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脱硝到底是怎么回事?所谓脱硝就是降低工业排放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包括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 (NO)、二氧化氮 (NO2)、三氧化二氮(N2O3)、四氧化二氮(N2O4)和五氧化二氮(N2O5)等多种化合物, 但主要是NO和NO2,它们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NOX对环境的损害作用极大,它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和消耗 O3的一个重要因子。天然排放的NOX,主要来自土壤和海洋中有机物的分解,属于自然界的氮循环过程。 人为活动排放的NO,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如汽车、飞机、内燃机及工业窑炉的燃烧过程;也来自生产、使用硝酸的过程,如氮肥厂、有机中间体厂、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厂等。目标:“十一五”规划提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1414万吨下降到2010年的1270万吨,减少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549万吨下降到2295万吨,减少10%。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 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 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脱硝政策:钱从哪里来?前几年脱硫很火,的确“十一五”期间开始实行总量控制后,各行业的 SO2排放量增速迅速降至0以下,只有钢铁行业相对滞后,直到 2008年才实现 SO2排放量的零增速(插话:钢铁脱硫十二五也是机会,脱硫不是死水一潭)。 但NOX的排放形势就不容乐观,10月 13 日,环保部发布2011 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1206.7 万吨,比 2010 年同期(1136.6 万吨)增长 6.17%,成为 4 项指标中唯一不降反升的,十二五”期间我国氮氧化物减排工作面临严峻考验,政策也开始向脱硝倾斜。7 月 29 日环保部正式发布了新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氮氧化物排放首次被列入强制性标准,燃煤锅炉氮氧化物排放被限制在 100mg/m3以下,为全球最严格脱硝标准。9 月 7 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 2015 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 2046.2 万吨,比 2010 年下降 10%的要求。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上调电价同时也公布了试行的脱销电价(0.8分每千瓦时),虽不及业内预期,但趋势还是好的,十二五期间脱硝行业的机会正在 慢慢变成现实。据预测,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实施后,到2015年,火电烟气脱硝容量将达到7.2亿千瓦,需要上千亿的脱硝投资和大量的运行费用。 该负责人称,目前火电企业因电煤价格持续上涨,行业大面积亏损,生产经营困难,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成本将难以消化。为了提高火电企业 脱硝的积极性,此次出台脱硝电价补偿政策,对安装并正常运行脱硝装置的燃煤电厂,每千瓦时加价0.8分钱,以弥补脱硝成本增支。脱硝技术脱硝技术按还原剂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场所不同分为炉内脱硝和烟气脱硝两大类,前者和后者又分别称为前端脱硝和后端脱硝。炉内脱硝:根据氮氧化物在锅炉内形成的机理,可通过对点火、燃烧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达到减少氮氧化物生成量的目的。 炉内脱硝就是采用各种燃烧控制手段来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昂贵的SCR 脱硝技术相比,炉内脱硝具有投资/运营成本低、脱硝效率高、经济性较好等优点,因此炉内脱硝已成为我国脱硝技术的标准配备之一,目前新出厂的燃煤锅炉已将 低氮燃烧器作为标准配备。目前来看,低氮燃烧器与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相结合可取得最好的脱硝效率,较理想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降至 200mg/m3以下(排放标准 100mg/m3以下),极大的减轻尾气处理设备的负担,且二者在国内均具有运营经验。 后端脱硝:后端脱硝即烟气脱硝,其原理与烟 气脱硫类似,通过还原剂(主要是氨或尿素)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混合产生反应,最后生成氮气和水,从而减少电厂锅炉的 氮氧化物排放。按技术路线而言又分为 SN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和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两种。 SCNR 通过向烟气中喷洒氨或者尿素等还原剂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把 NOX还原成氮气和水。其缺点在于脱硝率较低,通常在 40%以下,难以满足从明年开始实施的新版排污标准。 SCR 法在还原反应中添入了高效催化剂,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还原效率,脱硝效率一般在 70%以上,高者甚至可以达到 90%。是国际上最通用的火电厂烟气脱硝方法,也是目前最有可能达到新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所要求的目标的脱硝技术。从目前市场反应来看,SCR 技术占有目前脱硝机组的 90%以上,已成为绝对的主流力量。SCR 法脱硝的核心部分是催化剂,而载体又是催化剂的核心。SCR 催化剂多以纳米级 TiO2 (钛白粉) 为载体, 以 V2O5 (五氧化二钒)或V2O5-WO3 (氧化钨)或 V2O5-MoO3(氧化钼)为活性成分,制成蜂窝式、波纹状式和板式三种类型。 目前催化剂配方和生产的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致使催化剂生产成为制约我国 SCR 应用的主要瓶颈。国内一些企业积极研发建设催化剂生产线,但载体的产能缺口很大,限制了催化剂生产。按照最新的火电厂排污标准,截至 2014 年,存量机组将全部完成脱硝改造,新建机组也需配套建设脱硝设施。催化剂费用占整个建设成本的 1/3-1/2,并且平均 5年需更换一次,是持续消耗品。随着 SCR技术在我国的推广普及,催化剂的市场需求巨大。关键来了:脱硝的市场规模关于脱硝的市场规模,各家机构看法差异还蛮大的,不过都觉得市场不小。海通证券认为按目前120 元/千瓦的脱硝工程报价,未来5 年新建火电配套脱硝需求将达 300 亿元,存量机组改造需求达 744亿元。招商证券认为按100元/千瓦的新增装机脱硝工程投资测算新建火电装机的市场在200-250亿,按80-100元/千瓦的改造费用测算,存量机组改造需求360-450亿。另外对催化剂市场,招商证券认为保守假设脱硝机组采用低氮燃烧+SCR联合脱销,催化剂初装量按国外均值一半计算,即4m3/万千 瓦,预计十二五催化剂初装量在23-25万m3,新装3年后因催化剂活性降低添加催化剂的量在这十二五约12-15万m3(添加为新装的1/2),按每方催化剂4万块计算催化剂市场在十二五有140-160亿的空间。华创证券认为若对新建和 2004 年至 2011年底期间通过环评审批的现有燃煤火力发电锅炉全部实施烟气脱硝,对 2003 年底前建成的火电机组部分实施烟气脱硝,则新标准实施后,到 2015 年,需要新增烟气脱硝容量 8.17 亿千瓦,共需脱硝投资 1950 亿元,2015年需运行费用 612 亿元/年。到 2020 年,需要新增烟气脱硝容量 10.66 亿千瓦,共需脱硝投资2328亿元,2020 年需运行费用 800 亿元/年。另外华创证券对催化剂需求做了个列表,他们认为每年都是百亿的空间,比招商证券看到的空间大多了。(英大证券的测算和华创的一样,这个是不是都是 互相抄抄的)国金证券认为截至 2009 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约 66200 万千瓦左右,其中已经安装脱硝装置的约 6100万千瓦,未安装脱硝装置的 60100 万千瓦,并且按照我国未来十年的装机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新增火电装机 28289 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将新增火电装机 22700 万千瓦,按照脱硝工程目前的投资成本70-130 元/KW 测算(改造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未来存量脱硝市场规模为 420.70 亿元-781.30 亿元,“十二五”期间新增脱硝市场规模为 198.02亿元-367.76亿元。催化剂市场他们看得比华创要小。另外他们测算前端脱硝的市场大概210个亿(采用低 NOX点火技术的工程造价:对于 60万千瓦机组,新建机组点火器售价为 2000万元,对应单位造价33元/KW;改造机组点火器售价为 1200万元左右,对应造价 20元/KW。)民生证券认为,对于后端脱硝,采用 SCR 法的新机组工程费用约为 120 元/kw,旧机组改造费用高出 30%左右,“十二五”期间按要求火电燃煤机组将基本实施烟气脱硝,由此估算则工程市场容量即达 1317亿元。而对于前端脱硝,进行炉内脱硝设备新装和改造的成本分别为约 30 元/kw 和20 元/kw,则“十二五”期间其市场容量分别为 93 亿元和 126 亿元。综合一下,各家基本上认为十二五期间脱硝市场无论如何都在千亿以上,乐观的都看二千亿了。回顾脱硫,也是百亿市场,高峰时50多家和尚来分羹表 1 脱硫设备市场容量预测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脱硫设备造价(元 /千瓦) 240 230 225 210 200 190 190 新增装机容量(万千瓦) 5,100 6,800 7,200 5,400 5,000 4,500 4,200 新建燃煤机组装机容量比例 65% 65% 65% 63% 63% 61% 61% 新建燃煤机组安装脱硫设备比例 60% 75% 80% 80% 90% 90% 90% 新建机组安装脱硫设备装机容量(万千瓦) 1,989 3,315 3,744 2,722 2,835 2,471 2,306 新建机组安装脱硫设备(亿元) 48 76 84 57 57 47 44 已建机组安装脱硫设备装机容量(万千瓦) 2,000 3,000 3,000 3,000 2,500 2,500 2,000 已建机组安装脱硫设备(亿元) 48 69 68 63 50 48 38 总脱硫设备市场容量(亿元) 96 130 141 113 94 89 77谁能在在脱硝市场里吃肉喝汤?通过分析参与脱硝市场的主要公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电力集团的下属公司,火电企业作为脱硝设备商及脱硝工程商的下游,拥有较广阔的市场;第二类是专业性脱硝设备生产商;第三类是发电设备企业,在生产火电设备的同时也生产相关的脱硝设备。首先,各家机构基本上认定技术路线肯定是低氮燃烧+SCR了,国金证券具体说了一下:a、在目前已经明确脱硝政策的广东等省份,均要求前采用低 NOX 燃烧技术,后再进行烟气脱硝,以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 b、低NOX 燃烧技术一般能够使得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低到 200mg/m3以下,而技术初始投资仅约为 SCR的 1/2,运行成本仅为 SCR技术的 1/20。那么显然收益厂商就是这两个领域的了,在低氮燃烧领域,现在的最好标的是$龙源技术(SZ300105)$,在SCR领域就多了,理论上现在的脱硫厂商能很方便的转脱硝,比较有代表性的像$龙净环保(SH600388)$,$永清环保(SZ300187)$,$九龙电力(SH600292)$,其中$九龙电力(SH600292)$有催化剂生产能力。龙源技术(SZ300105):300105龙源技术:产品行业地区 主营收入 同比增长 主营收入占比 主营利润2010年 低氮燃烧产品 12946.90 26.56% 4800.022011年中 低氮燃烧产品 8925.21 337.98% 26.32% 4263.38几乎是市场是唯一的低氮燃烧器投资标的,虽然有的时候也有人把$燃控科技(SZ300152)$当成低氮燃烧器的概念来炒,但是去看燃控科技的招股说明书,几乎就没有提到低氮的字眼。其他厂商进来好像也很困难。但是是不是意味着$龙源技术(SZ300105)$能独占前端脱硝的大饼呢?当然不是,由于三大锅炉厂(上海、哈尔滨、东方)已陆续具备了低氮燃烧器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在产品出厂时配置前端装置有利于一体化设计。因此三大锅炉厂综 合实力突出、垄断优势明显,完成产业链整合是必然趋势,未来自产、自配低氮燃烧装置是大趋势。在新建机组的低氮燃烧设备以及超大规模机组的低氮燃烧设备改 造上,龙源技术很可能无力和三大锅炉厂竞争。龙源之前的低氮燃烧器大多装在30MW、60MW的机组上,这个改造市场应该是龙源的机会,其实也不小的了。龙源技术募集项目达产后低氮燃烧器产能能达到设计的35套/年,但国内2014年要达标前需要改造的机组数远大于这个数。龙源是国电旗下的环保公司,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龙源也有催化剂生产能力,产能8000吨,(国金的报告里面有),下面这个图是国内催化剂供给情况(远达环保就是九龙电力旗下的)。所有提到脱硝的报告基本都会推荐$龙源技术(SZ300105)$,都看好,所以现在的估值真不低。市值:85.2亿,市盈率:87倍;2010年营收:4.87亿,净利润1亿;2011年三季度4.40亿,净利润0.717亿元;$龙净环保(SH600388)$:56亿市值,市盈率:25倍;三季报营收23.18亿作为除尘的龙头和脱硫的有力竞争厂商,龙净显然希望在后端脱硝领域复制其在脱硫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有一个报告说龙净对于脱硝市场偏谨慎,比较担心脱硝工程市场变成脱硫市场一样的价格战红海(没办法,我认为这几乎是肯定的了)。但谨慎不代表不作为,龙净这两年做了不少脱硝,去年执行广州珠江电厂脱硝亚运项目,仅7个月就完成,创当时业内记录,技术水平无需担心,市场份额现在还不够大,不过市场刚刚开始,变化会很大的。今年上半年龙净在脱销领域中标的装机容量排在行业第一,确实有点相像空间啊。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管理水平高,但是对比五大发电集团旗下企业有天然劣势。龙净现在还是烟气治理领域投资标的中估值最低的。脱硫:单位:亿000939凯迪电力 600388龙净环保市值 112亿 毛利率 55亿 毛利率 2003年 7.5 26.7% 2004年 10.7 21% 1.35 2005年 11.65 20% 1.75 12.3%2006年 13.39 17.7% 5.48 8.9%2007年 11.98 16.2% 7.3 10.8%2008年 3.07 13.5% 13.68 BOT 15.3% 2009年 3.73 32% 11.76 20.7% 2010年 12.33 (含电建)19.3% 8.13(含脱硝)17.5%2011年中 4.9 26.8% 4.14(含脱硝) 22.2%$永清环保(SZ300187)$:34亿市值,市盈率:98倍;三季报营收2.56亿湖南本地的环保企业,在湖南有很多项目,非电脱硫和脱硝BOT(刚拿下的湖南华电石门发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烟气脱硝特许经营)是亮点。这都是十二五的热点。也是民营,不知道能不能像龙净那样稳定地成长10年。今年参股了一个做重金属治理修复的公司,这个比烟气处理更有想象空间,湖南是重金属污染重灾区,又出了重金属治理修复政策。中期业绩好像不及预期,贵,看成长性了。$九龙电力(SH600292)$:72.28亿市值,市盈率:287倍;三季报营收28.83亿子公司远达环保 近五年每年贡献营收11-13亿,毛利率10%左右资产重组变身环保企业,中电投背景,现在在逐步置出电力资产,公司明确为中电投集团保产业发展的唯一平台。大量的脱硫BOT项目(9个项目900万千瓦)等待置入或已经置入,脱硫BOT的毛利率高于EPC旗下远达环保能生产催化剂(近期产能1万吨,测算能为九龙电力贡献净利润4518万元和5647万元,折合EPS0.135元和0.169元),现在国内环保公司的催化剂还大部分依赖国外(所以前面国金那张图除了龙源和远达,其他都外资,待查),这个能国产化还是很有前途。还有核废料处理技术和碳捕集技术和可以讲故事。业绩一般,因为发电资产还没有完全置出,另外旗下环保旗舰远达集团计提工程坏账准备增加,这个似乎预示着银根紧缩对于环保项目的回款能力影响开始显现了,年报也特别注意一下了。这个公司有点贵但的故事多,可以关注远达环保成立于 1999 年,业务领域覆盖了电厂脱硫工程建设和特许经营、脱硝工程建设和催化剂制造、电厂水务和核电厂废物处理。 截止 2009 年底,远达环保已承揽脱硫脱硝 EPC项目 79个,合同金额约 90亿元,已建成 51项工程 98套环保装置,装机容量约 6000 万千瓦,年减排二氧化硫约 200 万吨,承揽脱硫特许经营项目 4个,装机容量 319 万千瓦;建成了 10000M3/年产能的脱硝催化剂生产线。本次发行后, 公司脱硫机组将由目前的 319万千瓦, 增加到 1226 万千瓦, 机组容量大幅增加,公司将逐步转型为科技环保上市公司,并作为中电投集团的环保产业平台。 2011 年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 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28.8亿元,同比上升 19.5%,净利润 1886万元,同比下降 36%,合 EPS0.05 元。单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43万元,环比上升 780%,同比上升292%,合 EPS0.03元。远达环保工程坏账准备增加。1-9 月份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227%,主要源于远达环保工程计提的坏账准备增加。我们认为银根紧缩对于环保项目的回款能力影响显现。 发电业务逐渐剥离,打造中电投旗下环保平台。中电投同意在三年内,逐步收购九龙电力的非环保资产,表明中电投有意将公司打造为旗下的唯一环保平台,全面发展电力环保业务。届时公司将轻装上阵,全面开展电力环保相关业务。脱硝催化剂放量还需一定时间。公司在 2010 年脱硝催化剂的产量约 3900立方米,目前公司的产能已达一万立方米,并且预留了扩大产能场地。本年度由于政策原因尚未表现出放量,预计临近新的火电标准执行期,公司脱硝催化剂的销售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总结: 希望不要太大概念股:龙源技术(SZ300105) 价值股:龙净环保(SH600388)复合概念股:九龙电力(SH600292) 永清环保(SZ300187)参考资料:燃控科技、龙源技术、永清环保、龙净环保、九龙电力的网站燃控科技、龙源技术、永清环保招股说明书国泰君安-龙源技术(300105)打造低NOx燃烧和余热利用“双引擎”-20110706国泰君安-龙源技术(300105)脱硝标准或调整%2c行业格局引变数-20110714国金证券-电力行业:电价上调兑现预期,脱硝电价出台启动市场-20111130民生证券-节能环保行业2012年专题投资策略:脱硝与钢铁脱硫市场整装待发,高压变频延续景气-20111125海通证券-废气处理行业深度报告:新政促使“十二五”废气治理需求依旧旺盛-20110725招商证券-龙净环保(600388)战略布局“十二五”,迎接环保“黄金期-20110517招商证券-龙净环保(600388)大气治理开启新市场,公司发展迎来新篇章-20111026瑞银-环保行业:产业黄金十年-20111109安信证券-永清环保300187-获得石门电厂脱硝特许经营项目点评-20111129英大证券-电力环保行业十二五专题之一-排放新政可望为电力环保带来历史性机遇-110826海通证券-九龙电力: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6%,3季度单季同比增长291%-20111028申银万国-九龙电力点评报告:定增审核通过 迈出打造集团环保产业平台的关键一步-20110516华创证券-2011中期智能化装备节能环保投资策略-寻找投资护城河%2c淘金高成长企业-20110620万能的baidu和google在国家环保部发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相关专家组对整个火电脱硝市场容量做出了预测。其预测主要基于 重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执行200mg/m3,非重点地区执行400mg/m3的排放限值的基础上,预测NOx的产生量和预计达标 排放量。截至200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规模已达79253万千瓦,其中火电机组容量为60132万千瓦,占总装机规模的75.87%。如果到2010 年、2015年和2020年火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71780万千瓦、101700万千瓦和121900万千瓦计,火电行业NOx排放量到2010年、 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1038万吨、1310万吨和1452万吨。以安装高效低氮燃烧器和SCR计,单位造价在200到250元/KW之间,则到2015年需总投资为602亿元至868亿元,到2020 年总投资634亿元至934亿元。上述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间,我国脱硝产业的发展将进入慢速发展时期。而在2015年以前,脱硝行业每年平均规模可达100亿元以上,市场容量巨大。技术决定一切从现在发达国家脱硝技术、脱硝工艺和脱硝设备的情况来看,较为流行的脱硝工艺有三种:LNB(低氮燃烧技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这三种工艺的投资和脱氮效率差别较大:LNB属于炉内脱氮技术,投资低,但脱氮效率一般情况下最高只能达到30%;SCR投资高,脱氮效率高, 最高可以达到 90%的脱氮效率,该方法由日本率先于20世纪70年代对其实现商业化,目前这一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SNCR是一种不用催化剂,在 850_1100范围内还原NOx 的方法,还原剂常用NH3 或尿素,脱氮效率则位于二者之间,可以达到30到50%。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布的编制说明显示,当排放限值为200mg/m3时,从技术可行性分析需采用LNB+SCR(或SNCR)工艺。这其中,LNBSCR,适用于燃用所有煤种的火电锅炉;LNBSNCR,适用于燃用烟煤、褐煤等的火电锅炉,适用面相对较窄。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硝装置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日本技术在福建后石电厂的600MW机组率先建成。就目前情况看,在发电机组上应用的烟气脱硝技术,除个别单位自行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外,绝大多数单位采用的烟气脱硝技术尚处于引进、消化吸收和初步应用阶段,我国脱硝企业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2006年8月,意大利TKC公司正式将该技术转让给中电投远达(九龙电力(14.27,0.09,0.63%)(600292)子公司)。2008年年初,中电投远达的脱硝示范工程国内首台单机百万机组上海外高桥(10.94,0.09,0.83%)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燃煤机组脱硝工程投产。除了上海外高桥项目,在江西新昌电厂的两台66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烟气脱硝工程也正在建设当中。与中电投远达买断外国技术不同,龙净环保(26.42,-0.39,-1.45%)采取的是与丹麦托普索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的方式,成为国内首批掌握脱硝技术的环保企业。理论上来讲,国内企业要想进入这个行业,只要能够找到一家合作的外方就可以开张,而外方单独进入中国市场投资太大,成本太高,一般也会寻找境内合作者合作。一般的操作模式是,在第一次项目中,国内公司和合作外方联合投标,以外方为投标主体,在项目中标后,具体由国内工程公司负责实施,收取一定的实 施费。以后的项目招标工作由国内公司单独进行,独立建设实施,但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里,每个项目都需要向外方以高额的价格支付核心技术的购买费(如 某种催化剂),这种核心技术的价格往往非常昂贵,占到设备造价的25%以上。现在已有10多家环保工程公司分别引进了美国 B&W公司和燃料技术公司、德国鲁奇和 FBE 公司、日本三菱和日立公司、意大利TKC公司、丹麦托普索公司的烟气脱硝技术,其中,国内企业除浙江能源采用SNCR法脱硝技术之外,其余均采用SCR法脱硝技术。由于我国多数企业都采用SCR技术,则催化剂就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关键,但目前这一技术尚未实现国产化,中电投远达在上海外高桥项目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均是购自国外。2008年11月27日,重庆远达催化剂制造有限公司开工建设,中电投远达期望早日取得自己的知识产权。目前,催化剂生产线正处于紧张的调试阶段。从历史上看,从事脱硝工程的公司大部分是从过去的脱硫公司业务衍变而来,也有一部分锅炉厂在做脱硝。由此看来,脱硫企业有着先天的优势。在有关上市公司中,有脱硫业务的公司是龙净环保(600388)、浙大网新(5.70,0.02,0.35%)(600797)、信雅达(9.21,0.02,0.22%)(600571)、山大华特(13.45,0.02,0.15%)(000915)、菲达环保(13.40,-0.02,-0.15%)(600526)、九龙电力(其控股子公司中电投远达)、凯迪电力(12.16,-0.07,-0.57%)(目前已经基本退出)。其中,龙净环保和九龙电力已经开始涉足脱硝领域。长江证券的李兴认为,脱销行业的壁垒相对较高,参与脱硝的企业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或吸收能力,并且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二是已有较多工程业绩和客户资源;三是产品结构丰富的企业有望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四是目前已有了脱硝工程业绩,将对日后市场快速启动后迅速争取市场份额产生有利的影响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此前曾专门撰文指出,初步估算,要实现该标准的要求,现役7.07亿千瓦火电机组的改造费用共约2000亿2500亿元。考虑“十二 五”新增火电机组2.5亿千瓦,环保设施因标准提高增加年运行费用约900亿1100亿元。这将对本已连年亏损的火电企业经营状况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脱硝反应催化剂占到脱硝系统工程成本的40%,“十二五”期间脱硝市场对催化剂的需求量每年将达到2.5万立方米,市场规模高达500亿元。中信证券:掘金“十二五”节能环保领域成长股: 脱硫市场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给出了脱硫补贴电价的优惠政策,火电脱硫成效明显。2008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比上年减少6.0%。其 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1.3万吨,比上年减少6.9%,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8%。2009年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二氧化硫减排 目标。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排行前三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4类重污染行业共排放二氧化硫1388.7万吨,占统计工业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5.8%。由于全国电力工业继续保持持较快增长势头,电力需求不断增加,所以火电行业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十二五”火电行业脱硫需求依然旺盛。根据电力工业 “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到2015年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63亿KW,不考虑关停小火电机组,“十二五”期间将新增火电装机2.63亿KW,按照 100元/KW的造价,新增市场需求将达到263亿元;假设已投运火电脱硫设施在“十二五”期间需要改造的比例为20%,按照75元/KW的造价,未来5 年的改造需求将达到399亿元。由此我们认为,尽管脱硫市场的高峰已经过去,但火电脱硫市场增长较为确定。烧结脱硫是钢铁行业实现二氧化硫污染减排的关键。脱硫市场竞争加剧,而且市场集中度较高。由于烟气脱硫市场的迅速壮大,2003年以来我国脱硫工程承包商的数量急剧增长,目前已经超过50多家,民营企业 占有90%以上份额,其中规模较大的、拥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厂商约20家。厂商的蜂涌而至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我国脱硫设备的单位造价一路下滑。从 2000年单位造价800-1300元/千瓦下降到目前80-100元/千瓦左右。2009年年底前,累计合同量排名前20位的脱硫公司脱硫工程合同总容 量为5.33亿千瓦,占全国脱硫工程合同总容量的90%;累计投运量排名前20位的脱硫公司投运机组容量为3.94亿千瓦,占全国总投运机组总量的 83.3%;2009年当年投运量排名前20位的脱硫公司容量为0.88亿千瓦,占全国投运烟气脱硫机组总量的91%。通过分析参与脱硫市场的主要公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电力集团的下属公司,火电企业作为脱硫设备商及脱硫工程商的下游,拥有较广阔的市场;第二类是专业性脱硫设备生产商;第三类是发电设备企业,在生产火电设备的同时也生产相关的脱硫设备。 博思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脱硝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我国现役7.07亿千瓦火电机组除尘、脱硫和脱硝改造费用共需约2000-2500亿元。此外,考虑“十二五”新增火电机组2.5亿千瓦,环保设施因标准 提高增加年运行费用约在900-1100亿元,折算电价增加0.02-0.025元/度(不含现有的0.015元/度脱硫电价)。目前我国脱硫装置安装率 已经达到了70%以上,脱尘装置安装率达到了80%以上,普及程度比较高,因此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下一步重点是脱硝。对于“十二五”脱硫脱硝市场的前景, 到“十二五”末,除部分机组将要关停外,基本上所有燃煤电厂全部要配套脱硫装置,脱硫装机比例接近100%,“十二五”末脱硝装机比例也将达到100%。 国内目前脱硝机组占比仅8%,脱硝市场容量1300亿元。截至2009年底,中国火电装机容量6.52亿千瓦。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投运容量约5000万千 瓦,已建脱硝机组装机容量占比仅8%,未脱硝机组占比92%,市场空间广阔。按照烟气脱硝和炉内脱硝单位投资成本估算,整体市场容量1300亿元左右。其 中尾气SCR脱硝市场容量900亿,低氮燃烧系统市场容量400亿。年均市场容量260亿元。选择催化还原系统(SCR系统)的核心是催化剂,占总投资成 本的40%。预计,“十二五”期间SCR催化剂年均市场40-60亿元左右。2015年后年均市场50亿元左右。SCR系统技术成熟,市场启动初期催化剂 的需求量会出现快速增长,将首先受益。目前SCR催化剂的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和美国,德国企业手中,呈现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国内的生产线技术来 源主要是海外企业。结果显示:2011年1至6月份,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255.0万吨,比2010年同期(1276.0万吨)减少1.63%;氨氮排放总量 131.2万吨,比2010年同期(132.2万吨)减少0.7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14.1万吨,比2010年同期(1133.9万吨)减少 1.74%;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206.7万吨,比2010年同期(1136.6万吨)增长6.17%。从2006年起,全国各地区开始对氮氧化物排放量进行调查统计。根据普查结果,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氨氮为172.91万吨,重金属0.09万吨,总磷为 42.32万吨,总氮为472.89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为2320.00万吨,氮氧化物为1797.70万吨,烟尘为1166.64万吨,工业粉尘为 764.6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为3.94万吨。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69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8.7;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氮氧化物549.65万吨,约占全国 排放总量的30.6。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将继续维持以燃煤机组为主的基本格局,预计到2015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按照目前 的排放控制水平,氮氧化物排放量将达到1116万吨。在一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已经超过工业排放,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源,氮氧化物的分担率一般在50左 右。环保部规划研究院的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工业NOX排放总量为1700万吨,比2009年增长10%,其中火力发电占40%,固定源工业燃烧(工业锅炉、窑炉、烧结机、水泥窑等)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牧品牌产业链竞争力分析报告
- 危险化学品仓储安全整改方案
- Mg-Gd-Y-Zn-Zr合金初始取向对热压缩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机制探究
- 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及案例
- 城域网通信线路验收标准
- 生物质颗粒燃料供应合同
- 智能生产线2025年节能降耗技术解析报告
- 小学阶段写作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 数字人口监测与合作平台构建-洞察及研究
- 医疗管理新模式-洞察及研究
- 保安员资格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800题)
- 乡村公路沥青铺设施工方案
- 202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项训练:电磁继电器核心综合练(原卷版)
- 矿山事故应急报告制度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 DB1402T36-2024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 中国发电企业碳中和数字转型白皮书-埃森哲
-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培训资料
- 《绝对值》教学课件
- Unit 6 Work quietly!(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高考英语考纲词汇3500词(珍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