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四川省三台县石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3 空城计》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名校联盟]四川省三台县石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3 空城计》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名校联盟]四川省三台县石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3 空城计》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名校联盟]四川省三台县石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3 空城计》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名校联盟]四川省三台县石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3 空城计》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空城计教案 新授课初备: 备课组长: 包科领导: 教导处: 编号: 执行教师: 执行时间 : 班级: 姓名: 上节作业反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特征,感受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学习重难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性格特征。学法指导:阅读讨论与合作探究法。二次备课导学过程:【导】(2分钟内)明确学习目标【学】(15分钟内) 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1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阅读第一段,简单概括孔明采取空城计的原因。 3阅读第二段,分条阐述诸葛亮为空城计做了哪些准备。 二、激情导趣 【解题】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释义 遁 蜂拥 隐匿 失色 骇然 笑容可掬 旁若无人 2学生讨论,明确预习2、3题答案。 (1)双方兵力悬殊,且孔明身边没有武将。 (2)藏起战旗、隐蔽士兵、大开城门、凭栏操琴。四、方法指导 1先请同学浏览“单元说明”,要求学生阅读后获取两方面信息:一是小说的基本特点,二是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学生筛选信息,明确小说的基本特点和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五、读课文,概括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六、作业 找出能体现诸葛亮性格的句子或情节,分析诸葛亮的形象。 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 二、下面我们就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1. 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2. 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从中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3. 高潮 司马懿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 (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 疑什么?何根据?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本层中写到诸葛亮“笑容可掬”,找出其他两处笑,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 4. 结局 诸葛亮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三、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学生讨论 四、学生讨论拓展:现在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 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 “空城计”吗? 【练】(9分钟内)课堂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模样(m) 隐匿(n ) 骇然(hi) b犒赏(ko ) 鹤氅(chng ) 城铺(p) c擅动(shn) 言讫(q ) 纶巾(ln ) d远遁(dn ) 谨慎(shn) 司马懿(y )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分拨 峰拥 笑容可掬 b凭栏 旌旗 忘行出入 c抚掌 洒扫 故作姿态 d塵尾 焚香 旁若无人 3选词填空。 (1)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 而来! a奔涌 b蜂拥 c奔驰 (2)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 。 a目中无人 b若无其事 c旁若无人 (3)亮平生 ,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a严谨 b谨慎 c小心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分拨(分派) 蜂拥(像蜂群一样拥挤着) b失色(因惊恐而变了脸色) 莫非(莫不是,大概) c骇然(惊惧的样子) 抚掌(拍手表示欢迎) d言讫(说完) 远遁(逃走到远地)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b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c孔明日:“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d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 6下列对孔明传令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a这些布置是为了迷惑敌人,使魏军不敢轻易进城。 b为的是严明军纪,保障计策的实施。 c叫军士各守城铺,不与敌军交战,减少人员伤亡。 d安慰惊恐的士兵,稳定军心,确保计策不露出破绽。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 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b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史实取自陈寿的三国志,因此,书中的事件和人物都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 c小说的情节通常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d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有概括介绍,也有具体描写;有外貌描写,也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完成816题。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鹤氅,纶巾,二小童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飞驰的战马) b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于是) c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随便地) d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跑,逃跑) 9对第1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了西城的蜀军面临的形势,突出了一个“险”字。 b本段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双方军士数量的对比突出了西城守军面临的危急形势。 c写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更增添了形势的凶险,偌大的西城,确实无可迎敌之人。 d写众官“尽皆失色”,用了夸张手法,是为了突出蜀军无勇敢迎敌之人,才逼迫诸葛亮冒险,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10为第2段四处选择恰当的动词。 a穿 b披 c围 a戴 b围 c系 a命 b引 c请 a抱 b抬 c携11请从第 3 段中找出描写孔明和扮作百姓的军士面对强敌的神态的两个词语 , 。 12对第4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是语言描写 ,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司马昭的年轻气盛,司马懿的狡诈多疑。 b面对司马昭的疑问,司马懿不是冷静 思考,而是不屑一顾,固执己见,突出了他的刚愎自用。 c本段写司马懿面对空城作出撤军的决 定,突出了一个“速”字,如“便到中军”的“便”写出了下令之急,“宜速退”写出了司马懿决策之草率。 d通过本段内容可知,司马懿之所以中计,失误在于对诸葛亮性格的判断,认为“诸葛亮生平谨慎,不曾弄险”,实在是不知人。 13对诸葛亮见魏军远去“抚掌大笑”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敌终于退去,险情解除,这是如释重负的笑。 b自己的计谋成功,一切如料,是欣慰的笑。 c与“众官无不骇然”对比,表现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能谋善断。 d在此之前气氛太紧张了,借笑声缓解一下紧张气氛,让手下人得以放松。 14对“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句指出孔明用空城计是出于无奈,是急中生智。 b此句含义是:孔明认为空城计并不是一个好计策,因为它太危险了。 c此句表明,诸葛亮仍然认为用兵打仗不该轻易弄险。 d此句启示我们,在面对绝境时不要轻易放弃,应积极开动脑筋,就很可能绝境逢生。 15诸葛亮“言讫,拍手大笑”,笑的是( )。 a笑众官的“弃城”之见太愚笨,行不通。b笑自己高出众人,得意洋洋。 c笑司马懿虽狡诈多端,但毕竟略逊一筹,轻率撤兵,失去战机。 d笑众文官不懂用兵,胆小惜命,只想逃跑。 16对第5、6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使用了对比手法和衬托手法,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b这两段通过诸葛亮的话交代了使用空 城计的原因及成功的原因,使上面的情节更合情理。 c魏军退去,空城计成功,作者用这么大的篇幅去写诸葛亮与众官的对话,显得有些多余,可谓是本文美中不足之处。 d这两段通过生动的细节传神地刻画了人物,如两次写“笑”,真实、细腻。 【展】(6分钟内)拓展延伸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下之篇文章的故事。【评】(3分钟内)小组展示评价【补】(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