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内涵与结构课题组1课题负责人:周 程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傅世侠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王 骏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那日苏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张增一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张晓芳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高广宇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黄小茹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樊阳程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李 欣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薛 城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报告摘要本课题有两部分内容:(1)国内外科学素质研究述评本课题分专题研究了各国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国家学者对科学素质内涵和结构的理解,概括总结了著名学者对科学素质的研究,进而重点梳理了三种有代表性的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即基础科学教育、米勒体系、塞加尔的大众基础科学,分析了其受众、目的、理念的异同,及它们对各自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和内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辨识出科学素质内涵和结构研究的两种进路:素质进路和科学进路,以此为分析框架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科学素质的内容和程度的各种不同理解,总结出四种代表性的科学素质的内涵及其结构。(2)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与结构借鉴国外公民素质建设和我国科普工作理念和内容,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特点、难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内涵及结构。课题组2课题负责人: 刘 立 清华大学课题组成员: 蒋劲松 清华大学高建中 清华大学潜 伟 北京科技大学吴安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鲍 鸥 清华大学报告摘要本课题在对国际国内关于科学素质的定义、内涵和结构的广泛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对我国国情的分析,提出了与实现本世纪中叶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内涵和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1 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公民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以及应用它们来处理生存与发展问题、生活与工作问题、以及参与公共事务问题的能力。该定义规定了科学素质的知识内容,主要是“四科”。还指出科学素质是包括应用作为整体的科学(知识、方法、思想和精神)解决与公民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生存与发展问题、解决生活与工作问题,以及解决参与公共事务问题的能力,并强调了科学素质的“解决问题”导向。2 确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内涵的五个原则1)针对公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2)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考虑我国的国情,包括现阶段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科学素质水平的实际现状。4)面向世界、面向未来。5)普及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相统一。3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与结构基本文化素质是科学素质的基础;科学素质包括要素结构和功能结构。科学素质的要素结构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与社会,简称“五科”。其特点在于:一是体现了科普法的“四科”;二是把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列出,它们对我国很有现实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三是在“四科”的基础上加上了“科学技术与社会”一项。科学素质的功能结构包括四个层次:生存科学素质、生活科学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科学素质。这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符合公民对科学素质的分层次需求,同时,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综合地讲,公民科学素质是建立在基本文化素质基础上的以科学素质的功能结构与要素结构互相耦合的系统。4 提出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规范崇 尚 科 学终 身 学 习文 明 生 活健 康 工 作求 真 务 实开 拓 创 新规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科学的态度,不仅要崇尚,而且要学习。这种态度,既是对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要求,又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第二个是公民提高科学素质应达到的目的,即为了生活和工作。“文明”和“健康”是对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要求。第三个是最高层次,也体现了科学素质的核心。基于课题研究,我们提出对策建议:建议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纲要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要明确地提出公民科学素质的概念、内涵和规范,本课题提出的公民科学素质的概念、内涵和规范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建议标准文本的主体内容:1)在公民科学素质的组成结构方面,应该反映科学技术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的来历课件
- 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综合素质评价(期末)试卷(含解析)
- 工地协议书范文
- 工厂厂房转让合同(6篇)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诗经》与楚辞导读知到智慧树答案
- 成都二手房买卖合同(15篇)
- 房地产誓师大会发言稿
-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图
- 建筑公司分包合同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苏打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秋季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 2025-2030中国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与服务质量监管报告
- 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科目高考真题+(答案解析版)
- 2025年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企业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国税编制管理办法
- 特种畜禽管理办法
- 消防员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教学
-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原始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