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漳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我国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2013年 1月4日摘要国家统计局表示,2010年上半年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最终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下拉GDP增长负2.9个百分点。作为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金融,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金融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中的枢纽和动力作用日益突出,长期以来就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热点。无论是在经济高速发展期,还是在金融危机的衰退期,刺激金融已经是最常用,最管用的方法之一。居民金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居民金融需求的增长是拉动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金融行为的多样化,金融行为及其规律的把握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对金融相关领域的关注愈发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力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金融业为个案,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在合理阐述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联性,深入考察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分析了19782009年金融业金融率、金融需求弹性系数、金融对经济增长贡献以及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变化情况,在实践中印证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为后面章节(?)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运用模型对数据实证模拟,研究金融业金融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因果关系,得出金融业金融与经济增长存在的长期均衡,金融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结论。其次,研究金融业现金居民的金融现状和特征,分析了金融业居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剖析了制约金融业居民金融制约经济增长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扩大金融需求的鼓励性政策思路:提高现金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积极发展金融信贷,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流通秩序,优化金融环境。关键词:金融;经济增长;金融业Abstract National Statistics said GDP growth in first half of 2010 the three requirements, the final consumption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53.4%, driving GDP growth of 3.8 percentage points.Investment on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87.6%, driving GDP growth of 6.2 percentage points.The contribution of exports to economic growth rate was negative 41%, down 2.9 percentage points of negative GDP growth.As economic growth of the three carriage, one of the consumer, in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ritical period,virtuous circle of consump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hub and power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has long been a hot topic in many scholars,.Both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r recession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boost consumer spending has been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nd most useful methods.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reproduction, the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for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the main driving force, as the economy and consumer behavio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iversification, consumer behavior and the law of the grasp of important macroeconomic operationstatus, people concerned about the increasingly consumer-related area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background, this paper seeks to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to Zhangzhou Case, on the impact of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system.First of all, a reasonable set of internal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relevance, in-depth study on the basis of application research.Analysis of the 1978-2009 consumption rates in Zhangzhou City, consumer demand elasticity, consumer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 and consumption growth correlation with the changes, in practice, prove consumption on the role of economic growth.Analysis of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growth, the mechanism for the later chapters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Then empirical data using model simulation, Zhangzhou 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dynamic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and short-term causal relationship, obtained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Zhangzhou City, the existence of long-term equilibrium, consumption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nclusions.Secondly, the study of the consump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Zhangzhou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s of Zhangzhou C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analyze the constraints of Zhangzhou City, the consumer constraint on economic growth.On this basis, proposed incentives to expand consumption demand policy ideas: to improve rural incom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promoting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rural areas, raise farm income, developing the rural market; improv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consumption;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credit, personal credit system to speed up; standardize the market order flow, th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nsumption;Economic growth;Zhangzhou City目 录中英文摘要(I) 引言(1)一、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1)(一)金融业的金融水平(1)(二)金融业的经济增长水平(2)(三)金融业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内涵(3)(四)金融业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3)二、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分析(8)(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微观促进作用(9)(二)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中观促进作用(9)(三)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宏观促进作用(9)三、金融业现金居民金融现状及不足(9)(一)现金居民金融的总体情况(9)(二)现金居民金融差距扩大(10)四、扩大金融需求的鼓励性政策思路(11)(一)制定居民收入增长政策(11)(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12)(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2)(四)大力发展金融信贷(12)参考文献(13)致谢(14)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发展异常迅速,外贸规模急剧扩大,在有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贸易摩擦增加,贸易环境有所恶化;出口额规模扩大使得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很容易导致经济发展的被动;出口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低等特征,不仅使得出口效益较低,甚至还要陪上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代价。因此,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并非长久之计。其次,从投资来看。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带动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金融却严重不足。用过高的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不但环境难以承载,还会出现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并有可能引发经济、政治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因此,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也是不能长久维持的。只有依靠金融拉动的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良性的经济增长。 从经济实践来看,金融需求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份额最大的需求,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相比,金融需求又是经济增长中最稳定、最基础的需求。一国经济发展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需求的大小,金融需求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转变为相对过剩经济和买方市场,金融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出来。然而,我国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诸如最终金融率和居民金融率偏低等问题,国内需求不足,尤其是居民金融需求不足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受到严重的国内市场需求约束,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国外发展经验和国内发展实践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投资、出口和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各不相同。近年来,我国出口频遭国际贸易壁垒,国内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现象严重,通过出口和投资有效推动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国内金融至少在现阶段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彰显,拓宽国内金融领域大有文章可做。(这几句话与前面有重复)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金融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中的枢纽和动力作用日益突出,金融已成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关键,因此,借鉴西方经济学中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居民金融需求的特征,认真分析居民金融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金融政策,不仅对丰富金融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 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1) 金融业的现金居民金融水平居民金融水平是指居民在期货产品和劳务的金融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它主要通过金融的期货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居民金融水平,是按国内生产总值口径,即包括劳务金融在内的总金融进行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居民金融水平(元/人) 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金融总额? 根据计算居民金融的不同价格,可以计算出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居民金融水平和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居民金融水平,后者便于观察居民实际金融水平的增长变化。为了观察居民金融的实物构成,还可以进一步计算各种金融品的平均金融的数量和金额,以反映居民在取得基本生存资料的基础上逐步向需要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图1 金融业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金融水平资料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城镇居民实际金融水平与农村居民实际金融水平发展均比较快。1978年城镇居民的人均金融水平为455元,到了2009年人均金融水平已达到15739元,增长了34倍。1978年农村居民的人均金融水平为140元,到了2009年人均金融水平达到6037元,增长了43倍。金融业现金居民金融水平的问题研究从图1来看,1978年到2009年间,金融业城镇居民金融水平的增长速度比农村居民金融水平快。特别是在1993年到1997年间,城镇居民金融水平出现快速增长,而农村居民金融水平则呈现较平稳的增长态势。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较强,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的改革、各项经济政策的调整所引起的外部经济变革与波动,以及相伴随的高通胀对城镇居民的金融水平影响较大。而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仍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自然受外部经济变革与波动的影响较小。从1990年开始,城镇居民的金融水平开始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而农村居民的金融水平上升的趋势则较为平缓,主要是因为在改革的进程中,存在现金分割的“二元”现象,很多惠及城镇居民、能够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改革措施,农村居民享受不到。(2) 金融业的经济增长水平金融业是中国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改革开放30年来,金融业经济逐年增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增长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全省综合实力有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由于福建自身的历史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投资规模小,占全国投资比重低,经济发展基础不稳固、自我积累水平仍较低、瓶颈制约依然突出等是长期困扰金融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今后投资总量的扩大和能力的提高,仍将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的关键性因素。目前金融业经济增长呈现粗放式的主要表现: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投资需求的扩张;投资外延化趋势明显,投资效益有待提高;科技进步明显加快,但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增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经济增长伴随着环境恶化。转变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由于福建自身的历史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投资规模小,占全国投资比重低,经济发展基础不稳固、自我积累水平仍较低、瓶颈制约依然突出等是长期困扰金融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今后投资总量的扩大和能力的提高,仍将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的关键性因素。我们在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拓展外延的同时,要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福建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走在前面,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要求,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深化投资内涵质量,提高投资效率,形成发展合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3) 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内涵 金融,通常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期货资料和劳务的生产与生活中,对期货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耗过程。金融有两种:一种是生产金融,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而为一的;另一类是生活消耗,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原来意义上的消耗”,是人们每天金融已生产出的金融资料(包括劳务消耗)来满足自己的期货文化需要的金融行为,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我们通常所说的金融就是指后者。而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金融是指最终金融,它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金融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期货、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金融支出。根据金融主体不同,最终金融分为居民金融和政府金融,居民金融又可细分为城镇居民金融和农村居民金融。 关于经济增长的内涵,我国经济学界存在以下几点共识:第一,经济增长的结果或表现是生产能力的扩大和期货财富的增加;第二,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各种生产要素在量方面的扩大和质方面的提高;第三,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通常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从上述关于经济增长的含义及论述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集中体现与结果是商品供给总量的不断增加,即总产出的持续增加,这种增加是由产出能力的增长带来的,并且大多的经济增长都伴随着结构的变化。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增加与价格的波动,经济增长就是人均实际产出的增加。考虑到目前世界各国都采用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增长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从研究问题的一致性出发,本文所涉及的经济增长是指总产出的增长,并用GDP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增长率,当然,这只是基于定量分析的需要。(4) 金融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1.经济增长对金融的决定作用 经济增长决定金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金融,同时分配、交换和金融又反作用于生产,但是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是金融的基础,决定着金融水平,也决定着金融结构和金融方式,没有生产,就没有金融。经济增长对金融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收入分配制度、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发展。2.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金融的增加,经济增长对金融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金融,金融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金融,同时,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金融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 城镇居民金融和农村居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图要重新自己用软件画。要有图编号,数据来源等。图1-2 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图二、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分析 (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微观促进作用 金融适度增长通过改变企业生产要素构成和生产力结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微观主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作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的生产要素构成和生产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中,只有人是最活跃最具创造性的要素。不管什么时代,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都只是人改造自然的产物,现在的控制器、电脑、自动化按钮虽然可以取代人力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甚至出现了无人车间、无人工厂、无人办公室,并且数学化的信息技术等使得一切都可以虚拟化,但它们本身都是人劳动的结晶。因此,劳动对象的新发现,劳动工具的新创造,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离不开人的创造性劳动,如人的知识、科技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生产要素中的主导因素。生产力结构由传统的期货要素主导型向智力要素主导型转变。这段说不通(二)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中观促进作用 金融需求是有层次的。随着生产力水平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要也在不断发展。但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收入水平决定了需要的满足是有限度的,只能满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是金融率和金融增长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体现在,只有金融适度增长,从而人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以后,还有在发展和享受方面不断增加的金融支出才能形成经济增长中的良性循环,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和主导产业高速成长才能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总背景下,推动服务产业,尤其是知识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金融适度增长是拉动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的根本动力;拉动主导产业高速成长通过产业链的联系促进产业延伸和协调发展;推动服务产业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推动信息产业高速成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推进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三)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宏观促进作用 从国民经济循环角度分析金融适度增长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金融环节,任何环节间发生脱节,都会使国民经济循环受阻。交换和分配作为联系社会再生产流程终点和起点的中间环节,在此不予涉及。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其投入的因素本身来自生产,而其全部内容则来自金融。劳动作为一切生产要素的基本条件或者说是最终的生产要素本身就是金融的产物。在国富论开篇中明确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原本就是供给这国国民每年金融一切生活必需品方便品的源泉。”而适度金融作为劳动的补偿,其本身即促成了社会产品的价值补偿和期货补偿,也构成劳动的技能、激励因素和动力源泉。金融的适度增长刺激了经济良性循环中的生产增长,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和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说明,人们的需要越发展,满足需要的手段也越发展;满足需要的手段越发展,使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又引起新的需要,又促进满足需要的手段不断发展,使生产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只有金融和投资增长相对平稳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推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现在我国经济已全面进入买方市场,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合理发挥金融、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功能。刺激金融适度增长,诱导投资结构和方向,调整资产存量结构,充分发挥投资带动金融增长的经济效应,不但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也将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部分内容可以查看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宏观部分关于金融理论的论述。而且这部分内容最好放在第一部分的理论。三、 金融业现金居民金融现状及不足进入2010年,根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数据,一季度各金融机构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765款,同比增加395款,增幅达28.83%。2季度4月发行量创历史新高,国有银行发行产品233款,股份制银行发行量479款,城市商业银行发行量86款。中资银行共发行产品798款,环比增幅11.5%;外资银行发行量33款。不过,本月发行量创新高原因错综复杂:央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对于人民币加息的预期减弱。另外,股市表现不佳、房价近期遭遇政府部门“国十条”强力调控,银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普通老百姓为数不多的投资选择。单位(个)图1-3 近一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图下图为根据网络数据绘制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概况的表格,数据包括了市场规模和产品数量。 图1-4 我国个人理财市场数据一览图(二)现金居民金融差距扩大 在各项惠民政策的影响下,金融业现金居民收入加快,但增幅明显低于经济增长率。据统计,2007年与1978年比,金融业GDP年均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8%。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赶不上经济增长率,影响了金融能力的提升。现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5至2007年现金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00)连续3年为2.8:1,为1978年以来最高,2007年现金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额首次超过万元,达10038.3元,也是1978年以来最大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金融能力低,农村金融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成为长期制约金融业居民金融大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1978年全省农村金融品零售额占全社会金融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1.1%,1990年降为52.8%,2007年降到33.8%。近7成的农村居民仅占全省金融总额的3成多,较多的农村人口与较低的农村金融市场份额极不相称。农村金融乏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趋弱。2007年全省农村金融对全社会金融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25.7%,比上年低1.5个百分点。(数据太老,下同) 2007年金融业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的人均金融支出24781.6元,是最低收入户组和中等收入户组家庭金融支出的5.1倍和2.6倍;2007年金融业农村居民高收入户的人均金融支出6402.8元,是低收入户组和中等收入户组家庭金融支出的2.4倍和1.6倍。由于金融业居民家庭收入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中等收入户家庭所占比重低,对金融的贡献小,拉动力也显不足。 农村居民的金融水平以及边际金融倾向均低于城镇居民,在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上与城镇民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根据统计年鉴显示,2004年金融业农村居民的人均食品金融支出占42.23%,城镇居民占35.73%,比城镇居民高出6.5%。农村居民人均金融支出中,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等项目分别比城镇居民低。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部分可以,但是要查2009年金融业的年鉴数据进行分析。四、扩大金融需求的鼓励性政策思路(一)制定居民收入增长政策收入是决定金融的首要因素,居民收入是金融启动的杠杆。应采取有效措施,实实在在地增加居民稳定的可支配收入,改变长期以来低工资、高积累的政策,保证居民的收入增长率大体等于经济增长率。一方面要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就业问题是影响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首要因素,也是今后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针对当前城镇职工就业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积极扩大和增加就业。这就要求,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领域,吸纳城镇失业、下岗人员;二是积极促进和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缓解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农民占全国人口的6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金融群体,农村市场蕴涵巨大的市场潜力。首先,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然后,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促进现金统筹协调发展,消除人口转移的制度性障碍和政策限制,保证现金劳动者在就业机会就业环境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公平,建立竞争、开放、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资源在现金之间以及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居民更新金融观念。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成果的内在机制,为农民工的城镇化提供制度保障,努力缩小现金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水平。逐步提高城镇低收入者基本生活的最低保障标准,构建社会安全网,扶助低收入群体,使之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提高。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对于高收入阶层,一方面依法保护通过合法经营、勤劳工作取得的收入;另一方面,依法通过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差距。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通过征收工资源税(?)、特许经营税等手段将行政性垄断所得收归国有,调节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弥补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自发扩大的缺陷,保护全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尤其是保护低收入群体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安全网”。目前,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完善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范围和低保标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而且不能发生新的拖欠;坚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础上,力争做到个人账户实帐运营,同时加快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的研究制定。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转移进城的新职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可行办法。在农村建立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救济系统,形成个人、政府、社会多方面的救济款筹集渠道,满足农村贫困群体多层次的救济要求。针对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建立工伤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在土地征用费用的补偿上,应包含养老保障因素。(四)大力发展金融信贷金融信贷的实质在于,它把居民的现期金融与未来金融结合起来,使居民的金融计划成为跨时期的,实现各个时期的满意金融。金融信贷能缓解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加速居民将潜在金融转化为现实金融,从而推动经济均衡运行。个人信贷的扩大对我国住房和汽车金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在发展信用金融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加快金融信贷法律体系建设。完善的法律体系是金融信贷得以健康发展的保障。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金融信贷的法律,这是金融信贷发展的法律制约,加快金融信贷领域的立法进程,明确居民、银行的责、权、利,为开展金融信贷提供好的法律环境应是当务之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性的社会信用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学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汉字收集资料课件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检测卷(无答案)
- 2025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二十中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 总承包合同(合集15篇)
- 户口申请书15篇
- “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知到智慧树答案
-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楷书凌
- 汉堡店加盟商业模式
- 永州市教师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GB/T 45089-2024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
- 脑水肿的诊断与治疗
- 脓毒症抗炎治疗策略
- 财务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
- 电动汽车V2G技术
- 田忌赛马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
- 高三年级年级主任工作计划
- 2023风光互补路灯设计方案
- jgj592023安全检查标准完整版
- 关节松动技术-上肢关节松动术(运动治疗技术)
- 2024CSCO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