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诊断与治疗【摘要】 目的 总结真菌性上颌窦炎CT表现、诊断价值与治疗方式。方法 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临床及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上颌窦内不均匀软组织影伴不同程度积液。与窦壁无关的钙化。局限性骨质增生和破坏。仅累及一侧上颌窦,少累及其它鼻窦。结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特征CT表现,CT有较高诊断价值,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较柯-陆氏术式创伤小,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恢复块,痛苦少,可常规施行。【关键词】上颌窦炎;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引言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真菌性上颌窦炎有增加的趋势,临床容易误诊,随着CT的广泛应用,使其诊断率大为提高,笔者搜集了本院自19982004年间的14例病人的CT、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CT表现与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857岁,有不规则服用抗生素史6例,有糖尿病史2例,鼻塞、流脓涕12例,涕中带血10例,鼻腔内有褐色干痂或排白色豆渣样物4例。11例做了鼻内镜手术,3例采用柯-陆氏术式治疗,病理证实均为真菌性上颌窦炎。使用GECT/e 螺旋CT机,均行冠状位平扫。扫描条件为120kv,120mA,层厚5mm,层距5mm.扫描时间为2秒。扫描范围包括鼻窦、鼻腔及眼眶。其中6例有瓦氏位x线平片。3研究结果与分析31病变部位14例均为单侧,右侧8例,左侧6例,11例病变局限于上颌窦,3例同时累及同侧筛窦及鼻腔。32CT表现软组织块影及积液征:14例均见软组织影及液体,液体位于窦壁边缘CT值3274Hu.软组织影内钙化:13例可见病变内钙化,其中7例呈砂粒状钙化,4例呈条状钙化,CT值85200Hu,与窦壁无密切关系,但多集中于上颌窦内上区窦口附近。窦壁骨质改变:骨质增生14例,前壁多见,使窦壁增厚,窦腔缩小。骨质破坏12例,多位眼位于内侧壁,为骨质吸收或缺损,无虫蚀状破坏,范围较局限。病变周围情况:3例上颌窦软组织影侵入同侧筛窦及鼻腔。33X线平片 6例均表现为单侧上颌窦密度增高,其中1例在窦腔内可见钙化影,3例可见壁增厚或吸收。34治疗方法与病理: 11例做了鼻内镜手术,3例采用柯-陆氏术式治疗,术中见软组织四周绿色或棕黑色浓稠粘液样物质及豆渣样物质,软组织切面可见灰白色坏死机化组织及斑点状钙化。镜下见粘膜水肿、充血、息肉形成,有干酪样坏死、小脓肿、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找到真菌丝和孢子。4讨论 真菌性上颌窦炎致病的真菌有多种,其中以曲霉菌最为常见,少数为毛霉菌、念珠菌、隐球菌、放线菌等1。真菌是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能力低或上颌窦抵抗力低下时,吸入带真菌孢子的灰尘或原已在体内寄生的真菌即可诱发真菌性上颌窦炎。文献报道该病可分为侵袭型及非侵袭型2型。侵袭型可沿眼眶、颊部及邻近鼻窦发展,甚至可沿血管侵入颅内或引起败血症2。非侵袭型病变局限于发病的窦腔,真菌位于粘膜表面,不侵犯粘膜。本组织14例中11例为非侵袭型,3例为侵袭型。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一般为鼻窦炎症,可间断涕中带血,一部分有较特征性的涕中黑绿色或棕黑色痂块样物质。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粘膜炎症形成的肉芽肿。真菌性上颌窦炎的X线检查无特征性。CT的特征性表现为:窦腔软组织影内伴高密度钙化,占93%(13/14),呈结节状、线团状,无片状且与窦壁无关系。高密度结石集中于上颌窦内上区窦口的附近,这是真菌团块内大量钙盐及一些重金属盐沉积,粘膜出现坏死和含铁血红素沉着所致,具有诊断价值3、4。软组织块周围积眼积液征,100%(14/14):窦腔粘膜炎症水肿和真菌团块周围新的粘液样分泌物质形成环行低密度带。窦壁局限骨质增生与破坏病存,占86%(12/14)病变范围较局限,拒以上CT特征,再结合临床,本病诊断不难,但不典型者仍需依靠病理诊断。CT扫描可明确诊断,还可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为临床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轴面扫描对后组筛窦、蝶窦、蝶筛隐窝部位和视神经管观察较好,而冠状面扫描能良好显示窦道复合体的解剖和病变,对前组筛窦、额窦隐窝、鼻道和鼻甲也显示良好5。因此,对真菌性上颌窦炎冠状面扫描优于横断面扫描。CT诊断真菌性上颌窦炎时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慢性上颌窦炎与非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前者多为双侧鼻窦炎症,表现均为低密度粘膜肥厚水肿、积液征象,后者多为单个鼻窦不规则软组织团块伴钙化为特征。出血坏死性息肉:CT呈兵变密度不均,低密度炎症与高密度斑点、片状出血灶混杂表现,窦腔膨大受压,上颌窦内侧壁骨破坏,活检能找到霉菌丝可明确诊断。内翻性乳头状瘤:可呈典型乳头状软组织影伴小气泡样空气间隙,强化明显。恶性肿瘤:应与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鉴别,前者很少钙化,强化明显,骨质以不规则或虫蚀状破坏为主,而后者可见多发钙化,窦壁骨质局限性增生硬化与吸收破坏并存,且强化不明显。传统柯-陆氏手术虽然术野暴露清楚,病变切除彻底,但手术创伤也较大,患者痛苦严重。术后面部肿胀、麻木、咀嚼无力,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下鼻道开窗后能清楚地显露窦腔内病变,便于术中彻底清理病灶,建立中鼻道及下鼻道良好的引流,同时手术中行鼻甲部分切除,鼻中隔矫正,使鼻窦建立足够的通气引流通道,术后生理盐水冲洗窦腔,改变了真菌赖以生存的厌氧环境,从而达到在尽可能小的手术创伤下治愈真菌性上颌窦炎、避免复发的目的6。况且大部分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窦口已很大,不必行下鼻道开窗也能窥清上颌窦全貌,更减少了创伤,缩短了病程。因此,笔者认为,大部分真菌性上颌窦炎实施鼻内窥镜手术较传统柯-陆氏手术创伤小,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恢复快,痛苦少,治愈率高,可常规施行。 参考文献和引注1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332王璁,黄选兆主编,耳鼻咽喉科病案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3103143兰宝森主编中华影像医学头颈部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34Wapren h,John G.Pathology consultatation sinus aspergillosis and allergic fungal sinus.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