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人员培训资料.doc_第1页
促销人员培训资料.doc_第2页
促销人员培训资料.doc_第3页
促销人员培训资料.doc_第4页
促销人员培训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基本功能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养分、空气、光照和热量。施肥是为了调控植物需要的养分。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哪些养分呢?新鲜的植物体一般含水70%95%,因植物的不同种类、年龄、部位而有较大差异。幼嫩的茎叶含水量高,老熟的茎秆含水量较低,种子的含水量更低。新鲜的植株干燥后是干物质。干物质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物质。当燃烧干物质时,有机物氧化,散发到空气 中的主要元素是碳、氢、氧和氮。残留下来的是灰分,一般只有干物质重量的5%左右,经分析其中含有几十种元素。几乎地壳中含有的元素在灰分中都能找到,只是有些元素的含量极低。植物体体内含有的化学元素并非都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 体内含量的高低也不能作为植物是否需要标准。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通常根据这些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它们是碳、氢、氧、磷、钾、钙、镁和硫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下,它们是铁、锰、锌、铜、硼、钼和氯7种。也有人把钙、镁、硫称为中量营养元素的。碳、氧、氢在植物体中的含量虽然很高,由于它们来自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水比较容易获得,植物 一般不会缺,空气中4/5是氮但绝大多数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只有少数植物,如豆科植物等,通过根瘤能固定空气 中的氮。营养元素硫也有部分来自空气,其他营养元素均来自土壤。植物需要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量比较多,而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量比较少,往往需要施肥加以补充,通称肥料三要素。确定某种化学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需,前人根据研究,提出了三条标准。这就是:这种元素对所有植物不可缺少。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由种子萌发到再结出种子的生命过程。缺乏这种元素,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补充其他元素均不能代替其作用。这种元素必须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起直接营养的作用。不符合以上三条标准,一般就认为不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在非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有一些元素对植物生长是有益的,叫做有益矿质元素,如水稻中的硅。每一种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差异很大,但都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对植物生长、发育来说都具有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性。现就它们在参加植物体构成和代谢方面的基本作用,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参加植物的构成,是植物体的结构物质或生活物质的构成部分。例如作物体内的各种糖、淀粉、纤维生素等,通称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除碳、氢、氧外,还有氮、磷、硫、镁等元素参加。例如镁是构成叶绿体的成分促进植物体内新陈代谢作用。如各种微量营养元素和部分大量营养元素(如氮、磷),它们参加植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活化剂酶和辅酶的组成,或存在于维生素、生长素中,从而调节植物体的新陈代谢作用。对植物体生命活动具有特殊功能。例如钾在植物体内不是某种物质的成分,以无机的离子状态存在。它能使细胞充水膨胀,有利于代谢作用进行,减少植物的水分蒸腾。它还能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糖和淀粉的合成,增加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等,钼是构成豆科植物根瘤菌的成分,硫也参与固氮作用。钙、镁在植物体内也有一些调节生命活动的特殊功能。从外在来看:氮是促进细胞分裂的,磷在植物苗期是促进根系生长的,中后期是促进花和果实的形成的,钾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硫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作物品质,同时也参与固氮作用;钙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特别强调氯的作用:(1)参与光合作用(2)氯在植物体内有束缚水的能力,随着水分被束缚,作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3)氯对叶片上气孔的开启和关闭有调节作用(4)适量的氯有利于炭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施用含氯肥料对抑制某些病害有明显作用 硫基复合肥与氯基复合肥的区别1、成分不同硫基复合肥氯含量控制在3%以内,而氯基复合肥含有大量的氯元素。2、工艺不同硫基复合肥完全经过化学方法合成,而氯基复合肥一般都有物理合成。3、适用范围不同氯基复合肥对忌氯作物如果树(如柑桔)、薯类、蔬菜、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会影响果实的甜度、烟草的燃烧性等严重降低该类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而硫基复合肥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由于硫是蛋白质的成分所以能有效提高各类经济作物的外观(如果形、光泽等)、品质(如甜度等),可显著提高农产品档次。4、肥效不同氯基复合肥在土壤中形成大量的氯根离子的残留,易造成土壤板结、盐化、碱化等不良现象,从而恶化土壤环境使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降低。硫基复合肥其硫元素是作物必需的中量营养元素,可有效的改善土壤缺硫状况,为作物直接提供硫养分。硫基氮磷钾复合肥生产工艺中的另一优点是通过原物料的化学反应之后,产品中含有锌硼等多种农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这不同于复混肥中填加大量的微量元素肥料。硫基复合肥中的微量元素不仅便于被作物均匀吸收利用,而且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的过量中毒。并且硫基复合肥本身具有一种弱酸性能改良盐碱性的土壤,长期使用硫基复合肥能防止土壤板结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 高等植物干物质中营养元素的平均含量元素符号%来源碳C45空气和水氧O45空气和水氢H6空气和水氮N1.5土壤和空气钾K1.0土壤钙Ca0.5土壤磷P0.2土壤镁Mg0.2土壤硫S0.1土壤铁Fe0.01土壤氯Cl0.01土壤锰Mn0.005土壤锌Zn0.002土壤硼B0.002土壤铜Cu0.0006土壤钼Mo0.00001土壤作物养分缺乏和过剩都有那些表现 合理施肥,并能及时补充作物缺乏的肥料,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是十分经济实惠的。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作物缺肥症状,以便于农民朋友识别和掌握。 缺氮:植株浅绿、基部叶片(老叶)变黄,干燥时呈褐色。茎短而细,分枝(分蘖)少,出现早衰现象。若果树缺氮则表现为果小、果少、果皮硬等现象。 缺磷:植株深绿,常呈红色或紫色,干燥时暗绿。茎短而细,基部叶片变黄,开花期推迟,种子小,不饱满。 缺钾:茎易倒伏,叶片边缘黄化、焦枯、碎裂,脉间出现坏死斑点,整个叶片有时呈杯卷状或皱缩,褐根多。粮食类作物及其他含糖量大的作物生长后期需钾量较大,如禾谷类和马铃薯、甘薯、西瓜、葡萄等。 缺镁:叶片变黄,有时杂色(和缺氮的区别),叶脉仍绿,而叶脉间变黄,有时呈紫色,出现坏死斑点。 缺铁:脉间失绿,呈清晰的网纹状,严重时整个叶片(尤其幼叶)呈淡黄色,甚至发白。北方的果树如苹果、梨等易表现此症状。 缺硼:首先表现在顶端,如顶端出现停止生长现象。幼叶畸形、皱缩。叶脉间不规则退绿。油菜的花而不实,棉花的蕾而不花,苹果的缩果病,萝卜的心腐病等皆属于缺硼的原因。 缺锌:叶小簇生,叶面两侧出现斑点,植株矮小,节间缩短,生育期推迟。如果树的小叶病,玉米的花白苗等。 缺铜:新生叶失绿,叶尖发白卷曲呈纸捻状,叶片出现坏死斑点,进而枯萎死亡。如禾谷类表现为植株丛生、顶端变白,严重时不抽穗、不结实。果树缺铜则表现为顶梢叶片呈簇状,叶和果实均退色等症状。 缺锰:脉间出现小坏死斑点,叶脉出现深绿色条纹呈肋骨状。如柑橘的缺锰病。 作物营养元素过多时,无论对营养器官或者是生殖器官均会产生一些不正常的症状,甚至产生毒害,这也是作物营养失调的一种反映,(1) 氮素过多 禾本科作物(如小麦)则表现为发苗快,分蘖过多,叶片肥大,茎杆软弱,易倒伏。豆科作物则因氮素过多而使根瘤数量减少,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下降。块根、块茎作物往往因为氮素过多,使叶片生长显著增加,而块根、块茎的产量却不高。瓜果、蔬菜作物由于氮素过多,往往使果品含糖量降低,产品不耐贮藏。(2)磷素过多 供磷过多往往使谷类作物无效分蘖和瘪粒增加。叶肥厚而密集,叶色浓绿。植株矮小,节间缩短,表现为生长受抑制。由于加速成熟进程,导致营养生长减弱,茎叶生长受抑制,根系多而粗,表现为植株地上部与根系生长比例不协调,以及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有效性降低,而使植物显现缺锌、铁、镁等症状。(3)微量元素过多 微量元素过多,会使植物产生毒害,对产量和品质同样也有影响。 如果作物生长期间严重缺乏某种营养元素,往往会破坏体内正常的物质代谢,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或花、果实等生殖器官显现出特殊的病态。这种由于营养失调所引起的生理病态,通称“缺素症”。缺素症状是作物内部营养状况失调的外部反映,因此可以从作物外部形态上直观地鉴别出来。现将鉴别方法附后。主要农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作物养分吸收量在有的资料中也称为作物养分需要量或消耗量,是指每生产100千克主产品(如籽粒、块茎、块根、果实等)作物吸收的养分千克数。一般由地上部茎叶和籽粒产量,乘以其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得出。作物成熟后大部分氮、磷养分集中在籽粒中,而80%以上的钾集中在秸秆中。地下部分(根)的数量和养分含量往往没有计算在内(甘薯等除外)。养分的表示方法,氮均以元素(N)表示,而磷、钾则有不同。在多数资料中,磷、钾以氧化物(P2O5和K2O表示),而近年的资料中也有以元素磷、钾(P和K)表示的。不同来源的资料,为了相互比较或平均,有时需要进行换算。换算的系数为:P2O5 0.436 = PP 2.29 = P2O5 K2O 0.83 = KK 1.20 = K2O作物吸收养分的数量因作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间吸收养分也有差异。养分的吸收量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土壤、施肥、灌溉等。同一种作物同一种养分的吸收量,因外界条件不同,相差可达一倍以上。各类作物吸收氮磷钾养分的一些规律如下:粮食作物每形成100千克籽粒吸收氮(N)、磷(P2O5)和钾(K2O)的数量大致为3:1:3,氮、钾数量相近。薯类、糖料作物在淀粉和糖的形成过程中钾有重要作用,为喜钾作物,钾的吸收量明显高于氮,为氮的1.52倍。棉花、黄麻等纤维作物是合成大量碳水化合物的作物,需钾量也较高。油料作物中,油菜需氮、钾量相近,需磷量较高,尤其是冬油菜对磷营养特别敏感。大豆、花生是豆科作物,需要大量的氮可由根瘤供应2/3左右,因而要注意磷、钾营养的供应。烟、菜、桑的主产品同为叶片,但烟草吸钾量高,吸氮次之。而茶叶和桑叶的需氮量高于钾和磷。果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吸收养分的情况比较复杂。幼树期氮的供应及结果期钾、磷的供应都很重要。蔬菜作物种类很多,叶菜类吸收氮、钾较多,茄果类、瓜类和根菜类吸钾量远超过吸氮量。同时蔬菜一般吸钙量较高。以上的数据可作为合理施用氮、磷、钾化肥,尤其是化肥厂或配肥站配制作物专用肥时参考。关于主要作物专用肥的配方,还应考虑土壤养分状况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吸收养分有哪些区别 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和需求比例是不一样的。作物营养的阶段性又可以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一般作物生长初期为营养生长阶段,吸收养分的数量和强度较小,而且吸收氮的比例稍高。至生长发育旺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吸收养分的数量和强度明显加强,而且吸收磷、钾的比例增高。到成熟期为生殖生长阶段,吸收养分逐渐缓慢,数量也大幅度减少。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时期必须要注意,这两全时期就是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某个时期,作物对甘种养分的需求量并不多,但却很敏感,若缺乏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就会严重受到抑制,即使以后补充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如磷的临界期,小麦在开始分蘖初期,玉米在5叶期以前,棉花在二、三叶期。氮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在晚于磷,钾的临界期不同作物时期相差较大。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作物对某种养分的需要无论是数量还是速度都是最大的,是肥料增产效果最好时期。这一时期多在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所以在这个时期追肥,效果是最好的。如小麦氮素最大效率期在拔节至抽穗期,玉米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喇叭口至抽雄初期,棉花氮、磷最大效率期均在花铃期,而甘薯氮的最大效率期在生长初期,磷、钾在块根膨大期。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虽然有明显的阶段性,然而又是连续性的,在作物施肥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作物需要的养分有哪些区别?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需要的营养元素不同,主要在数量、比例、时间,以及对一些特殊元素的需求方面。下表为不同作物100千克产量所需的氮磷钾的量及比例。作物氮(千克)磷(千克)钾(千克)NP2O5K2O小麦2.60.962.910.361.1玉米2.60.92.210.340.85水稻1.80.92.110.51.16大豆7.21.34.010.20.4棉花12.15.9113.6210.481.12烤烟3.61.14.810.31.3土豆0.50.21.210.42.4由于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也有区别,如冬小麦和春小麦在养分吸收上就有差别,冬小麦磷的需求量就较春小麦高,有些作物还需要一些特殊的元素,如水稻需要硅,大豆需要钴等。科学施肥有哪些基本规律科学施肥有三大规律,它们分别是:1、最小养分律:是指在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中,决定作物生长和产量的是相对有效量最小的那种养分,如果不增加这种养分,其它养分增加再高,也难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只有增加最小养分的含量,产量才会增加。也就是木桶原理2、报酬递减律:指在作物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施肥与产量的关系往往是直线关系,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施肥量与产量之间呈曲线关系或抛物线关系。即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大逐步减小,产量达到最高时再增加施肥量不但不会增产,反而会引起减产。也就是说,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必需要控制用量。3、养分归还学说:为了保持土壤肥沃,就必须把植物取走的矿质养分以肥料的形式还给土壤。这就是养分归还学说,体现了平衡这个概念,也是施用肥料的理论基础。平衡施肥的概念和含义平衡施肥是农作物的所有植株,都能够按一定比例、数量合理地吸收其健壮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同时也意味着作物从土壤中获取的养分,与以施肥、空气和水等形式返还给土壤的养分保持均衡,使作物高产,土壤又不枯竭,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所以就叫平衡施肥。冬小麦的配方施肥及病害防治 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可分为冬前阶段,越冬阶段,春后生长及孕穗阶段,和开花成熟阶段。一 、 冬前阶段小麦播种一般在此基础上9月下旬到10月上旬。播前要求施足底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入化肥,深耕,耙平。干旱土壤,适当灌水造墒。1适时播种 过早过晚都不利于生长,要求播后6-7天出苗。冬前主茎6-7片叶,单株分蘖5-10个。2出苗越冬 经历5060天,是营养器官建成分化为主的时期。主要是出叶、生根、增生分蘖。要求是苗全、苗齐、苗壮,临近越冬要适当浇水施肥,封冻水,帮助安全越冬。二、 越冬阶段小麦越冬期基本停止生长,暖冬时可继续分化。三、春后生长及孕穗阶段小麦从返青到挑旗经历50-60天,从营养生长转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1返青,返青后进行春分蘖,此期水肥可增加分蘖并巩固冬前分蘖,水肥过大易导致后期倒伏。2起身,停止分蘖,幼穗分化进入二稜期。肥水效应提高成穗率。中低产田宜追肥、浇水。促进穗多、大。3拔节,幼穗进入雌雄蕊分化至药隔期。肥水效应显著减少不孕小穗、小花数。高产田宜施肥、浇水。起身拔节期二次追肥,结合浇水,效果更明显。4挑旗,又称孕穗。是小麦需水临界期,充足供水防止小花退化,还可适量追N肥。挑旗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四、开花、成熟阶段包括抽穗、开花、灌浆、乳熟、蜡熟、完熟等阶段,厉时35天左右。抽穗开花后,除籽粒建成,不再长新器官。光合产物主要来自旗叶、倒二叶、穗部。后期保持水分供应及适宜的矿质营养,保持C/N,使各器官维持较高生理机能,延长绿叶功能期,提高光合产物运转速率。开花期浇水一次,促进受精,保证灌浆时水分供应,保肥保水差的土壤需再浇一次。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严重,需及时防治。蜡熟期后,应及时收获。“麦收胎里富,基肥是基础”、“三追不如一底”,这些农谚充分反映了小麦基肥的重要性。小麦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3000公斤,配合施用一定量的复合肥料。小麦播种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作基肥时一般亩施复合肥25-40公斤,在整地时将总量的60%(15-25公斤)与1520公斤尿素或50公斤碳酸氢铵随有机肥料一起施入土壤,其余40%(10-15公斤)复合肥在播种时均匀施入,然后深耕,耙平。对干旱土壤,要适当灌水造墒。春季返青后追施返青肥,此期有些农民在追肥时仅施用尿素,易导致小麦后期遇风雨天发生倒伏。此期追肥应以氮肥为主,并配施适量的复合肥,一般亩施尿素1525公斤,复合肥510公斤。对叶色淡,有脱肥早衰势头的麦田,可在抽穗的时候喷施氮肥或复合肥水溶液。尿素适宜喷施浓度为1-2%,复合肥的适宜浓度为0.1-0.5%。对叶色浓绿,有旺长势头的麦田,则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每次用量为50公斤左右。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1锈病:症状为受害叶上出现鲜黄色或褐色病斑。药剂:粉锈宁、敌锈钠,代森锰锌等。2黄矮病:症状为叶片黄化,植株变矮,黄化从叶片向下延伸,拔节后受害植株新形成的叶片尖端出现鲜黄色。药剂:杀蚜虫、3911、碎蚜雾等。3白粉病:初始在叶片上形成白斑,后发展至灰色,后期产生黑色小点。药剂: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4全蚀病:田间植株大量死亡,初生根和根茎变黑褐色,次生根也变色,严重时根系死亡,成“黑脚”症状。药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粉锈宁乳油等。大蒜栽培技术一、大蒜的基本知识1、 起源与科属大蒜属百合科葱属,原产于亚洲西部高原,属耐寒性蔬菜,植株在低温和长日照条件下分化花芽,在温暖长日照条件下抽生蒜薹和形成鳞茎。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2、 分类大蒜以鳞茎外皮色泽可分为紫皮蒜和白皮蒜;按蒜瓣大小可分为小瓣种和大瓣种。3、器官特点大蒜的发根部位以蒜瓣的背面基部为主,腹面根量较少,主要根群集中在25cm以内表土层中,横展半径为30cm,喜湿喜肥。大蒜的茎短缩呈盘状,节间极短,生长点被叶鞘所覆盖。大蒜的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组成,叶鞘层层套合成假茎。4、生育时期及营养特点l 萌芽期:从播种到初生叶有出叶口长出,伸出地面展开。此期生长特点是,须根成束长出,以纵向生长为主,芽鞘破土放出新叶,生长点陆续分化新叶。l 幼苗期:从初生叶展开到鳞芽及花芽开始分化。此时根系逐渐扩展,转向横向生长,新叶不断分化和生长。l 鳞芽及花芽分化期:从鳞芽及花芽开始分化到分化结束,以叶部生长为主。l 蒜薹伸长期:从花芽分化结束到采收蒜薹,也是鳞芽膨大前期,此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是大蒜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l 鳞芽膨大盛期:从鳞芽分化结束到收获蒜头,叶片生长基本停止,叶身中的营养向鳞芽转移,鳞芽加速生长膨大至成熟。l 休眠期:蒜头收获以后进入生理休眠期。二、大蒜的栽培管理技术1、整地施基肥:大蒜适于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施足基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公斤,配施复合肥80-120公斤,基肥施下后进行精细耕地,使肥土混合均匀,然后整地作畦或起垄。2、蒜种选择及处理:蒜种应选色泽洁白、顶芽肥大、无病无伤的蒜瓣,同时进行掰瓣,要去掉茎盘、茎踵,剔除破烂和脱皮蒜,特别是茎踵一定要去掉,否则会影响到种瓣的吸水、发根及幼苗的生长。3、播种:秋播大蒜以越冬前长出4-5片真叶为宜,一般在秋分前后播种,一般79天出苗,冬前植株高达25厘米,这样才有利于安全越冬和翌年生长发育;播种方法为湿播和干播,湿播多用于春季,干播用于春、秋季均可。亩用种量为100-125公斤。垄作湿度覆土厚度为3-4厘米,畦作覆土厚度为2-3厘米,秋播比春播略深些。4、田间管理及追肥:大蒜具有须状浅根,其生态特性喜湿、耐肥、怕旱,在整地时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公斤,复合肥80-120公斤,配施尿素20公斤或碳酸氢铵50公斤,定植前在整地时施入,在培蒜时每亩施用硫酸钾复合肥10-20公斤,大蒜在返青时追施尿素每亩30公斤左右,配施复合肥10公斤。为减轻退母,在退母开始前追肥灌水,蒜薹伸长期对水肥的需求显著增加,因此,在退母结束前5-7天浇水追肥,亩追艳阳天15-20公斤;其余追肥视生长情况酌情施用。适宜的播种期是保证大蒜安全越冬的关键措施,农谚说的好“白露嫌早,寒露嫌迟,秋分种蒜正当时”。秋播大蒜,播后710天即可出土。先播种后浇水的,应该浇两水,保湿润,防板结,以利于出苗整齐,先浇水后播种出苗的,出苗前不浇水,出苗后浇一次水,而后进行松土保墒,蹲苗。秋播大蒜在越冬前需灌一次冻水,保护幼苗安全越冬。惊蛰之后,气温回升,蒜苗开始返青,追施返青肥。清明前后是大蒜的“退母”阶段,退母期土壤湿度不宜过大,过大容易造成烂母。大蒜退母以后,进入旺盛生长期,因此,这一时期应进行灌水,结合灌水冲施复合肥,保持地面湿润,使水分能够满足抽薹需要.提蒜薹后的20天里,要多次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还可顺水冲施艳阳天1-2次,每次10公斤。提薹后20天叶片1/2-2/3褪绿变黄,要及时收获。出苗后追施圈肥及氮、磷、钾肥料,当幼苗具有2片真叶时,可撒施有机肥1500公斤,或复合肥45公斤,帮助幼苗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后及时追施返青肥,返青后大蒜对氮素的吸收量和吸收强度逐渐上升,所以,返青后应追施总氮肥用量的30%,一般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作用,同时可配施一定量的复合肥约30公斤左右。返青后约半个月种瓣开始腐烂,进入退母期,为减轻退母,在退母开始前追肥灌水,每亩可追速效氮素化肥1015公斤,配施艳阳天复合肥10公斤左右,以利于叶面积迅速扩大。在立夏前后,蒜薹开始伸出叶口,俗称“露尾”,进入旺盛生长时期,对水肥的需求显著增加,因此,在蒜薹抽出每亩追施氮素化肥1520公斤,并配合追复合肥15-20公斤,既有利于蒜薹生长,又有利于植株体内养分的积累。蒜薹采收后,进入鳞芽(即蒜瓣)膨大期,为加速鳞茎的膨大,应在菜薹后再追施速效性氮肥,并保持土壤湿润,一般追2-3次,第一次在齐苗后进行,最后一次在采收前7天进行,每次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三、大蒜的病虫害防治1、 大蒜叶枯病大蒜叶枯病又叫黑斑病,发生普遍,是大蒜的主要病害,还可侵染大葱等作物。症状:主要危害大蒜叶片,也可危害花梗。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的其他部位,初在叶片正面产生白色小圆点,后扩大变为灰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边缘不明显,严重的叶片枯死,病部易折断。病斑上生灰黑色霉层,后期散生许多小黑点。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施足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清除田间病残体,重病田实行与非葱类作物23年轮作。、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2、 大蒜的锈病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叶部,也有侵染假茎的。病斑初期为梭形退绿斑,渐在中央表皮下出现圆形至椭圆形略凸的夏孢子堆,病斑周围具黄色晕圈,后期表皮破裂散出橙黄色粉末即夏孢子。病斑多时互相连片导致全叶枯黄,蒜株提前512天枯死,蒜生长后期,表皮未破裂的夏孢子堆上产生出黑色冬孢子堆,病株蒜头开瓣多。防治方法:、减少葱蒜混作、邻作、连作,以控制病菌越冬、越夏,破坏其侵染循环。、选用抗病良种,如紫皮蒜、苍山蒜等。、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发病初期,亩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或用45%粉必清400倍液喷雾。3、 大蒜的花叶病毒病症状:初沿叶脉出现断续黄色条斑,后连接成黄绿相间长条纹,植株矮化,个别心叶呈卷曲状畸形,不能完全展开,致叶片扭曲,鳞茎变小,蒜瓣及须根减少甚至蒜瓣僵硬,大蒜产量、质量明显下降。防治方法:、严格选种或选用脱毒大蒜种。、避免与大葱等葱类作物邻作或连作。、加强对蚜虫、蓟马等害虫的防治,控制病毒重复感染。、提高大蒜管理水平,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早衰,提高植株抗逆能力。、法办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或20%病毒A500倍液,或10%菌毒清300倍液乳液进行防治,喷施各种微量肥料和磷酸二氢钾也有助于防病抗病。4、大蒜疫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染病初期,在叶片中部或叶尖上生苍白色到浅黄色水浸状斑,边缘浅绿色,条件适宜,病斑扩展很快,使半个或整个叶片垂萎,湿度大时病斑腐烂,其上产生稀疏灰白色霉层;花茎染病后期也呈水渍状腐烂,致全株枯死。防治措施:、选用瓣大、高抗性品种,如苍山大蒜、来安大蒜等品种。、注意轮作并清除病残体,采用小垄高畦栽培,注意排涝降湿等管理措施。、发病初期喷洒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400倍液或64%杀毒矾300倍液防治。3、 大蒜虫害的综合防治大蒜的虫害主要以葱蝇、种蝇、韭蛆为主,另有叶部蓟马、蚜虫等。4月中旬左右幼虫危害期用40%甲基异硫磷10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灌根,杀死蛀入基秆组织内幼虫;成虫孵化盛期每隔10天喷30%敌氧菊酯1000倍液;40%甲基异硫磷2000倍液,喷洒植株叶面及地表。植株周围土隙中的地上蓟马,根据发生情况和发生量采用40%菊马乳油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200倍液进行喷杀,每57天1次。4、 大蒜病虫害的农业综合防治选用优良的脱毒蒜种,选用瓣大、无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