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体简介.doc_第1页
法国政体简介.doc_第2页
法国政体简介.doc_第3页
法国政体简介.doc_第4页
法国政体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国政体简介一、法国政体的组成及简介法国现行的政体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属明主共和制,国家机构为总统、议会和政府。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行政权力的中心。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法国不设副总统,一旦总统不能履行职务,由参议院议长代理总统。法国总统的主要职权有: 1、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 2、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3、有权解散议会; 4、拥有外交权(与总理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5、可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总理的主要职权有:1、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2、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 3、除宪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副署总统的文件、法令和命令; 4、对国家防务负有责任;5、可代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 国民议会由577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国民议会的主要职权: 1、立法权。议会的立法权集中在公民权利与义务、婚姻与继承、税收与货币制度、公共机构的设立等领域。2、财政权议会有权对政府的财政法案和经济计划大纲进行审议、辩论和表决。法国国民议会召开会议 3、监督权议会的监督权包括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和活动监督。其中,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的手段。参议院共321个议席,由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市议会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参议院保证共和国各地方单位的代表性,居住在国外的法国人在参议院中应有代表。在行使立法权方面,参议院和国民议会有同等的权力,但是无权弹劾政府。二、法国政体的运行 1、历史上的议会制: 法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议会制。第四共和国时期(19461958),法国议会的权力达到巅峰。议会拥有选举总统、决定政府组成、任免总理和批准政府施政纲领等权力。当时,法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国家2、权力中心的转移及其原因:为了克服议会滥用权力的弊端,第五共和国(1958至今)制宪者有意识地调整了总统、议会和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权力中心从议会转移到总统。总统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力,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总统通过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主持内阁会议,直接领导国家行政权力的实施,尤其在国防和外交领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总统可以通过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等,控制国家局势,决定国家命运。3、总理与总统的关系:(1)、权力交叉都有行政权(2)、地位不同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3)、施政重点不同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总理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由于总统和总理都有行政权,人们把法国行政领导体制称为“行政双头制”。一般来说,总统和总理有基本分工: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4、议会及其主要职权:(1)、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2)、对政府监督的表现议会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在国家政治体制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议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表现在多方面:政府施政纲领及各项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和提案,必须经过两院议会通过才能生效;年度财政预算须经议会通过;议会可以通过“政府对议会负责”的规定制约政府行动,可以通过质询、投不信任票甚至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三、法国政体的特点1、半总统半议会制(1)、总统地位高,权力大(2)、议会监督政府,削弱总统权力(3)、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 (4)、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在法国政体中,总统处于很高的地位,权力很大,但不能说法国是“总统制国家”,因为总统权力受到一些结构性因素的限制。其一,尽管总统任命总理并主持内阁会议,但宪法规定政府应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限制政府的行为或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从而使总统权力大打折扣。其二,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其三,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这些限制使总统的实际权力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人们把法国称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2、“左右共治” 现象及其原因“左右共治”,是法国政体结构导致的一种特有现象。法国第五共和国期间,一共经历过三次“左右共治”。“左右共治”对总统和总理都是一种挑战,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危机。法国“左右共治”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总统和总理权力来源不同。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议会无法制约选民。总理虽由总统直接任命,但总理要对议会负责。因此总统任命总理时,必须接受议会多数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否则总理领导的政府就无法正常运行。议会多数党不一定与总统是同一党派,因而会出现总统与总理不是一个党派的“左右共治”局面。3、多党制多党制也是法国政体的一个特点。法国目前有四十多个政党。这种多党制的主要表现是:始终未能形成两个左右政治局势的大党;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派林立;随着中间阶层壮大,左右翼政党都出现向中间靠拢的趋势。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召开会议四、法国政体的演变1、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起义,逮捕国王,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9月22日新召开的国民公会宣布废除王政,宣告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2、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帝制。帝制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国内原因,督政府长时期的动荡不安,使得资产阶级希望一个强有力的政权的出现,以维护他们的利益,农民也渴望有一个稳定的政府捍卫他们的小块土地。拿破仑帝制的出现是为了完成资产阶级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的任务。3、1814-1870年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和帝制的交替演变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4、1815年,封建的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恢复了法兰西王国,复辟了君主专制政体。七月王朝时期: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的七月王朝实行的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新宪法明确限制王权,扩大议会下院的权力,取消贵族的特权,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4、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 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临时政府。新政府发布的告法国人民书中提出,从25日起,临时政府颁布的政令以“法兰西共和国”开头。至此,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5、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1852年路易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再次实行帝制。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战败,宣告着第二帝国的终结。6、共和政体确立时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伴随第三次革命高潮的开展, 1870年9月4日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三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外面面临普鲁士大炮的威胁;内部三个王位僭望者都企图恢复君主制。经过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激烈斗争最终恢复了共和国,确立了共和政体。7、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1944年巴黎解放,法国进入第四共和国时期,1946年宪法赋予议会较大的权力,议会有权选举总统、任免总理、审批政府纲领等等。此时的法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国政体。但是第四共和国继承了第三共和国内阁危机的传统,并使之深化。这种内阁动荡一直持续到第五共和国的建立。8、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为了解决第四共和国时期议会权力过大、政权更换频繁的困境,1956年颁布新的宪法,确立第五共和国的成立。第五共和国政体最具有法国特色,是典型的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权力中心由议会转移到总统手中,总统成为整个权力的“拱心石”。五、法国政体形成的原因在世界近代史上,法国的政权更替最为频繁。1789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而后政体一直不稳固,先后出现了君主立宪制(1789-1792年)、第共和国(17921804年)、第一帝国(1804-1814,1815年)、波旁复辟王朝(1814,18151830年)、七月王朝(1830-1848年)、第二共和国(18481852年)、第二帝国(1852-1870年),直至第三共和国期间,共和政体才最终确立。而共和政体确立后,政权也一直不稳固,频繁更替,经过第三、第四共和国,直到1958年戴高乐上台,第五共和国建立,才真正稳定了局面。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法国的政体如此多变?我觉得在这里要分析的话得分成两个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可以一起分析。 第一阶段:从1789 年到1830 年,这是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从1830 年至1870 年,这是法国工业革命起步后,从起飞、发展,直至最终完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除了要进一步摧毁封建残余势力外,力量逐渐增强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开始与金融资产阶级争夺统治权,他们要排除金融资产阶级为工商业发展设置的重重障碍,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一、缺乏坚实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强有力的工业资产阶级统治集团 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8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厂手工业阶段,工业资产阶级尚未成,真正实力雄厚的还是那些大贵族、金融资产阶级,他们虽然属于资产阶级,但又和封建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以他们为领导的法国大革命的前期,必然会建立议会和君主共存的君主立宪制。在人民革命风暴的推动下,他们以“八月法令”、“出售教会财产”、 “允许贸易自由”等法令动摇了旧制度的根基;又以公布“人权宣言”、制定“九一年宪法”,初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体制。 法国大革命和法国的小农经济息息相关。大革命中,农民要求废除封建权利、贵族特权,分得土地。农民在法国人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谁赢得了农民的支持,谁就可以赢得政权。因此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布宾派以及拿破仑都将农民土地问题放在首要问题来解决。七月革命后的七月王朝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保护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大量发放困债,金融资产阶级从中获利颇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实力日益增强,他们对金融资产阶级独占政权感到强烈不满,要求也参与政权。而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面对政府的高税收的压迫,苦不堪言。工商业资产阶级联合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发动了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后,君主立宪制被废除,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但是,夺得政权后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抛弃了其它同盟者,因此政权必定不牢靠。而后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立第二帝国。第二帝国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丰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要求有自由竞争的广阔市场,因此共和制政体取代帝制。在工业革命完成、工商业获得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共和派掌权的条件逐渐成熟,此时建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真正稳定下来。 二、封建残余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拼死反抗。 法国是已有一千年封建制度的国家,封建势力相当顽固,路易十六逃离法国,使得君主立宪制瓦解。而欧洲其它封建国家也决不允许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的法国,纷纷派兵干扰,企图将大革命扼杀,一次次了组成犯法同盟。经过法国人民的殊死反抗,最终战胜了外国封建势力。稳定了资产积极当政的局面。而拿破仑第一帝国建立后,由于不断的对外扩张,侵犯了他国的主权,才导致邻国的人民共同反对拿破仑,组成犯法同盟,181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覆灭。至1815年,封建制的波旁王朝复辟。经过七月革命才赶走了查理一世,真正战胜了封建势力。封建王朝复辟的基础不复存在,法国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总的说来,从1789 年至1830 年,法国政权多次易手,政体几经更迭,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外封建势力的顽固与强大,他们连手镇压法国革命,迫使资产阶级在革命任务完成后,不得不继续前进,做出一些“过分”的举动。而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必须按历史发展的规律,一步步退回到成熟的基点上,从而造成一次次政权易手、政体更迭。 三、多元化的思想是法国政体频繁更迭的思想基础 法国启蒙运动中,思想界万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不同的思想。鲁索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孟德斯鸠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进行激烈批判,提出自然法理论和有关自由、平等、私有制的论断等,并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思想家们的多元化的政治设计,带来了法国思想上的多元与活跃,从而也带来了法国政治上的动荡与多变,造成法国政体的频繁更替。 四、法国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法国人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益,只要革命时机一到来,立刻就毫不犹豫地投身到革命中去。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布宾派都是由于法国人民的起义才登上了历史舞台。也正是由于法国人民的这种冲动性,才造成了政体的一变再变。 1830年以后,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共和派,与代表金融资产阶级的立宪派之间不断在争夺统治权。1848 年2月,共和派曾进行了一次夺权斗争,因力量不足而失败,导致了第二帝国专制政体的出现。而只有到第二帝国后期,在工业革命完成、工商业获得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共和派掌权的条件才逐渐成熟,这个时候建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才真正稳定下来。第三阶段:第三共和国至第五共和国,从分散不稳定的议会制总统制到半总统制度第三共和国成立后,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法国政党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许多新政党,如激进党、共和民主联盟、共和同盟等等。多数为左翼政党,一些为中间政党,少数为右翼政党。政党林立、软弱涣散、变化无常是这一时期政党制度的弊端,最终导致第三共和国的灭亡。第四共和国时期仍然实行这种多党制。此间,第三共和国政党制度的弊端不仅没有克服,反而使这种弊端更加严重。林立的各政党因大小不同,在议会中所占有的席位各异,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在议会中保持绝对多数。因此,往往由几个政党结成政党联盟,共同组织政府,联合执政。第三、第四共和国的共同特点就是议会权力过大,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共同选举产生,总统的地位受到议会的牵制,政府从属于议会,行政权力严格地受到议会的限制。议会制导致了第三、四共和国时期政党的产生和政党格局及政党制度的形成。政党之间不断斗争,以夺取政权为最终目标。第三、四共和国时期,各政党的软弱和涣散决定了它们在议会中从来没有一个政党拥有过半数的议席。有时会有几个政党联合起来,但因为他们代表的阶级不一样,一旦掌握政权,意见发生分歧,政府必将动摇。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政府像走马灯似的更换了20届,而每届政府的平均寿命不超过6个月,其中最长的不过一年多,最短的只有两天,比第三共和国政府的平均寿命还要短。 因此,第五共和国建立后,总统选举改由全体公民普选产生,从而使总统不受议会制约,具有更加独立地位。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有:(一) 总统有广泛的任命权。“共和国总统任命总理,总统根据总理提出的辞职要求解除总理职务。”虽然宪法形式上规定政府要对议会负责,但实际上直接受制于总统。(二) 总统虽不是政府官员,但可以参加政府的活动,主持讨论和决定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三) 签署和颁布议会通过的法律。在法定期限内,总统有权要求议会对该项法律或其中某些条款重新审议,议会不得拒绝。(四) 总统对外代表国家,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五) 总统保证司法独立。总统是最高司法会议主席,有权任命法官和监督法官遵守,总统拥有赦免权。(六) 总统是武装部队的统帅,主持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掌握最高层次的威慑武器,具有使用核武器攻击力量的决定权。 而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监督权和行政监督权。相对于第三、第四共和国,议会的传统权力已大大削弱,总统已不再完全受议会控制,这样在议会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多数派和组成一个同议会多数派保持一致的政府,杜绝了第三共和国那种左翼占多数的议会和右翼政府并存的不协调的现象发生,从而保持了政府和政局的稳定,保证了总统权力的行使,保证了第五共和国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转。因此,在法国1958年戴高乐第五共和国后,形成了国家元首在法国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中居主导地位、议会权力削弱、但仍然保持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半总统制的政治体制。一直动荡不堪的政体在法国终于确立。六、法国政体与中国政体的比较首先先说下中国的政体。我国的政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有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和决定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立法机关。我国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政府首脑是国务院总理。我国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政府首脑是国务院总理。国家主席是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和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结合集体行使权力。我国的党政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亲密友党。 我国的政体与法国也有很多相同点,比如我国的政体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是人民民主专政,执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党为中国共产党,中共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家权力运行方式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代会制度有强大生命力七、法国政体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由于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的进步必然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西方国家在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创造的有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