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doc_第1页
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doc_第2页
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doc_第3页
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宝坻区新开口镇初级中学 共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新开口中学课堂教学教案年级八学科语文主备人刘海霞授课教师备课日期2014年11月20日授课班级授课日期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 教 学 目时 标1. 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2. 学习并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探究课文的写作技巧。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培养和提高概况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整体学习并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探究课文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培养和提高概况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教学方法预习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时1-2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销声匿迹( ) 簌簌( )衰草连天( ) 翩然( )风雪载途( ) 连翘( ) 草长莺飞( ) 悬殊 ( )2解释下列词语。次第: 孕育:销声匿迹: 簌簌:载途: 周而复始:3大自然的语言作者 ,我国 家、 家、 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4本文是一篇 ,按说明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 和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是一篇 说明文。5“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课前完成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巩固提升4本文是一篇 ,按说明对象不同,说明文可分为 和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是一篇 说明文。5“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1、速读课文,理清层次: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结构层次)?2、分别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1、本文是介绍“物候”的有关知识,为什么先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2、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3、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方法诗句及出处: 物候规律: 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2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4、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小组合作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生物和环境答案1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层叫做生物圈。2第句。3第三段第句和第句之间。4原生: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次生: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5水 气 渣6对于因自然界自身的因素造成的破坏,重点在预防,降低破坏程度;另外要严格约束和控制人类自身的活动,力求不造成破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赏析语言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左右”一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抓住关键词“苏醒”,从它的修辞手法方面分析所说明的事物特征。) 3、“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抓住关键词“苏醒”,从它的修辞手法方面分析所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