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_第1页
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_第2页
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_第3页
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_第4页
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6 最后的姿势一、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5、学生感悟天灾面前的人间大爱,并表述自己学文后的心声。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的环节,通过知名度、自由读、小组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学习程度稍差的同学尽量多让其站起来单独完成预习所要求的内容。 2、在第二课时的时候,课前先把这一课的重点字词,让学生在自己的默写本上默写,同时,选两位同学上黑板默写。3、借助各段的分析和感悟,让学生参透每一节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同时充分感悟天灾面前的人间大爱,并表述自己学文后的心声。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件1)同时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 教师:1、 教学课件2、 根据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及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 导课1、情景导入师(出示PPT):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过什么灾难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师: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一刻的情景。(播放PPT中图片并做简单的说明)【将灾难前后的图片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同时在学生心里也产生巨大震撼,这样学生充分体会灾难的无情,对下步“谭老师的伟大举动”的教学做了情感铺垫。】2、揭示课题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使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主人公简介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放PPT,教师做谭千秋的简介。(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3、整体感知课文,师: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朗读课文,再一次体会谭老师的伟大抉择。(教师巡视指导,评价全体学生的读书风貌。)默读课文,标画出令你感动的语句和场面。(1)、生边读边标画(2)、指名回答交流。师:把你自己的标画的和你听到的而没标画的语句连在一起有感情地朗读。3、师生对话。 师:(出示图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指名回答)【通过品读重点语句,在学生的头脑里构建一个“灾难的无情图”,体会灾难的无情与谭老师的大爱大情,让学生对谭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品文悟理(三)精读感悟,感受谭千秋的舍己为人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师:从这一部分里,你知道了什么?(感悟谭老师热爱家庭、热爱工作的人格)2、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教师简评学生读文情况)(1)、师:“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什么?(灵活环节:学生可能不用教师点拨自己能够感悟到环境描写所预示的灾难征兆。)(2)、师:那一天谭老师在课堂上正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你是怎样理解的?谭老师又是如何教育学生的?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谭老师给学生讲述“人生的价值”的那段话,是他的“言传”,既是他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也是为下文写他的“身教”在危难之际作出的抉择埋下了伏笔,作铺垫。)通过学习这部分,要教会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运用到这种写作方法做铺垫、埋下伏笔。(指名回答)灾难面前,谭老师用生命诠释了他的人生价值。师范读: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用的同学都跑出去?还有几位学生冲不出去了,谭老师选择了什么?(生续读)(3)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这一部分要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气朗读,读出那种惊恐和时间紧迫来。)(4)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5)、师:(出示图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指名回答)(6)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7)、引导下文学习。师:楼房塌陷了,谭老师你在哪里?3、品读第三部分(1)、全体同学读“13日22点12分被震撼了。”(2)、指明三位同学分别读“救援人员”“学生”“一位老师”的话语。(3)、师:(出示图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指名回答)(4)、师:从三个人物的话语里,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伟大形象,我们又对谭老师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学习。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品文悟理(三)精读感悟,感受谭千秋的人间大爱4、品读第三部分(1)、全体同学读“13日22点12分被震撼了。”(2)、知名三位同学分别读“救援人员”“学生”“一位老师”的话语。(3)、师:(出示图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指名回答)(4)、师:从三个人物的话语里,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伟大形象,我们又对谭老师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学习。5、学习第四部分师: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从教26年来,他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他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然而(学生齐读至课文结尾)师:是啊,张开双臂,(教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我们对他永恒的回忆。(出示图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指名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因此,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精读全文,分析全文。围绕“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这一主线,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去读课文,同时学生也带着不同的感触来回答他们心中的谭老师的形象。每一部分环环相扣,逐步完整细致的向学生展示出谭老师的伟大形象。】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回顾全文,升华情感1、师:请同学们带着你对谭老师的了解再一次浏览全文。2、师:(出示谭老师照片,音乐声起)这就是平凡而又伟大的谭千秋老师,他平凡的犹如夜空里一颗黯淡的星,可他在生于死的抉择里,他用自己最后的姿势实现了其伟大的人生价值!把你心里的话说给他听吧,虽然他已经听不到了,但我们相信远在天堂的他定能够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话语。(出示:谭老师,我想对您说)(指名回答)(五)总结延伸(出示在地震中,舍己为人的优秀教师照片)师:还有很多老师在那场灾难中,为了学生做出了自我牺牲的抉择,让我们再一次认识一下这些悲情英雄。(教师简单介绍:年轻漂亮的袁文婷、刚刚结婚的张米亚)请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了爱、为了学生而做出的(手指向课题,生齐读)最后的姿势!【本篇课文中的谭千秋老师,只是千千万万英雄教师的一个缩影,不止他的“最后的姿势”成为永恒,还有很多像他一样,为了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的人民教师,他们的“最后的姿势”同样值得铭记,他们的无私大爱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六)拓展小练笔。 1、课堂练习。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2、你怎样评价谭千秋老师?谭千秋 是一位( )的父亲;是一位( )的老师; 是一位( )的老师;是一位( )的老师; 我们深深地( )他;( )他。(七)板书设计:6、最后的姿势2008年5月12日 下午两点多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最后的姿势先人后己 舍己为人人生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附最后的姿势预习单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工整漂亮的把本文的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一遍。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我会读1、看拼音,写词语。Fe x qun sh tn t zhn hn shng s yu gun( ) ( ) ( ) ( ) ( )2、对于预习过程中课文的朗读情况,如实填写评价表。(在对应的方框打“”)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3、我知道,通过对课文的预习填空。 年 月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 级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了 ,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我们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 。三、我质疑通过自己读这篇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下来。 你做到了吗?教后反思:成功之处:在课堂上,我抓住谭千秋老师是如何用宝贵生命诠释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的组织教学,抓住四处环境描写的句子,这样的环境预示着什么?(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谭老师又是如何做的呢?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抓人物的正面描写,抓谭老师在地震到来和楼房即将倒塌的时候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组织学生通过读和演来反复体会,真正理解谭老师是怎样诠释爱和责任的,感受谭老师舍己救人的精神。不足之处:2008年的大地震对于我们每一个成人来说都是记忆犹新的,但是对于现在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当时他们的记忆还不算深刻,同时也不是太深刻的感受到当时的生死攸关的情况,即便是运用到了一些多媒体课件,效果有所增强,但是我感觉他们还是有一点旁观者的反应。若果有时间的话我想让学生们看一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让他们更深刻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