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doc_第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doc_第2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doc_第3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doc_第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始得西山宴遊記講義一、重要字詞形音義形音義作者、題解洼然深陷的樣子河東解縣地名垤小土丘鞭辟入裡鞭辟入裡文章或見解深刻透澈攢蹙聚集針砭時政刺,告誡隱遯同遁,逃避課文、注釋縈青繚白繚繞僇人辱縈青繚白青青山;名詞惴慄憂懼不安縈青繚白白白雲;名詞其隟也空閒外與天際際接施施而行慢慢地培塿小土丘漫漫而遊無目的地引觴滿酌酒杯披草而坐撥開頹然倒下的樣子相枕以臥動詞;頭靠著東西躺著蒼然暮色蒼然灰暗的樣子夢亦同趣同趨,前往與萬化冥合萬化萬物斫榛莽砍伐與萬化冥合冥合渾然融合焚茅茷草葉茂密吾嚮之未始遊以前衽席臥席簸箕畚箕岈然隆起的樣子二、國學常識(一)柳宗元1.字號: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河東為其籍貫),亦稱柳柳州(曾任柳州刺史)。2.生平要略:(1).自幼精敏好學,二十一歲中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2).順宗時參與王叔文等人主持的永貞革新運動,被貶為永州司馬。同案遭貶司馬者有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史稱八司馬事件。(3).元和十年改任柳州刺史。與劉禹錫有以柳易播的情義。其詩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寫其改貶柳州的心境;而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則是生活在柳州十多年來鬱憤的心情寫照。(4).卒於柳州刺史任內。3.文學主張:文以明道。4.思想:以儒家為主,而旁及佛、道及諸子百家。5.談論師道: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稱自己不欲為人師,而當代唯有韓愈一人犯笑侮,收召後學,因抗顏而為師6.風格:韓愈稱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7.擅長作品(1).議論文:論辨精密,分析事理別開生面。名作有封建論、六逆論、桐葉封弟辨。(2).寓言:承襲先秦寓言傳統而另有創新,柳氏寓言跳脫說理,而有諷刺世態之意,並時以幽默諷刺的筆法,反映時政,表達憂國憂民之心;寓言至柳宗元,始能單篇獨立成文。名作有三戒(永某氏之鼠、臨江之麋、黔之驢)、蝜蝂傳、捕蛇者說。(3).傳記:承襲史傳傳統,刻劃生動。其傳記不只著眼於當代名士,對於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亦多所關注。名作有段太尉逸事狀、種樹郭橐駝傳、梓人傳。(種樹郭橐駝傳、梓人傳亦帶有寓言性質)(4).遊記:脫胎自酈道元水經注,文筆清麗,有強烈的感染力。永州八記為柳宗元遭貶永州司馬後,自放於山林水澤之間,將其困阨感傷的心境,寄託在遊賞山水之間,昇華而出的名作。八記依次為: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石城山記,八記各自成篇,但又互相連貫,好像一軸長卷,展現永州一景又一景的精美山水畫。8.詩作:長於山水詩,詩作俊麗清新,多作於被貶謫之後。9.地位:與韓愈同為古文運動提倡者,並稱韓、柳,兩人亦同為唐宋八大家之列。10.評論:(1).宋黃震曰:摹寫山水,以舒其抑鬱,則峻潔精奇,如明珠夜光,見輒奪目。此蓋子厚放浪之久,自寫胸臆所謂大肆其力於文章者也。(2).明王世貞說:永州諸記,峭拔緊潔,其小語之冠乎!(3).清劉大櫆云:山水之佳,必奇峭,必幽冷。子厚得之以為文,琢句鍊字,無不精工,古無此調,子厚創為之。(4).清姚鼐古文辭類纂雜記類選柳宗元遊記至十八篇,遠出韓、歐、曾、蘇諸家,可見其傾倒之一斑。(5).蘇東坡極推崇柳詩,曰:李、杜之後,詩人繼出,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蘇氏認為柳詩在韋詩之上,晚年極似陶淵明詩。(6).嚴羽謂: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騷學。退之、李觀,皆不及也。(7).劉辰翁激賞柳詩:子厚古詩,短調沉鬱,清美閒勝,長篇點綴清麗,樂府托興飛動,退之故當遠出其下。韓愈、柳宗元比較字號生平文風思想師道著作頌贊韓愈字退之卒諡文自謂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追封昌黎伯三歲而孤,兄嫂撫養成立。歷任官職,直諫敢言。憲宗時曾因諫迎佛骨,被貶潮州。力倡古文運動。醇正闊大,文以載道為主。長於議論。屬陽剛風格以儒家正統自居,排抵佛、道好為人師,作師說闡明從師問之之要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謂: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一言而為天下法,匹夫而為百世師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柳州又稱柳河東累官禮部員外郎。坐王叔文黨貶永州司馬,後徒柳州。文以明道為主,雄深雅健,似司馬遷。長於遊記。屬陰柔風格儒、佛、道三家並修,兼融諸子思想不好為人師,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說明不願為人師之心意柳河東集唐宋八大家。永州八記為千古寫景名篇。(二)始得西山宴遊記1.出處:本文選自柳河東集,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2.寫作背景:本文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時柳宗元三十七歲,因坐王叔文黨貶永州司馬。3.釋名: (1).始得:說明作者真正的遊賞乃是從西山開始,也暗示作者的心境從此是一個轉折,一個新的開始。(2).宴遊:即樂遊之意,文中有飲宴作樂的場面,也有遊西山物我兩忘的逍遙之樂。(3).記:記錄,說明本文為一趟遊程的記錄,也點明文體屬於記體散文。4.主旨:本文記敘作者發現西山的經過,和登西山時物我兩忘的感受,並藉西山的怪特象徵自己,寄寓作者被貶遭憂的心境。5.結構:第一段:敘述貶謫永州,內心憂懼,日以山水遣懷。第二段:敘述發現西山及開路登覽之經過。第三段:描繪西山之特出。第四段:敘述西山宴遊,物我兩忘的心境。第五段:補述作記時間。6.特色: (1).文章與題目緊密結合:文章處處與題目相扣,題目中無一字無著落:始得:由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之西山之怪特這一句說明自己未曾真正感受遊歷之意。文章末段又說然後知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說明題目裡的始得二字。西山:本文第二段坐法華西寺,望西山,始指異之寫發現西山及開路登覽之經過,第三段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峌若穴描繪西山之特出,皆緊扣西山來作敘述。宴遊:引觴滿酌,頹然就醉這一段說明了宴遊的情形。記:文章最末故為之文以志,說明了題目中的記字。(2).句法駢散錯綜:本文雖是散文,但大量使用對偶與排比句,文句錯落有致,變化多端。(3).句式與句意相對應:本文句法多變,不同的句法反應出不同的情境與心境。首段: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大量採用排比頂真句型,造成流水般流暢平順的語調,用以突顯未得西山之前的遊歷是如同一種不知不覺的日常習慣一般,看似頻繁卻無深刻的印象,宛如流水帳,自然流逝,卻漫不經心,沒有收穫,不曾感動。次段: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連續使用三字句,三是單數,句子又短,讀來短促急切,正如登山時急促的步伐與呼吸。第三段: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隱遯;縈青繚白,外與天際。此段用了錯綜句法,用以描繪起起伏伏,錯綜變化的山勢。(4).主旨明確:作者登西山後的心境是: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正是全文主旨。(5).前後對比、呼應:首段說明未得西山之前的遊歷,是不深刻的;之後描寫得西山後的遊歷,深刻而難忘,兩相對照,前後呼應。(三)遊記1.性質:遊記是一種作者親身遊歷的記錄。題材通常取自旅程中的自然、人文景物,內容則主要描寫旅途的見聞與感受。寫法多種多樣,可以記敘、可以抒情、可以寫景、可以議論。2.文體:遊記在古文分類中屬於雜記類,今日則可歸入旅行文學。3.起源:我國的山水文學肇始於魏晉,成熟於唐宋。魏晉大量的山水詩及某些寫山水勝景的書信,有精彩的山水描繪,可視為遊記文的前身。(著名的山水詩人如謝靈運,其詩作對自然景物刻劃細緻入微,被視為山水詩人之宗;狀繪山水的書信則如吳均與宋元思書,描寫自富陽至桐廬一帶的奇山異水。)4.流變:(1).南北朝酈道元水經注雖屬地理類書籍,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視為遊記文學的開山祖。其寫景文字遣詞精練,片語隻字,妙絕古今。開創了山水遊記的先河,對後代的影響很大。(2).唐遊記文學真正趨於成熟乃在唐代,其代表作家是柳宗元。柳宗元困頓於永州,卻在永州留下了清麗雋秀的諸多遊記作品。其山水遊記的特色,承襲了水經注山水遊記筆法細緻精工的傳統,但又在筆觸中抒發了個人的記遇和感懷,使得山水遊記呈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3).宋宋代是一個理性精神昂揚的時代,這也影響了遊記文學的面貌。在宋代記遊的散文中,開始出現借遊歷來說理的傾向,因事見理,展現哲理化的知性趣味,開闢了遊記文學的另一蹊徑。如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蘇軾石鍾山記均具有此一性質。(4).南宋至明南宋以後發展出一種日記體的遊記。作家將長途旅遊的見聞按日寫出;既寫行程,又記遊蹤。如南宋陸游入蜀記、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均是。(5).明末至清明清是山水遊記大量產生的時期。比較有特色是隨著晚明小品的興起,而出現的記遊小品。這一類作品往往清新動人,富於情趣,其遊記不一定要抒情或說理,但通常能展現作者獨特的審美觀與心靈境界,與唐宋遊記風格迥異,別有一番妙趣。如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張岱湖心亭賞雪、西湖七月半等,均是名作。5.名篇:遊記篇名作者時代內容與特色水經江水注酈道元北魏描寫長江水道的源流變遷,和沿岸的山川景物、故事傳說。文字簡潔生動,又兼有駢文修辭精細的特色。對三峽奇景的描寫,更是傳頌古今。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唐永州八記的第一篇,記敘作者發現西山的經過,和登西山時物我兩忘的感受,並藉西山的怪特象徵自己,寄寓作者被貶遭憂的心境。鈷鉧潭西小丘記柳宗元唐永州八記的第三篇。本文記小丘遊覽之勝,運用借景抒情筆法,描寫小丘的奇美,同情它被人棄置的不幸遭遇,寄託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記承天寺夜遊蘇軾北宋記蘇軾看見月色,引起賞月的興致,遂到承天寺邀張懷民一同賞月。借與張懷民夜遊賞月一事,抒發自己雖被貶謫仍坦然面對逆境、自得其樂的安然之情。遊褒禪山記王安石北宋遊褒禪山記通過遊山的經歷,闡述治學必先有志,不畏艱險,而且要深思而慎取,才能獲得成功。前半篇記遊,後半篇說理,記敘與議論緊密結合,感性體驗昇華為理性認識,含義深刻,啟迪心智。晚遊六橋待月記袁宏道明萬曆廿五年,袁宏道辭去吳縣知縣,首次漫遊西湖,並寫下十六篇西湖雜記,本文為第二篇。全文環繞待月鋪述,以水漲船高的結構呈現待月的過程。作者以個人審美觀為主線,借自己對西湖景致的獨特欣賞,來呈現不同凡俗的性靈與心志。湖心亭賞雪張岱明湖心亭賞雪描述崇禎五年時,作者於大雪之日往西湖賞雪之情景。短短百餘字,以精美細膩之筆,既寫西湖雪景,復寫人物清雅,情境俱美,令人味之不盡。西湖七月半張岱明西湖七月半一文的重心不在寫西湖之景,在寫西湖之人,文中記杭州西湖的遊人各種不的同情態,顯見作者熟悉杭人風習,觀察深入細緻,描摩盡致,獨樹一格。三、字義比較字意義詞性例句自自從介詞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臺灣通史序)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自己代名詞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訓儉示康)而就連詞覺而起,起而歸。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教戰守策)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你代名詞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像,如副詞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項脊軒志)如果,假設連詞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廉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卻轉折連詞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有我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此何地也,而汝前來。(左忠毅公軼事)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而且,又連詞輕霜露而狎風雨。(教戰守策)授之書而習其句讀。(師說)因因為連詞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因而,於是連詞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云。(義田記)受不能捨,因置草堂。(與元微之書)因摸地上刑械。(左忠毅公軼事)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琵琶行并序)沿襲動詞殷因於夏禮,其損益可知也。(論語)因循苟且。接著連詞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憑藉介詞未若柳絮因風起。(世說新語)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憑藉著他人的力量登上國君之位,卻反過來殘害他,這是不仁德的表現)之此,這代名詞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蓼莪)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項脊軒志)的結構助詞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有我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於是而有英人之役。(臺灣通史序)漁夫樵夫之舍。(黃州快哉亭記)無義助詞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廉恥)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頹倒下形容詞引傷滿酌,頹然就醉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記)意志消沉形容詞頹靡不振。趣同趨,往動詞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趣味名詞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同促,催促動詞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史記項羽本記)洋洋廣闊無邊的樣子形容詞副詞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喜悅得意的樣子形容詞副詞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岳陽樓記)施施緩慢而行的樣子副詞施施()而行,漫漫而遊。喜悅自得的樣子副詞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孟子)四、字義比較形音義詞例形音義詞例1繆繆修補器物未雨綢繆3惴惴憂慮恐懼惴懼、惴慄妙姓繆先生揣揣忖度猜想揣測、揣摩謬錯誤的,通謬繆論、繆說湍湍水流迅急湍急、湍流木通穆秦繆公端端事物的兩頭皆稱為端尖端、末端、筆端謬謬荒唐、不實荒謬耑專特地。同專耑送、耑達瘳瘳病癒病瘳耑事物的起始。通端尖耑、末耑蓼蓼植物名紅蓼、蓼藍4隟隙裂縫,空暇。同隙間隟戮長大的樣子蓼莪剿剿滅絕消滅剿匪、圍剿、清剿戮戮殺殺戮巢巢鳥類、昆蟲等動物的窩鳥巢、蜂巢戳戳圖章、印記郵戳、戳記5縈縈糾纏環繞縈繞、縈青繚白2慄慄因恐懼而發抖戰慄、不寒而慄熒熒燈光微弱的樣子燈火熒熒栗栗植物名栗子煢煢孤單煢獨無依粟粟植物名,俗稱為小米義不食周粟瑩瑩光潔明亮晶瑩溧溧河川名溧水塋塋填墓墳塋篥篥樂器名觱觱篥螢螢動物名螢火蟲五、修辭修辭種類例句摹寫視覺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塿培為類. 轉品名詞轉動詞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枕本指枕頭,名詞;此指頭靠著物體而躺臥著,動詞)始指異之。(指本為手指,名詞;此為用手去指之意,動詞)外與天際。(際本指邊際,名詞;此指連接,動詞。名詞轉副詞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原指畚箕,名詞;此指像畚箕一樣地,副詞)形容詞轉動詞始指異之。(異,本指奇異,形容詞;此指覺得奇特,動詞)窮迴谿、窮山之高而止、而不知其所窮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形容詞轉名詞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青、白原指青色的、白色的,形容詞;此指青山、白雲,名詞)副詞轉動詞悠悠乎與灝氣俱。借代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以山的顏色(青)來借代指山,以雲的顏色(白)來借代指雲)頂真無遠不到.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醉則更相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覺而起,起而歸. 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 而猶不欲歸.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對偶句中對幽泉怪石尺寸千里攢蹙累積縈青繚白心凝形釋單句對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錯綜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原句應作:岈然若垤,洼然若穴)錯綜(1).定義:凡把形式整齊的詞句,故意抽換詞彙、交錯詞語、伸縮文句、變化句式,使其句式參差,詞彙別異,叫做錯綜。(2).類別:a.抽換詞面:以意義相同的詞語取代形式整齊的句子中某些詞語。例:輕霜露而狎風雨。(蘇軾教戰守策)=輕狎同義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蘇軾教戰守策)=甚過同義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音樂抽換為絲竹聲b.交錯語次:上下兩句語詞的次序,故意弄得參差不齊。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韓愈師說)=原句: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不焉。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原句:岈然若垤,洼然若穴。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原句:朱鮪涉血於友于,漢主不以為疑;張繡剚刃於愛子,魏君待之若舊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原句:江上之清風,耳得之而為聲;山間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歷史和海的,步履和貝殼,都在掩埋和整平中了。=原句:歷史步履和海的貝殼c.伸縮文句:把字數相等的句子,故意佈置成字數不等,使長句短句交相錯雜。例:我是一個生命的信徒。起初是的,今天還是的,將來-我敢說-也是的。(徐志摩迎上前去)(起初.,今天,將來三句句式一樣,但末句特地插入我敢說拉長字數)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養著兩丸黑水銀。(劉鶚)(這句話是用來形容王小玉的眼睛,前三者都是兩個字,末句增加字數變成如白水銀裡養著兩丸黑水銀的十一個字,屬於伸縮文句。)d.變化句式: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直述句和詢問句穿插使用。例: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孟子梁惠王上)(賢者亦樂此乎?是疑問句;賢者而後樂此轉換成肯定句;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又轉換成否定句)六、重要文意原 文文 意1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說明被貶心情,憂讒畏譏。意近於岳陽樓記:去國懷鄉,憂讒畏譏。2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利用閒暇,無拘無束地從容閒逛。3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漫不經心的遊歷,似是一種百無聊賴的自我排解4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顯示西山人跡罕至,須砍叢木,焚野草,以攀登之情形。5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說明西山四周皆被高與天齊的青山、白雲所繚繞。6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意指山脈連綿,高低起伏,高者如丘,低者如穴7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意指登高遠眺,千里景物,盡收眼底8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用以襯托西山之高峻。作者同時以西山的怪特,象徵自己節操的卓然不群。9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意指西山年代久遠,與天地同生,而不知其盡期。10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意指西山之廣大無際,而不知其盡頭。11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蘊含心凝形釋,物我合一的心境。12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與物同化、渾然忘我、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心境近似以下各句: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清風索我吟,明月喚我飲,醉倒落花前,天地為衾枕。13引觴滿酌,頹然就醉。形容飲酒樂甚,徜徉於美景之中14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暮色漸暗,景物已看不清楚,卻仍不想回去。意指暢遊西山,留連忘返。15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呼應了第一段所說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說明真正的遊賞自此開始,並暗示自己心境上的轉折,有一個新的開始七、延伸學習(一)柳宗元詩欣賞1.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注解】絕:沒有了。徑:小路。蹤:腳印。蓑:一種草的名字。這裡指蓑衣,用蓑草或者棕編成的、批在身上的雨衣。笠:用竹條編成、裡面襯以幹竹葉的大圓、尖頂的帽子,可遮雨、遮太陽。【語譯】在這下雪天裡,許多山裡的飛鳥都已經絕跡了,無數小路上的行人蹤跡也已經消失了。只見一隻孤獨的船裡,有一個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獨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釣著魚。【賞析】作者僅用二十個字,把讀者帶到一片幽靜、清寒的境地:充塞天地間的全是潔白的雪,整個宇宙間萬籟無聲,一塵不染,清冷到令人生敬、生畏。而漁翁端坐其間、獨自垂釣,愈顯其清高孤傲,守志不渝,不為環境所動的超然品格。讀之使人始而生憐、繼而生愛、再而生敬。詩人以傑出的天才而在二王八司馬事件中一再遭到貶謫,被放到蠻荒的永州。他在困境中磨心勵志、守道不移,最後歸心佛法而入道。此詩正是詩人為自己當時心態和處境所作的一幅自畫像。2.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迴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注解】西岩:湖南永州西山。欸乃:搖櫓的聲音。無心:指雲自由自在飄動。【翻譯】漁翁傍晚的時候在西面的巖石上休息,早晨汲取清澈的江水,燃燒楚竹為薪。雲煙散盡日出的時候,已不見他的蹤影,只聽到他搖櫓的歌聲迴盪於青山綠水。回頭看天邊好像水由中流而下,岩石上無心的雲互相追逐著。【賞析】柳氏的這首山水小詩作於永州。詩寫了一個在山青水綠之處自遣自歌,獨往獨來的漁翁,藉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憤。詩的首二句是寫夜、寫晨。第一句平實自然,第二句卻奇峰突起,用語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謂超凡絕俗。三、四句為怪奇,寫煙銷日出,卻不見人了,忽然欸乃一聲人在遠方青山綠水中。這種奇趣的造語,勾勒出了悅耳怡情的神秘境界,從而可以透視詩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結尾二句,進一 款乃一聲山水綠句,歷來為詩人所玩賞稱讚。綠雖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3.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佔時名。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注解】十年憔悴:指被貶永州十年。到秦京:指應召至京師。嶺外行:指又貶到嶺南的柳州。【賞析】元和十年,也就是柳宗元被貶永州的快十一個年頭的時候,一紙詔書,把四十三歲的柳宗元召回了長安,又是四千里的奔波,但感受卻不一樣了,心中充滿了喜悅之情,到長安後,又是一紙冷冷的詔書,改貶他為遠州刺吏,因好友劉禹錫母親年老,他又主動上疏要求和劉禹錫相換,最後被改任命到更偏遠的柳州。他和劉禹錫便是同行到衡陽分手的,這也是兩人的最後一次的見面了,依依相別時,柳宗元寫下了這首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時代未曾給胸懷大志的他更多的機會,在柳州他有了刺吏這個實職,興修水利,發展生產,興辦學堂,可以說為柳州百姓做了不少實事,但長期的貶謫生涯積累下的疾病,加上生活上的困頓和精神上的折磨。四年後的一個秋天,柳宗元終於懷著一腔悲憤離開了人間。4.別舍弟宗一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注解】去國:離開國都長安。六千里:指柳宗元從長安貶往永州的路程。六千里為概數。萬死:死一萬次。柳宗元被貶的十二年,在永州就曾四次遭到火災,差一點被燒死。這裡用萬死的誇張詞語,是渲染處境的險惡。十二年: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貶任永州司馬,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離永州任柳州刺史,共十二個年頭。 【賞析】這是柳宗元被貶到蠻荒的柳州,送別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時寫的詩,情緒極度感傷悲憤。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從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寫了七言律詩別舍弟宗一送行,抒發了兄弟間的骨肉之情,也抒發了被貶竄南荒的憤懣愁苦之情。詩中說明被貶柳州,獨自一人離開國都長安六千里,十二年來,在荒僻的地方經歷艱難困苦,幾乎丟了性命。從字面看只是對自己的政治遭遇的實寫,卻飽含著詩人抑鬱不平之氣和怨憤淒苦之情。(二)柳侯祠(節錄)余秋雨 客寓柳州,住舍離柳侯祠僅一箭之遙。夜半失眠,迷迷頓頓,聽風聲雨聲,床邊似長出齊膝荒草,柳宗元跨過千年飄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傷。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擋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見到神貌。石塑底座鐫荔子碑劍銘碑,皆先生手跡。石塑背後不遠處是羅池,羅池東側有柑香亭,西側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這名目,只要粗知宗元行跡,皆耳熟能詳。 祠為粉牆灰瓦,回廊構架。中庭植松柏,東廂是碑廊。所立石碑,皆刻後人憑弔紀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辯識。由此想到,宗元離去確已很遠,連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時值清晨,祠中寥無一人,只能靜聽自己的腳步聲,在回廊間回聲,從漫漶走向清晰,又從清晰走向漫漶。 柳宗元到此地,是公元八一五年夏天。當時這裡是遠未開化的南荒之地,進行貶放罪人的所在,一聽地名就叫人驚慄,就像後來俄國的西伯利亞。西伯利亞還有那分開闊和銀亮,這裡卻整個被原始野林籠罩著,潮濕蒸鬱,暗無天日,人煙稀少,瘴疫猖獗。去西伯利亞的罪人,還能讓雪撬劃下兩道長長的生命曲線,這裡沒有,投下多少具文人的軀體,也消蝕得無影無蹤。面南而坐的帝王時不時陰慘一笑,御筆一劃,筆尖遙指這座宏大無比的天然監獄。 柳宗元是趕了長路來到這裡的。他的被貶,還在十年之前,貶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過得孤寂而荒涼。親族朋友不來理睬,地方官員時時監視。炎難使他十分狼狽,一度蓬頭垢面,喪魂落魄。但是,炎難也給了他一分寧靜,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自然相晤,與自我對話。於是,他進入了最佳寫作狀態,中國文化史擁有了永州八記和其他篇什,華夏文學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構建。照理,他可以心滿意足,不再顧慮仕途枯榮。但是,他是中國人,他是中國文人,他是封建時代的中國文人。他已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卻又迷惘著自己的價值。永州歸還給他一顆比較完整的靈魂,但靈魂的薄殼外還隱伏著無數誘惑。這年年初,一紙詔書命他返回長安,他還是按捺不住,欣喜萬狀,急急趕去。 當然會經過汩羅江,屈原的形貌立即與自己交疊起來。他隨口吟道: 南來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汩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汩羅遇風) 這樣的詩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師之手,讀著總讓人不舒服。他提到了屈原,有意無意地寫成了楚臣,倒也沒有大錯。同是汩羅江畔,當年悲悲戚戚的屈原與今天喜氣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態相仿。 個人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王朝寵之貶之的臣吏,只有父親的兒子或兒子的父親,只有朋友間親疏綱絡中的一點,只有顫慄在眾口交鑠下的疲軟肉體,只有上下左右排行第幾的座標,只有社會洪波中的一星波光,只有種種倫理觀念的組合和會聚。不應有生命實體,不應有個體靈魂。 到得長安,兜頭一盆冷水,朝廷厲聲宣告,他被貶到了更為邊遠的柳州。 朝廷像在給他做遊戲,在大一統的版圖上挪來移去。不能讓你在一處滯留太久,以免對應著穩定的山水構建起獨立的人格。多讓你在長途上顛顛簸簸吧,讓你記住:你不是你。 柳宗元淒楚南回,同路有劉禹錫。劉禹錫被貶到廣東連州,不能讓這兩個文人待在一起。到衡陽應該分手了,兩們文豪牽衣拱手,流了很多眼淚。宗元贈別禹錫的詩句是: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到柳州時,淚跡未乾。 嘴角也綻出一絲笑容,那是在嘲謔自己: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悲劇,上昇到滑稽。 這年他四十三歲,正當盛年。但他預料,這個陌生的柳州會是他的喪葬之地。他四處打量,終於發現了這個羅池,池邊還有一座破損不堪的羅池廟。 他無法預料的是,這個羅池廟,將成為他的祠,被供奉千年。 不為什麼,就為他破舊箱篋裡那一札皺巴巴的詩文。 屈原自沒於汩羅江,而柳宗元則走過汩羅江了。幸好回來,柳州、永州無所謂,總比在長安強,什麼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國,太寂寞。 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個魯賓遜。他有一個小小的貶謫官職,利用著,挖了井,辦了學,種了樹,修了寺廟,放了奴婢。畢竟勞累,在四十七歲上死去。 柳宗元晚年所幹的這些事,一般被稱為政績。當然也對,但他的政績有點特別,每件事,都按著一個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見的實情作出,並不考據何種政治規範;作了,又花筆墨加以闡釋,疏浚理義,文采斐然,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在這裡,他已不是朝廷棋盤中一枚無生命的棋子,而是憑著自己的文化人格,營業著一個可人的小天地。在當時的中國,這種有著濃郁文化氣息的小於地,如果多一些,該多好。 時間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後,一代又一代,許多文人帶著崇敬和疑問仰望著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轍的貶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會平適一點。柳州的歷代官吏,也會因他而重新檢點自己的行止。這些都可以從柳侯詞碑廊中看到。柳宗元成了一個獨特的形象,使無數文官或多或少地強化了文人意識,詢問自己存在的意義。如今柑香亭畔還有一石碑,為光緒十八年間柳州府事蔣兆奎立,這位長沙籍官員寫了洋洋灑灑一大篇碑文,說他從柳宗元身上看到了學識文章、自然游觀與政事的統一。夫文章政事,不判兩途,侯固以文章而能政事者,而又以游觀為為政之具,俾亂慮滯志,無所容入,然後理達而事成,故其惠化至今。為此,他下快心重修柑香亭,沒有錢,就想方設法,精打細算,在碑文中報了一筆籌款明細帳。亭建成後,他便常來這裡思念柳宗元,所謂每於公退之暇,登斯亭也,江山如是,蕉荔依然,見實聞花,宛如當日,不能不說,這府事的文化意識和文化人格,因柳宗元而有所上昇。 更多的是疑問。重重石碑發出了重重感嘆、重重疑問,柳宗元不斷地引發著後人苦苦思索: 文字由來重李唐,如何萬里競投荒? 池枯猶滴投荒淚,邈古難傳去國神 自昔才名天所扼,文章公獨耀南荒。 舊澤尚能傳柳郡,新亭誰為續柑香? 這些感嘆和疑問,始終也沒有一個澄明的歸結。舊石碑模糊了,新石碑又續上去。最新的石碑樹在衣冠墓前,郭沫若題,時間是一九七四年十二月。當時,柳宗元變成了法家,衣冠墓修得很漂亮。 倒是現任柳州市副市長的幾句話使我聽了眼睛一亮。他說:這兩年柳州的開放和起,還得感謝柳宗元和其他南下貶官。他們從根子上使柳州開通。這位副市長年歲尚輕,大學畢業,也是個文人。 我在排排石碑間踽踽獨行。中國文人的命運,在這裡裸裎。 但是,日近中天了,這裡還是那樣寧靜。遊人看是一個祠堂,不大願意進來。幾個少年抬起頭看了一會石碑,他們讀不懂那些碑文。石碑固執地愴然肅立,少年們放輕腳步,離它們而去。 靜一點也好,從柳宗元開始,這裡歷來寧靜。京都太嘈雜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學子,都曾向往過這種嘈雜。結果,滿腹經綸被車輪馬蹄搗碎,脆亮的吆喝填滿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這裡,文采華章纔從朝報奏摺中抽出,重新凝入心靈,並蔚成方圓。它們突然變得清醒,渾然構成張力,生氣勃勃,與殿闕對峙,與史官爭辯,為普天下皇土留下一脈異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氣,三分自信。華夏文明,纔不至全然黯喑。朝廷萬萬未曾想到,正是發配南荒的御批,點化了民族的精靈。 好吧,你們就這麼固執地肅立著吧。明天,或許後天,會有一些遊人,一些少年,指指點點,來破讀這些碑文。八、課本應用練習解答:一、CDFGH 二、ACD 三、BDE九、自我練習(一)單一選擇題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有何寓意()去國懷鄉,憂讒畏譏()人生短暫,當秉燭夜遊()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心凝形釋,物我合一。下列引號中的詞語,讀音兩兩相同的是()箕踞而遨位卑則足羞()恆惴慄意興遄飛()岈然洼然癩蝦蟆想吃天鵝屁()培塿躓踣。下列敘述,何者係寫景之文句()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引觴滿酌,頹然就醉()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意謂()山路蜿蜒,崎嶇不平()雲海起伏變幻,如土堆如洞穴()山脈連綿,高低起伏,高者如丘,低者如穴()站在山頂向上眺望,房舍高低參差。下列文句中,何者可看出作者喜悅自得的心境()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選出字音完全相同者()下墜墮落惴慄()寰宇罰鍰轉圜()吞噬巫筮蒔花()譴責箝口鑲嵌。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其意在()形容山勢之壯偉()表現作者之胸襟()襯托西山之高峻()描寫景物之雜亂。意有所極,夢亦同趣。意謂()有些意念,必會做夢()意有所至,夢亦同往()竭盡思慮,夢亦舒暢()意志堅定,夢亦有趣。下列各組內讀音,完全相同者為()自余為僇人山川相繆戮力為國()箕踞而遨前倨後恭生計拮据()惴慄難安水流湍急揣摩心理()功虧一簣振聾發聵中饋猶虛。(甲)昭明文選(乙)說文解字(丙)新唐書(丁)柳河東集(戊)文心雕龍(己)唐宋八大家文鈔(庚)古文辭類纂(辛)古文觀止。研究柳宗元之生平與作品,可參閱以上哪些書籍()(甲)(丙)(丁)(戊)(辛)()(乙)(戊)(己)(庚)(辛)()(丙)(丁)(己)(庚)(辛)()(甲)(乙)(丁)(己)(辛)。下列特殊詞語之讀音,何者正確()意有所極,夢亦同趣:()絃絃掩抑聲聲思:()佩虎符、坐皋比者:()施施而行,漫漫而遊:。下列修辭的說明,何者為非()自遠而至,至無所見頂真法()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類疊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排比句()岈然洼然,若垤若穴錯綜法。下列何者不是反義詞()培塿坏土()施施迅疾()岈然洼然()尺寸千里。下列敘述,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崖()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慢慢而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影。下列讀音,何者正確()培塿:()岈然洼然:,()遯隱:()攢蹙:。下列中詞語,何者沒有至之意()躬造左公第()越明年,政通人和()意有所極,夢亦同趣()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關於景致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是快哉亭所見之景致()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是西山所見之景致()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是黃鶴樓所見之景致()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是岳陽樓所見之景。下列成語,何者用以形容心中鬱悶()心凝形釋()引觴滿酌()胸有塊壘()胸中生塵。柳宗元七言古詩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迴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相逐。以一位漁翁的動作為經,以時間變化的景色為緯。請依詩意脈絡,填入最恰當之字詞()葉藍鳥()燭青風()竹綠雲()草白霧。詞語解釋,下列何者為非()與萬化冥合之冥:即暗()岈然洼然之岈然:山隆起貌()焚茅茷之茷:指草葉茂密()悠悠乎與灝氣俱之灝氣:指浩然正氣。(二)多重選擇題 永州八記()柳宗元貶謫永州司馬時所作()八記各自成篇,但又互相連貫,好像一軸山水畫長卷()始得西山宴遊記為永州八記的開端,在八記中具有統攝全局的作用()文筆清麗,有強烈的感染力,為後世遊記的楷模()與黃州快哉亭記、醉翁亭記並稱遊記的三大名篇。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缺空的成語宜填()山重水複()尺吳寸楚()尺寸千里()尺山寸水()一衣帶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赤壁賦、醉翁亭記皆為辭賦,前者假設主客問答,後者則無()讀孟嘗君傳、縱囚論皆為史論,前者論孟嘗君能得士,後者論唐太宗矯俗干名()答司馬諫議書、與元微之書皆為書信,前者議論國事,後者布敘交情()離魂記、虬髯客傳兩篇傳奇,前者以表現真摯愛情為主,後者乃為俠義小說()始得西山宴遊記、墨池記皆為遊記,均以我的口吻敘述。下列各文句中覺字的用法,作醒字解的有()覺今是而昨非()覺而起,起而歸()使先知覺後知()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睡覺寒燈裡。關於古文家()柳宗元、酈道元,擅長寫景,皆為古文名家()韓愈,諡曰文,後人稱韓文公,居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歐陽脩,號醉翁,諡文忠,力尊韓文,嘗知貢舉,扭轉文風()王安石,號半山,有才略,嘗創行新法,工為文,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方苞,號望溪,精古文,為清代桐城派古文之祖。柳宗元若不西南,到處搜山訪水,人間怎會有永州八記的千古絕唱?缺空的詞語宜填()致仕()左降()真除()貶謫()謫居。意有所極,夢亦同。缺空的詞語宜填()趣()趨()往()盡()流。下列成語解釋,何者正確()頹然就醉:謂因頹喪而喝醉酒()尺寸千里:謂登高遠望,則千里景物皆在尺寸之間()無遠不到:謂不是遠處即不前往()攢蹙累積:謂景物收聚累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