金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山、水、田、林、路、坎、池、凼综合配套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6.5万亩,有效提高了农田生产能力,为合川粮油生产稳步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投资 2200万元,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计划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投资800万元,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用于基础能力建设投资1500万元,退耕还林巩固工程口粮田建设投资1200万元,土地整治投资6000万元,农村在基地复耕投资620万元。三、项目实施成效显著(一)粮油高产创建今年我区借助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土地整治、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用于基础能力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实施东风,在工程改造区域内实施粮油高产创建示范6个,实施规模达11.25万亩,增加产量1018.7万公斤,增加产值2930.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其中:1、油菜:实施规模1.1万亩,涉及龙市镇15村,单产比全区平均产量101公斤提高57公斤,增加56.44%,总增加产量62.7万公斤,增加总产值313.5万元。2、胡豆:实施规模2.53万亩,涉及龙市、云门、涞滩三个镇街的17村,单产比全区平均产量137公斤提高41.6公斤,增加30.36%,总增加产量105万公斤,增加总产值525万元。3、水稻:实施规模6.64万亩,涉及龙市、云门、涞滩三个镇街36村,单产比全区平均产量509公斤提高102公斤,增加20.04%,总增加产量677万公斤,增加总产值1692万元。其中:云门街道为水稻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乡镇,龙市为合川自建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涞滩为重庆市下达的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4、玉米:实施规模1.01万亩,涉及龙市镇12村,单产比全区平均产量430公斤提高173公斤,增加40.23%,总增加产量174万公斤,增加总产值400万元。(二)测土配方施肥2011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92万亩,覆盖了全区所有村社,推广配方肥1.34万吨,配方肥使用面积达128万亩,总增加产量5.811万吨,总减少不合理施肥(纯养分)2481吨,总增产节支15094万元。其中:1、小麦:推广面积12.22万亩,总增加产量207万公斤,总减少不合理用肥(纯养分)10.4万公斤,总增产节支519万元;2、水稻:推广面积67.1万亩,总增加产量2851万公斤,总减少不合理用肥(纯养分)115万公斤,总增产节支7515万元;3、玉米:推广面积38.4万亩,总增加产量1267万公斤,总减少不合理用肥(纯养分)82.56万公斤,总增产节支3283万元;4、红苕:推广面积39.6万亩,总增加产量1109万公斤,总减少不合理用肥(纯养分)21.78万公斤,总增产节支2570万元;5、油菜:推广面积12.87万亩,总增加产量142万公斤,总减少不合理用肥(纯养分)6.82万吨,总增产节支619万元;6、其它作物:推广面积21.81万亩,总增加产量235万公斤,总减少不合理用肥(纯养分)11.56万公斤,总增产节支588万元。(三)土壤有机质提升实施规模2.53万亩,涉及龙市、涞滩、云门三个镇街17个村社。其中:龙市1.02万亩,涞滩0.86万亩,云门0.65万亩。平均亩产胡豆青1635公斤,总产胡豆青4136.55万公斤,全部在本田压青还田;其中:最高的亩产2160公斤(田内净作,涞滩镇二佛村潘先国的田,面积2.3亩),最低的亩产胡豆青980公斤(土内带植,豆玉苕种植模式,预留行只种植一行胡豆,龙市镇龙头村彭灿国的石骨子土,面积0.6亩)。通过胡豆青翻压还田,实现节本增收经济效益53.2万元;其中:减少化肥投入19.81万元,副产品增加直接经济产值33.39万元。通过250个点的土样分析,土壤有机质从1.62%提高到了1.78%,平均提高了0.16个百分点。特别是我们今年示范的“菜肥”两用种植模式563亩,其中:稻田种植198.2亩(涞滩镇二佛村),幼林地种植364.8亩(云门街道吉福村)。稻田胡豆由于花期受春季低温寒潮影响,平均亩产只有560公斤;幼林地因所选品种生育期较长,花期较晚,受春季低温寒潮影响较小,平均亩产豆荚达到了840公斤。按照产地批发价平均价格(0.8元/公斤)计算,该示范获得直接经济收益33.39万元。四、保障措施强劲有力1、领导高度重视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作为“双十工程”之一,纳入对各镇街的综合目标考核,并与30个镇(街)签订了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各镇街与各村也签订了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将粮食生产落实到了田间地头。二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政策宣传,把各项强农惠民政策精神宣传到农民心中,具体政策贯彻落实到农民手中。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宣传手段以及“三进三同”春季驻村行动等途径,大力宣传国家鼓励农民种粮的各项优惠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耕地撂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区耕地撂荒现象基本根除。2011年,我区共发放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1亿多元。同时对农民外出打工临时撂荒的土地,积极组织发动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进行代耕,确保全区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稳定增长。三是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我区加大了粮食生产投入力度,坚持“多予少取”的方针,力促农民增收。2011年,从农业综合开发、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和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国土整治等项目投入资金1.2亿多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极大的改善了我区粮食生产条件。2、农业执法有力重点抓了种子市场管理工作,确保农民用上优良种子、放心种子。一方面强化了种子执法。共查处违法经营种子行为23件,查获没收假劣种子400公斤,罚款3.8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和粮食增产奠定基础。二是严把种子质量关。对全区水稻、玉米、蔬菜、油菜种子100多个样品进行质量抽检,质量合格种子方可进入市场销售,质量不合格种子进行暂扣、责令召回和依法查处。三是严格品种管理。狠抓了新品种展示,组织种子企业和当地农民参观,现场选择订购品种,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效果很好。在龙市、涞滩两镇进行水稻展示20个品种,平均亩产515.9公斤,其中3个品种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8个品种亩产在550600公斤;玉米展示10个品种,平均亩产285公斤,其中2个品种亩产350公斤,3个品种亩产在300350公斤。同时积极宣传推广重庆市推荐的16个水稻、22个玉米主导品种在我区的种植,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审后品种管理。3、病虫防治专业一是加强了种子检疫工作,严格把关,对调入我区的种子进行了严格的审批和检疫检查。出动执法人员96人次,检查或抽查种子经销企业22家、个体经营户39户,市场检疫检查“两杂”种子160批次、294255公斤,保证了进入我区的种子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发生。二是狠抓了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强了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及时准确地对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出了预报,提出了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二是强化了病虫害防治的属地管理责任机制,做到了防治工作早宣传、早组织、早发动,通过病虫可视化预报、电视、广播、报纸、短信寻呼、召开现场会、院坝会、印发“明白纸”、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培训,防治技术落实到了千家万户;三是狠抓了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和专业化统防治统治工作,每个镇街都建立了应急防控队伍,开展防治示范和应急防治,积极引导扶持经营服务型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全区粮油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31.2万亩;四是防治效果好,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了3%以下,据统计,全区粮油作物病虫害发生298.4万亩次,防治262.3万亩次,挽回粮油损失4.24万吨。4、技术推广到位区农委切实加强了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工作,努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真正学到了实用的生产技术。一是组织开展了科技助春耕和春耕春防促增收活动,区农委派出66人分6个科技助春耕小组奔赴全区30个镇街开展科技助春耕活动,检查指导和督促农民开展春耕生产。二是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带项目、带技术下乡活动,全区共派出科技特派员100名深入到农村、种植业大户、专业户等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三是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2011年度“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我区共派出310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了“支农、支教、支医”活动,积极促进农民万元增收活动开展。四是狠抓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食单产。一方面向农民推荐产量高、品质优主导品种,扩大主导品种的种植规模,推进良种区域布局,使全区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另一方面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新技术40万亩,建立高产核心示范片0.5万亩;已开发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咨询发布系统,并在生产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92万亩。五、存在的问题一是灾害天气严重威胁粮油生产。主要表现在春播期间连续低温阴雨造成大春作物播种推迟、烂种死苗现象较多;玉米栽插期间长时间低温阴雨,造成玉米生长缓慢,甚至死苗;水稻移栽期间天旱少雨,造成水稻栽插质量差和进度缓慢,移栽期严重推迟。二是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严重挫伤了种粮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据调查,今年的水稻和玉米两杂良种价格上涨惊人,平均比上年上涨30%以上,个别品种甚至成倍涨价,导致群众用种量严重减少,给今年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影响,加上烂种死苗因素影响,今年水稻基本苗严重不足。三是技术推广到位难度加大。由于农村青壮劳力基本上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种地的绝大多数属于老弱病残,文化水平低,身体虚弱,种植土地面积较大,加上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机械化程度相当低,能够保证土地实现满栽满插已经实属不易,根本谈不上精耕细作,牵绳条栽,增加种植密度。加上农机化程度较低,进一步增加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难度。四是各级重视仍显不够。党中央国务院把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而到了基层,却基本上把粮食生产放到一边,只停留在口头上,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