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诗苑悟陶情.docx_第1页
漫步诗苑悟陶情.docx_第2页
漫步诗苑悟陶情.docx_第3页
漫步诗苑悟陶情.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 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 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会如何赏析诗歌。3、 感悟诗人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内心世界。一:导入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诗歌文坛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陶渊明。宋代苏东坡曾这样评价他:“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今天,就让我们“漫步诗苑悟陶情”,一起去领略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去感受他“种豆南山下”的喜悦,请看(亮出归园田居的灯片)二:朗读 1、师:请可爱的你们大声地随意地读,你想怎样读都可以!(生读)师:你读到陶渊明种豆南山的喜悦了吗?你还读到了什么?(生答)师:真好!善于思考的你们总能让老师耳目一新。 2、师:好的诗歌犹如一杯陈年美酒,细细品味,才可品其精髓。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你的预习成果,为我们大家大声地读一读这首诗。(生读)师:字正腔圆,声音响亮,你可以和同学们说一说,有哪些字的读音是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的吗?(生答)师:平时在学习上认真的你果真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孩子,老师为你点个赞。 3、师:老师还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节奏是否准确。(生读完,若节奏有问题,请其他同学再读,若准确,继续下面的问题。)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生若答不出,可把“种豆南山下”这一句故意念错,来引导)师:其实,聪明的你们肯定发现了,一个词语是不可以拆开的,这也就是划分诗歌节奏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大声地齐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三:合作探究,精彩展示 师:参与就是走向成功的开始,你们已经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因为你们读准了字音,读准了节奏,那这就够了吗?不够,我们还需要读出感情。对的,要读出感情,就必须对诗有深入的了解。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用笔记下你对诗的理解,并想想诗人最后一句话中的“愿”指的是什么愿?(学生自由读,自由写) 师:从你们忘我的状态,成老师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你们饱满的热情,现在,不如将你们的热情传至整个小组,让思想在组内碰撞,以便后面我们更好的交流,小组合作吧!(合作探究) 师:陶诗平实而又繁华,瘦弱却又丰腴,接下来,老师想要请四位小画家分别来帮我们绘一绘各句的内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学生分析完后,师:看得出来,这个陶渊明种豆子的水平实在是有点差劲,光长草了,换作我们自己,辛苦复习,却拿不到好的成绩,心情肯定也会比较郁闷,不知道陶渊明自己心里是这样想的?不如咱们接着往下看)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学生分析完后,师:可以说,陶渊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披星戴月,同学们,咱们也基本上如此,六点半起床,九点半睡觉,一天下来,是不是有点疲惫了呢?可是陶渊明呢?你觉得劳作一天之后的他是不是也是疲惫不堪?)若学生回答成是,师:我们辛苦一天,力气几乎耗尽,可能你会拖着你的东西回寝室,可是我们的陶先生呢?学生:他是荷锄归。师:那荷是怎样的动作。生:扛着。师:是的,他是扛着锄头,说不定还要哼上一两句小曲,月亮走,我也走。我扛着锄头,悠然信步在这乡间小路上,哪里还有什么疲惫呀,看看后面的几句我们就更有体会了。 若学生回答成不是,也可以顺势引出“荷”的用意。)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学生分析完后,师:此时天色已晚,露水都把我的衣服给打湿了,可是陶先生在乎了吗?没有,是的,他在最后是这样说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学生分析完后,师:虽然这一天的劳作持续时间长,虽然豆子的长势完全比不上草的长势,可是陶渊明却完全享受这样的田园生活,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这便是他要告诉我们的。)师:那同学们是不是感受到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喜悦了呢,诗人在结尾处所说的“愿”具体指的什么愿呢?(学生基本能答出,想要回到田园,远离官场)师:是的,我们不由得想到了刘禹锡爱着他的陋室,因为“无案牍之劳形”,陶渊明也有小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他这个人,更好地理解他的“愿”,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所了解到的陶渊明。(生若答出,师可说,你真是一个善于阅读的孩子。生若不知,师可说,不妨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师:陶渊明种豆南山是喜悦的,因为他按照了自己的意愿生活,他喜爱田园生活,厌恶官场,能够远离案牍的劳形,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播放“愿”和思想感情的灯片)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次来齐读,读出他归隐田园的喜悦吧。四:拓展延伸学习饮酒其五(要加入小组合作的要求,根据学习归园田居来设计灯片)师:读到这里,相信我们的同学一定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那就是归!陶渊明从官场而归,归向田园,他曾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那么他归去又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播放饮酒灯片)师:从官场而归的陶渊明,性嗜酒,每每喝得酩酊大醉,便诗兴大发,书写感慨,第二天再来修改润色,一共写了二十首,这一首便是他饮酒系列的第五首,写于公元410年,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生读)师:刚刚我们在领悟归园田居的时候,其实做到了三步走,那就是读析悟,读准字音节奏,分析文本,领悟情感,请各组的组长按照这三步的方法,带领你的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诗,一起来品一品,再次投入到合作探究中去发挥团队的力量吧!(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合作成果)师:分析过程中重点讲见字,真意是什么意思师:不如,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师: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陶渊明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他劳而无怨,尽情享受着这份属于他的田园之美!五:结尾 师:相信你已经意会到了,陶渊明归去如何,他所讲的人生真谛又是什么呢?说的真好,陶渊明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他要做的就是与世无争,桃花源就是他最好的证明。 师: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到: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的愿就是要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忘却尘世,摆脱忧愁!这样一个陶渊明,你喜欢吗?你怎么看待他呢?(生答,可以问其理由) 师:你喜或不喜,他都在那里。不争不扰。成老师是喜欢的,喜欢他的随性,喜欢他说走就走的洒脱。我们常说,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而有的人却不知道。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这样说陶渊明“他浑身上下充满了静穆”静穆指的是他悠然自在的生活态度,他舍弃了官场的所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