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水平测试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水平测试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水平测试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水平测试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水平测试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水平测试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美国施行马歇尔计划的本意是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但事实上欧洲经济获得发展后,反而通过一体化等途径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未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B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C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D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负担答案C解析“反而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等意在强调马歇尔计划在客观上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故C项正确。2“美国通过_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加强对西欧的控制,逐渐在欧洲大陆组成一个遏制_、东欧的弧形包围圈。”材料的两处“_”先后应填写()A华约苏联 B北约德国C北约苏联 D华约德国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政治上和军事上”“欧洲大陆”“遏制”等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用以遏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故选C项。3右图是一张抓拍到的1961年某日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另一方的照片。作为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A美苏冷战 B欧共体成立C马歇尔计划推行 D苏联解体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柏林墙的修建。柏林墙的修建是德国分裂的标志,而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表现,故选A项。4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宣地严守机密,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这一“心照不宣”()A体现了冷战局势的缓和B避免了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C说明三国有着共同利益D意在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答案B解析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中局部热战的表现,因此并不能体现冷战局势的缓和,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参战被严守秘密,主要是避免引起苏美直接对抗,防止战争扩大化,避免世界局势进一步恶化,故B项正确;“针锋相对”说明并没有共同的利益,故C项错误;朝鲜问题并未解决,故D项错误。5有学者认为:千余年来,欧洲大陆相亲相爱,但20世纪的几次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二战后法德两国共同推动的欧洲联合已由经济转而在政治上结出硕果,这好似在整个世界投下了重磅炸弹。该观点()A客观总结了欧陆各国间关系的演变B指明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C肯定了欧洲联合对世界格局的影响D意在强调欧洲走向联合的艰难历程答案C解析材料认为“欧洲联合已由经济转而在政治上结出硕果”,并认为“这好似在整个世界投下了重磅炸弹”,这就肯定了欧洲联合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故C项正确。历史上,欧洲大陆纷争不已,并非一直相亲相爱,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明确指明欧洲联合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欧洲走向联合的艰难历程,故D项错误。6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作出重大调整,主要是在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答案D解析在两极格局下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是欧洲,故A项错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在欧洲、亚洲全面展开,故B项错误;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是在经济方面,在政治军事方面并没有形成,故C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日本实力增强,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之中,实力相对下降,故美国调整了对东亚的政策,故D项正确。7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实行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国家由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故选C项。材料不能明确体现A、B、D三项。8苏联解体后,由叶利钦到普京,俄罗斯走出低谷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由此可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是()A改革和创新B学习西方先进科技C加强制度建设D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宽松的政治环境答案D解析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宽松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故选D项。9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006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投票通过“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其最主要原因是()A极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B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C为谋求政治大国创造条件D军事力量已空前强化答案C解析日本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强国后,全力向政治大国迈进,题干中的事例就是日本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故选C项。10欧共体成立时英国不但不参与,反而于1960年成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搞自己的独立王国。后于1973年迫于形势加入欧共体。2016年6月公投决定退出欧盟。这反映出()A英国根据国际形势调整外交策略B英国对欧洲联合以国家利益为重C欧洲联合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利益D英国在心理上有民族优越感答案B解析材料“搞自己的独立王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反映了英国在欧洲联合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国家利益,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形势如何,A项排除;C项不能由材料得出;D项不是本质。11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D多极化趋势正在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中奥巴马的国情咨文谈到中国、德国、印度等国的发展以及美国存在的问题,实质上表明了多极化趋势的增强,故选D项。当前“一超多强”的格局未被打破,排除A项;美国仍是一等国家,排除B项;新国际格局还未确立,排除C项。12以下对历史概念解读正确的有()“冷战”:指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的对抗形式两大阵营: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极格局: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峙和对抗多极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目前已经定型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A解析“冷战”指美苏间除了热战以外的一切对抗手段,错误;两大阵营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正确;两极格局指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错误;多极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目前只是一种发展趋势,并未定型,错误。A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3(22分)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到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材料三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1)材料一中美国的“支援”和“支持”意味着什么?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8分)(3)材料三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简要分析出现以上两种现象的原因?(10分)答案(1)意味着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影响: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2)观点:不是。原因:马歇尔计划实际上是以较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阵脚,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3)现象:漫画一: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三国的反对。漫画二: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存在而发动伊拉克战争。原因:俄、德、法等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或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攻打伊拉克违背联合国宗旨;美国仍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奉行单边霸权主义。解析第(1)问,联系杜鲁门主义的含义作答。第(2)问,要明确经济援助的目的是为了政治上的控制,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第(3)问,一是注意时间,二是读懂漫画的含义,三是了解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14(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戴高乐多次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为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三“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留下了哪些“伤痕遗产”。你认为国际社会应该如何消除“冷战”的“伤痕”。(7分)答案(1)特点:坚持独立自主,力图领导西欧(突出法国在西欧的地位);开始突破“冷战”思维的限制(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注重联合西欧(注重加强西欧内部的团结)。(2)影响:推动了欧洲的联合;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3)“伤痕遗产”:地区冲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