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饮酒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二、简介作者、解题。 1、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2、陶渊明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据说,饮酒诗都是他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三、研习新课1、齐读诗歌,把握大意全诗有两个层次: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2、研习第一层: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 尔:这样。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3、研习第二层 提出以下问题,分析解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4、学生齐读全诗,当堂背诵。 五、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附板书设计: 在人境 第一层(果)心远地自偏(因) 无车马喧 悠然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 第二层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 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 行路难(其一)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一)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二)学生初读诗歌 “行路难”,一个“难”字道出了李白心中的忧愁,到底李白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呢?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诗歌,共同来品味。二、 再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解释重点字词。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歌主旨及诗人形象。1、思考几个问题:A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停、投、拔、顾茫然、忧郁悲愤B 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C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D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2、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诗人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三、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诗人用浪漫的笔法、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实,行路虽难,我们只要努力,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四、布置作业1 背诵并默写饮酒行路难 行路难李白美酒 一、设宴 朋友的深厚友情佳肴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胸中郁积的苦闷二、 欲渡黄河 “冰塞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光电子异质集成技术在多功能芯片开发中的应用前景探索报告
- 2025-2030儿童财商教育市场发展趋势与竞争策略预测报告
- 2025-2030儿童艺术培训市场细分领域机会与运营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儿童素质教育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与市场增长分析报告
- 2025-2030儿童游乐园市场发展分析与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儿童情绪管理教育市场课程体系与师资培养报告
- 2025-2030儿科专用药制剂开发难点与市场培育策略深度研究报告
- 农户土地托管经营服务协议
- 公司办公物资采购及领用记录标准表
- 龟虽寿诗文赏析及其艺术特色教学教案
- 2025年气象系统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模拟试卷(结构化小组)
- 风力发电项目审批流程及要点梳理
- 跨境电商第三方物流合作中的三方保密协议及责任划分
- 2019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25重点更新解读
- 《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 快递安全收寄培训课件
- 安全及节能驾驶培训内容课件
- 转基因玉米培训课件
- 3.2《学习成就梦想》教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
- 2025年GCP制度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