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高二语文4月阶段(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鲁人版.doc_第1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二语文4月阶段(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鲁人版.doc_第2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二语文4月阶段(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鲁人版.doc_第3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二语文4月阶段(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鲁人版.doc_第4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二语文4月阶段(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鲁人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4月阶段(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卷 (选择题 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喟然(ku) 哨卡(qi) 电饼铛(chng) 锐不可当(dng)b修葺(q) 剽掠(bio) 涮羊肉(shun) 追本溯源(s)c霰雪(xin) 神妪(y) 入场券(jun) 日削月割(xu)d渔樵(qio) 姊妹(z) 冠心病(gun) 明眸善睐(m)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宛转 萤光屏 天长地久 豆蔻年华b修葺 连理枝 风姿绰约 独竖一帜c阵脚 缉私队 捷报频传 甘拜下风d贸然 露马脚 白头偕老 鸠占雀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瞩目_上升的五星红旗,聆听雄壮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我们心潮潮湃,浮想联翩。(2)过度的欲望与贪求无益于心理健康,在对功名、财富的追求中要多存几分_,使心灵清澄。(3)考试成绩出来后,孙颖反复问自己:“这次测试其他同学都过了,为什么_我不及格?”a慢慢 淡薄 偏偏 b徐徐 淡泊 偏偏c徐徐 淡薄 恰恰 d慢慢 淡泊 恰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易建联把他在美国职业联赛中学到的球技运用得如鱼得水,不断刷新自己篮球生涯的得分纪录。b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欢乐围绕在每个人身边。c捍卫领土主权,维护渔业权益,两岸双方责无旁贷,应该兄弟同心,一致对外,以对民族历史负责的态度携手保钓。d在秋季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中,王刚一马当先,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同学们都拍手称快,为他加油。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郭明义身上,人们不仅看到了雷锋的精神和时代的呼声,更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b许多专家认为,能否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逃生技能的训练是避免校园践踏事件发生的关键。c据专业人士介绍,热气球的安全系数是相当高的,近年来热气球事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d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二、(9分,每小题3分)穿越小说 汤哲声 时空倒错是穿越小说最突出的美学特征,也是穿越小说最为人诟病之处,因为它导致了历史事件的“胡编乱造”。“历史能这样写么?”这是批评人士最常运用的批评语言。其实,小说与历史联姻,是为想象和情感抒发寻找背景,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寻找根据。历史小说绝非“历史”的小说,不是“历史导游图”,而是“小说”的历史,是“小说描绘谱”。在某种意义上,谁要是在历史小说中较真于历史真实,就像在武侠小说中学习武功一样令人可笑。只要是小说,谁说历史不可以“这样”写呢?既然是一种文学、文化现象,我们就不应简单地指责它,而应探究它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与传统的历史小说相比,穿越小说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其一,不再是以“他者”为中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传统的历史小说不论是叙述故事、体现意识形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侧重描述的均是一种客体;而在穿越小说中,历史时间、空间均为虚拟,它们在小说的文本中起到的作用只是作者表达主观意图的背景,只是把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定格在已过去的某个时空中而已。其二,在穿越小说里,主人公在不同时空中可以自由穿越,既可以灵魂穿越,也可以身体穿越。因此,小说中历史事件的定格完全根据作者的需要设定。“关公战秦琼”这样的历史笑话,在其他价值取向的历史小说中不允许存在,在穿越小说中却比比皆是。在虚拟和戏说中,历史在穿越小说中被完全随意化了。用真实和崇高要求穿越小说,穿越小说将毫无价值,用愉悦的心态阅读穿越小说,穿越小说就是一种别样的享受。但愿读者们能理解穿越小说的美学重心所在,就像我们享受荧屏上那些虚拟戏说的历史电视剧一样,看的就是一个“乐”,体会的是戏外之意。从实质上说,穿越小说是一种文化消费主义的文学表现。在消费文化的视野中,文学创作并不思考人的终极价值,也不思考文学的内在规律和自我特性,它将文学看做类似于时尚生活消费品的商品。穿越小说只不过是按我所需地将历史小说的一些元素拿过来,生产一种时尚消费商品。由于是消费商品,当然就没有对思想的崇高性、生活的真实性的追求,有的只是商品消费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大众性狂欢。穿越小说的作者大多出身于“草根阶层”,读者也多是平民,创作和阅读构成了中国平民社会的集体愉悦。由于作者和读者以青年人为主,愉悦之中自然就充满着青春气息,有着一种自恋的罗曼蒂克的气息。既然是商品,穿越小说也就可以被复制、批量生产,写作模式化显而易见。当然,只要有人消费,商品就有生命力。在当下,穿越小说属于热卖的商品,而且还有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热卖,因为消费文化仍将是人们主要的文化选择之一。(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30期,有删改)6下列对穿越小说的文学特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穿越小说最突出的美学特征是时空倒错,它导致了历史事件的“胡编乱造”。b穿越小说以“自我”为中心,历史时间、空间只是作者表达主观意图的背景。c穿越小说中历史事件的定格完全根据作者的需要设定,主人公可自由穿越。d穿越小说是一种时尚消费商品,可以被复制、批量生产,写作模式化明显。7对穿越小说和传统历史小说的不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历史小说侧重描述的是一种客体,穿越小说是把小说中人物和事件定格在已过去和未来的某个时空中。b穿越小说可以出现“关公战秦琼”这样的历史笑话,但传统历史小说必需以历史为背景,不能虚拟故事。c传统历史小说不能反映历史,不是“历史导游图”;穿越小说在虚拟和戏说中将历史完全随意化了。d穿越小说属于历史小说,但与传统历史小说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历史事件和空间均为虚拟。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穿越小说不思考人的终极价值和文学的内在规律、自我特性,它只是生产一种时尚消费商品。b谁要在历史小说中较真于历史真实,谁就像在武侠小说中学习武功一样令人可笑,历史小说是没有真实可言的。c穿越小说的美学重心所在就是给消费者一种别样的享受,就是一个“乐”,不必体会戏外之意。d穿越小说是一种文化消费主义文学,属于时下的热卖商品,也是今后人们最主要的文化选择。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普明弟兄分异十年,遂还同住。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在郡六年,人庶怀之。遭忧解职,故人赠遗,一无所受。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 谒:拜访b琼性清慎,不发私书 发:寄送c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 矜:怜惜d不听商贩辄度 听:允许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常得郡县为征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各相援引,乃至百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琼为官清廉谨慎的一组是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故人赠遗,一无所受。 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琼自幼聪慧机敏,他对为官一事的独到见解,得到了东荆州刺史曹芝的赏识,并委任他做了长流参军的职务。b苏琼办案认真细致,对县民魏双成丢失牛的案子,他秘密巡视私访,抓获了真正的偷牛贼,得到了百姓信服。c苏琼在处理乙普明兄弟的纷争时,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得二人掉下泪来,最后已分居十年的兄弟又搬到一起居住。d苏琼关心人民疾苦,在治内遭受水灾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冒着获罪的危险,自己向富人借粮再分发给饥民。第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四、(24分)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3分)(2)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4分)(3)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3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李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 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 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注】劳歌:劳作者之歌。亦指忧伤、惜别之歌。四愁:“四愁诗 ”的省称,张衡著,后泛指愁思。(1)结合全诗,说说诗中哪些景象体现了“初霁”?(4分)(2)从抒发感情的角度看,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言者无罪, 。(诗经大序)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3)工欲善其事, 。 (论语) ,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王羲之兰亭集序)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五、(12分)16根据上下文的语意,填写出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修辞手法相同。(4分)有人说过:给孩子一口井,他可能是井底蛙; , ;相反,给孩子一片草原,他可能是一匹骏马; , 给孩子怎样的世界,他们必将还世界怎样的未来。17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4分)针对有些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书写潦草、难以辨认的问题,学校决定每周增加一节专门的练字课,对此,甲乙两名同学都很赞成,但角度不同,各有道理。甲直截了当地说:(不超过30字)乙打了个比方说:(不超过30字)18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在横线处补写出该消息的导语。(4分) 杭州、北京等多个城市对行人闯红灯、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等行为开罚,然而行人不肯交罚款、小额罚款震慑力小等问题使交管部门伤透脑筋。 。12日中午,记者来到杭州闹市区体育场路与保俶路口,这里通向西湖,行人众多。在这个十字路口的一侧,竖立着一块醒目的屏幕,屏幕下方写有“不文明交通行为曝光台”大字,屏幕边是一架dv机。这就是杭州升级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新武器由dv机记录不文明交通行为,并现场传输到大屏幕上,如果有谁闯红灯,就会“上镜”。“现场曝光的方式解决了交警取证的难题,对行人也有更好的警示作用。”交警说。据交警部门介绍,这套“新式武器”目前还是试运行状态,下周则会正式“推出”,将覆盖杭州重点整治道路。(记者 周竟)六、(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走近竹林方叶生于南国,竹总是远远近近地站在我的视野里。 南国的竹,有着一个繁富而宏大的家族,上百个优异的品种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尤其那深山里的毛竹,只要根在,哪怕是荒沟野谷,岩崖峭壁,一转眼就能蔚然成林。在江南一带,常常见到的那种苍苍浩浩的竹林子,往往就是毛竹林。那成片成片拂云凌霄的竹子,遥看融溶成奔涌不息的波涛 ,近观是一竿竿如椽巨笔,在蓝天白云之上抒写着山野的情愫。竹林间的苍茂与疏朗更是世界上搭配得最完善的图案。能穿石越涧的竹鞭,几乎无孔不入,寸土必争。但它总是隔三五米一株,疏密匀称,错落有致,使全部林子显得通透,空阔,盈溢着无穷的灵气。 竹林就是这样讨人喜爱。但在考究节操的中国文人眼里,竹林却远不止是一方景象森然的绿色天地,而更是一座磨砺心曲寄托情怀的精神庇所。你看那魏晋时代,确是一个肯长竹子的年代,“竹林七贤”常在竹林中饮酒猜拳,弹琴赋诗,放浪形骸,飘飘若神仙中人。而唐宋的竹就长得特别高大、挺直,轩昂圆通的主茎,稠密潇洒的枝叶遮蔽过李白的豪爽与飘逸,遮蔽过苏东坡的落拓与傲骨。尤其是苏老夫子,一生宦海沉浮,走过数不清的风波险恶,那黄州的竹,岭南的竹,儋耳的竹,万竿千篙,支撑起一袭秀洁而孤拔的灵魂,令世世代代有良知的文人敬慕。 到了明清,竹似乎变得清瘦、俊气了。明代那些画竹大师 ,无论是王绂、夏昶,还是边文进、周之冕,笔下的墨竹无不是叶疏枝瘦,幽情秀骨,透出一种清雅简淡高古的笔意,一种俊逸淡泊绝俗的情怀。“扬州八怪”亦如此,当过七品芝麻官的郑板桥,画竹从来就是一竿,两竿,“写取一枝清瘦竹”。w.w.w.k.&s.5*u.c.#om但竹林终究是清寒所在,远离了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相伴只有冷月清风,林泉鸟音。走进竹林,或许正需要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的精力。闲暇余日,在清新雅静的竹林里品茗散心,吟诗作画,自然是洒脱得很,而真要像竹子一样一辈子呆在寒山远岫恐怕就没有几人。拿“竹林七贤”来说吧,当统治团体之间勾心斗角,互相倾轧,感受到京师天地难以安身时,便纷纷浸淫在幽篁的意境中,去体味大自然自由放荡之清新和情感间相互融合的喜悦。可是,一旦无法反抗司马氏的强权诱逼,又不得不纷繁走出竹林入仕入官了。唯嵇康是“竹林七贤”的一面旗帜 ,他藐视权贵虽死不悔,一纸与山巨源绝交书,铸就了世世代代文人不可逾越的品质,一曲广陵散,在幽幽竹林里缭绕了千年而不散。 不错,真正把竹林作为终老依托的,往往是忽视苦难的山里人。他们在荒山野岭种竹、养竹、护竹,从事竹的加工和烘制笋干,以竹为自己的生命 。我常常在僻远的深山竹林里遇到披蓑着笠的护竹制笋人。在茫茫竹海深处,有一间小木屋,它既是住房又是笋场。在这里我结识了一位“笋客世家”的单身老竹农。他在竹林里流浪了大半生,任凭凄风苦雨,一如闲云野鹤,始终不改进山时的初衷,用自己诚实的汗水,染绿了一片又一片荒沟野谷,间伐下一车又一车粗壮的毛竹,烘烤出成吨成吨优质的笋干,源源运出大山去。我想,眼前这位老竹农不也是一根生命力坚强的竹鞭么?默默穿越在生活的岩土里,把心底的希望凝结成一颗颗鲜笋,让葳蕤的艰辛和孤单繁衍成一座奇特的人生景色,收获着不屈的劲节,去编织人间的荫凉与标致;收获着鲜嫩与清香,由世人细细地咀嚼和品尝。望着老人荷锄的背影,渐渐隐入暮色苍茫的竹林深处,我的眼睛忽然潮湿了。19请根据第二自然段,概括竹的主要特点。(4分)20在历代文人眼中,竹林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寄托了怎样的情怀?(6分)21第五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唯嵇康是竹林七贤的一面旗帜”? (4分)22倒数第二自然段,作者写到了单身老竹农的形象,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4分)七、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有人问一个一生顺风顺水的老人,他这一生为什么会这么走运?老人淡淡地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只不过懂得不跟风向去较劲罢了。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改变不了风向,但我们可以改变在风中的姿态,最重要的是别忘了自己的志向。”老人简单的话语里藏着深刻的生活哲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高二阶段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参考答案2013.5. 四、(24分)13(1)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便让他做自己将军府的长流参军。(3分。句意通顺1分,“异”“对”各1分。)(2)人们于是争相进献新摘的瓜果,到郡府大门处,知道赵颖的瓜还在,互相看看就离开了。(4分。“遂”“竞”“顾” “去”各1分。)(3)郡内发生大水,百姓遭受灾害,断绝粮食的有一千多家。(3分。“大水”“灾” “绝食”各1分。)14(1)雨停江开、江流奔流;雾卷山晴、风恬浪收;岸边花明,树上沾水;群鸟呼晴,纷飞曼舞。(4 分,每点1分,每个要点意思对即可)(2)前三联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夜雨过后,江面开阔,雾卷山晴,风恬浪收,江花欲燃,绿树映水,山鸟曼舞,如此明丽活泼的景象让诗人倍觉漂泊之愁;(2分)尾联以“伤千里”“动四愁”直抒胸臆,更加鲜明地表达了羁旅之苦。(2分)(共4分,每个要点手法和分析各1分)1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闻者足戒 只是当时已惘然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必先利其器 大弦嘈嘈如急雨 感慨系之矣 沉舟侧畔千帆过(任选3个小题。全做按前3个小题给分,每句有一个错别字该句即不得分。)七、作文(60分)23参照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参考译文:苏琼,字珍之,武强郡人。幼年时跟随父亲到边界去,曾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开玩笑问他说:“你想不想当官?”苏琼回答说:“设立官职,选人以充任,并不是由人去找官做。”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便让他做自己将军府的长流参军。朝廷任命他为南清河太守。这个郡盗贼很多,等到苏琼来后,吏民恭敬,奸盗平息。零县百姓魏双成丢了一头牛,怀疑是同村人魏子宾偷的,便把他送到郡上,苏琼经过仔细查问,知道魏子宾不是偷牛贼,当即把他放了。苏琼暗中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