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9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9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9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9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9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九)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民国二十六年的一个黄昏,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一位妇人正在烹制面包和洋葱炒鸡蛋。在准备好晚餐后,她在穿衣镜前,开始端详起丈夫购置的西装。”这段描述中可以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西装穿衣镜面包四合院abcd2(2012咸阳模拟)在辛亥革命期间,民间有“剪辫子就是革命,革命就是剪辫子”的说法,这形象地反映了()a人民大众对辛亥革命成果的怀疑b辫子问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核心问题c风俗变迁与政治变迁是一体两面d剪发是辛亥革命的中心任务解析:“剪辫子”是革除旧习俗,而“革命”是指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因此两者的结合是形象地反映了风俗变迁与政治变迁是一体两面。b、d两项的说法都夸大了剪辫子的地位;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3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修筑铁路b创办报刊c放映电影d开通电话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可知是对报纸功能的描述。答案:b4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时间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西方文化传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abcd5.(2012皖南模拟)右图是位于上海金融中心28楼展示中心内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宣传专区。如果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人了解世博会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a充分利用各轮船公司的客轮b增加各地飞往上海的民航班次c通过政府增发的报刊杂志d通过上海装置的无线电台解析: 中国首条民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是1920年才开通的,100年前的1910年前后中国人通过民航了解世博会是不可能的。故b项符合要求。答案:b6(2012杭州模拟)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年份记事1918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1932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1937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1938香港版出刊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bcd 解析:结合题干材料,本题中项说法符合史实;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并不能说明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故第项说法不能成立。答案:c7(2012南京模拟)辛亥革命时期,国内外革命报刊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迅速发展,其文字宣传与舆论鼓动,比革命党的军事影响更普遍。下列属于当时“革命报刊”的是()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革命报刊”,从中可知要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而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故属于革命报刊。答案:c8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abcd9(2010山东高考)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传统习俗受到冲击文化教育日渐衰落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bcd解析:从材料中“大足板子毕业生”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我国的近代教育有所发展,并非“文化教育日渐衰落”,排除,其他选项均符合题干材料。答案:d10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下图反映这一媒体特性与影响,你认为()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知识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c给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d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解析:应该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便利,一方面要利用,同时也要注意鉴别一些不良影响。答案:d11新华网公布“西方镜头下的1850年中国”29幅图,再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场景。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a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b传统纺织缝纫场景c贵族乘火车出行d官员按等级就座解析:根据1850年这一时间信息,中国大门已被打开,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以容易排除掉c项“贵族乘火车出行”,根据所学,19世纪80年代中国才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a、b、d三项说法符合当时的史实。答案:c12对于词语“沙发、椅子、纯净水、博客、黑客、闪客”的出现,下列说法比较准确的是()a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多样化的生活方式d是对传统词语的异化解析:通过审题,沙发是西方传入中国的。椅子是传统的,最后三个词语都是网络用语,说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13材料一下列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服饰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1)据材料一中图片指出其变化及成因。(10分)(2)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个说法。(10分)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图片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相关问题。第(1)题要结合图片内容分析变化,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分析原因;第(2)题要从服饰反映的名称及时间上结合相应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进行回答。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社会生活的变化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相联系。答案:(1)变化:第一层次:民国初期人们的服饰、生活风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层次:民众观念发生了变化、中西合璧(或中西文化开始冲突碰撞)、妇女地位得到改善等。原因:辛亥革命带来了社会风气的进步;西方思想文化传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2)20世纪50年代流行列宁装,反映了当时中苏关系的亲密(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生活水平低;高度集中的社会体制导致了服装的单调。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提高促进了服饰的多样化。14(2012淄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材料二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报纸总印数(亿份)246.8211.3263.3318.4329.3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280.799647 7622 332 1642 931 6823 381 466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38 05691 572383 513526 483585 007互联网用户(户)7 2133 014 5189 021 717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上述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四种传媒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问题?并根据材料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影响了其他传媒的地位?(10分)(3)为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4分)解析: 本题以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展开命题。第(1)问依据图片考查基本的传媒形式并拟定标题,属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问主要从表格中提取信息,注意数字的对比分析;第(3)问是对史料研究方法的考查。答案: (1)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