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赏读孤独之旅的美妙,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直击中考热点蓝田县三里镇文姬中学 郭华我的理念: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是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的平台,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一节课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融会贯通,在文本中感受语文的精妙和写作技巧的应用,有助于学生驾驭知识和解读中考考点。所以孤独之旅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对文章字词的梳理和对全文的整体感知感受顾小康的孤独,完成对杜小康放鸭之旅的心路历程的探究。第二课时,我聚焦重点环境描写的赏析,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直击中考热点问题,完成现代文阅读试题类型中的学生的困惑。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说单元第二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地成长历程。作者把孤独的感受描写、烘托得淋淋尽致,其中大量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功不可没,是一篇个性鲜明的文章。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文学素养较差,没有父母的监管,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和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自卑占据了他们的心灵,愿这一课的人物面对困难的勇气精神能像一抹阳光一样照进他们的心田,我能做到的就是用文字去感染和带动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份真挚和乐观的情怀。三维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学习小说中作者对鸭群、芦苇、暴风雨这三大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并分析其作用。过程与方法: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揣摩语言的美妙,体会文字魅力,理解杜小康内心世界的孤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学会面对磨难,学会承担责任。教学重点:学习语言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杜小康成长中的孤独。教学方法:走进心灵法 朗读法 圈点法 点拨法 师生探究法课时: 第二课时一:精心设计,遇见孤独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描述着各种各样的遇见。就像董卿在朗读者这档节目里所说的那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玄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如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还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爱迪生,失聪,在这场煎熬中,他遇见了命运交响曲。然而我们文中的杜小康辍学了,他要跟着父亲去放鸭子,他遇见了孤独。孤独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它是命运的磨难也是成功的开始。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欣赏曹文轩笔下的环境描写,带着一颗敏锐的心,走进他的孤独,体会他的孤独,理解他的孤独。这样设计导语的目的:董卿的朗读者带动了全民参与到朗读的热潮中,让传统文化更加富有魅力,让文字走入人物的灵魂,让高尚的情操成了千万人追寻的理念。导语设计要和时代紧紧相扣,联系社会热点,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我采用董卿朗读者中遇见这一栏目的开场白,让同学们在曹文轩的笔下去遇见杜小康的孤独,感受他的孤独。二、倾诉孤独,了解孤独活动一:在你眼中,孤独是什么?你曾有过孤独的感受吗? 教师做法目的:在学生中任意选取几位同学,让他们畅所欲言大声说出自己生活中面对的孤独是什么?教师评价:每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知道你们爸妈为了生活都要辛苦的奔波,无暇监管你们,你们要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比起那些温室里的孩子,你们的确很苦,老师也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孤独,人不能选择重生,更没有权利选择父母,既然生活给了你们难题,我们就要学会去面对。活动二:你知道空巢老人眼中的孤独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空巢老人图片)教师目的:让他们感受老人内心的孤独,学会去做一个感恩的人,尽管父母常年在外不能照顾我们,但将来我们也要努力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晚年。这个温暖不全和金钱有关系,在阳光下能给他们洗脚,剪指甲这就是幸福。请记住不是所有的幸福都和金钱有关系。有人坐在自行车上微笑,但还有人坐在宝马车里哭泣。教师总结: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文中的杜小康将要面临怎样的孤独呢?三、走进孤独,感受孤独问题设计1: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一落千丈”的画面感吗?明确答案: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天上到了地上,好远啊!家境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说明从富有走向了贫穷。教师做法的目的:让学生体会杜小康的家境的一起一落。问题设计2:过去的他有多么富有呢?相关链接(用多媒体展示)杜小康曾经是一个极具有优越感的孩子,他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的独生子,怎么个厚实法呢?第一、杜小康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而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所以,杜小康上厕所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呆在边上痴痴地看。第二、杜小康拥有一辆自行车,而60年代初的油麻地几乎找不到第二辆自行车了。此外,这优越感还来自他的学习,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而且还是班长。曹文轩散文前方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离开家原因有三:一个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于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由此可见杜小康离家是出于无奈的, 他要跟着父亲去放鸭子,他该有多么无奈多么伤心,多么孤独呢。为了呈现这样的孤独,作者精心描写了鸭群、芦苇荡、暴风雨,让我们在这些美景中品味杜小康的孤独吧! 教师做法目的:走进作品,用事实说话,增加可信度与说服力。 四、赏读美景,品味孤独环节一: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多媒体展示)一般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和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 深化作品主题教师做法目的:学生已经是九年级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展示的目的是先让学生做好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环节二:用多媒体展示鸭群、芦苇、暴风雨图片,勾画圈点重点词语和句子,小组讨论,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讨论方案和讨论内容1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赏读讨论鸭群,小组内朗读,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2第三小组和第四小组赏读讨论芦苇,小组内朗读,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3第五小组和第六小组赏读讨论暴风雨,小组内朗读,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赏读鸭群(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问题:分析“有规律的花纹”,“急促有力”,“均匀的,永恒的水声”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突出划船赶鸭子的速度很快,烘托了父子俩对前途的茫然无助的心情。 (2)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 问题:分析:“船团团围住”,“唯恐和小船分开”,“把嘴插在翅膀里,不让主人操心”,“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这些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3)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问题:分析“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变得稠密”,“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这些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以鸭子的成长象征着小康的成熟,深化了小说主题。赏读芦苇荡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问题1: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比喻。把绿色的芦苇比作涌向天边的浪潮,比作万重大山。突出芦苇的无边无际。问题2:渲染什么气氛?突出人物什么心情?明确:茫然不知所措,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内心的恐惧和害怕。赏读暴风雨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问题:描写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天黑,水黑,芦苇黑,风黑,雷声,芦苇的咔嚓声”有什么作用?明确: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事情和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衬杜小康的坚强和成长;深化了作品面对磨难的主题。教师做法目的:通过分组合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打造高效课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问题。教师评价:这一环节同学门的热情高涨,尽管有讨论不准确的地方,但是基本上体会到了杜小康的心理和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值得表扬。教师总结: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成功的环境描写。语言优美细腻,刻画丰富细致,色彩明快,富有跳动的灵感,笔法精妙绝伦,能够有力地撞击读者的灵魂,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带动读者走入人物的灵魂世界,深刻的感知人物的孤独,茫然,恐慌,平静,成长。感悟一个人成长的意义,明白责任二字的深刻内涵。五:链接名篇,检测知识,点击中考近五年以来,环境描写已经成为中考的考察中频热点问题。2015年和2012年陕西中考试题均涉猎了这一问题,分值为三分。无论是记叙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的抒写,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现都需要用环境来烘托,来增加文章的渲染力和作品的背景。人物永远活动在环境这个大舞台身上,它是人物身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所以这个问题无论在平时考试还中考都成了重中之重,我们应该聚焦目光,品味文字,掌握技巧,突破热点,击败中考。注明:这一部分以试题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这些文章,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完成对环境描写这一知识点的检测。现代文阅读实战检测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正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什么,爹?”“在你面前低头弯腰。”(选文有改动)问题: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3分)明确:(1)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为父子二人的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3)多所塑造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间接地起到了烘托作用。(4)营造出清冷、凝重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漓江情韵1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2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3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4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5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6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7“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8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9他大声地笑了起来。b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10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11“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12“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13“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14“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15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5年中国初级阅读真题及答案
- 新能源电池隔板加工制造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高端医药中间体生产线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 河北数学单招真题及答案
- 技术服务合同写作样式
- 光明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英语期末学业展示试卷及答案
- 商业办公空间租赁制式合同(含装修权属约定)
- 离婚后子女抚养责任及财产分割补充协议
- 棕榈油种植基地租赁合同范本:油脂加工与品牌合作
- 骨科VTE管理制度
- 医院运送现场管理制度
- GB/T 45653-2025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范
- 《公路钢渣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因学生先天性心脏病在校免责协议书8篇
- 贷款中介员工合同协议书
-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团队的职责说明
- 食品配料人员培训
- 《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预防》高职早期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贸易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 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作战训练安全专题授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