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淡水鱼.doc_第1页
大连淡水鱼.doc_第2页
大连淡水鱼.doc_第3页
大连淡水鱼.doc_第4页
大连淡水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海洋鱼类大连沿海共有海洋鱼类近220种,分隶于162属95科25目2纲。软骨鱼类约占大连海产鱼类总数的12,硬骨鱼类约占88。以近海温水性鱼类为主,约占大连海产鱼类总数的62,暖水性鱼类约占25,冷水性鱼类仅占13。经济价值大的鱼类占本海区鱼类的35;药用鱼类约87种,占40。按近海温水性、暖水性、冷水性分类分述如下:(一)近海温水性鱼类大连地区近海温水性鱼类约130种。主要经济种类有:1. 小黄鱼,地方名黄花鱼、花鱼、小黄花。系温水性中、下层洄游性鱼类。大连沿海的小黄鱼属北方群系,喜栖息于软泥或泥沙底海区,越冬场在黄海南部。3月中旬开始向北作生殖洄游,5月中旬进入黄海北部和辽东湾产卵场产卵。辽东湾产卵场的鱼群产卵后至9月,都分散在长兴岛至山海关连线以北的海区索饵;10月随水温逐渐下降而向南作越冬洄游;11月分布于海洋岛至成山头一带水域;12月游向越冬渔场。无论在产卵场、索饵场或越冬场,鱼群均有明显地垂直移动现象,黄昏上升,黎明下降,白天栖息于底层或近底层。2龄鱼开始性成熟,3龄鱼全部性成熟。产浮性卵,受精卵在1415下经34天孵化。幼鱼主要摄食桡足类等小型浮游甲壳动物、箭虫和鱼、虾幼体。随鱼体生长,饵料生物向大型化转换,成鱼饵料主要为底栖甲壳类和小型鱼类。小黄鱼曾是大连沿海的重要经济鱼类,50年代是海洋渔业最主要的捕捞对象,海洋岛渔场最高年产量曾达近万吨;辽东湾渔场最高年产量曾达7925吨(1959年)。60年代初产量显著下降。70年代产量进一步下降,全市沿海年产量仅数百吨。近年资源继续衰减,渔获多为幼鱼。渔具以底拖网为主,流刺网和其他定置渔具亦可兼捕。小黄鱼 2. 棘头梅童鱼,地方名大头宝,为温水性中、下层鱼类。无长距离洄游现象,终年生活在沿岸水域,仅冬季向相对深水区移。产卵期在4月,产卵后分散索饵,以小型鱼、虾为食。个体小,寿命短,但数量较多,大连沿海年产量一般可达20003000吨。渔具以底拖网为主,其他定置网具也可兼捕。棘头梅童鱼3. 真鲷,地方名加吉鱼、红加吉。为温水性中、下层洄游性鱼类。越冬场在黄海南部;3月中旬开始向北作生殖洄游;5月初经渤海海峡进入辽东湾、菜州湾等海区产卵,产卵后鱼群向较深的海区进行索饵;10月后随水温下降,而逐渐向南作越冬洄游。为珍贵的食用鱼类,经济价值颇大,近年产量逐渐减低。此外还有:扁头哈那鲨、欧氏锥齿鲨、阴影绒毛鲨 、皱唇鲨 、白斑星鲨、白斑角鲨、短吻角鲨、日本扁鲨、许氏犁头鳐、中国团扇鳐、美鳐、华鳐、孔鳐、网纹鳐、光鱼工、奈氏鱼工、中国鱼工、日本单鳍电鳐、中华鲟、斑点莎脑鱼、青鳞鱼、凤鲚、刀鲚、鳀、赤鼻棱鳀、中华棱鳀、大银鱼、乔氏新银鱼、安氏新银鱼、香鱼、长蛇鲻、鳗鲡、星鳗、海鳗、银汉鱼、海龙、 日本海马、 油鱼予、鮻、花鲈、细条天竺鱼、多鳞鱼喜、沟鱼参 、马拉巴裸鱼参、叫姑鱼、黄姑鱼、白姑鱼、鱼免、小黄鱼、棘头梅童鱼、真鲷、花尾胡椒鲷、黑鳃梅童鱼、钭带髭鲷、横带髭鲷、网纹月鮝、青月鮝、美鳚、网鳚、云鳚、方氏云鳚、鸡冠鳚、六线鳚、遂鳚、小绵鳚、绵鳚、玉筋鱼、鲱鱼衔、短鳍鳚 、纹缟鰕虎鱼、钟馗鰕虎鱼、竿鰕虎鱼、普氏栉鰕虎鱼、裸项栉鰕虎鱼、乳色阿匍鰕虎鱼、长体阿匍鰕虎鱼、对马阿匍鰕虎鱼、黄鳍刺鰕虎鱼、棕刺鰕虎鱼、斑尾复鰕虎鱼、蝌蚪鰕虎鱼、矛尾鰕虎鱼、六丝矛尾鰕虎鱼、黄带克丽鰕虎鱼、网纹克丽鰕虎鱼、肉犁克丽鰕虎鱼、五带高鰕虎鱼、红狼牙鰕虎鱼、中华栉孔鰕虎鱼、小头栉孔鰕虎鱼、花斑平鲉、铠平鲉、雪斑平鲉、褐菖鲉、蜂鲉、绿鳍鱼、短鳍红娘鱼、无备虎鲉、日本鬼鲉、鲬、鳄鲬、小杜父鱼、绒父鱼、黑斑狮子鱼、细纹狮子鱼、斑纹狮子鱼、点纹狮子鱼、木叶鲽、条鳎、宽体舌鳎、焦氏舌鳎、紫斑舌鳎、短吻舌鳎、窄体舌鳎、短吻三刺鲀、豹纹东方鲀、紫色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网纹东方鲀、黑绿东方鲀、条纹东方鲀、铅点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假晴东方鲀、菊黄东方鲀、黄鮟鱇、棘茄鱼。(二)暖水性鱼类大连地区有暖水性鱼类30余种。主要有: 1. 带鱼,地方名刀鱼、鳞刀鱼。为温热带海区的中、下层食用经济鱼类。大连沿海捕获的带鱼均属于黄、渤群系,又称北方带鱼。13月在黄海南部海区越冬,4月离越冬场分几支北上进行生殖洄游。其中一支越过山东半岛后,约6月左右分别进入黄海北部和渤海产卵场,产卵场水深1025米,水温1418.5C,怀卵量1.912.5万粒,浮性卵。性凶猛,以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等为食。为我国四大海产鱼之首,年总产量曾超50万吨,其中北方带鱼最高,年产量达6万余吨。由于大量捕捞,产量自1964年以后急剧下降,至今尚未恢复。2. 蓝点马鲛,地方名鲅鱼、巴鱼。为暖温性上、中层鱼类。体长可达1米以上,体重可达6公斤以上。具长距离洄游习性,分布很广。冬季在东海越冬,春末夏初经黄海南、中部进入黄海北部和渤海沿海产卵、索饵。9月开始返回东海。性凶猛,游泳敏捷,主要以鳀和其他小鱼为食。生殖力很强,产卵量达5585万粒,产卵期在5月下旬6月末,水温16左右。是黄、渤海的重要经济鱼类,主要用流网作业,9月前后在大连沿海可用甩钩钓捕。由于不合理的捕捞,资源波动很大,年产量由70年代初的3万吨下降到80年代初的1万吨左右。3. 鲐,地方名鲐巴鱼、鲭。为暖温性中、上层经济鱼类。在济州岛东南、五岛外海和东海中部、钓鱼岛北部的2个海区越冬。5月中下旬进入青岛外海、海洋岛和渤海各产卵场,产卵期5月中旬7月上旬,表层水温1217。卵浮性,无色透明,卵径0.11.08毫米。以端足类、桡足类、磷虾、头足类、多毛类和鱼类为食,摄食种类和强度随海域和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喜光和集群,日出、日落前后常集群起浮,易被围网捕获。近年全国总产量510万吨,辽宁最高年产量近3万吨,大连年产量曾达1.22万吨。但鲐资源波动较大。此外还有:大眼鲷、短吻丝鲹、长吻丝鲹、竹荚鱼、黄条鱼师、乌鲳、军曹鱼、鲯鳅、黑鲷、金钱鱼、扑蝴蝶鱼、条石鲷、斑石鲷、长吻鼻鱼、小带鱼、带鱼、东方旗鱼、黑枪鱼、中华马鲛 、康氏马鲛、朝鲜马鲛、银鲳、印度无齿鲳、单棘豹鲂鱼弗、桂皮斑鲆、丝鳍单角鲀、绿鳍马面鲀、箱鲀、棕腹刺鲀、六斑刺鲀、翻车鱼、裸鱼、蛙状裸 鱼、单棘 鱼。 (三)冷水性鱼类大连地区有冷水性鱼类30余种。主要有:1. 虹鳟。原产于北美太平洋沿岸,经人工驯养已成为名贵的冷水性养殖鱼类。大连市虹鳟网箱养殖,3龄鱼可达5001000克。3龄鱼性成熟,怀卵量随体重不同而有差别,一般为10005000粒。产卵期约在11月份。2. 银大麻哈鱼。是一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冷水洄游性鱼类,体长可达840毫米,体重可达4公斤。34龄性成熟。910月上溯产卵,翌年1月孵化仔鱼。在淡水中以昆虫、鱼卵及其它底栖生物为食,12年后降海,在海中以乌贼、鲱、沙丁鱼和玉筋鱼等为食。海、淡水均可养殖,尤其适于海水养殖。19811982年从美国引进2批计60万粒发眼卵,在水温89条件下,约20天孵出仔鱼。36月在大连海边用网箱饲养,由5070克平均长到300克。 3. 牙鲆,地方名牙片、偏口。为冷温性底层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质海区,通常白天卧伏在海底,夜间游动觅食。性凶猛,以鱼类为主,其次为虾类、蟹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等。在黄海中部水深5080米海区越冬,3月北上进行生殖洄游,4月到海洋岛附近水域,有的进入辽东湾。5月初进入近岸产卵场,56月产卵,然后分散索饵。秋季水温下降,鱼群南移,12月广泛分布于海洋岛以南海区,而后游向越冬渔场。怀卵量一般3060万粒,浮性卵。为名贵经济鱼类。大连沿海年产量为1000余吨。因捕捞量过大,近年来资源呈衰减趋势,渔获个体逐趋小型化。应加强资源保护,也可采取人工放流增殖措施。4. 许氏平鱼由(鮋),地方名黑鱼、刺毛。为冷温性近海底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地带泥沙质海底。小个体多分布沿岸,大个体常栖息于水较深、流较急处。以小型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为食。卵胎生,45月产仔,水温1415。仔鱼在雌体内发育,产出后即会游泳,全长5.9毫米,很快会摄食。多为钓钩所捕获,定置网具也能捕到小个体,拖网有时能捕到体长400毫米、体重2公斤以上的大个体鱼。年产量约1000吨以下。此外还有:黑线银鲛、太平洋鲱、马苏大麻哈鱼、虹鳟、银大麻哈鱼、扁颌针鱼、 鱼箴、大头鳕、海鲫、斑头鱼、大泷六线鱼、长六线鱼、许氏平鲉、鱼遂杜父鱼、中华鳞舌杜父鱼、雀鱼、牙鲆、高眼鲽、虫鲽、星鲽、粒鲽、长鲽、黄盖鲽、尖吻黄盖鲽、油鲽、石鲽。二、淡水鱼类大连地区的淡水鱼类,历史文献记载共17种。1980年调查,内陆水域有淡水鱼类90种,隶属于34科79属;沿海岛屿有淡水鱼类14种,隶属于5科14属。鱼类组成详见名录表。大连地区淡水鱼类是由土著淡水鱼类、引进养殖鱼类(包括随之带入的野杂鱼类)、洄游鱼类和河口鱼类组成。土著淡水鱼类有七鳃鳗科,鲤科中的小型鱼类,如鮈亚科鱼类、鳑鲏亚科鱼类,以及鳅科鱼类、鰕虎鱼科鱼类和杜父鱼科鱼类等,约占全地区淡水鱼类的60。引进养殖鱼类及其随之带入的野杂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革胡子鲶、罗非鱼、红鳍鲌等。洄游鱼类有凤鲚、香鱼、鳗鲡、松江鲈鱼等。河口鱼类均属碱淡水鱼类或近海鱼类,有斑鰶、赤鼻棱鳀、鱼箴、鮻、鲻、鲈、石鲽等。大连地区土著淡水鱼类区系复合体,由古代上第三纪复合体、北方山地复合体、北方平原复合体、江河平原复合体、南方平原复合体和北太平洋温带鱼类复合体组成。属古代上第三纪复合体的鱼有东北七鳃鳗、雷氐七鳃鳗、麦穗鱼、鲤、鲫和北方泥鳅等。属北方山地复合体的鱼有拉氐鱼岁、北鳅、杂色杜父鱼等。属北方平原复合体的鱼有北方条鳅、北方花鳅。属江河平原复合体的鱼有宽鳍鱲、马口、中华细鲫、银鮈属和斑鳜属等。属南方平原复合体的鱼有青鱂、黄鱼桑、乌鳢、鰕虎鱼等。属北太平洋温带鱼类复合体的鱼有皮氐叫姑鱼、棘头梅童、鱼箴、鮻、青鳞鱼等。大连地区内陆水域的主要食用经济鱼类有20种,药用经济鱼类有15种。(一)食用经济鱼类1. 鲤鱼,地方名鲤子、鲤捌子。底层鱼类,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也食植物碎片。雄鱼2龄性成熟,雌鱼3龄性成熟。56月在水草上产卵,是挂网和底拖网的主要捕捞鱼类。大连地区分布广泛,碧流河、复州河、英那河、大沙河、庄河及其沿河水库、泡沼都有。广鹿岛及长兴岛的水库有人工放养。近年来,池塘养鲤、网箱养鲤发展迅速,产量高。2. 鲫鱼,地方名鲫瓜鱼。中下层鱼类,杂食性,以植物碎屑为主要食物,也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雌雄鱼2龄均达性成熟,57月在水草上产卵,是挂网和拖网的重要捕捞鱼类。分布极为广泛,内陆各种水域和大长山岛、小长山岛、王家岛、獐子岛和长兴岛等都有自然分布。产量高,是大连地区最常见的食用淡水鱼类。3. 鲢鱼,地方名白鲢、胖头。上层鱼类,喜跳跃,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系从长江及其以南水域引入的养殖鱼类,生长快,体重可达2030公斤。4龄性成熟,在大连地区各种水域均不能自然产卵繁殖,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6月中旬,是挂网、拖网和网箔的主要捕捞鱼类。据统计,鲢鳙鱼产量之和,占大连地区淡水鱼年产量的7080。分布广泛,内陆和沿海岛屿的水库,塘坝都有人工放养。4. 鳙鱼,地方名花鲢、胖头。中上层鱼类,行动迟缓,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系从长江及其以南水域引入的养殖鱼类,生长快,体重可达50公斤。4龄性成熟,在大连地区各种水域均不能自然产卵繁殖,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6月中旬。是挂网、拖网和网箔的主要捕捞鱼类,分布于大连地区内陆、海岛的水库、塘坝。产量高。5. 草鱼,地方名草根、鮻鱼。栖息于水的中下层,食草。从长江及其以南水域引入的养殖鱼类,生长快,体重可达2030公斤。56龄性成熟,在大连地区各种水域均不能自然产卵繁殖,人工繁殖季节为6月中下旬,是网箔和拖网的主要捕捞鱼类。分布于内陆各水库以及广鹿岛、长兴岛的水库、塘坝。水库因受常年放水的影响水草不丰富,放养数量不多。6. 青鱼,底层鱼类,以软体动物为食,从长江及其以南水域引入的养殖鱼类。体重可达2030公斤,7龄性成熟,在大连地区各种水域均不能自然产卵繁殖,人工繁殖季节为7月。因大连地区各种水域的软体动物生物量不丰富,不宜大量投放。是底层网的捕捞鱼类,英那河、转角楼、朱隈子、松树、刘大、红旗和石门诸水库均有养殖。7. 团头鲂,地方名昌鱼、镜鱼。草食性鱼类,由长江及其以南水域引入的养殖鱼类,生长快,体重可达23公斤。2龄性成熟,在大连地区尚未见自然产卵,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下旬6月中旬。碧流河、英那河、松树、朱隈子、刘大、红旗和青云诸水库均有养殖。8. 香鱼,地方名秋生子。溯河后在河的中上游、底质为卵石的地方栖息,以卵石上的“石花”(底栖硅藻)为食。每年9月底10月初,性成熟的香鱼在下游水流急湍处产卵,孵化期15天左右。幼鱼顺流而下,到海滨越冬。产卵后亲鱼死亡,生命只有1年。幼鱼在翌年4月溯河到中上游生长发育。碧流河水库、转角楼水库的香鱼已形成陆封种,孵出的幼鱼不入海越冬,终生在水库及其上游河道栖息和繁殖,此例在中国尚属首次发现。香鱼是大连地区淡水鱼的珍品,以其个体大、味道鲜美而著称,分布于碧流河、英那河、石嘴河、庄河、大沙河、复州河,资源较为丰富。近年由于河道筑坝蓄水阻截其洄游路线,以及河水污染和使用不合理的渔具、渔法等原因,其资源受到影响。 9. 池沼公鱼,地方名春生子。喜栖息在水质较清、水温偏低、沙砾底质水域,以浮游动物为食。4月底5月中旬在岸边沙砾上产卵,孵化期15天左右。产卵后的亲鱼多数死亡,生命只有1年,极少数个体可延至23年。池沼公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易于移植驯化,资源上升快,是大连地区淡水鱼类的珍品。分布于大西山水库、棠梨沟水库。10. 鳗鲡,地方名鳝鱼。是降河型的洄游鱼类,食动物性饵料,以小杂鱼、水生昆虫幼虫等为食。67龄性成熟后降河入海,在台湾省以东海域,水深500800米处产卵,产后亲鱼死亡。孵出的仔鳗游向河口,进入黄海、渤海的仔鳗,在海滨越冬。大连地区每年56月仔鳗溯河,鳗苗资源较为丰富,有生产价值。主要分布于碧流河、英那河、石嘴河、大沙河、庄河、登沙河、青云河、复州河。11. 斑鳜,地方名鳌口。中下层鱼类,喜多石砾的清水环境,以小型鱼类为食。雌鱼3龄性成熟,雄鱼2龄性成熟。6月产卵。个体较大,可达45公斤。味道鲜美,属淡水鱼类珍品,分布于碧流河、英那河,是钩钓和挂网的重要捕捞鱼类。其他有一定产量的经济鱼类还有红鳍鲌、马口鱼、长吻鱼骨、唇鱼骨、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鮻鱼、鲻鱼等。(二)药用经济鱼类1. 七鳃鳗(包括东北七鳃鳗和雷氐七鳃鳗),地方名七星子、七星鳝。栖息于沙质底的山区河流滞水区,白天钻入沙里或石砾底,夜晚出来觅食。医学上主要用于明目、通经活络,主治口眼歪斜、角膜干燥和夜盲症。分布于碧流河、英那河。2. 北方泥鳅,地方名泥鳅,泥里狗子。喜栖息于缓静水域,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稻田,有时河口区亦可见到。底层鱼类,以植物碎屑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2龄性成熟,67月产卵。具有补中益气、消热解毒、消肿止渴、祛阴扶阳之功能。主治温病大热、神昏口渴、水肿胆黄、小便不利等症。分布广泛,各河的中下游、泡沼、水渠、稻田地均可见到。沿海岛屿见于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王家岛、獐子岛、大豪岛、小豪岛、长兴岛等。3. 鲇鱼,地方名鲇子。底层鱼类,栖息于泡沼、水库、河流的缓流水域,以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为食。4龄性成熟,67月产卵。生长较快,个体较大。具有下乳、利尿之功能。主治乳汁不足和水肿。分布于碧流河、复州河、英那河、庄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及其沿河水库泡沼,产量不多。4. 虫纹东方鲀,地方名挺巴鱼。溯河鱼类,喜近海底层生活,以贝类、甲壳类为食。春末夏初产卵。肉可治腰腿酸软、肢体无力;河鲀毒素可治痉挛、神经痛、癌症晚期疼痛、跌打损伤等症。分布于碧流河河口水域。其它可用于药用鱼类还有鳗鲡、青鱼、草鱼、鳙鱼、鲫鱼、鲤鱼、红鳍鲌、北方花鳅、乌鳢、花鲈等。大连地区淡水鱼类名录序号种 名主 要 分 布 区复州河碧流河英那河其 它七鳃鳗科1东北七鳃鳗+2雷氏七鳃鳗+鲱科3斑鱼祭+4青鳞鱼+鳀科5赤鼻棱鳀+6黄鲫+7鲚+鲑科8银鲑旅顺9虹鳟旅顺香鱼科10香鱼+胡瓜鱼科11池沼公鱼大西山水库银鱼科12安氏新银鱼+13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