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工业经济情况.doc_第1页
松滋工业经济情况.doc_第2页
松滋工业经济情况.doc_第3页
松滋工业经济情况.doc_第4页
松滋工业经济情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松滋工业经济情况松滋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一、“十一五”工业发展情况的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建设工业园打造集约发展平台,加快企业成长工程步伐,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全市工业呈现出投入持续增长、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结构日趋优化、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1、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五年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9%,比“十五”年均增幅提高25.3个百分点;产值年均增幅达到34.6%;销售收入年均增幅达到39.5%;上缴税金年均增幅达到26%。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由“十五”末的30.1%增加到35.4%,提高5.3个百分点,工业比重逐年加大。2、工业总量日益增大。全市规模企业从2005年的56家增长到2010年的162家,净增106家;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5亿元,总量比2005年的12.1亿元增加75.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24.69亿元,比2005年的5.96亿元增加1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比2005年的11.86亿元增加74.14亿元。3、工业贡献逐年攀升。“十一五”期间, 企业运行效益逐步提高,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8.85亿元,是2005年的3.3倍,增加6.8亿元。工业上缴税收不断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上交税金3.9亿元,是2005年的2.75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从05年的34.5%增长到57.7%,提高23.2个百分点,工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4、工业投入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280个,协议投资120亿元,到位资金77.5亿元。白云边工业园、新型干法水泥、飞利浦国外生产线引进、香港丽源化工、武汉凯迪生物质能源、西安天星生物、神舟纺织、松滋金犀牛服饰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落户松滋,大多数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效益。5、特色产业初具雏形。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我市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白云边酿酒、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能源等六大产业格局,其中以白云边公司为龙头的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已经进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行列,2010年集群销售收入和税收将分别达到30亿元和3.5亿元。“十一五”末,以三盟机械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共有规模企业23家,销售收入和税收将达到6.8亿元、1600万元;以金犀牛服饰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共有规模企业7家,销售收入和税收将达到5.3亿元、2200万元。以丽源科技为代表的化工制造业发展迅猛,共有规模企业12家,销售收入和税收可达到6亿元、530万元。6、骨干企业加速成长。2010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将达到11家,比2005年增加8家;税收过1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8家,比2005年增加5家。全市拥有了飞利浦、三盟、龙海化工、金松化工、先行能源等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十一五”期间,我市骨干企业加大投资,新上扩能和技改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白云边公司实施了总投资7.5亿元的工业园项目建设,产能和税收实现了翻番。以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作为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龙头企业的地位,推动“白云边”实现由区域品牌向全国知名品牌的跨越。白云边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和税收将达到26亿元和2.8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5倍和3.5倍。飞利浦、三盟机械、湖北海兴、金犀牛服饰、神舟纺织、奋发印务、丽源化工等企业加快发展,纷纷投资二期扩能项目建设。上述成绩的取得,我们认为一是得益于坚持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各部门、各乡镇积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驻企服务、直通车服务、项目专班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家地位逐步提升,全市形成了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得益于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加强发展平台建设。2005年起举全市之力建设城东工业园,城东工业园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搭建了“两纵四横”的园区框架,在对园区用地规划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即将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已入驻企业31家,2010年园区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上缴税金2511万元。2010年启动临港工业园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投资5亿元启动首期1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园区发展规划通过评审,两条主干道土建工程已经完成,2011年水、电、路、排污设施等将基本完善配套,首期储备工业用地4000亩,港口、铁路建设规划正抓紧编制。此外,城北工业园已经定位为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园,入园企业不断增多。刘家场化工工业园定位为资源开发重要基地,近几年发展步伐也正在加快。三是得益于强力抓投资、建项目。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总投资逾千亿元的松滋核电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锦辉集团“岗钾1井”钻探取样已经结束,目前正在进行中试。白云边、金犀牛、丽源化工、神舟纺织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已经建成效益。四是努力创优发展环境。我市加快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高规格打造行政服务中心和投诉中心,大力推行了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严格执行缴费明白卡制度,认真执行企业挂牌保护、安宁生产日制度,严格规范各种执法检查行为。“十一五”期间我市金融环境进一步宽松,新成立了金融办,荆州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诚小额贷款公司、惠农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金财担保公司、三农担保公司、银莎担保公司等一批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对工业担保融资力度逐渐加大。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财政实力有限,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我市交通、产业优势不突出,综合竞争力不强,对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将带来较大挑战;我市工业化程度较低,支撑工业发展的资金、土地、人才、基础设施等要素制约仍然存在,产业聚集程度不高,相关配套不完善,对“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的影响仍将持续。二、“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今年工作安排(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和发展平台建设力度,努力打造百亿元产业和园区,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提高工业综合实力,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工业发展指标: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以上,在“十二五”末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6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上缴税金力争达到12亿元。(奋斗目标:实现规模工业销售收入翻两番,2015年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32%)。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培育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型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新型能源、矿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努力构建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导,以新型能源、资源型化工产业为支撑,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矿产品加工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231”目标,即在全力服务钾盐千亿元产业的基础上,努力培育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2个(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资源型化工产业),过30亿元的产业3个(机械电子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新型能源产业),过20亿元的产业1个(矿产品加工业)。成长工程目标: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形成工业的骨架,在“十二五”末,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0家以上,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左右;力争上缴税金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其中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0家。继续推动成长工程的实施,力争每年新增规模企业达到30家以上,2015年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突破300家。园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面完成松滋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配套,实现开发区项目满园,开发区进入省级开发区前15强。进一步促进“一区四园”经济快速发展,全力打造城东、临港2个过百亿元的工业园区,努力把松滋开发区建设成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结构调整的示范区、功能完备的新型工业园区。(二)主要措施1、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加强发展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3、突出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倍增计划)4、深入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5、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6、加强服务协调,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三)2011年工作安排2011年,我市工业经济工作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荆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平台建设、集群建设、项目建设三大重点,继续优化发展环境,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实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长3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 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2 亿元,上缴税金5亿元。具体来说,突出五大建设,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1、以扩容升级为重点,加强平台建设。不断创优工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强松滋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全力建设城东工业园、临港工业园,为“十二五”打造两个百亿元工业园区奠定基础。城东工业园在土地规划调整的基础上,尽早启动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大桥连接线绿化带、永兴路以南五横路、振兴路排污管道等建设任务,适时启动大桥连接线南侧拆迁征地工作,力争2011年新入园企业达到8家以上。临港工业园立足建设交通便利、要素富集的现代产业园区,再投入2亿元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通港大道、疏港大道硬化、绿化、亮化的基础上,继续采取BT模式投资修建4.5公里发展大道、1.5公里滨湖大道和3条次干道。抓好园区自来水厂、电网、通讯、供排水管网建设和征地拆迁、土地平整工作,启动荆州港松滋港区和第二处安置小区建设,储备工业用地4000亩。重点发展资源型产业和对环境承载容量要求较高的产业,力争引进5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落户。城北工业园要扩充规模,打造中小企业集聚创业的活力园区。刘家场工业园要突出矿产品加工特色,科学编制控制性详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储力度。适时启动涴市钾化工园区建设,制定进出通道、港口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申报松滋为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争取成为全省临港新城试点城市。2、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强产业建设。强力推动产业倍增计划的实施,重点培育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型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新型能源、矿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白云边酒业集群发展壮大,抓住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60家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和白云边被誉为中国白酒第五香浓酱兼香型代表的机遇,做大做强白云边这一龙头,带动集群企业快速扩张,实施白云边工业园、宜宾酿酒基地和武汉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白云边公司上市工作,使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利用松滋丰富的农副产品加工资源,吸引国内外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我市投资,新上水果、饲料、牲猪屠宰等精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培育资源型化工产业。服务好锦辉化工公司“岗钾1井”勘探开发,在资源详查的基础上,编制好钾、锂、铷、铯等稀有材料的综合开发规划,适时启动资源型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加速丽源化工二期扩建,推动丽源化工与中化集团合作,建成中国最大的纺织化学品生产基地;支持斯凯达生物制药做大做强,开发高端的兽、禽、渔类医药系列产品。推动机械电子产业提档升级。利用城东和港口工业园两个发展平台,以宜化集团收购三盟机械公司为契机,推动我市机械产业改造升级。支持三盟机械新上化工机械和工业阀门项目,鼓励科地车业、金津机械、赛尔机械、先行液压机械等机械制造企业加强新产品研发,扩大规模,共同做大做强我市机械制造业。进一步加强对飞利浦湖北公司的服务,鼓励其加快转移国外生产线,同时支持飞欧电器、松滋汽车灯泡厂进一步发展壮大,努力建设全球汽车照明的重要生产基地。引导先行科技与先进企业合作,开发LED等高科技电子产品。鼓励市内其他机械制造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合作配套或引资新上项目,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抓住机遇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支持金犀牛服饰、神舟纺织、望春花纺织、海兴卫生用品等企业扩能项目全面达产效益,同时促进芭蒂娜服饰、飞鹰服饰、云岭服饰、福力德鞋业等项目加快建设步伐,年内竣工投产。抓住荆州印染工业园成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国家印染循环经济研发生产基地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引进印染、洗水等配套企业,推进纺织服装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强自有品牌建设,促进我市纺织服装加工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积极服务松滋核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加快凯迪生物质发电厂建设,确保年内投产发电。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优势,实施水电综合开发。支持先行太阳能加快发展,促进松滋油田进一步扩大产能。争取湖北能源集团投资建设230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抓住“岗钾1井”勘探开发的机遇,引资新上地热发电项目。引导矿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以双七公司为龙头,适时实施扩能项目建设,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水泥制造业。利用松滋矿产品资源优势,吸引外资发展工业陶瓷和耐火材料项目,引进特种玻璃生产线项目,加强新型建材的技术引进和研发,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业。3、以以商招商为重点,加强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创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方法,逐步实现招商引资由行政主导向企业主体和行政推动相结合转变。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宜昌等重点区域,突出我市资源、产业链、发展平台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强项目策划,开展以商招商,引导本地企业家走向联络、洽谈、推介的前台,主动出击捕捉招商信息,寻觅合作项目。对全市10支招商小分队重新编组,根据重点跟踪的产业、项目确定重点招商区域,力争引进3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亿元以上。扎实开展项目建设见效年活动。2010年,全市确定了42个重点在建工业项目,总投资43.6亿元。其中白云边公司完成4万吨白酒生产基地和四星级宾馆主体工程建设,延伸产业链,规划兴建上下游产品工业园;三盟宜化化工机械扩建工程;丽源科技二期、凯迪生物质发电厂、飞利浦引进国外生产线、双七水泥余热余压发电、思达生物医药中间体、铭华生物科技、海兴卫生用品扩建、科地车业摩托车组装、巴蒂娜服装加工、天鹰制衣、鑫德化工钡盐深加工等项目。对重点在建项目继续实行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部门负责、一套专班服务的责任体系,完善“一月听一次汇报、进行一次排名,一季度开展一次观摩、结一次帐,排名靠后的乡镇、部门说明情况”的推进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抓好工业项目协调服务,力争早日投产效益,争取一批意向性项目顺利签约并及早动工建设,形成“十二五”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4、以成长工程为重点,加强企业主体建设。坚持推进企业成长工程的实施,力争2011年新成长规模企业达到20家左右,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80家左右。激励和引导一批有潜力的企业抓住当前在利时机,继续增加投资新上项目,壮大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销售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左右,入库税金过千万的企业达到8家左右。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力度,重视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条件的企业要开展品牌创建和质量标准认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减排有关政策,加强减排效能监管,实现涉水涉气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清洁生产,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全民创业,修改完善全民创业激励政策,创优全民创业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创业门槛,再掀全民创业热潮。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以企业家协会为平台,加强学习培训和横向交流,重视企业家经营能力的提高。引导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不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5、以优质服务为重点,加强环境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发展合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优先发展工业,切实将行政资源向招商引资、工业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