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一、选择题1.(2011株洲学业考)某校历史教师安排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资料,请你依据右图判断小华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是( )a.唐太宗 b.明太祖c.秦始皇 d.汉武帝2.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 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4.(2011临沂学业考)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字形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这种字体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加以推广开始于(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5.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有进步意义的是(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c.修筑万里长城 d.焚书坑儒6.汉书记载:“(秦朝)丁男(成年男子)披甲(铠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 )a.兵役、徭役繁重 b.刑罚严酷 c.赋税沉重 d.人民勤劳7.(2011潜江学业考)西汉初年,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a.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行推恩令,加强集权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8.(2012昆山模拟)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问题 b.对付匈奴入侵问题c.货币统一问题 d.对待儒家思想问题9.(2011绥化学业考)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a.班超出使西域 b.张骞出使西域c.玄奘西行 d.佛教东来10.曹操墓被发现后,出现了真伪之争。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c.完成北方的统一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11.(2012贵州模拟)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12.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为躲避南迁少数民族的侵扰b.战乱使他们无法正常生产和生活c.江南相对稳定d.江南还没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13.(2012扬州模拟)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14.(2011龙岩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a.采用汉制、律礼 b.用汉姓、讲汉话c.与汉族通婚 d.迁都洛阳15.(2012江苏模拟)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下列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16.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下列有关改革的探究活动。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活动一 历史回顾(1)商鞅领导哪国的变法?请回答其变法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是哪一改革的内容?其改革原因是什么?活动二 史事评说简要评论上述两次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活动三 联系现实请结合以上改革,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诸侯尽西来”和图片人物的肖像,可以看出这位历史人物是秦始皇。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加强统治,秦朝创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被以后的历代王朝沿用和完善。所以b项符合题意。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可以判断秦朝实行郡县制。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朝统一后,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丁男(成年男子)披甲”指兵役,“丁女转输”指徭役,秦朝时,兵役、徭役十分繁重,民不聊生。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为改变这种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都反击匈奴、统一货币。但在对待儒家思想问题上态度截然相反: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张骞出使西域后,打通了通往西域的路线,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故d项表述有误。1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占领两湖和四川地区。所以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拓展延伸】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认识三国鼎立的社会根源是东汉以来世家豪族势力的膨胀,使政治分裂倾向日益加剧。三国鼎立的经济根源是南方得到开发,孙刘集团的经济实力日趋雄厚,而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曹魏时虽有恢复,但没能强大过南方,所以在全国形成了三个经济实力相对平衡的区域,为分立提供了物质基础。魏、蜀、吴的局部统一,与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混战局面相比,已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再加上各国统治者又重视发展生产,因而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1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江南相对稳定,江南还没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b、c、d三项表述正确。1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增加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1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洛阳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故选d。1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采用汉族的官制,汉族的饮食受少数民族的影响。所以上述图片反映的是民族融合的表现。【概念链接】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的消除,是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的形式有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友好交往、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和亲、册封等。16.【解析】链接商鞅变法的内容回答第(1)题即可。根据材料二中的鲜卑姓改为汉姓,判断是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其改革的原因是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链接两次改革的影响回答活动二的问题。通过两次改革的影响,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国家应该适时进行改革,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他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答案:活动一 (1)商鞅领导秦国变法。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2)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活动二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意思相近即可)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意思相近即可)活动三 改革能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改革能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思相近即可) 自东汉以来,我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了隋唐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材料一 认识诗歌中的南北社会蒿里行曹操忆江南白居易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材料二 西汉至唐朝南方人口的变迁南方北方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朝3 920 41543.2%5 148 52956.8%材料三 史书中南方经济状况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nu,锄草)。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音:rn;意:一年或一次的收成),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材料一表明,东汉以后南方和北方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2)材料二中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比较宋书与汉书记载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辨析比较材料一的两首诗歌,曹操的蒿里行描述了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休,军阀割据,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唐朝白居易的忆江南描绘了一幅江南美景,链接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使本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故出现了蒿里行到忆江南的变化。材料二表明西汉时,北方人口众多;唐朝时,南方人口迅速增加。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西汉时,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人口南迁,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据以上分析回答第(1)、(2)题。材料三的两则史料反映了江南经济由落后到富庶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几何图形:小学数学几何图形学习教案》
- 地基检测考试题及答案
- 护理入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及验收流程说明文档
- 猴王出世缩写300字7篇范文
- 招投标信息标准化录入与审核表
- 团队协作激励与任务考核体系表
- 农村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管理责任书
- 企业内部沟通纪要记录表
- 医疗安全事故案例培训课件
-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美丽乡村建设课件
- 中频电疗法理疗(共60张PPT)精选
-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杭州医学院
- 黑底搭配大气企业宣传商业计划书商务通用PPT模板
- GB/T 17608-2006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
- 沪教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地下停车库设计统一规定
- 综合实践课《绳结》教学设计
- 建筑装饰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 电子课件-《市场营销》-A45-2298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 (整理)ASME-B161.34规定的标准磅级阀门(常用材料)额定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