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内控漏洞.doc_第1页
暴露内控漏洞.doc_第2页
暴露内控漏洞.doc_第3页
暴露内控漏洞.doc_第4页
暴露内控漏洞.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暴露内控漏洞近年来,内外勾结诈骗银行资金的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些案件不仅给银行自身经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直接威胁到国家金融安全。这类案件的发生除了诈骗分子手法隐蔽难以识别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一些银行内控机制失效,给金融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潜藏的黑洞再度引人关注。近来,发生在中行河松街支行涉嫌内外勾结的票据诈骗案件,暴露出的问题触目惊心。面对这桩牵涉面之广、涉案金额之大、为金融史上所罕见的违法违规案件,我们不禁要问,银行在管理体系上究竟出现了怎样的漏洞?“高山”这样一个位于银行业最低一级的行长为何如此恣意妄为?本应以监督和规范大大小小“一把手”的内控制度缘何就形同虚设了呢?理应对“高山”之流进行监管的相关部门又为什么如此迟钝与麻木?当对这个罪案必须彻查之时,同样必须彻查的还有金融系统在分支机构管理和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因为此类案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到了该给金融安全打补丁、修补漏洞的时候了。应该说,近年来金融系统监管部门在内控制度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规章与制度,而上上下下各分支机构也为此设定了相关制度。这些规定和制度应该说既有效,也很有操作性。但从目前高管人员频频涉案的情况看,不少机构的内控制度只是在应付检查,“一把手”说了算,“目中无法”的情况仍然普遍。对于这种现象,北京某银行的一位行长告诉记者,在国有银行,尤其是很多地方分支机构,很多规定实际上是形同虚设,在这样的规定下,银行业自然是“家贼难防”。家贼再难防也要防,这是因为违规经营以及金融犯罪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银行的经营亏损和风险增大。银行业在抓经营时,仅仅把“心思”放在争取存款、发展业务上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在改善经营状况的同时,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让银行业的家贼不再难防。寻着这样一个思路,各家商业银行也正在对现有的内控制度进行彻底反思。 (FN记者 张淑敏)4亿余元存款“蒸发”正常情况下,企业要在银行开户,必须出具工商营业执照、企业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开户许可等证明材料。采取这些措施,意在避免出现风险,也有利于监管。但近年来银行为了争取存款、发展业务,对设立账户审查不严已然是业内通病,“家贼”们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空隙。“中行河松街支行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反面教材,在中国金融史上,这一笔再也抹不去了”。由于案情复杂,中行河松街支行发生诈骗犯罪案件细节,现在还无从知晓,但从近年来发生的金融诈骗案中可以理出一些脉络,笔者从中摘取了一个典型案例。2003年9月19日,西安市中法开庭审理的一起特大银行职员挪用、贪污公款案。当宣判被告周利民、刘怡冰以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分别被判处死刑时,30多岁的被告周利民突然转身向旁听席上的母亲喊道:“妈妈”,然后跪倒在地,向泪流满面的母亲连磕了三个响头。一位旁听者感慨地说:“知道给自己的母亲下跪,他又该不该给被他贪污挪用了几亿元存款的储户、银行下跪呢?!”1996年2月至2000年10月,周利民、刘怡冰(女)以高息存款为诱饵,采用私刻印鉴、伪造金融凭证等不法手段,用私自制作的存单、存款证明书大肆吸收单位和个人存款4.123亿元,并将吸收的存款采取不入账的手段,任意支配使用,案发前归还2781万元,尚有1.34亿元无法归还;两人在高息揽存过程中,为弥补挪用公款造成的亏空,又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强行将储户在银行账上的存款划走,非法占有6074万元。1995年,26岁的周利民就任建行西安市北郊支行自强西路办事处主任。“志向远大”的他为了使揽存量能超常规、跳跃式增长,从而也让自己平步青云,与信贷内勤刘怡冰反复商议并密谋,一个“高息揽存、账外循环”的秘密计划出笼了,但这个计划不只是为了增加办事处的存款量,也是两人准备利用银行声誉、私下巧取豪夺暴利的“蓝本”。按照这一计划,周、刘准备秘密合作,以诱人高息为饵,大量吸引单位和个人的大宗存款。但是,他们预谋只将这些高息存款的一部分存入办事处,作为揽存“政绩”;另一部分存款,则利用高息存款办理环节中的漏洞和混乱,不入办事处的账,秘密控制在他们二人手中,然后私下以更高的利率贷出去,进行账外循环,牟取高额息差由周、刘私分。精心预谋之后,已在银行工作多年的刘怡冰便向她熟悉的多名资金掮客放出口风,称对大额存款,自强办将在国家规定利率的基础上,给付存款单位和个人以西安市银行系统最高的“息外息”,并给介绍人、经办者以可观的“手续费”。获悉十分优厚的引存待遇之后,神通广大的资金掮客们便四处奔忙,穿针引线了。在银行内部,周、刘二人蒙蔽个别信得过的柜员用小额存款套取本应有严格保管程序的空白存单,即储户存款时,只将金额很小的一部分存款存入银行,柜员在办理时将空白存单抽出不打印,而用放进的空白纸来打印。这样,在会计记录上存单已经销户,查账无法查出。拿到空白存单后,刘怡冰再用手工填写上储户本来的存款数,盖上银行印鉴,作为存折交给储户。储户的大部分存款都被套归给周、刘二人支配了。后来,他们又用伪造的存单,私盖银行印鉴后,吸收并侵吞储户存款5000多万元。通过上述手段,1996年2月至1998年10月,周、刘先后高息揽存2.13亿元,并将大部分存款非法套出。在资金掮客的介绍下,这些套出的存款又被周、刘以高达30至35的贷款利率贷给那些急于贷款的单位、个人及关系户。由于吸存功绩显著,1999年,周利民因突出“政绩”荣任北大街支行行长兼公司业务部主任,刘怡冰则被周调整到重要的会计岗位上。同年,周利民还“力挫群雄”,当选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然而,当上行长的周利民私下里却日益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了,因为大量体外循环资金被他和刘怡冰高息贷出后成为呆滞贷款,迟迟难以回收;而前期高息揽存资金又先后到期,还本付息出现巨大亏空。为填补窟窿,周、刘两人加快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步伐,另找人私印银行空白存单、存款证明书和转账支票,而且私刻银行印鉴和存款单位的预留印鉴,这样,他们先后高息揽存多家单位的存款1.5亿多元。又先后将6000多万元储户存款从银行账上非法划走,用于支付到期高息存款本息。尽管周、刘二人千方百计揽新存还旧款,但由于账外循环的呆滞贷款越来越多,所以他们原来设想的可带来滚滚财源的资金链越绷越紧,随时有断裂的危险。“到案发前一年,周、刘已是不计成本,不择手段,疯狂弄钱补窟窿了。”一位办案人员说,也正是这最后的疯狂,导致了周、刘罪恶的最终败露。经过近一年的艰苦侦查,公安人员发现周、刘二人分别逃居于香港和印尼。在公安部的积极协调下,2001年7月,周利民在香港被抓后押回西安;2001年8月,刘怡冰在印尼被捕后引渡回国。 深刻的反思金融诈骗分子的屡屡得手,暴露出部分银行的内控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大多数银行实行指标式考核,片面追求存款额多少。一名分理处经理这样说道:“完不成任务我自己要被扣工资,底下人也要跟着倒霉。”一些银行的支行、分理处为了完成任务,违反银行最基本的操作规范,在竞相揽存的举措中把“方便”储户放在了首位,而把有效防范金融诈骗犯罪放到了次要的位置,这是十分可怕的。周利民、刘怡冰在四年半左右的时间内,挪用、贪污公款达4.7亿元,上上下下那么多眼睛为何长期未发现其蛛丝马迹?就此,某商业银行基层支行一副行长分析认为:“近些年,不少银行过分强调存款立行,奉行存款至上,基层支行干部职工的晋升、工资、奖金都与揽储额度绩效挂钩。这样,为了拉来大宗存款,许多基层行便以放弃开户、结算、信贷原则来拉拢存款大户,大家对此见怪不怪,这就为大量违法违规活动埋下了隐患。周利民、刘怡冰也正是以吸引大宗存款为名,给他们为伪造金融凭证而采取的许多非法手段披上了为拉存款的外衣,结果蒙蔽了银行的许多员工,大家以为这是拉大额存款的需要,使得他们的阴谋长期得逞。”北京市检察院一位检察官则对银行内控制度的薄弱忧心忡忡,他说:“我参与办理的多起重大金融犯罪案件的发生,都同当前银行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内部管理混乱有很大关系。近些年,不少银行重业务拓展轻内控管理,内控制度仅仅停留在纸上,储户款预留印鉴的管理很不严密,空白存单、支票等重要金融凭证的管理和使用漏洞很多,基层金融机构的一些内控防范措施如岗位轮换制度、相互监督制约制度大多没有落实,银行内部检查、稽核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正是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给了金融犯罪分子以大量可乘之机,也使得金融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而对于此类案件的警示作用,人行江苏灌南支行行长李大军也深有感触。他说:“国家金融法规明确规定,违规高息不受法律保护。近些年,中国人民银行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利率监管的措施,力求制止高息揽存行为。但一些银行为了多揽存,一些单位和个人为了多得息,千方百计通过不正当方式私下进行高息揽存交易。由于双方要遮人耳目,避开监管,所以存款办理环节中漏洞很多,风险很大,许多贪图高息的储户最终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欲哭无泪。在这类案件中,不少上当单位的高息存款本金至今都难以追回,因为单位和个人所得的高息及好处费被法院认为是非法所得,最终会依法予以收缴。那么,该如何防范特大金融犯罪案件的发生呢?笔者采访过的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近几年,国家针对各类金融犯罪,相继制订了许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和措施,但金融系统仍是经济犯罪的重灾区,基层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犯罪的高发部位,而且发生的许多案件犯罪手法几乎如出一辙,其主要原因在于许多银行仍对预防金融犯罪重视不够,落实防范措施不力。所以要防范金融犯罪,仍然要从领导重视、措施落实入手。 (殷建强)加强内控管理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当有些风险大到难以避免的时候,就必须诚恳披露这些典型案例,才能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这也正表明我们金融业有信心、有能力防范和降低风险。资料显示,中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一案并不是特例。从近来揭示的大案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及风险控制状况不容乐观。日前爆出的中行河松街支行这起金融大案再次暴露出了我国银行业的内控软肋。专家认为,中国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差距。作为监管者,中国银监会对国有银行的内控软肋心知肚明。2004年,银监会共派出检查人员5236人,对四家银行总行及其营业部、各省分行和部分二级分行等988个营业性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银行的内部控制。最终,银监会对157家违规机构和1841名违规人员进行了处理。国务院原法制局局长孙琬钟指出,尽管银监会一再重申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但接二连三的银行事故,暴露了中资银行仍缺乏内部监管,特别是许多基层机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在这场轩然大波中,银监会的态度也颇引人瞩目。银监会向中国银行发出案件风险通报,要求中国银行举一反三,在全辖范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查,从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寻找案件发生的深层原因,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分支机构内控意识和内控手段的培训,认真落实各项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稽核审计和科技防范功能,并加大对案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切实防范案件风险。显然,银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