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保护大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围绕保护大天鹅共设计了两个信息窗和一个相关链接,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单元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 根据乘法中的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感悟教学的思想方法。3、 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模型思想,发展应用意识。4、 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能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难点:计算乘法时积的书写位置,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课时信息窗1 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内容:信息窗一教材分析:本部分的教学是口算乘法,包括:整百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它是作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口算乘法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2、 经历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3、 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4、 人人参与口算,是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1、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12个一百是( ) 50个十是( ) 500个十是( ) 420个十是( )2、205 306 470 10063200 5003 2006 124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教师随机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帮助学生回忆口算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图信息窗一,让学生欣赏图片,搜集数学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谁能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多,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以完成这样的学习目标。(1) 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3、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 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 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指名学生列式:40020(板书) 得数是多少呢?(2) 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小组代表交流预设1:根据42=8,推算40020=8000预设2: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预设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3) 比较异同,优化算法 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确实用添0的方法来计算这些题最简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分小组去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4) 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算法。2、 探索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材34页红点问题: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指名列式:21030(板书) 又该怎样计算呢?(2) 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小组代表交流。预设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预设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3) 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4) 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三题3、 小结:几百几十数与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4、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 自主练习第二题,独立完成,交流算式。2、 自主练习第四题,独立完成后找学生讲述。5、 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把它说给小组同学听。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40020=8000 21030=6300 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计算课比较枯燥,所以本节课把计算教学与解决故事中的问题结合起来,使课堂生动些,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通过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找到口算方法,同时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在比较中优化。第二个问题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效果很好。通过练习,督促孩子们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从本节课看来,这点稍显不足,仍需在后续学习中强化训练。信息窗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1)教学内容:信息窗2的红点问题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发展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为帮助大天鹅顺利过冬,大家准备为大天鹅准备充足的饲料。 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有谷子、玉米、大米三种饲料,谷子每袋23元,玉米每袋21元,大米每袋29元2 如果各买3袋,能计算出各需要多少钱吗?生口头列式并口算3. 如果各买15袋呢?你准备怎样计算?用口算还可以吗?自己选择一种,试一试。交流时询问:你是怎样计算的?预设: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4、 师再指两名学生说一说,重点说清楚顺序、乘得的积和哪一位对齐。5、 同学们到底为大天鹅准备了多少饲料呢?课件出示教材例题:买114袋谷子需要多少钱?指名列式:11423和我们以前的题目哪里不同?6、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2、 自主参与,探究新知(1) 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1、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2、 学生小组交流 先算什么?积的末位要写在什么位置?再算什么?积的末位要写在什么位置?最后算什么?3、 指名学生上黑板,边讲解结算过程边完成板书。4、 找出学生错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辨析,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5、 沟通联系,归纳算法。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师:刚才,我们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迁移类推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3、 激发冲突,质疑问难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1 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2 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3 教师质疑问难:例题中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写在个位上不行吗?谁能再来说说?4、 巩固提升,拓展知识 1、自主练习第二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2、自主练习第一题,竖式计算。 3、学校组织夏令营,共有412名同学参加景点公园海底世界游乐场博物馆门票单价(元/人)12462118估算的价钱 4、思维训练:小亮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五、全课总结,画龙点睛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四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后试试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1 1 4 ? 2 3 3 4 2 114?3的积 2 2 8 114?20的积 2 6 2 2 教后反思: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1)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2)要求明确,包括数学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 信息窗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2)教学内容:信息窗2的第二个红点问题教学目标:1 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能力。2 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在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中,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 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出示:6050 24020(板书:因数末尾有0)2、 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计算的?生: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3、 猜一下,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做铺垫。2、 运算知识迁移,构建新知1、 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买340袋玉米要花多少钱?(1) 指名列示:34021=(2) 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3) 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各组计算方法,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相互间给与帮助。(4) 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在视频展示台前边展示边讲解。提问:(1)比一比: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谈谈你的理由。 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师追问:写竖式时如何对位?怎样确定积的末尾有几个0?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2、 拓展练习:49080=(1) 学生独立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个因数末尾都有0)(2) 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你的末尾两个0怎么来的?3、 即时练习22040 10670 36025 58012 45018重点提醒:36025的末尾的0的个数,360末尾只有一个0,积的末尾却有3个0?为什么?3、 巩固计算,提升技能1、 竖式比赛,完成自主练习第三题2、 解决问题:自主练习8-10题,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4、 课堂小结1、 练习昨天所学的内容,你能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吗?2、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什么技巧吗?你今天学得开心吗?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 34021= 小结: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复习旧知入手,注重了知识的正迁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出笔算的一般算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真正做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对于简便写法,学生受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定势思维的影响,不习惯用简便写法的竖式,容易出现错误。巩固练习的形式应该再多样些,计算能力只有在训练中才能得以提高,同时要加强验算习惯的培养。信息窗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3)教学内容:信息窗2的第三个红点问题教学目标: 1、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自己的认知水平灵活选用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同学们为了保护大天鹅,购买了许多过冬的饲料,在运输过程中有一些问题系要我们来解决。(出示情境图)2、 搜集信息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每袋饲料46千克,买了250袋,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一次能运走吗?3、 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这么多饲料一共重多少千克?预设:这么多饲料大约有几吨?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2、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习估算方法1、 探究估算的方法(1) 要知道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一次能否运走,就是看买了多少饲料?怎样列式? 25046师: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预设:我想用竖式计算;我想估算;我想口算、师: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题目只要判断能否一次运走,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算。(板书:估算)(2) 独立探究师: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3) 全班交流预设:估算方法大约有六种(4) 验证,总结方法刚才大家估计出了许多结果,有的认为能运走,有的认为不能运走,到底是什么结果呢?你们认为哪种结果才是正确的呢?或者说哪种估算你认为最合适?谈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估算的方法很多,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如刚才一题要判断一次能否运完,我们可以把数看小一些去判断,这样的方法叫“估小法”。(5) 像这样的情况,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吗?预设:仓库里能装多少货物?油桶里能装多少油?.2、 感悟估算的规律每袋饲料380元,买12袋饲料大约要带多少钱?(1) 交流估算方法(2) 引导对估算结果做出判断(3) 你认为哪种结果最合理?预设:我认为第二种结果,因为购物时最好要多带点钱,所以我认为第二种结果合理。师:是的,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般称之为“估大法”。(4) 总结估算规律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可以通过精确计算来验证一下师:看来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先自己想想,然后组内交流,全班汇报(5)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下面的问题应该怎样估算?售票问题怎样估算?(估大法)四年级同学乘车去秋游,车票和门票为每人49元,104人一共大约多少元?买票的问题又该如何估计? (估大法)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运行22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00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把?(估小法)3、 拓展应用,体会估算的必要性1、 解决坐座位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比如自主练习第6题2、 解决购买火车票的问题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3、 完成自主练习第13题4、 课堂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估小法 估大法教学反思: 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估算意识.让学生自学,再通过个人与个人的交流、小组内的交流、小组和小组的交流到最后全班师生的集体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并且在交流中达成对于最符合实际的估算方法的认可。在练习设计上渗透估算思想。我感觉孩子对“估大、估小”有比较清晰地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是为了估算而估算,而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估算思想的渗透不到位。其实真正的估算教学是一种思想教学,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思想的渗透则尤为重要。所以,我的教学过程,还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如购买门票、购物付钱、活动经费等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使他们体会到估算就在我身边,感受到估算的实用性,激发估算的兴趣。相关链接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4142页相关链接及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的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难点:灵活运用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妈妈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大米每包8元,妈妈买2包,一共多少元?生:82=16课件出示:如果买20包,一共多少元?生:820=160课件出示:如果买200包,一共多少元?生:8200=1600课件出示:242= 122= 6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1、 研究素材,猜测规律1、 独立思考。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2、 小组交流。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长作好记录。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学习。3、 组间交流。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预设: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教师结合学生叙述,完成板书。师:这个小组说明了发现了什么,而且还说明了是怎样发现的,非常好。哪个小组也发现了这个规律?还有不同的发现吗?3、 讨论交流,验证规律。1、 提出疑问师:通过这组算式,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师:研究数学问题不要匆忙下结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该怎么办呢?2、 举例验证生: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写一道乘法算式,然后把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再算一算乘积。然后看,你写的算式符合我们的发现吗?学生独立举例验证师:你举的例子符合发现的规律吗?把你举的例子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学生汇报展示3、 总结规律师:通过我们的验证,大家的发现适合所有的乘法算式,所以说是一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积的变化规律。师:把什么是积的变化规律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4、 总结、学生交流4、 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师:我们发现了这个规律,你会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吗?试一试练习:教材自主练习1-5题5、 回顾反思,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82=16 242=48 820=160 122=24 8200=1600 62=12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就乘几或除以几。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内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教材以两组较为简单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两个因数相乘时,积随着基中的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我在本节教学中,教学流程是:“研究具体问题引导发现规律举例验证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积的变化规律 练习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灵活的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重 点: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难 点: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七、口算123 482 2451203 4820 2425120003 48200 2475算完口算,让学生说一说积的变化规律。八、填一填因数2040200200因数551020积2002000九、书本43页练习第3题这是一道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以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练习“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进行解答。十、练习第6题学生能够独立解答。交流时,学生能够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十一、 第7题,填一填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由于题目中出现了四位数,因此学生可以用计算器算。算完后,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十二、 补充练习走进生活一盒水彩笔的单价是26元,买5盒这样的水彩笔要多少元?买30盒、60盒、600盒、800盒呢?单价2626262626数量(盒)53060600800总价(元)说说看,每次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式计算后填表。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因数 因数 积不变 扩大(缩小)扩大(缩小)作业设计:拓展练习11240480,当12扩大10倍,40缩小10倍,积是多少?你能找到规律吗? 2你知道吗?下面每一组数中的其中一个数是另一数的补充数。42和58 56和44 39和61 20和80 96和4你能写出下面各数的补充数吗?86 29 74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六个类型的习题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巩固,学生能较好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回顾整理教学内容:4346页,回顾整理,综合练习,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2、 让学生初步学会知识的梳理与复习的方法,在自主复习中逐步完善知识体系。3、 在纠错行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剖析自己的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正确率,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 单元知识的梳理与复习1、 揭题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复习课。(出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2、 知识的复习与整理师:回忆一下,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些什么?(板书:口算、估算、笔算)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问题?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或者是还需要帮助的地方吗?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进行创造性的回顾整理交流,梳理成知识网络,初步内化知识结构。2、 感悟,掌握计算方法1、 估算,口算师:小明同学学了本单元,就写了篇数学日记,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1) 出示教学日记。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体会: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之后,我觉得这个知识在生活中太重要了,读书写字、解决数学问题、购买生活用品.时时刻刻都需要他。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三部分:口算能使人思维灵活。怎么口算呢?例如13040,先算134=52,再添两个零就行了。这种方式能让我们在计算时更灵活、更快;估算是口算的好伙伴。它和口算差不多,如:10449,把104估成100,把49估成50,再用口算,容易吗?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一看这题目,你准会问我:“张楠,你写错了吗?”“没错。你会口算、估算了,那16623等于多少?”所以说笔算很重要。而当其中一个因数是整十数时,如:13220,我们就先算1322=264,再在264的后面添个零就可以了。另外,需要进位时不要忘记进位哦。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板书:每行24个字,共13行)师:我们是怎么估算的?小组开火车来练几道。14122 20642 19291 27311师:在估算时用到了口算,我们是怎么口算的?就用这样的方法口算:7060 1240 3340 5050 40020 9030 60202、 笔算小明家平均每月的水电费是207元,准备1800元付水电费够吗?一年的实际的水电费是多少?生独立完成。师分析题意,强调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发现错误集体更正。3、 积的变化规律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你会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计算吗?交流: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4、 纠错师:平时在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中你犯过错误吗?把它拿出来和大家讲讲。3、 知识的运用与拓展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例子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8题列式计算4、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1、 自主练习2、5、6、7、9、10,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互相评价,完善提高。2、 交流:通过今天的整理,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板书设计: 回顾整理 口算、估算、笔算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所以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估算、笔算的一般方法。难点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写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口算、计算、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兴趣很高,交流得也很积极,由于前面的练习的渗透,学生较容易地说出积的变化规律。另外,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学生对于基础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却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时应该关注练习的广度和新鲜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 复习内容及练习题 一、口算方法:(1)两位数分成整十的数和另一个数相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的结果相加。例1:267=207+67=140+42=182。(2)整百或整十的数相乘时,先把0前面用数字进行相乘,最后在乘的积的后面填上0,有几个添几个。例2:12030=3600练习:1、直接写得数。4220 2405 70040 7077 601296008 3062 3404 147 81090343= 2045= 6090= 8105=5070= 185= 3504= 5005=二、笔算竖式的法则:1,列竖式时,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2,先用三位数乘以个位上的数字,所得的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3,再用三位数乘以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4,末尾有0的数,先把0前面的数字对齐相乘,所得的积末尾添上0,有几个添上几个。5,满几十向前进几。例1:45020=90 00 45 0 2 0- 90 00 10630=318 0106 3 0 318 02、列竖式计算。17846 40825 37235 3802313816= 40735= 93022=2、三位数 乘以 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是五位数,末尾有0的两个数相乘,原来竖式中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练习:15030的积的末尾至少有( )个0。25080积的末尾含有( )个0。笔算28025时,先算2825,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 )个0。三、估算方法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近似数,近似到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方便计算就可的以了,但是在实际应用题中尽量估的多些,近似数越接近准确数越好。进行估算的关键字:大约,接近,左右等等。估算中使用491045500 (1)4950, 104100, 50100=5000。(2)4950, 104110, 50110=5500,第二种更好些。3、估算。60321 39942 538484、文字表述题。光明小学有789人,大约是( )人。小学的学校面积有2489平方米,大约是( )平方米。一个因数是49,另一个因数是102,积大约是( )。四、积的变化规律:因数 因数 = 积因数24083因数81305积240720有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几,它的积也就乘以(除以)几。有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练习:1、根据8125=10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6125= 32125= 8250= 16500= 32250=16250= 4125= 4250= 80125= 64125=2、文字叙述题。一个因数是115,另一个因数是18,他们的积是( )。1224=288,如果12除以4,24乘以4,现在的积是( )。两个因数的积是64,一个因数除以8,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两个因数的积是140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14,这时积是(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8,积也( )。五、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1、速度:每秒,每分,每时所走的路程。可以写作 路程单位/时间单位例1:每小时飞800千米可以写作 (800 千米/小时),每分钟走60米 可以写作( 60米/分 )每秒飞行7.8千米 可以写作(7.8千米/秒 )练习: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可以写成( )。小敏的步行速度是每分钟62米,可以写成( )。飞机的速度是每秒飞行80千米。可以写成( )。2、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读题时画出所有的数字,看它代表了是速度、时间,路程,根据关系式求出不知的数。例1:飞机每小时飞800千米,飞行了两小时到达了北京,一共飞行了1600千米 。速度时间=路程 算式:8002=1600(千米)例2:小文去郊游,第一天行了6小时,第二天行了8小时,他每小时行65千米,两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时间速度=路程 列算式:第一天:665=390(千米),第二天:865=520(千米)。390+520=920(千米)。答:两天一共行了910千米.例3:从甲地到乙地,用了5个小时,平均每小时走90千米。返回时,加快了速度,少用了2个小时。甲地与乙地相距多少千米?返回时速度是多少? 分析一:去时:时间=5,速度=90千米/时 时间速度=路程 列算式:590=450(千米)答:甲地与乙地相距450千米.分析二:返回时:时间=5-2=3(小时),路程=450(千米),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列出算式:4503=150(千米/时)答:返回时速度是150千米/时。练习:小花的步行速度是80米/分,他要走15分钟才能走到学校,他家离学校( )千米。一架飞机每分钟飞行的15千米,飞行了两小时,它能飞( )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6千米,6小时后到达,那么两地之间的路程是( )千米。六、解决问题。1、学校组织植树劳动,每排需要钟119棵,一共种了46排,你估计一下大约一共植树多少棵?2、看表,回答问题。苹果桔子梨箱数(箱)130136280每箱重(千克)241550(1)苹果和桔子一共多少千克?(2)梨比桔子多多少千克?(3)用汽车来运送苹果、桔子、梨,分别运送了10趟,求三种水果每趟各自运送多少千克?3、小明每分钟走78米,小明14点钟从家里出发,经过15分钟走到了学校,请问小明家离学校多远?4、一个水龙头每分钟就会白白流掉56毫升的水,那么1小时要浪费多少毫升的水呢?5、李奶奶从银行中取出10000元,她每月花掉890元,你帮李奶奶算一算这些钱够用一年的吗?6、2、新华书店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买 4套儿童百科送1套。 每套45元 一次买4套,每套便宜多少钱?课后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基于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化设计公司合同范本
- 矿山物资采购合同范本
- 网络公司做网合同协议
- 租车跑货拉拉合同范本
- 集中供暖运维合同范本
- 网络销售培训协议合同
- 民间虚假借款合同范本
- 运输合同补充合同范本
- 软件销售兼职合同范本
- 玉石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剪彩仪式方案超详细流程
- 202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矿业工程管理与实物》真题及答案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合理调控化学反应课件
- 发电厂继电保护培训课件
- 校企“双元”合作探索开发轨道交通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 肺癌全程管理
- 2024年考研英语核心词汇
- 信息系统定期安全检查检查表和安全检查报告
-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 质量警示卡模板
-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