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意象.doc_第1页
诗歌鉴赏意象.doc_第2页
诗歌鉴赏意象.doc_第3页
诗歌鉴赏意象.doc_第4页
诗歌鉴赏意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水(1)时光易逝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2)悠悠流水,延绵不绝,千年未变,诗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白居易的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杜鹃”意象: “满袖杨花听杜鹃”1、蒙冤之恨余靖子规: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北宋名臣范仲淹遭到守旧派攻讦贬官,挚友余靖竭力为范仲淹鸣冤叫屈。此诗托物起兴,以杜鹃之冤暗示范仲淹之冤,字里行间,充满了朋友间生死不渝的友情。名缰利锁:比喻名利束缚人就像缰绳和锁链一样 。2)杜鹃别离之悲、思乡之苦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翠微:清翠的山。取次:随意。争奈:怎奈、无奈。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引发了相思之情。再如吴融子规: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委:丢弃。逝川:一去不复返的江河水。3)杜鹃亡国之痛南宋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刻,杜鹃更是频频出现于诗词之中,以声声凄厉的叫声触发诗人亡国破家之悲。南宋谢枋得春日闻杜宇: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寂寞,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再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凄凉、沮丧和失落之感。唐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 苍茫沉郁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夕阳和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鹧鸪鸟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表达哀愁之情。再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代指秋天)蝉声唱,南冠(案犯,或有节操的囚犯)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蝉:(1)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蝉唐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绥:把帽子系住的带子,这里指蝉的触须。流响:像水流一样动听的声响。(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例1:“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诗)“红树”、“蝉”、“夕阳”、“白头”自然融为一体,落日相伴的“蝉”恰恰是白头之人的真实写照。蝉的这一寄托,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受人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意象。例2:陈子昂: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这首诗即明写蝉,暗伤己。该诗表面写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情,实质上是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无疑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落花1)古人见落花而伤怀,大多因移情所致,从落花想到自己,折射出对人世短促的感伤。所以“落花”有时指慨叹时光流逝,有时指伤感的心情,有时指不可挽回无可奈何的事情 。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是初唐时期吟落花的名篇,也可以说是正式以落花吟咏人生悲哀的开始: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此诗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再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司空曙峡口送友人何处最伤游客思,春风三月落花时 (武元衡陌上暮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乌夜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2)落花使诗人心境澄明,体悟悠闲细致的生活情趣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田园乐)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刘长卿别严士元)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班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别之地除长亭、南浦外,还有谢亭、西楼、劳劳亭等,都是著名的送别之地。 谢亭如李白:“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李洞送张乔下第归宣州:“无成来往过,折尽谢亭松。”西楼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劳歌:忧伤、离别之歌。另外西楼也泛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唐代诗人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劳劳亭又名劳楼、劳劳楼坐落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临近南京市著名建筑新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 寒塞无因见落梅,胡人吹入笛声来。 劳劳亭上春应度,夜夜城南战未回。唐皎然 劳劳亭下路东西,翻遣行人到此迷。 山鸟似经离别过,至今不敢尽情啼。明柳应芳 楼 一、思念之楼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李煜在众多的宋词中,“小楼”这一意象已不再局限于“小”字,出现了朱楼、红楼、高楼、危楼、画楼、青楼(古指富贵人家的住处。)、歌楼、楼台等词语,但其所蕴涵的思念、别离、愁苦、感伤之情却是始终没有改变的。晏殊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范仲淹认为“明月楼高休独倚”,否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二、闲适之楼如陆游写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辛弃疾临江仙“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浮云1、当浮云与表示功名利禄的事物相连时,常隐喻抒情主体鄙视功名利禄、超俗傲岸的精神气度。王维酌酒与裴迪:“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杜甫哭长孙侍御:“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苏轼别东武流杯:“莫笑官居如传舍,故应人世等浮云。百年父老知谁在,惟有双松识使君。” 陆游道室试笔:“浮云万事不到眼,千岁人间心尚孩。”陆游仲秋书事:“不是有心轻富贵,偶然看破是浮云。”浮云又是闲适的象征。鲍溶怀尹真人:“万里叠嶂翠,一心浮云闲。”刘长卿赠微上人:“禅门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在剡山。何时共到天台里,身与浮云处处闲。”李商隐赠郑谠处士:“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 辛弃疾鹧鸪天:“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浮云往往用来喻人的漂泊迁徙 。苏武诗四首:“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当浮云与游子相前后时,常体现出浓烈的思乡怀友主题。诗人常以浮云的飘浮不定来状写远游人的情绪。唐皎然答胡处士:“书上无名心忘却,人间聚散似浮云。”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白居易 送萧处士游黔南:“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江汉曾为客, 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杜牧访许颜:“长嫌世上浮云客,老向尘中不解颜。”解颜:开颜欢笑。当浮云与“白日”相连时常表达“奸邪蒙蔽明君”而致使“士不遇”的主题。浮云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朝廷小人。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曹植杂诗:“浮云翳日光。悲风动地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齐己浮云行:“大野有贤人,大朝有圣君。 如何彼浮云,掩蔽白日轮。”(白日:君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灯、烛是热烈的,灯烛映照之处,洋溢着快乐壮丽的气氛,浓浓夜色衬着一点烛红构成的优美意境是安全而温馨的。 热闹“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郭利贞上元)、“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张萧远观灯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蜡灯红”李商隐无题,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何时红烛下,相对一陶然”(白居易)北宋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油灯)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多少次梦中相见,以至于真的相逢,反疑是仍在梦中。清灯、寒灯这些灯光透露出诗人寒冷、孤独和悲伤的心情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元稹在惊闻挚友白居易贬谪消息后写了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捣衣(捣练)在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捣衣有时是为了给远行之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风送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子夜吴歌 李白 荒凉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不及巴山听猿声,三声中有不愁声。秋夜闻砧杜荀鹤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寒雨(“凉雨”、“冷雨”、“苦雨”等亦然)往往与离别、漂泊、孤居这类诗歌题材紧密相联。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写暮雨送客:“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暮雨”这一意象成为诗人离愁别恨的载体。寒雨,添加了幽居之怨。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夜雨孤灯是一种常见组合意象。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雨的冷和灯的暖形成对比,黄叶与白头却传出共同的衰颓气息。夜雨梧桐也是一种常见的组合意象。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的“梧桐雨”成为古典诗词中表现愁思的经典镜头。雨打芭蕉。杜牧八六子:“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芭蕉雨”将词人长久守望,彻夜无眠的孤凄作了很好的映衬。黄昏忧国伤时的喟叹。“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思亲怀人的惆怅。“凝情立,宫殿欲黄昏。”(韦庄小重山)“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伤怀悼亡的悲凉。血色黄昏和朦胧黄昏都是最容易引发伤悼悲怀情感的背景氛围。陈去疾西上辞母坟:“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帘(幕)进出室内,帘往往要卷起,因此诗词中常有“卷帘”“垂帘”、“挂帘”的用语,而这些词往往与表达孤独、寂寥、落寞的心情,与表达离情别怨、伤春惜暮的思想感情有关。如李白玉阶怨哀怨深婉,断人魂魄。“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王昌龄 西宫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隐昭阳”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秋叶梧桐,金井霜白,珠帘不卷,一片冷落凄清,可以想见女主人公已是个被冷落的宫妃,珠帘不卷就有一种暗示的意味在里面。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燕子: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1)表现春光的美好,或传达惜春之情。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例1:“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例2:“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例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燕子成双成对,易引起了有情人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3)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例1: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例2: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4)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例1: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例2: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例3: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梅花(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宋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隐者高士的象征张可久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例2:方岳梦寻梅:“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金貂玉华:代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3)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1:苏轼定风波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这是词的上片,开始便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因“迟”开而与桃杏同放。梅花生就冰清玉洁之姿,怎合姹紫嫣红之群?所以“乔装改扮”,尽显美姿丰神。2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写王昭君的月夜归魂,给梅花形象增添了血肉。(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例1: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从此,“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例3: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殷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继承了这一意象,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青梅:以梅子比喻少女的情怀。例如: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例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桃花1、以花的鲜艳,姣美来衬托、比喻女子的美丽容颜,所以经常有用“面如桃花”来形容女子的年轻、漂亮。 如:“南国有佳人,荣华若桃李。”(魏曹植杂诗六首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乱红飘零,卿何薄命 桃花是一种开得灿烂,但花期非常短暂的花,所以它被古人称为“短命花”。因为桃花具有这样的一个特征,所以在诗人那里便被赋予了青春易逝的生命飘零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当桃花这种易逝的生命特征和其所隐喻的女子形象联系在一起时,桃花便成为红颜易老或红颜薄命的忧伤叹息。例1“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儿女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唐刘希夷代悲白头吟)这一意象在林黛玉的葬花吟和桃花行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3、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桃花的妖娆、娇艳,在以崇尚简淡中和之美的中国文化里,显得有些刺目,在倾心于“只有名花苦幽独”的士大夫眼中,未免显得有些滥俗。因而在作一种道德人格的比附时,尤其在和松竹梅兰之类的君子意象的比较时,桃花那种短暂绚烂的生命就会被当成某种否定人格的代名词。或轻薄:“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或庸俗:“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苏轼;或华而不实:“桃李卖艳俗,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或忘恩负义:“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日,却拟笑春风”(唐李商隐嘲桃);或得势便猖狂的小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刘禹锡)桃源:桃花源记中的桃源的景象是和谐的自然,桃源中的人更是人性的自然。他们的寡欲、恬淡、纯朴、快乐,一切均任其自然。陶笔下的桃源不仅仅是远离政治烦恼和社会束缚的世外桃源,它是超越所有这一切特殊境遇之上的一个理想王国,是人们心中神往的美丽乐园。储嗣宗宿玉箫宫:“尘飞不到空,露湿翠微宫,鹤影石桥月,萧声松殿风。绿毛辞世女,白发入壶翁。借问烧丹处,桃花几遍红。” 杨花柳絮:(一)惜春伤感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落絮无声春坠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纱)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杨花柳絮(二)离愁别绪隋代的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青,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杨花柳絮(三)轻薄低贱它的飘忽不定引得文人的鄙视。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云:“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此诗以柳絮与葵花作比,轻贱分明,天地之别。“颠狂柳絮随风舞”柳絮借风力更让人觉得柳絮见风使舵,得风生力。晏几道更是一语道破小人的特质,“人情却是柳絮,悠扬便逐春风去。”杨花柳絮(四)凄苦薄命唐代薛涛的柳絮“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杏花:1)生机勃勃、烂漫美好的春光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雨中杏花的淡雅、清新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3)富有田园气息的隐者杏花“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的春中田园作 4)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已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情景交融,沾染离愁的杏花)5)香灯伴残梦,楚园在天涯。月落子规啼,满庭山杏花。(以乐写哀的杏花)梨花1)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凝聚着诗人颠沛流离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茫茫如梨花的雪,渲染出诗人飘泊浮世的愁思苦情。如:杜牧的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3)借梨花写孤独寂寞,飘零,隐喻美人迟暮、青春不再之悲。“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宫女的寂寞。“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以乐景写哀情,表现羁旅之愁。青鸟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例1: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例2: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细雨、烟雾、烟波: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再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船、舟:1)漂泊例1:“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秋浦歌之二)例2:“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常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例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舟船的止泊意象,远离尘世喧喧嚣的宁静、愉悦与自由例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例2)“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例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3)舟的离愁别绪无论是辞亲远别的行人,还是居家守地的送行者,往往一见到舟船便离愁顿起,忧思难禁。朋友的远别令他们无限牵挂,他们担忧着行人的旅程行宿。例1:“看君孤舟去,且欲歌垂纶”王昌龄送韦十二兵曹蕴涵着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担忧和不舍。例2: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笛声(1)游子思乡,归心似箭。例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满城飘荡、无处不在的笛声传万千游子飘泊天涯、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2)征人思乡,嗟怨连连。例2:王之涣千古名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借羌管悠悠,抒万千感慨。例3:边塞诗人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更是将戍边将士的荒寒苦怨、思家念亲之情渲染得格外悲壮动人。附:羌笛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笛声:思友悼故。这一意蕴多向秀悼念被司马氏杀害的嵇康有关。听到邻人吹笛,想到昔日宴饮的快乐更添哀伤。诗人们表达思友悼故之情时,常化用此典故。何逊伤徐主簿:“客箫虽有乐,邻笛遂还伤。”卢尚书哭李远:“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刘禹锡伤愚溪:“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凄凉的笛音,仿佛在诉说着不尽的怀悼哀怨,成为伤悼主体此时此刻回荡在胸中的心声心曲。笛声:触目伤情,感时伤怀。“剪雨裁烟一节秋,落梅杨柳曲中愁”(笛)张关的笔下,笛曲折杨柳抒发着作者的伤春情怀;“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暇的诗中,笛声浸润着作者的悲秋之思;“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沾衣”(李益春夜闻笛),诗人感笛唤春归,诉迁客谪迁失意之悲怨。在那些感今昔巨变、发怀古幽思的诗作中,笛声意象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怨笛谁家,后庭歌罢更憔悴。”(杜文澜台城路秦淮秋柳)哀怨的笛声,凄凉的玉树后庭花曲调令词人感秦淮今昔沧桑巨变,思自身之落魄飘零。“流水空祠牛弄笛,斜阳废馆风吹瓦”(陈维崧汴京怀古十首夷门),哀哀流水、淡淡斜阳与凄凄笛声共同渲染出空祠的荒凉、凄寂,抒发了诗人缅怀故迹的悲怅之情。笛声:傲然于世的放达自适、耿介孤高“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庭坚鹧鸪天)显示出傲然于世的放达自适。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南乡子当诸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