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电子教案.doc_第1页
第六单元电子教案.doc_第2页
第六单元电子教案.doc_第3页
第六单元电子教案.doc_第4页
第六单元电子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订栏20、七律 长征授课时间:课 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学情分析:质疑问难能力不强教学重点:熟悉课文,质疑问难教学难点:学会本课6个生字,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同志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2、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学课文A、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B、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C、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2、指名学生逐句朗读诗歌(七律:七言律诗,每两修订栏句为一联)理解词语的意思:逶迤 磅礴 五岭 长征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三、再读诗句,质疑解疑:1、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2、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那么,现在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体会舒适的韵律与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3、教师小结4、读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标画在书上,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四、指导朗读长征当堂检测: 写习字册板书设计:6 长征逶迤 磅礴 五岭 长征 教学反思:修订栏20、七律 长征授课时间:课 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带领学生细读鉴赏,领略诗境,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质疑问难能力不强教学重点:带领学生细读鉴赏,领略诗境,学习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带领学生细读鉴赏,领略诗境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朗读诗题2、“七律”代表什么?“长征”呢?3、检查,个别朗读全诗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1、教师朗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长征图”? 2、小组讨论3、交流:腾越五岭图l疾跨乌蒙山l巧渡金沙江l飞夺泸定桥l喜踏岷山雪l4、在这几幅图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5、学生自学,在诗歌的精华处圈圈画画6、全班交流:谈自己欣赏的图图。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A、“腾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1)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想象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红军修订栏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3)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4)再带着对红军崇敬的心情读一读。B、“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补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3)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4)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C、“喜踏岷山雪”(1)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3)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4、加深理解,回归全文。A、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可以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修订栏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B 那毛主席为什么只写了五幅“征难图”?(它是由几幅画构成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诗只选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三、播放歌曲,提升情感。1、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2、播放歌曲四、朗读背诵,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2、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感受其诗词的风格。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当堂检测: 写习字册板书设计:20、七律 长征腾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 英雄气概飞夺泸定桥 乐观精神喜踏岷山雪教学反思: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修订栏授课时间:课 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学情分析:质疑问难能力不强教学重点:熟悉课文,质疑问难教学难点:学会本课6个生字,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简介彭德怀。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二、自读课文:1、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四、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五、作业1练渎课文。2抄写生字词。修订栏当堂检测: 写习字册板书设计: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1、 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 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 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学反思: 修订栏 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授课时间:课 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学情分析:质疑问难能力不强教学重点:熟悉课文,质疑问难教学难点:学会本课6个生字,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默读课文,思考: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二、再读课文: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出示:有时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指导朗读。出示:彭德怀修订栏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指导朗读。出示:彭德怀推开 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指导朗读。(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1)同座练读。(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当堂检测: 分角色朗读课文。板书设计: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铁骨铮铮 如此深情 教学反思:修订栏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授课时间:课 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课文学情分析:质疑问难能力不强教学重点:熟悉课文,质疑问难教学难点:学会本课6个生字,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分角色朗渎课文。二、指导造句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2讨论:“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急”的时候吗?3同座讨论造句。4指名造句、评价。三、总结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四、实践活动: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五、作业: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2、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修订栏当堂检测: 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板书设计: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艰苦 燃眉之急 教学反思:修订栏22、大江保卫战授课时间:课 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学情分析:学生概括能力不强教学重点:熟悉课文,质疑问难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了解学情 1、解放军的认识谈起。 2、揭题。读,说说读题后想到了些什么?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3、教师口头渲染大江保卫战的过程。 二、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注意停顿。听得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她)读的怎样?(教师伺机正音,同学评议。)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请同学说说注意点。 (2)、读音:鏖(ao) 铮(zheng)字形:铮、筝、挣、睁凌、陵、棱鳞、磷、嶙 (3)、描红。 (4)、理解“闪烁”、“惊心动魄”,并指导造句。修订栏( )闪烁,( )场面使你惊心动魄。 三、读文,理清课文脉络1、自读课文,要求简单用一个词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板书: (1)大江告急,打响保卫战(2)保卫大堤(3)面对洪水显英雄本色(4)黄晓文把丁带伤扛麻包。 (5)抢救群众。(6)大江永远铭记。 3、围绕题目,用重点段突破法分段,概括段意。 4、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小结、作业。 1、抄词,用带点词造句。 2、熟读课文,进一步批注感受。当堂检测: 写习字册板书设计:22 大江保卫战(1)大江告急,打响保卫战(2)保卫大堤(3)面对洪水显英雄本色(4)黄晓文把丁带伤扛麻包。 (5)抢救群众。(6)大江永远铭记 教学反思:修订栏22、大江保卫战授课时间:课 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修订栏修订栏学情分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不强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修订栏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迁移 1、听写词语。 2、语言过渡。 二、学习第一段。 1、自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2、讨论,指导读书。 读出“万分危急”、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三、学习第二段 1、自读,思考:这一部分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2、学习事迹一:大堤抢险 (1)指名朗读。看看面对大堤险情,子弟兵们是如修订栏何说的,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2)讨论,指读,评价,再读。 (3)如果你站在堤旁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4)师引读。 修订栏3、学习事迹之二:铁汉本色 (1)自读,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黄晓文的事迹。 (2)理解“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说说这句话含义。 (3)指导朗读。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自读,说说每句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读中理解。 “飞向习向飞向” “”(省略号的作用) “哪里就;哪里就” “看到看到就像看到” (3)轮读、齐读。 (4)背诵。 5、教师语言小结。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2、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五、小结、作业。 1、小结。 (1)写作方法:点面结合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写出人物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2)小结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2、作业。 (三)摘抄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简单写写感受。 (四)填空。课文主要写了()表达( )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第5自然段。修订栏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当堂检测: 写习字册板书设计:22大江保卫战万分危急 英雄气概 教学反思:修订栏习作6授课时间:课 时:1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能力不强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教学难点: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教师范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 2、 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修订栏 (一)导语: 前两天,就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次习作要求,大家都作了相应的准备。下面就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 先想后说。 2、 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 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 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5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2分) 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1分)。 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1分 ) 5、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 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1、导语: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2、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四、修改习作 交流评议 1、 反复朗读 细心修改 自主修改。 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修订栏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2交流习作 师生评议 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当堂检测: 学生写作板书设计:习作6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教学反思:练习6修订栏授课时间:课 时:1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2、让学生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学情分析:对长征了解不深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教学难点:了解长征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七律,我 我们知道长征是一段非常艰苦的历程。在长征的途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故事,也涌现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长征,走进长征。二、语文与生活。四渡赤水出奇兵(一)长征组歌。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四渡赤水修订栏出奇兵2、这首歌选自长征组歌长征组歌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 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四乐章。(二)朗读歌词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自己先读一读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词。注意读准字音。4、 下面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呢?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词。(三)讲解歌词。第一小节1、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小节歌词。出示第一小节2、老师想问问大家,“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是在描写横断山脉的什么呢?(横断山的山路)横断山的山路怎样?(崎岖难走)3、那么“天如火来水似银”这句歌词又是在写横断修订栏山的什么?(横断山的环境)那横断山的环境怎样呢?(恶劣、严酷)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天气炎热)4、小结:这两句描写了红军转战川(四川)黔(贵州)边境时环境的严酷。5、谁能来读一读这三句歌词,读出它的环境恶劣。我们一起来读是啊,红军长征,沿途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那么老百姓们看到了,又是怎么做得呢?(送水给红军解渴)老百姓们送来了一碗碗的清水给红军解渴。当堂检测: 学生背诵名句板书设计:练习 6横断山,路难行教学反思:练习6修订栏授课时间:课 时:1教学目标: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学情分析:对长征了解不深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教学难点:了解长征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歌词,是 2、今天让我们来再来学习一首词。二、诵读与积累。清平乐六盘山(一)写作背景。 1、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人。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就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这首词就是毛主席在翻越六盘山时写的。修订栏(二)朗读词。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28页,先自己朗读清平乐六盘山2、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三)讲解词。上阕。1、我们先来看词的上阕。谁来读一读?2、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苍翠高耸的六盘山就在眼前。朵朵白云在山间萦绕。一排排大雁或排成人字,或排成一字在山前飞过。)3、谁能说说,“望断”是什么意思?(久久地望着,直到看不见)4、那作者为什么要看着大雁向南飞,直到看不见5、 为止呢?(对南方革命根据地的怀念)(引导:想6、 一想,红军被迫北上,作者也离开了南方的革命根据地,现在看到南飞的大雁,他想到些什么?)7、小结:是啊,天高云淡,看到南飞的大雁,红军怎么不怀念南方的根据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8、下面,我们再来看两句诗。修订栏9、老师想问问大家,修订栏这里的“长城”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万里长城吗?(不是)那是指什么?(长征的目的地)10、嗯,很好。是指长征的目的地,那么“不到长城非好汉”表明了红军怎样的决心呢?(坚定、相信一定能到达长征目的地的!11、我们再看上阕的最后一句,屈指行程二万”,谁来说说,什么叫“屈指”? (掰着手指算) 12、掰着手指算,这让我们感觉数量很少,行程很短。但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长征全程二万五千里,这能掰着手指算吗?那从中你看出这是怎样的红军战士呢?(乐观、勇往直前、面对困难无所畏惧) 13、小结:通过轻描淡写的“二万”表现了红军对长征的胜利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是对后继部队的一种鼓励。1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上阕,读出红军坚定的信心,读出红军的大无畏,读出红军的革命豪情!下阕。1、下面哪位愿意来读一读下阕?2、如果说上阕是对长征胜利的总结,那么下阕就是对未来前景的展望。修订栏3、谁能说说,这里的“红旗”代表着什么?(胜利)4、是啊,红旗代表着胜利,高山之巅,红旗猎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