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慧眼识比喻.docx_第1页
独具慧眼识比喻.docx_第2页
独具慧眼识比喻.docx_第3页
独具慧眼识比喻.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具慧眼识比喻教学目标:1、 正确掌握比喻修辞的基本概念。2、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灵活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辨识和理解比喻修辞手法。教学过程:1、 知识回顾:复习回顾初中常用修辞格: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反复2、 明明白白学比喻:(一)复习归纳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比喻修辞就是用相似的熟悉事物来替代你所要描述的陌生事物。比喻的修辞格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部分组成。(二)带比喻词的非比喻句的辨别:其一,表示猜度的句子不是比喻。如:天好像要下雨了。其二,单纯的想象不是比喻句。如:我好像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其三,两种同类作比较的句子,不是比喻句。其四,列举例子的句子不是比喻句。(三)牛刀小试:下列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判别比喻句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1、 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2)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2、表示举例:(1)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2)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们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3、表示猜测、揣度:(1)他刚才好像出去了。“好像”引出猜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2)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4、表示联想、想象:(1)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地叫”“啄着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说话。 (2)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句中的“仿佛”表示作者由花香联想到果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的味道怡人。(四)课堂小结:判断比喻句时,应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不能只简单地看是否有“像、好像、仿佛”等比喻词。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这里“荷叶”是本体,“舞女的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此句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子,因为荷叶是圆形的,舞女的裙子转动起来也是圆形的,二者本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但它们之间存在共性,所以此句是比喻句。(五)强化训练:指出下列句子为什么不是比喻句1、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故乡)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春)3、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4、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5、她(把枣核)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枣核) 句1中将 “他们”与 “我”两代人作比较,希望下一代要融洽相处,不要再彼此 “隔膜起来”; 句2中把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想像成万物睡醒了。句4中把阳光斜射使薄雪色彩发生些微的变化想像成薄雪害羞了;这两句赋予“薄雪”、“一切(春天的万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态,其实属于拟人手法。句3是从在北平住惯了的人中举出一个“我”的例子。“像”字是表举例的“如”的意思,句5并没有把枣核比喻成珍珠玛瑙,而是从托在掌心的动作猜测她对枣核的珍惜程度胜过珍珠玛瑙;“像”是表示推测、估猜。(六)学以致用,诊句子语病 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来诊断作文中的病句,整合归类,并修改。 我最喜欢的是茶花。你瞧!花坛里的茶花舒枝展叶、竞妍斗艳。有大红色、白色、粉红色她们好像是九天仙女用朝霞、白云、晨雾织出来的丝绸。盛开的大红茶花,火红的花瓣,金色的花蕊,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仿佛是一朵无刺的玫瑰,娇艳欲滴。白茶花像白胖胖的蚕姑娘用白丝织成,纯洁无暇,又如一个个闭月羞花的少女躲在绿叶后,抿着小嘴在微微地笑着经过推敲,学生指出: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仿佛是一朵无刺的玫瑰,娇艳欲滴。用花来比喻花,有不妥,应换一个喻体来设喻。可换成: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仿佛刚出生的婴儿,娇嫩可爱。 3、 拟人和比喻的区别:1、比喻中的喻体一定要出现,拟人中的拟体一定不出现。比喻通常可以转换成“甲像乙”的格式,而拟人一般不能或不必这样做。 如: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不能转换成:“海燕像勇敢”2、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写,识别的重点应当体现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共同点是两事物间的相似点。 而拟人句是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富有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重点是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教学反思:我感觉这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分步骤讲解的做法,非常灵活,也非常实用,当场就能帮学生解决阅读、写作中的问题,学生也很感兴趣。而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