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的早期形态探析.pdf_第1页
二人转的早期形态探析.pdf_第2页
二人转的早期形态探析.pdf_第3页
二人转的早期形态探析.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0 卷第 4 期 2000年 11 月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Journal of Chengde T 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Vol 20 No 11 Nov 2000 二人转的早期形态探析 白晓颖 摘要 二人转是我国北方人民所喜爱的民间表演艺术 历史悠久 被称为西路二人转的 热河二人转 直至 上个世纪初还异常兴盛 其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乾嘉时期 艺术形态基本定型时间约在道光年间 距今也有 200 多年 了 本文根据作者所掌握的有限史料 将承德一带早期流传的表演艺术加以比较 探索承德民族和地域文化对二人 转艺术的流变所产生的影响 再现了承德文化在历史曾有过的丰姿 并以期产生抛砖引玉的效应 关键词 热河 二人转 早期形态 中图分类号 J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1554 2000 04 0034 04 本世纪 50 年代即流行于原热河省所辖各地的 二人转属我国北方各路二人转之一 150 余年兴盛 不衰 在 1953 年 热河省首届人民文艺检阅大会 上 总计一百多个节目中 仅热河二人转 姑且如此 称之 作品就有 17 个获奖 可见其影响面和艺术感 染力之大 我们在 1990 年以前一段时间的曲艺志编纂过 程中 曾较多地接触了热河二人转这一民间艺术形 式 从所能看到的材料上看 热河二人转是在热河五 音大鼓 莲花落 地平跷以及满族 道瓦喇 等艺术形 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清代乾隆皇帝弘历的万寿节恰恰是在他每年例 行在避暑山庄处理朝政的季节 于是全国各地的文 化艺术便汇聚到了中国当时的陪都承德 使这里的 各类艺术得到了发展 承德街上满族的 普天同庆韶 音花会 逐渐兴盛起来 乾隆五十五年以后 四大徽 班进京 承德街上的文人与八旗子弟办起了 戏典研 艺社 和 乱弹研艺社 韶音花会 也在艺术上进行 了探索 在原来器乐合奏夹以轮番演唱的基础上分 衍出 五音大鼓 五音大鼓 以坐唱戏曲片断和诗 词为主 以五声音调谱之 后来又吸收了 太平歌词 的曲调 其演唱形式是乐手们兼唱一角或数角 边奏 边唱 化入化出 其乐器沿用了 韶音花会 的花腔 鼓 扬琴 阮 筝 琵琶 三弦 双清 匙琴 提琴 笛 箫 笙 以及 星 铛 蒲 踏 板 云锣等打击 乐器 这种新生的表演形式深受热河人的喜爱 因而 政治和文化与北京极具亲缘关系的承德街上流行着 热河五音鼓 北京子弟书 的民谚 道光七年 素性喜爱民间艺术的英和出任热河 收稿日期 1999 04 05 都统时 从关里请了朱得石 何世来等莲花落艺人到 热河一带 抚慰戍边将士 1 莲花落艺术流入热河 以后 对五音大鼓产生了作用 五音鼓又出现了变化 原来坐唱的乐师也离开座位扭了起来 形成了 当时被称为 二人大鼓唱 的新的表演形式 这个时 期 汉族的地落子和满族的地平跷在热河花会中已 很活跃 二人大鼓唱 在这些民间艺术的影响下维 持了不久 即与之融合了 热河二人转艺人肇世才和 那福全 1953 年 74 岁 道光年间热河都统那清安的 后人 曾在参加 1953 年 热河省首届人民文艺检阅 大会 期间的座谈会上介绍 道光年以前 热河也有 二人转 主要是没有后来的好 净唱民间小曲 大鼓 指热河五音大鼓 地秧歌 地平跷 在花会里合着 唱 后来何世来他们一来 英和老爷又好戏 才把 热 河五音大鼓唱 民歌小曲 单出秧歌戏揉到一块儿 成了热河二人转了 另据这二位满族艺人介绍 早 年我们上一辈的 大半词是用我们满语唱 这前 儿 这时 就改了不老少 因为大清朝一完 我们旗人 也不爱好满语了 唱的腔也就改多了 那福全还说 早期的热河二人转艺术内容并不粉 唱词也很讲究 许多都是英和 那清安亲手写的词 从音乐上看 说唱艺术有着极强的地域色彩 对 音乐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语言 从两位老先生的介 绍里可以看出 在热河二人转逐渐演变为汉语演唱 后唱腔产生变化的必然性 从热河二人转艺人成份 上看 它既是民间民族的 又与官方及文人墨客有着 某种联系 因之二人转便占有了潮头的位置 从民俗 学的角度上看 热河二人转同我国所有的曲种一样 与民间民族习俗的关系十分密切 它融热河街上的 韶音花会 五音大鼓 莲花落 地秧歌 道 34 白晓颖 著二人转的早期形态探析 瓦喇 为一体 在热河一带以满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 形成 展衍 150 年来在这一带广为流传 影响着这 一地区音乐文化尤其是鼓曲艺术的发展 承德地方 大鼓包括 19 世纪后期流入的 乐亭 平谷词 四 平调 老调京东 梅花调 东北大鼓 当时正 值热河二人转比较活跃时期 因之这些外来曲种迅 速溶入 热河 从今承德所辖各县流行的地方大鼓 风格上看 与北京接壤的丰宁较多京韵大鼓色彩 有 的艺人在演唱技巧和风格上仍带有北京琴书 2 的前 身 木板大鼓和五音大鼓的影子 滦平县的大鼓 被当地人称为 承德大鼓 演唱风格贴近热河二人 转和民歌 声腔安排随意性很强 很有初期热河二人 转的性格 兴隆县的 四平调大鼓 从谱面上看靠近 乐亭 但声腔则更接近 平谷调 从曲谱上分析 地方大鼓似与热河二人转有着某种渊源关系 这里 谨取丰宁孙宪德 兴隆乔润起 滦平杨林的唱段与热 河二人转 联子调 之一作以比较 例一 凌河大鼓系承德曲艺工作者在尚存于平泉县东 北部宋营子一带的 地方大鼓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 曲种 被作为一个地方曲种列入 1980 年北京大学出 版社出版的 曲艺概论 一书 1964 年平泉县群文干 部王道一在县文艺会演上发现了这个 地方大鼓 后 立即将其 慢板 二六 离调 和 流水 作了记 录 我们今天已无法了解 1964 年以前该曲种的音乐 还有哪些成份 但仅就其三个曲例与京韵大鼓和单 弦的旋律做一比较即又出现出极为珍贵的情况 例 二 前面曾提到 热河五音鼓 北京子弟书 的承德 民谚 子弟书 和 八角鼓 原系清代满族的自娱性 艺术 这里再将热河五音大鼓与 源于安次和京郊农 村的五音大鼓 北京琴书做以比较 例三 以上的比较 看到了平泉 地方大鼓 与单弦和 京韵大鼓及热河五音鼓与北京琴书之间在音乐上的 密切联系 单弦原为 八角鼓 中的一种演唱形式 自 乾隆末年以后盛行于满族旗籍子弟中间 他们所演 唱的八角鼓包括 5 种演唱形式 1 岔曲 2 群曲 3 拆 唱八角鼓 4 单弦 5 双头人 演唱内容与单弦相 同 子弟书 和 八角鼓 与 热河五音大鼓 均属清 代满族的自娱性艺术 无论从语言 声腔 还是从地 缘关系 政治影响上比较 二者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 系 它们又均由于旗籍士兵在各地驻屯及各地旗籍 官吏的爱好而流传很多地方 京韵大鼓源于光绪前 流行在河北省河间 沧州一带木板大鼓 1870 年左 右传入京 津地区 本世纪初才正式形成 从历史年 限上追溯 其形成晚于单弦 子弟书 八角鼓和热河 五音大鼓 从单弦 京韵大鼓和北京琴书的音乐形态 和风格上 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 从这 里又同时找到了平泉 地方大鼓 与单弦和京韵大鼓 的相同点 这里的亲缘关系不是偶然的和人为的 如 果把东北二人转 凌河大鼓 热河二人转与北京琴书 和单弦的时空及各自的发展状况拉成一条直线 就 会很容易地发现热河二人转所处的中心位置 这一 点在陈巅先生所撰 黑土地 中的热河蹦蹦戏艺迹 略述 一文里再次得到了补充 根据有关史料记 载和口碑材料证实 清道光九年 1829 年 热河副都 统英和因事修皇陵失职被贬 遣黑龙江省卜奎 今齐 齐哈尔市 英和素性喜爱蹦蹦戏 天长日久 他结识 了不少艺人 在热河原唱莲花落的朱得石 何世 来 大碗粥和独眼刘等 因感恩英和对他们的好处 自愿组成蹦蹦戏班 跟随英和来到黑龙江 后演 艺于卜奎周围各地 远到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伦贝 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莫旗几年前曾发现 并搜集到英和所著民间故事演唱手抄材料 在 我们编纂 中国曲艺志 黑龙江卷 的过程中 从搜 集到的资料中发现 久占黑龙江蹦蹦戏苑中的著名 艺人傅金财 也是来自热河原来唱莲花落的一位佼 佼者 据演唱热河二人转的 那家班 第四代艺人那福 全先生介绍 热河二人转的传统曲目有一百二十个 以上 其中旗下人 3 根据热河五音大鼓改编的曲目 有 扫边关 圣祖亲征 高宗抚琴 木兰从征 平三藩 八旗勇 等 嘉庆前后的热河二人转曲目 有 红月娥做梦 小二姐做梦 南唐报号 双锁 山 高君宝自叹 五雷阵 刘金定观星 力杀 四门 唐二主探病 探病灌药 阴魂阵 圣佛 赐剑 三下南唐 等 这些都是宫里唱的整本曲目 其中有一本 铁骑车 是 三下南唐 中的故事 的几 个唱腔与热河五音大鼓相同 民间都愿看 水浒 但到嘉庆年间 朝势渐下 禁 水浒 戏 于是满族艺人关春玉 小红鞋 夫妇即 编出了 景阳岗 十字坡 武松反狱 夺酒店 快活林 李逵夺鱼 坐楼杀惜 浔阳楼 杀 妻 劈关西 燕青卖线 燕青二上楼 燕青打 擂 焦光普开店 回杯记 等节目 至此 为热河 二人转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后来 经棚肇 满 族 金宝成 满族 也编了很多曲目 由热河的艺人 迷三屯 官碾子 到各地演唱 那新利 那福全的 二叔 所掌管的 新兴义 班 与热河街的 戏曲研艺 35 白晓颖 著二人转的早期形态探析 社 的那二爷 满族 喀喇河屯 今承德市滦河镇 的 敖镖镇 姓敖 名不详 任喀喇河屯行宫护卫镖总 戏曲爱好者 其官邸养着一班梆子腔艺人 专事戏曲 典故的通俗化 声腔及剧目改革 等人专门为热河二 人转艺人杨二舍 水萝卜 女 百里香 女 写出 了以 陈蔡绝粮 泣颜回 大纲鉴 白蛇传 故 事为内容的曲目 借伞 医治 斗法海 盗 草 蓝桥会 合钵 等 至咸丰初年 小红鞋 热 河二人转艺人何世来之女 的 吉星照 班和热河街 韶音会成员一起编出了 罗成叫关 罗章跪楼 夜打登州 罗成算卦 青衣占山 唐太祖打关 西 李存过江 以及 大闹天宫 三盗芭蕉扇 猎八戒拱地 闹龙宫 以 西游记 为内容的曲目 系照着宫里唱的 升平宝筏 连台本戏改编的 先前 是热河五音大鼓的词本 等曲目 热河二人转班社大 都由官府的人和那氏家族养着 又有名艺人 因此越 唱越盛 班社也多了起来 花会上唱 外地来的艺人 也学 因而其声腔越来越丰富 此后又陆续出现了以 伍子胥故事为内容的曲目 伍子胥杀府 伍子胥 逃关 伍子胥过江 禅宇寺 樊江关 等 由热 河五音大鼓衍变出来的 西厢记 以明 清杂剧故事 为内容的曲目 双婚配 占花魁 4 刘成采药 苏代嫁妹 王刚比武 李翠莲盘道 何氏女卖 身 冯奎卖妻 井台会 王员外休妻 鞭打芦 花 小姑贤 崇祯观画 赵太祖打关西 朱洪 武放牛 王定宝借当 三不愿意 以 二十四孝 为 内容的曲目 郭巨埋儿 尖竹出笋 丁香割 肉 王祥卧鱼 老来子省亲 以八仙 神道故事 为 内容的曲目 韩湘子讨封 小天台 刘伶醉 酒 三渡樊梨花 清末 民国初又出现了 王二姐 思夫 王二姐盼婆家 鹦哥对诗 佳人对诗 摔镜架 十女夸夫 放风筝 尼姑思凡 马 前泼水 母女顶嘴 光棍思妇 马寡妇开店 唐山舍粥 续王定宝借当 姑爷拜年 小借 年 等等 以上这些曲目均为最早的 那家班 一代代 传下来的 从唱热河二人转开始直记到当时 1953 年 5 建国后 在冀察热辽联大鲁艺学院院长安波和 老师们的帮助下 那福全师徒们又学习改编了新的 曲目 如 白毛仙姑临凡 黄世仁烧香 等 热河二 人转艺人陈万成和宋濂铭分别创作了 小拜年 小 住家 和 写十字 等 徐占明还与安波共同创作了 新写十字 联大鲁艺艺训班上徐占明师兄和那福 全的徒弟彤福 满族 等人编创了 小耪地 以配合 生产运动 综上所述 热河二人转这支曲艺之花的生长过 程是清晰可辨的 它之所以散发出袭人遐迩的芬芳 不仅因其有如此繁多的曲目 还因为有其技艺高超 的艺人及过硬的 骨头戏 热河二人转艺人们有训 为证 会唱大 西厢 银子挣两筐 唱好 下南唐 请你住上房 学好 鸳鸯嫁老雕 6 准保天下把名 标 竹板打得溜 顿顿四色肉 指鹿 狍子 牛 羊 肉 据艺人传史 当年在热河 辽西 内蒙古东南部 扬名的热河二人转艺人 如 小红鞋 百里香 水 萝卜 官碾子 小金枝 等人 无不靠上述三个曲 目从 开坯子 到 唱红 的 因此 艺人们齐称这三个 曲目为 热河二人转的骨头戏 从班社及师传关系上追溯 其脉络也是比较清 楚的 从英和于道光七年 公元 1828 任热河都统时 请来的何世来 朱得石为第一代热河二人转艺人算 起 第一代艺人还有 单眼刘 和那清安氏族中的爱 好者 这批艺人靠那清安的资助 在济尔哈朗图行宫 今隆化县牛录乡 和附近的驿站办起了 新兴义 和 吉星照 在喀喇河屯行宫 今承德市滦河镇 办起 了 祥福班 一说 祥庆班 第二代艺人有 小红 鞋 及其丈夫关春玉 旗人 迷三屯 金宝成 经 棚肇 旗人 第三代艺人有杨二舍 刘二麻子 百里香 女 水萝卜 女 等 第四代有那福全 满 刘老美 肇世才 经棚肇 的孙子 等 第五代 艺人有 小金枝 女 满族 彤福 满 陈万成等 从民俗学的角度上看 热河二人转同全国各地 的曲种一样 与民间民族习俗的关系十分密切 其演 员 演出及观众都有各自的民俗传统 从其内容到形 式 从演员到观众也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特色 如 前所述 热河二人转融热河街的韶音花会 五音大 鼓 莲花落 地秧歌 道瓦喇 为一体 承德这个以满 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作为养育热河二人转的土地 从各个方面给了它得天独厚的条件 使她得以茁壮 成长 据承德地区 1979 年的民歌集成工作证实 热 河二人转中许多段子已作为民歌在全区广为流传 注释 据 1953 年热河二人转艺人座谈会上那福全等人传史 北京琴书 源于安次和京郊的五音大鼓 载 中国大百 科全书 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