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2、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如唐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明代以来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唐朝灭亡的教训的影响 b儒学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加强c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下降 d唐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b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排斥异己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了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6、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7、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8、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9、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此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10、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艺术家创造出了著名雕像维纳斯,同时期的中国秦朝也出现了闻名世界的兵马俑,对这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都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c都因为农耕经济的发展而产 d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11、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a人身自由 b推翻专制 c思想自由 d主权在民12、“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1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技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能够印证此观点的是( )a指南针的应用 b造纸术的发明 c印刷技术的发明 d火药的发明14、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 “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15、1954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发表巨著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即科学与文化史,中文翻译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从中英文标题的不同可以看出( )a中国古代的科技实质上全是生产工艺 b中西方对于科技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 c西方以文化视角来认识中国古代科技 d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明显不同1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17、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a人物画 b山水画 c文人画 d花鸟画18、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以下关于元杂剧产生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a戏曲界“徽汉合流”的局面带动了元杂剧的产生b流传甚广的昆曲促成了元杂剧的出现c“同光十三绝”等着名艺人的出现d“瓦肆”之类娱乐场所和知识分子科考无望而致19、“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20、在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 ) a相对论 b经典力学 c进化论d量子论21、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法国处于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科技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b欧洲大陆的科技事业发展艰难c人才成为科技竞争的重要砝码 d英国工业革命吸引了大量人才22、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a、 b、 c、 d、23、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2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25、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 b c d26、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 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c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d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27、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的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和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逆流 b国民的民主意识是共和立宪的根本保证c主张民主共和,反对君主立宪 d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运动28、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29、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指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照此观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30、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二、材料题(31题15分,32题12分,33题13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路德选集材料二: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马克垚世界文明史魁奈(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曾鼓动法王路易十五仿效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他们都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视为与自身文明相异、魅力无穷的“他者”,都乐于把这个陌生相异的“他者”看作构建自家思想学说不可或缺的精神参照。 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材料三: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莎士比亚的作品”与马丁路德的主张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魁奈分别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政治、经济的哪些思想?(4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3分)据此,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2分)32、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l-400年452862%1738%公元40l-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l-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l-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材料三:牛顿曾说:“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6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试从内容和影响两方面比较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主要不同。(4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严复翻译进化论,没有直接翻译达尔文的著作,也没有翻译将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斯宾塞的生物学原理,而翻译了达尔文的学生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译名为天演论)。严复认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一部阐述自然界生物进化规律的纯学术著作,而斯宾塞又把达尔文的观点发展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只有赫胥黎的思想见解,与他深切的危机意识和中国所处时代的特殊需要相契合,也与中国传统 的文化精神和基本信仰相切近。马克锋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国材料二: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严复翻译进化论,没有直接翻译达尔文的著作而翻译了达尔文的学生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原因。(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知识分子由此发起的“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的运动。(6分)(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在吸收外来进步文化的过程中,应持什么态度?(3分)20152016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110 dbaaa dbcbd1120 cddab ccddc2130 dabbb cbbcc31、(15分)(1)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分)观点:信仰得救;(2分)意义: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上的自由,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2分)(2)思想:以德治国思想;(2分) 重农主义思想(2分)(3)变化:从肯定人和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天赋人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