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 摩诘 居 士 的 故 事.doc_第1页
维 摩诘 居 士 的 故 事.doc_第2页
维 摩诘 居 士 的 故 事.doc_第3页
维 摩诘 居 士 的 故 事.doc_第4页
维 摩诘 居 士 的 故 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 摩诘 居 士 的 故 事 在毗耶离城里,有一位名叫维摩诘(居士)的长者。他是释尊的崇拜者,长期以来,就对佛做各种供养,常常行善,聆聪佛的深奥义理。所以,他现在不但精通深不可测的大乘之道,也因懂佛的教理,而开悟了。得悟後的维摩诘。慈心悲愿有如大海般浩瀚无际,他是位很难得的在家信徒。因此,以释尊为首的一群佛弟子,帝释天王、梵天王,和凡界的人士,无不称赞他的德行,以示敬意。有一次,维摩诘为了方便引导世人,乃示现病重,躺在床上,痛苦呻吟叫著。那些崇敬他的人听说他患病在床,上至国王大臣,下至富翁,居士和波罗门等,举凡有声望和地位的人,都纷纷前来探病。他对这群访客说蒙你们来看我的病,我十分感激。不过,诸位要明白,人的身礼并不能永远存活。它不是永恒的,它既不强大,也无力量,更非牢不可破,总有一天会腐朽消失。大家不要对这个无法依赖的肉体,执著不放。我们的肉体正像泡沫的聚集,既不能拿,也不能扎。我们的肉身只不过像从业缘露出的一个影子。它像浮云般,顷刻间会变化消失,也像闪电般片刻不留。这具身躯可说不是统率一切的我,既无寿也无知,它是充满污秽的肉体。诸位不要执著於这样既不净,而又像浮云般捉摸不定的肉体,应该追求更永恒,并且充满生命与光辉的佛身。诸位不需要担心我这种像泡沫般的疾病,你们特地来探病,我反而说一些怠慢的话,也许令大家不高兴。不过,我也是为诸位著想,完全没有恶意。他面对来探病的访客,解说无常、苦、空和无我等四相,指点他们不要依赖泡沫般的肉体,而应该设法得到常住的法身。访客听见他的说法,一种渴求佛道的菩提心,立刻汹涌而出。访客离去後,病房顷刻就寂静下来,他在病床上暗想我现在生病痛苦,何以大慈大悲的佛陀不来探望、安慰我呢?实则,还在精舍里为群弟子们说法的释尊,早已知晓他的心意,就命令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舍利弗,你不妨去看看维摩居士的病世尊的教示,我本不敢抗命。但是,我实在不想去看他。为什麽呢?说来不好意思。以前,我隐居在山林深谷里,正打坐修养身心时,维摩居士走上前来,指责我修行不当舍利弗,你逃避人世,跑来深山闲居,只知打坐静修,这种念头怎麽行呢?大乘的探妙哲理是指所有场所皆是空,不承认彼此的相对待才有价值。像你那样认同一切事物的存在,却跑来深山里隐居,而心神散乱,无法离开这颗心。由於这段不愉快的经验,现在要我探望他的病,总觉得很不自在。原来如此,那就不勉强你了。佛回头命令目犍连说目犍连,你去安慰他好吗?目犍连被佛一问,踌躇地说世尊,您要我去恐怕不方便。怎麽,你也不去?世尊,以前,我正在毗耶离城郊外对一群居士们说法时,维摩居士走来指责我说大目犍连,你虽然向居士们说法。其实,你这种弘法方法不恰当。像你这样知识渊博的人,可不能说出低俗的教理。那样说法不能给予大家任何好处。本来,所谓法者,倒不是一定要做声闻、缘觉和菩萨之类的法,因为宇宙万物的实体皆是空的,而且一律平等。所以,众生、我、寿命、人、美与丑等等区别全不存在。你应该要从这个现实来说法。当时,我不曾反唇相讥,现在要我去看他,实在心有疙瘩。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也拒绝去探病。接著,释尊把苦行第一的大迦叶找来迦叶,你辛苦一趟,去探访维摩的病况好吗?世尊,我也不方便去。当年我正在一个贫苦村庄托钵时,维摩居士特地蓄意深刻地回头看我,并指责我的托钵行为大迦叶,你虽然满怀慈心,但令人觉得你的爱,好像很不平等、不公平。因为你不向富家去托钵,却专门往穷人家去托钵,既不向穷人广行布施,也不培植富人的善根,这就是慈悲不平等。所以,你若不能平等地本著慈爱之心去托钵,你的行为没有意义。现在如去访问他,恐怕会遇到更多难题。所以,我还是不去的好。既然这样,那也没有办法。接著,第四位被指名的是,十大弟子中,对於诸法皆空最能领悟与理解的须菩提。须菩提,你去一趟如何?世尊,别处我可以去,惟有维摩家里去不得。当初,我正到他家门前托钵时,他把我的铁钵拿去,装满一钵饭给我。但是,他却对我说须菩提,托钵修行固然可以。不过,你的修行有缺陷。佛的所有教理全是空的,万物一律平等,所以托钵也必须平等。你在现世里贫困落魄,系因为你自已前世不曾布施,才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此事你应该有所自觉,为了悔改前生的行为,不该心怀吝啬。相反地,即使富人在现世享受荣华富贵,倘若在现世里仍不肯布施,来世将沦落为贫困落魄,为了体恤富人来世的恶报,只到富家去让他们布施,免得让他们来世狼狈落魄,你的托钵修行是有差别性,不公平的。你年纪还轻,应该多加注意,但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当时,我不知所措,一句话也没说,就捧著钵盂,勿匆逃离居士家,回想起来很难为情,而且很惶恐。既然有过这段苦恼的经验,那麽,我找别人去好了。佛说富楼那,你去一趟如何?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一向被称为说法第一,现在却听他说世尊,我也一样有苦衷。你能言善辩,连居士也得让你三分。我的辩才在居士面前,无法运用。虽然往事已矣,但是,我仍记得当年在森林里一棵大树下,还向一群新进修道者,滔滔不绝地说法时,居士走上前来,当我说法一结束,他就指责我富楼那,很佩服你滔滔不绝的口才。但在弘法以前,你得进入禅定,统一心神,好好观察听众的心理状态与知识水准,而後才开始说法。否则会像肮脏的食物放进宝器里,或把琉璃与水晶混同般,你现在虽然向大众说法,殊不知远里的群众参差不齐,有些人为了想听大乘的甚深佛理,而且也在实际修行中,如果你用低微的小乘之法,来教导这些对信仰与深奥教理有高程度见解的人,无异把秽物放入宝器里,或像把水晶与琉璃混同,百般说法也无益於他们。其所以如此,在於你说法以前,不曾先入禅定,观察其根本义理。总之,以後也会如此,你应多加注意才好。由於这个缘故,恕弟子不能前去。结果,富楼那也婉言拒绝了。佛只好问迦旃延,你呢?论议第一的摩诃迦旃延被佛一问,也坦然表示我也一样,恕弟子不能从命。他怎麽责备你呢?有一次,世尊讲完法义的要领以後,我也叙述这些义理的含义,讲解无常、苦、空、和无我。不料,正在听讲的维摩居士,走上前来为难我说迦旃延,你现在讲得不错,可惜,你的解说仍嫌不够充实。诸法是不生、不灭的常住,也就是涅盘境界的意思,称为无常;诸法里一无所有之处,称为空,我与无我为一体不二,是为无我。你所说的是小乘中无常与无我,其与大乘究竟的法门,意议相差很远。依我看来,他实在不怀好意,提出难题来指责我。迦旃延也低著头退下来。阿那律,你怎麽样?释尊只好命令以通晓万物著称的阿那律了。世尊,我也不能去探望居士的病情。记得以前在某地,我穿著端庄一面走著一面读经,刚好一位名叫严净的大梵天王,与一群部下,共同放出清净的光明,走到我身边,合掌问讯阿那律,据说你能洞悉万物,你究竟能看透多大的范围呢?我说释迦牟尼佛的国土,三千大千世界,看来像掌上的芒果,观察一清二楚。这时候,维摩居士走来反问我阿那律,你的眼力果然不同凡响,你竟连普通肉眼无法看到的事物,也能看得明明白白。据你所见,那些东西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呢?依照你现在的说明,好像是有形的,但依我看来,凡真用天眼能看穿一切事物者,乃超越一切,亦是洞悉真理的巨高眼识,你想是否无形的呢?我默然无语,严净梵王问维摩居士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具真正的天眼呢?梵王,全世界只有佛才具真正的天眼。居士回答在梵王面前,我被居土羞辱一番,实在难为情。因此,我不好意思再去看他。佛环视一下左右说那麽,忧婆离呢?世尊,弟子恕难从命。往事不堪回首,记得以前有两位修道者因为犯戒,非常难为情,又不便去请教世尊如何忏悔消罪。於是跑来求我说优婆离,我们都犯了戒律,但不便去请教世尊,才特地来求教长老,要如何解除我们的疑惑,才能免去我们的罪恶?我就按照经文上所说,为他们详加解释一番。不料,维摩居士正好走来,当面指责我说忧婆离,你可不要加重这两位修道者的罪孽。罪性既无内外,亦无生灭,即无所谓罪的实性。只因为许多人的内心肮脏,才会犯罪,只要内心清净,那麽,万物都会清净。因为心是无内外,所以,不论叫做罪或污秽,其体本空。你怎能跟他们说明消除罪孽的方法呢?两位修道者说智慧卓越的维摩居士,竟然不亚於忧婆离呢!他们竭力赞扬维摩居士的智慧卓越,却加深了我的羞愧。由於有过这段经验,现在不便前去,敢祈世尊原谅。忧婆离坦述自己过去的失败後,自行离去。释尊又把密行第一的罗(目+侯)罗叫来,说你去看他好不好?世尊我也不能去。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有一天,毗耶离城有一群富家子弟来访罗(目+侯)罗,你是佛嫡傅弟子,请问你何以放弃转轮圣王的王位,逃避尘世的污垢,进入佛门来呢?到底出家对你有什麽好处?我出家的诸项功德,解说一番,不料,维摩居士突然走来反驳我罗(目+侯)罗,你不能只说明出家的功德和好处。真正的出家,乃在超越利益或功德。所谓出家,在於领悟不会生灭变化之法,因为在这个不生灭,不变化之法里,才没有利益与功德的分别心。接著,他又劝告一群富家子诸位若想成佛,遂舍弃尘世的烦恼而出家,是非常困难的事,远不如在正法上出家。居士,佛说出家必须得到父母的许可,我们若想在正法上出家,诚非易事。只有剃去三千烦恼丝而披上袈裟,并不算出家。任何人只要能有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大道之心,就是出家了。可见一点儿也不难。在家也照样能够真正出家,诸位不妨即刻发这种卓越教法之心。维摩居士说明给他们听。三十二位富家子弟听了,果然起了求道心。我当时没有反驳的馀地,而当众受辱。罗(目+侯)罗也自行离去了。释尊回头对阿难说阿难,现在轮到你了,你去一趟如何?我也不能去。当初世尊患病在床时,要喝牛奶,我托钵到大婆罗门家,站在门外乞食,刚巧维摩诘经过那里,就走过来问我阿难,你为什麽一大早来托钵呢?世尊患病,为了要喝牛奶,我才特地前来化缘。我回答他。阿难,因为世尊的身体属於不坏之身,断弃诸般要求,兼备多项善行与功德的殊胜果报之身,根本无所谓疾病,或情绪不佳等凡人所有的苦恼。你实在不必为世尊稍微不舒适,就焦虑万分,你不如快回精舍去。转轮圣王仅有少许福德,尚且不怕生病。何况,世尊的福德无量,更无患病的道理。赶紧回去吧。他当面斥责我一顿。此时,空中传来一阵声音维摩居士说得不错。但是,佛得病系因为时、烦恼、恶人、恶见和人们寿命的缩短等五种污浊出世。所以,阿难,你要求牛奶也没有什麽不对。此时,我才明白居士的智慧,以及无碍的辩才,他通达佛教的奥义,以及信佛的虔诚,都令我吃惊。由於这段经过,现在去看他的病,无异被鞭打一样难受。所以恕我不便去。阿难也辞退了。在释尊的弟子中,有十位屈指可数的高足,都吃过维摩诘的苦头。所以,都不敢单独前去探病或慰问他。由此不难想像他们的确被对方严厉责备过。因为这群声闻的弟子都婉言拒绝,所以,佛只好把弥勒菩萨找来。不论在知织、功德或修行方面,弥勒菩萨都胜过前者,他并以未来佛自居,佛也予以认同,一般弟子们皆承认。佛吩咐弥勒菩萨,你知道舍利弗等人都不肯去。那麽,由你去看他一趟好吗?世尊,我也有难处。以前,当我正向以兜率天王为主,及其一族的天王们,讲述不退转的行法时,维摩居士走来指责我弥勒圣者,你虽然将来要继承世尊的佛位,任重道远。但是,这到底是未来的事。你似乎把菩提的智,烦恼的惑,视为两事。实则,依我看,智与惑才是根本执著。有了这段经验,我实在没有勇气去探病。弥勒菩萨也拒绝了。先严,你去如何?佛指名先严菩萨。世尊,我也不能去。以前,我刚从毗耶离城走出,适逢维摩诘正要进城,彼此偶然相遇,我向他礼拜,聊表敬意,同时向他问讯居士,您打从那儿来呀?我从道场出来的。居士回答。请问居士,在道场方面,以那一点最正确呢?以纯洁正真的心即是道场,乃至付诸於行,深切的信心、善心,乃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等,也全是正确的道场。所谓道场者,并非指修行场所的正邪,凡是修行人的正直心,都是修行上最正确的道场。像你这样的身份,委实不该有如此糊涂的问题。被他这麽一说,我再也不敢再提出问题,有过这样的经验,我的确心里不舒服。先严菩萨也辞退了。佛又回顾持世菩萨说持世菩萨,你去探病如何?世尊,我也不去。以前,当我住在安静的房朋间裹时,魔王率领自己族属一万二千名魔女,化成帝释天王的外表,一面奏起鼓乐和弦歌,一面跟一族魔女朝我礼拜,合掌站在我的前面。当时,我还以为他是真正的帝释天王,所以才对他们提出忠告尸迦,你来啦!你纵然有福力,也不要为所欲为,常常要观察五欲。和无常等事,切勿沈迷於五欲,应该追求善法。此时,这位帝释一面指著一族天女,一面对我说持世,你就把这一万二千名天女召来做女仆吧!我拒绝说帝释,说这种非法的事,可要特别小心。你岂不知道出家人身边,严禁美女作陪吗?正谈论时,维摩诘走来说持世,眼前这位不是真帝释,而是魔王率领族属来戏弄你的,你要注意啦!我听了目瞪口呆,居士竟盛气凌人地朝著魔王走去。魔王也吃了一惊,勉为其难地说道维摩居士,请您别这样为难我好吗?魔王打算逃走,正要竭力表现神通时,不知何故,却始终走不了。惊慌失措之下,突然空中传来一阵声音魔王,放弃你的族属吧!惟有这样才能逃走。魔王终於把一万二千名魔女给了维摩诘,脱身逃去。此时,维摩诘劝告眼前的魔女们说你们的主人只顾自己逃走,却把你们丢下给我。从现在起,你们得服从我。现在,你们不妨把此刻的恶念,转为大慈大悲的善心。许多魔女听见维摩诘的忠告,邪恶之心就云消雾散,突然有了追求佛道之心。曾几何时,她们原都满怀著邪念,现在都在居士的教化诱导下,一致希望在正道上生活,便朝居士礼拜後离去。我亲眼看见维摩诘的自在神通、智慧与无碍的辩才,所以,一听到维摩居士的名字就有焦虑之咸。世尊,恕我不去探他的病。持世菩萨坦述往事,而後婉言拒绝了。由此可见,佛依序令菩萨们去看维摩诘的病。不料,他们都吐露自己以往受过的呵责,而坚辞不去。佛只好把最後一位文殊菩萨召来问文殊师利,你知道他们都怕去见维摩诘,你就代表大家去安慰他几句话,好吗?世尊,要与维摩居士应答,确是不易。因为居士深知诸法的真理,善述法要,能言善辩,既有无碍的智慧,又通晓菩萨的法义,深入诸佛的秘藏,降伏许多恶魔,领悟神通,诚然是一位罕见的上人,所以我也不敢与他匹敌。不过,我看在佛弟子们的面上,领受世尊的旨意去慰问他好了。最後,智者文殊菩萨,才拜领这项艰巨的使命。诸位菩萨,声闻和其他弟子,乍闻文殊的慷慨承诺,都闻声表示文殊师利与维摩居士两位对谋,必有一场高深微妙的佛法理解说。大家对於两位大士的会合,都寄予厚望。於是,八千菩萨,五百声闻,一万天子等,都希望与文殊菩萨随行。文殊知道诸位的愿望,就与许多佛弟子浩浩荡荡地向比亚利城前去。此时,维摩长者早已预知文殊师利率领大众前来,他立刻大显神通,把方丈室改成空室,只留下一张病床,居士躺在床上。文殊到了居士家里,直入病房,既不见室内有任何侍者,也不见室内有任何设备。但见居士一人躺在床上,目瞪口呆。对方一见文殊进来,立刻亲切的招呼欢迎之至,文殊师利菩萨。(不来之相光临,不见之相驾到)。维摩居士,来者不再来,一去不复返。来者无来处,去者无所至。居士近况怎样呢?据说您疏於治疗,病况没有起色,世尊很担心。您的病是什麽原因引起的呢?该如何治疗才能痊愈呢?你说病因吗?根本在於愚痴,才滋生爱欲,而导致我的病情。当世人因为迷妄而苦恼时,我也会得病,当他们的迷妄消威时,我的病也痊愈了。就像长老有个独子,一旦爱子生病,父母也焦虑得病,待爱子病愈,父母的病况也好转了,同样地,菩萨怜悯世人,就像父母疼爱子女。所以,许多人患病时,菩萨也得病,待世人病愈时,菩萨的病也好了。因此我的病只待世人的迷妄消失,自然痊愈,请毋须担心。那麽,菩萨的病又是什麽原因呢?那是出自大恶大悲之心。世上传说,先天下之忧而忧,才是大丈夫,其实,这就是菩萨的大慈大悲,看见世人沈迷不悟,因生慈悲心而焦虑,因而致病。我知道病因了,但你房里既无桌椅,亦无看护的人影,又是怎麽回事呢?诸佛的国土,也全都是这样空的。为什麽?倒没有为什麽,而是因为空才空。你问我为什麽没有侍者?就像信仰恶魔或邪教之徒,怀有执迷的现实,耽溺於流转生活的人,全是人们的仆佣,因为我既无一点儿迷妄现实,也无耽溺之物。所以也不需要亲近的侍者。你的病相呢?我的病无形,故无病相之事。究竟是出自身体的病呢?抑或从心里发出的病呢?既非来自身体,亦非出自心理。属於地、水、火、风四大因素里的那一类呢?不属其中任何一类,就像许多人患病一样,我也会患病。文殊与居士两人的问答,遂渐深入大乘法门的精髓,但见他们一直讨论下去。当他们反覆问答之际,舍利弗在室内看不到床铺,心想来访的菩萨和佛门弟子要坐在那里呢?眼看自己的同参无处可坐,不禁疑心重重,维摩居士马上懂得舍利弗的意思舍利弗,你是来这裹求法,抑或找床铺坐呢?他的一语道破舍利弗的心思。舍利弗对於居士的敏锐观察力,心服口服,但仍故作镇静地回答我当然来求法,不是专来找床铺或座位。舍利弗,求法可不是追求身家性命。因为法的内涵,系指万物皆非实体,亦非常住,如果执著於生死或涅盘一途来求法,可不是求真的态度。求法的根本精神,不是全都在佛法裹可找寻,最好自己去体会。你说要来求法,更不宜马虎。维摩居士警告了舍利弗之後,回头看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您曾经教化诸国,可曾记得佛土裹,有过成就无上功德的师子座吗?从此往东,横渡名叫三十六极多国土前,有一个须弥相国。该国的佛号称须弥灯王佛,目前还在。佛的身高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达八万四千由旬,就以庄严而言,是我所见过的,恐怕要以它为首。居士听到文殊菩萨的回答,即刻运用神通,使须弥灯王佛,以崇高宽大的庄严,把清净的三万二千师子座,运到维摩诘的房间来,这个房间原本空著,现在竟能置放三万二千部,高宽八万四千由旬的师子座。跟随文殊前来的一群佛门弟子,目睹这样奇妙的现象,无不惊异。文殊菩萨,远来的诸位佛门弟子,请诸位随意坐在这个高床上吧!维摩催促大家就座。已经修得神通的诸位菩萨,无不各显神通,纷纷就坐在这高尚庄严的床上。然而,舍利弗等佛门弟子,不论如何高飞,皆因床位太高太宽,而一直无法飞到床上,只有眼睁睁地以羡慕与奇异的眼光,看著诸菩萨表现非凡的能力。百般无奈之下,使旁观的维摩诘居士目睹舍利弗等人的表现,就讥讽地催促说舍利弗,你怎麽飞升不起来呢?刚刚不是埋怨没有床位吗?现在赶快飞起来呀!居士,床位又高又宽,我实在飞不起来。如果靠自身的力量飞不起来,不妨一心礼拜和祈念须弥灯王佛,自然就能腾身飞跃。舍利弗和其他声闻,果然依照居士的指点,一心礼拜,和祈念须弥灯王佛,在佛的加护下,果然飞到高床上坐了。此时,声闻等人更加相信佛陀的力量。舍利弗吃惊地说居士,我们以前不曾看过这麽小的房间,竟能安放这麽多又高又宽,而又庄严清净的师子座,实在不可思议。舍利弗,诸佛菩萨全都脱离百般的束缚,到达超俗无忧的境界,乃意指涅盘的奇妙。倘若菩萨得此涅盘,再高大的须弥山,也能收进微细的芥子里;四大海的水,也能被放入毛穴中。舍利弗,凡获得涅盘的菩萨,只要大显神通,就能呈现佛身,帝释天王,或梵天王等身形,随心所欲,因时因地,变化全世界各种声闻,其神通无边,奥妙无穷,不胜枚举,菩萨的功德实在伟大呢?居士把菩萨的功德实例,亲自显现给大家观赏,并加以称赞。诸位听到他的说法,无不心怀感激,皆大欢喜。此时,大迦叶对舍利弗说多麽令人惊讶,既然大家都看到了各种情况,然而,就像在瞎子面前展示各种颜色或形状,瞎子也不能分辨,我们这群声闻即使听到这种奇妙的涅盘法门,也照样难以理解。我们何以会永远断送这种菩萨的根性,好像脱离大乘法门,变成如此无德无行而被他指责呢?如今我们都听见大乘法门,就该为自己的无明放声大哭。我们的哭声也许会震动全世界。果然,感叹自身糊涂的声音,到处可闻,好像震撼天地似地发出来。此话结束後,文殊与维摩居士又对菩萨的慈悲等问题,继续各种有益的交谈。居士房里有天女,她们听见居士动人的说法,始知奥妙高深的教理,她们感激之馀,遂让百花盛开,就像天树开花般,大大地欢娱了菩萨及大众。只见红白诸色的天界鲜花,纷纷散落在大众身上,但奇怪得很,凡散落在菩萨身上的鲜花,都不沾身而落地,惟独散落在舍利弗等声闻身上,却紧紧贴住,不曾飘落。纵使舍利弗等人一心想拿下,却不能如愿。天女见他们如此,就问舍利弗,为什麽要将花朵拨开呢?因为那种花飘落在我们身上是不如法的,因此才想把它拿下。不如法是指佛制比丘是不准香华著身,香华著身是犯戒。如今这样捉弄我们,岂非违背诸法无差别的花吗?尊者,你错了。这种花并无分别识心,花之所以不落在菩萨身上,系因为菩萨已经无分别心,诸位未断分别的妄想,花才会著贴在身上。听如此一说,想请问天女在居士家住多久了呢?十二年天女为舍利弗辩论一番妙理後回答。据我所知,女身成佛时,必先转为男相,你为何没有改变呢?故问(舍利弗因袭蔑视女性的思想)。我不曾想过这件事。毋宁说,十二年来,我一直仍求做女相,到目前仍然不能如愿,感到十分懊恼,所以更不曾想过把女相转为男相。正像魔术师以幻术幻化 出的女性。而有人问这个幻女何故不转为女身呢?我不以为然,因为幻术没有固定形相,不能以转女或男作答覆。诸法也一样,没有固定相。因此,问我为何不转女身为男身,乃是违背法理的。天女的口气咄咄逼人,连舍利弗也不敢与她争辩。双方问答後,天女大显神通,竟将舍利弗也变成天女,天女反化身为舍利弗,她问化身为天女的舍利弗说为何不转变成男身呢?我要怎样转变呢?我在不知不觉间变成女身了。舍利弗,如果你能转这个女身的话。那麽,所有女性也全都能转变得了,如同舍利弗,现女相,所以,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话一说完,天女就摄回神通力,使舍利弗恢复原形。舍利弗,女身的色相何在?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一切诸法也一样,并没有定相,与个性等。维摩居士聆听天女与舍利弗的质疑应答,两人的对话一止,居士就说舍利弗,你似乎把天女看成普通的女子了。实则她天女是已供养过九十二亿佛。而获有菩萨的神通力,凡事如愿以偿,已得无生法忍,并能随心所欲地现身来教化。若要今後要理解其智慧,实非你所能意会。不过,你大概能了解诸法的本质了吧!只盼更努力修行。维摩居士将天女的来龙去脉介绍清楚了。舍利弗也自以为彻底体会了。接著,维摩诘又说明数种深奥而珍贵的法门。说明後,他才陪同文殊菩萨等众,一齐到释尊所在的庵罗树园中恭恭敬敬地向佛礼拜,呈献供养。维摩诘所说经上卷维摩诘所说经要解(三)第八就是生在佛前、佛后,我们现在也是八难之一,生在佛前就是佛还未降世时;佛后,佛灭度后经典灭亡叫做佛后,像我们现在还好,虽然是末法时期。但是,还有佛法,还有人讲经说法,还知道要了生脱死。 无三恶道、无八难。无三恶就是你若不贪心、不嗔恨心、不愚痴心,你就没水灾,你就没一切灾难,贪心,我们的贪会遭水灾、饥饿,饿鬼的果报,我们若嗔恨心会遭火灾、刀兵,地狱的果报,若愚痴会遭风灾、疾病,畜生的果报,所以,三恶就是我们的贪嗔痴所招感的果报。 【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 这个要注意,持戒是持自己,自守戒行,自己守自己的戒行,包括佛也是这样告诉我们,戒是戒自己。我们今天研究戒律,一天到晚说:喂!你犯戒喔!喂!你犯戒喔!一天到晚都讲人家破戒,你也是不持戒。不讥彼阙,不可以讥笑对方不守戒律,不讥彼阙,除了僧羯磨。 【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 不中夭就是中间不会夭折。在娑婆世界,许多人上辈子一定是做恶很多,所以,生命到一半就死了,我们的生命很少寿终正寝。我告诉诸位!在娑婆世界活到百年之后自然死的,实在是非常的少,都是不该死而死。前两天,电视报导,一个国中二年级的学生,杀他父母四十七刀。为什么杀的,知道吗?只喝他一杯梅子汁而已,那杯梅子汁是他的,他父亲不知道,端起来就喝。这个孩子从过去就有一个观念:我读国中二年级,年龄还小,杀死我父亲不会判死刑。警察问他,他也是这样讲,我知道杀死我父亲,不会判死刑!因为不会判死刑,所以,他父亲喝他一杯梅子汁,就挨他四十七刀。这当然有原因,他一个大哥死,他一个大姐也死,他大姐游泳被溺死,大哥被杀死,父亲想:只剩这个儿子而已,不好好教不行,对他很严格,非常严格,结果,这个小孩怀恨在心,早就想让他父亲死!稍微想想看!娶妻生子,嫁丈夫要靠丈夫,生孩子要靠孩子,现在被儿子杀死,多悲惨啊!当然,有的是娶好太太,有的是嫁好丈夫,有的是生到好儿子,像师妈就生到好儿子,这是事实,事实是如此。我算是好儿子,我从高中就很乖,提到自己,我不自夸会很难过,事实上,我真的很乖,我不会做坏事;我从小就不会偷东西,我从小就很尊重人家的自尊心,我从小就很同情可怜的人,从小就是这样。所以,法师当然有他前世因缘,不然,不会这辈子这么善良,不会出家。我也不喝酒,从小闻到酒味,头就会晕,赌博更不用说,舞厅、咖啡厅、妓院都不用说,绝对不可能到那种场所,这是善良。前世可能有持戒,这辈子很自然出家,就是这样子,我没有出过社会一天,有修一点点善。因此,我们说这个娑婆世界,修善来的很少,都是修恶,原本命不该绝,而绝,你想想看!一个国中生杀死父亲四十几刀,听起来很痛心,我看到新闻报导,我也很惊讶!Iamsurprised.我很惊讶!前几天,有一个年轻信徒打电话来,他儿子当兵。当兵开车,车子开出去,这孩子本来就很轻浮,车子不知怎么开的,开、开,撞到电线杆,当场死亡,可能开车都不念大悲咒,夭折! 【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 因为大家都行善,所以大富;接着梵行,不造业;所说的语言,确确实实是诚恳的话;软语就是安慰众生。 娑婆世界的眷属都会分离。 【善和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 斗争的内容很容易就和解叫做善和诤讼;像这种我体会最多,我体会最多。今天你告诉我,全台湾省哪个婆媳之间合得来的,或是妯娌合得来的,我不相信。看某一家人,我就知道,我从小就是看人打架,一直看到长大。没办法!没办法!再怎么讲就是没办法!坚持自己的看法,都是为了自己好,媳妇在吵架,你讲什么道理都没用,都是自私,为自己好而已,我是不愿意而已,不然,我娶个一百八十的,唉!痛苦!婆媳之间或是这世间,我认为,尤其是这个时代,眷属合得来的等于零,我不相信!哪有过去那种美德,我听师妈说,以前,对长辈,清晨端洗脸水,要热水,毛巾,全都准备好,端到公公、婆婆面前,要这样做,很惊人!以前的人,以前的大陆,对师父也同样如此;像现在,像现代人,哪个媳妇,我真的不曾听过,端热水,端碗热腾腾的,给公公、婆婆在那里洗,或在那里吃,不曾听过。若有听过,你再告诉我,曾听过的是婆婆端热水,来到媳妇的面前,因为媳妇生产,所以,换婆婆准备给她吃,煮麻油酒给她吃,为她进补。时代不一样,朝代不一样,所以,学佛的人要自求多福,不要依靠人家。 言必饶益讲话一定宽恕众生,叫做言必饶益。 不嫉就是不嫉妒,这很难!你们女孩子,我调查一下,从来没有嫉妒心的举手,你从来不嫉妒的,你要老实,佛祖在这里,你从来没有犯过嫉妒的,你举手,楼上有吗?没有,所以,这很难,嫉妒,很难。男的也一样,男的怎么不会嫉妒,也一样,嫉妒不是女人的专利品,男人也是一样,男人有时候比较重一点,我们男人要检讨,要好好的检讨,男孩子现在业障重,我若讲谎话都想笑,自己会觉得好笑。 不恚就是不生气。下面, 【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 因为他直心,所以,他能发起修行的心,他学佛的理念坚固不坏。 【随意调伏,则如说行;】 怎么说就怎么做,所说如所行叫做则如说行。 【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 回向发愿心,直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有的是讲菩提心,就是不自私。 【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 还是众生的问题。 【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下面,【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这里要划起来,整部经典,维摩诘经就是这句最重要,若菩萨想清净他的土,一定要先清净他的心,随他的心清净,佛土就清净。讲来讲去,还是要学清净心,就是我们的心要清净,不要一直觉得别人怎样,我们有没有二十四小时观照自己,心要绝对的清净。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 尔时就是那时候。有的是说承佛的圣旨,承佛的圣旨,就是承佛的威神德。 【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意思是说娑婆世界很肮脏、坎坎坷坷、高、低,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菩萨时,是不是不清净,所以感应不清净的国土,舍利弗有这种怀疑。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 佛知道舍利弗有这种怀疑,他就如此说。 【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 你的意思如何?我现在请问你,日月照人有分别念头么,瞎眼的人看不到日月光,是因为日月的分别么? 【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舍利弗就回答说:不是这样。并不是日月的过失,是因为人的眼睛有问题。 【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 这个罪就是业障,业障卡住,不见佛陀的法身。这个罪就是无明,因为,我们被无明遮住、业障遮住,所以看不见如来国土严净,这不是佛祖的过失。 【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我这个国土很清净,但是,你见不到;因为,你的心不净,佛是证得法身,当然他见到的是清净土。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 舍利弗看的跟螺髻梵王看的,竟然完全不同。可见,同住在这个娑婆世界,但因为心境的不同,修持的功德力不同,智慧的不同,所以对娑婆世界的感受就完全不同。所以,唯识学所说的业,共业的人所看到的都相同,人与菩萨所看到的境界不同,诸佛所看到的又不同。螺髻梵王已经证得佛的法身,螺髻梵王过去按照佛的教化去修行,他的心很清净,他所看到的完全跟自在天宫相同。舍利弗是人,他所看到的都是一些土跟石头所造成的;螺髻梵王住在天上,所见到的都是天宫。譬如说苍蝇,苍蝇停在大便上面,狗也是吃大便。过去有人造一个谜语给人猜:我蹲下去,它在看,我站起来,它就吃。这是什么?这是譬喻一只狗在等人,我蹲下去时,它在那里瞪着眼看,等我拉屎,等我起来,它就吃,就是开始吃大便,这在乡下很多。这是指大便,它又吃得津津有味,有时候狗还来帮你擦屁股。所以,人看到的东西,认为很不清净的东西,但是,狗吃得津津有味,人丢掉的骨头,狗咬这支骨头不肯放,你若靠过去,它会认为你要抢它那支骨头。人也是如此,人若以圣者而言,圣人悟到一切因缘法、无相法,当下就是空性,在他心中没有高、低、男、女、大、小、善、恶,他什么都能舍,什么事都没事。众生认为很快乐的事,在诸佛菩萨而言,觉得很无知,我们会依依不舍,对金钱上,或者是儿女的私情,再怎样都看不开,在圣者看来,实在是很幼稚。虽然,我们同样活在娑婆世界,同样活在这个地球,但是,因为心境、智慧、累劫夙世的善根不同,因此,对世界的感受完全不同,清净心感受出来的国土,就是什么都没差别。业障深重所感受出来的全都是贪嗔痴的心态。光说人就好,人有千百万种,你有很多事情会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子,但是,你若设身处地替他想一想,他的境界就这么高而已,他很自然反应出这么无知,在我们看来,他很无知,但以他的立场,他自认为很有道理,他讲得头头是道。因此,我们就了解,因为认知度的不同,角度的不同,层次面的不同,年龄的不同,经验的不同,所以,我们有无量的认识的意识差别。因为,我们的意识形态是透过语言跟名相,并不是通达直接从本性而来,所以,我们会籍着外来吸收的经验、教育,遮住真心。我们真正的心是事理圆融,当下空相,这是我们真正本来的面目,我们若悟到清净心,当下一切事相就是我们本来的,它并没有高、低、大、小的对立性。但是,因为我们无量劫以来,所用的都是语言、名相、假相的执着性,所以,我们用的不是本心,不是真正本来的真心,都是经验,累积的经验,经验就是一种主观。只要你透过无明,你讲得很客观,都是一种主观,只要透过无明,你无明不断,你没有证悟本性,你所讲的客观统统列为主观,因为意识形态里面没有真正的客观。客观是却二性,没有善恶大小的性,叫做真正有客观的心态,我们没有真正的客观,我们所讲的客观,本身就含有无明,因为,它不是透过本性的,本性不可学习、不可熏习,本性是天生自然本来就具足无量智慧,平等一切毕竟空的思想。但是,今天我们所用的,全都是累积的一种经验,所以,我们要打破这个无底洞,无明的巢窟,虽然是经验,经验是一种假相,但是,我们籍着经验能够提起正念,常观照、常观照,我们就恢复本来清净的佛性,所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所看到的,就是根据每个人的烦恼轻重不同。 活在这世间有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看法,所以,能够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我们若不能包容与我们看法不同的人,我们会活得很痛苦。在这个世间,你要找两个相貌相同、思想相同、学历相同、看法相同,没有,因为它是透过业力,透过意识的差别心,不像佛,佛佛道同,诸佛的看法都相同。为什么说诸佛菩萨看法都相同,因为他们证得的是本来的面目,所以,佛佛就道同。你不曾看过佛祖在吵架,因为,他们悟到的都是相同的、本来的。但是,人为什么会意见、看法不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透过的是无明,无明有无量阶层的层次面,无明有无量的层次面,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有生相无明,所以,娑婆世界本来就是如此的面目,这样我们就活得很快乐。人可以拥有自己的生命,可以拥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觉得快乐,又何尝不可呢?但是,听听大智慧人的话,总是对我们有好处,对我们一定有好处,所以,读小学,有小学的看法。读小学时,我们的作文写得很好,老师叫我们念时,回来就急急忙忙要领一百元,我的作文,数学考一百,一张一百分就赏一百元,若没有就没赏,这是世间人;我哪有一百元可赏,没有,我考试回来,印章都自己盖,印章自己盖,师爷不在家,师妈又不识字,师妈不曾跟字结缘,字不认识她,所以,回来考几分都自己盖。我是自立自强,靠佛祖保佑长大的,又没人栽培,全都没有,从小就都自己来,我就是这种命。 这世间别说心净则佛土净,这是指究竟,这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师父分析意识状态后你就清楚了。你看,那个人为了小事,他放不下,他在那里生气,我们做我们的工作,觉得很正常,很可怜!没有办法,欲加之过,何患无词,所以,这世间他若要让你死,他若要报仇,他恨你,他要攻击你、要伤害你,对你已经有成见,心存恨意,你所有的好意,他会全部把你歪曲,你无法解释。世间上只有一种人,可以真正的解释自己的立场,就是沉默。所以,佛祖有举个例子,一直要伤害人就像拿一直火把烧虚空,诸佛菩萨心如虚空,他不理你,你一直想伤害他,就像火把一直烧虚空,烧久了徒自疲劳,他若不理你,你就像疯子,你一直要攻击他、一直要伤害他,他若不理你,你就像疯子,对不对?佛的譬喻实在很厉害,所以,害人者徒自疲劳,自己忙碌,人家若不理我们,我们就像疯子一样,徒自疲劳,因此,我们就了解,安住在毕竟空的立场,什么都不让它动摇,那就是我们本来的。 【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舍利弗这么说。丘陵就是高,坑坎就是低,荆棘就是树木都含刺,沙砾土石沙砾土石,我们这里是很肮脏的世界。 【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 高跟低是从心,我们若我慢会把心弄得很高,瞧不起别人,所以,我们若我慢会感应外面高低的山。我慢若不断,所出生之处就会有高低之处,像娑婆世界每个人都有我慢,所以,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每个人都有我慢,我慢会把自己提高,把别人压低,你心有高低,所感应的国土,外面变出来的国土就不清净,你瞧不起人,你就有高跟低。 【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 全都平等;为什么讲深心清净?就是清净到不可动摇,见佛的平等法身,法身就是空相。所以,若要进入佛的领域,你不能执着外相,一定要空一切相,无相修行,若要进入佛的领域,一定要无相,有相绝对不能达到佛的境界。 【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按照佛的智慧,就能见到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 就是用脚的大拇指按地,这个时候即能看到世界变的非常庄严清净,因为佛有神通力嘛。 【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 宝庄严佛,这是按照唯识学来说,佛籍着八识,因为佛清净,因为众生是第八意识,根身器界种子变现出来的。佛的能力,加持的能力,使他们的第八意识全部变现出清净的国土,变成共业所看得到的,所以,佛把不清净的秽土隐藏起来,现出清净的国土。当时,我们没有摄影机,不然,就能拍摄下来,以证佛语不虚,梵王见宝,梵王确确实实看到,所以,譬如宝庄严佛,二乘人都看不到。【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 不但现无量国土,清净,无量的清净,宝庄严,一切大众都赞叹未曾有,而见到自己坐在宝莲花上面。 【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 好好看清净的国土。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 是、是,确实是。本来不曾看过,本来不曾听过。现在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佛告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 佛告舍利弗:你要知道:我佛是指释迦牟尼佛自己,释迦牟尼佛自己的国土是真正清净,因为,他证得法身,法身是无相,当然是清净。 【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 为了要度众生,下劣的根机,太差,不能讲差,是很烂,根机很烂,讲差还有个比较,所以,佛为了度娑婆世界,只有示现众恶不净的净土,为秽土。 【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 在经典有如此记载,天人,福报不同,业感就不同。比如说喝茶,天人若端杯茶来让我喝,福报不够的,只是一杯白开水而已;同样是倒茶,福报足够的,喝看看!嗯!甘露,甘露,比茶还好喝。同样一种东西,但是,福报不够,业感就不一样这个业感都是在俱舍论里面讨论,俱舍论都是讲业力的感召而来虽然,出生在天上,吃同样的食物,不过,挟起来的食物会不同。 阿修罗有两件很痛苦的事,阿修罗有天的福,没有天的德,阿修罗若在吃东西时,吃到最后一口,会变成土,一定要吐出来。阿修罗每天时间到时,从天上飞出刀枪,飞出来像机关枪的子弹一直射,所以,每天时间一到,阿修罗要关大殿,阿修罗宫殿要关起来,不然,箭会射进去。阿修罗要斩腰才算死亡,阿修罗,你若剁他右手,右手马上长出来,你若剁他左手,左手马上长出来,他要斩腰,从腰部斩下去,他才会死亡,不然,不会死亡,斩他的脚,脚又长出来,阿修罗都长得很丑。女众的阿修罗很美,所以,这是业力不同。比如说,我们现在感应做人,有的人嫌自己丑。不错了,你若看外层空间人,就比人还丑。外星人是确确实实有的,其实早在一九四九年时,美国就已跟外星人接触了,这列为全世界的重要机密很多,包括日本、墨西哥、美国、英国、法国,都有这种记载因为他怕恐慌地球,外星人就是,幽浮,有的人用代表,我们大概了解一下:外星人的身高公分,他的头很大,身体很小,像小孩子刚出生得到大头症般,眼睛很大,没有双眼皮,外星人本身没有牙齿跟舌头,他的嘴巴成一直线,体重十八公斤。在外星人身上,你没有办法发现他有任何的血液状态,没有任何的血管,他只有细胞,我们所发现的细胞,跟型血液的人,所产生的细胞是一样的。外星人:这个幽浮,到现在曾见过的,外层空间纪录有二、三千遍,包括录影带统统有拍摄起来。 在一九五九年的时候,幽浮停顿在有二千二百万人口的墨西哥城市,时间长达五个钟头。美国跟他们接洽,美国想发明与幽浮一样速度的东西。幽浮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他可以在三十分之一秒之内,从太空的右边移动到太空的左边。三十分之一秒,也就是你眨眼之下,幽浮马上就可以到那边,比如说你现在看到飞碟是在右上方,但是,你眨一眼,它马上在左下方。因为,他们用的是反物质元素,反物质的元素是,我们所能发明的元素共一百零几,在地球没有办法发明那种元素,我们在地球所看到的元素只有一百零几而已,而幽浮掉落下来,我们发现他的元素是,所以,在地球没有这种元素,它叫做反物质,反物质的意思就等于跟空性很接近。幽浮下来的时候,他不是走楼梯下来的,他们没有楼梯,飞碟一飞过来时,它的光下来,人就跟着下来,比如说,飞碟差不多像这样,像这种形状,你只要看到一道光下来,人就下来,他可以把光跟物质结合,使时间产生一种,在刹那之间变化,就是所谓的反物质,所以,你所看到的,它的速度很快,它不是用速度能描述的,简直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