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239课程名称:植物生物学英文名称:Plant Bi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90学分:5适用对象: 本科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植物生物学主要介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结构与功能,以及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过程等基本知识。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系统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植物多样性、植物的分类与分布、植物的系统与进化、植物与环境,植物资源利用等。The plant biology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tc of the plant, and the process of the plant individual growth and system development。 Which covered the appearance and the structure ; growth development; plant diversity; 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e; system and evolution; using of resource etc of the plant from the cell, organization, organ, individual systematicall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动态,受到从事与植物生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以满足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植物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 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基本任务、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2.了解植物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以及植物在自然界、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3.明确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方法、目的和重要意义。(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1植物在分界中的地位1.2生物界的划分1.3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4植物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1.5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1.6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当代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1.7学习植物生物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植物对人类和动物的贡献;植物科学的发展及其分支学科。3.问题与应用掌握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基本任务、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领会植物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以及植物在自然界、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1.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2.生物是如何分界的,至今将生物划分为多少界,常用的是几界系统?3.观察了解自然界植物中植物的形态特征,并记录描述。4.论述学习、研究植物生物学的目的是什么?5.植物学科的分支有那些,各分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使学生对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本章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演示等方法手段进行教学。第一章 植物细胞(一)目的与要求要求重点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理解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结构的复杂性、细胞内部生理活动的多样性和相关性为基础的和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理解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1 植物细胞的化学组成1.2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1.3 细胞的新陈代谢1.4 植物细胞的增殖1.5 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1基本概念(1).细胞学说:19世纪前期,由德国植物学家MJ Schleiden和动物学家TSchwann提出。其内容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组成;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以分裂而形成组织。(2).原生质:原生质是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的总称。即植物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其他组成部分。(3).原核细胞:细胞中较为原始的一类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及由其组成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内的某一部位,外部没有细胞膜包被。细胞器种类和数量较真核细胞简化。(4).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被包被在核膜内,细胞器种类、数量相对较丰富。(5).细胞壁:植物细胞的构成部分,位于细胞最外部,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之一。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结构上可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个部分。具有保持植物细胞形态、保护原生质、吸收、分泌、运输、识别等生理功能。(6).纤维素:一种高分子化学物质,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由葡萄糖分子之间脱水形成糖苷键连接而成,纤维素分子呈丝状。(7).纹孔:植物细胞壁上的结构单位,植物细胞在形成次生壁的时候,有一些部位不沉积壁物质,因此形成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形成过程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8).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是细胞间物质、信息传输的通道(9).纹孔对:植物细胞壁上的纹孔常常成对出现,相邻两个细胞间成对出现的纹孔构成纹孔对。(10).纹孔膜;纹孔对中的胞间层和两边的初生壁,合称为纹孔膜。(11).纹孔腔:细胞壁上有纹孔的部位,由于没有次生壁加厚,与细胞壁相比就形成了一个空腔,把这个空腔称为纹孔腔。(12).单纹孔,纹孔的次生壁在纹孔腔的边缘终止而不延伸,用显微镜正面观察纹孔为一个同心圆,这样的纹孔称为单纹孔。(13).具缘纹孔:纹孔的次生壁在纹孔腔的边缘向细胞内延伸,形成穹形的延伸物,拱起在纹孔腔上,其顶部的开口(纹孔口)明显较小。用显微镜正面观察纹孔为三个同心圆,这样的纹孔被称为具缘纹孔。(14).纹孔场:在植物细胞壁的初生壁上,存在初生壁较薄的凹陷区域,这个区域称为纹孔场。一般情况下,一个初生纹孔场可以产生多个纹孔。(15).细胞膜:也称为质膜,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与细胞壁紧密相连,包在细胞质外的一层薄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具有保护、选择性透过、吞噬、信息传递、识别等功能。(16).胞饮作用,细胞膜的功能之一。细胞质膜向外形成凹陷,吞食外围的液体。(17).吞噬作用:细胞膜的功能之一。细胞质膜向外形成凹陷,吞食外围的固体小颗粒进入细胞质,然后酶解、吸收。(18).胞吐作用:细胞质膜把细胞内的物质大量的、整体性向外排出称为胞吐作用。(19).细胞质:细胞质是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由半透明的胞基质和分布于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20).胞基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组成,含有与糖酵解、氨基酸合成和分解有关的酶类等重要物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21).细胞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功能的细胞构造的小单位,称为细胞器。(22).质体;细胞器的一种,是绿色植物所独有的细胞器,具双层膜结构,成熟的质体具有合成和累积同化产物的功能。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三种。(23).白色体:质体的一种,不含色素,多存在于幼嫩组织,储藏组织和植物表皮组织中,具有储藏物质的功能,根据储藏物的不同,将其分成三种:储藏淀粉的称为造粉体;储藏蛋白质的称为造蛋白体,储藏脂类的称为造油体。(24).叶绿体:质体的一种,含有绿色色素,如叶绿素a与叶绿素b等,主要分布于植物的绿色部位,具有同化功能。(25).有色体:质体的一种,因含大量的类胡萝卜素而呈现黄色或橙黄色,分布于花瓣、果皮等呈现橙或黄色的部位。(26).线粒体,细胞器的一种,动、植物细胞中广泛分布,具双层单位膜,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动力站”。(27).内质网:细胞器的一种,由单层单位膜构成,外形呈扁平囊状或管状,具有合成、包装、运输代谢产物,形成其他细胞器(高尔基体、液泡等)的功能。(28).液泡:细胞器的一种,由单层单位膜构成,液泡的外被称为液泡膜,液泡膜内是细胞液。具有调节细胞渗透压与膨压;参与细胞内物质的积累与移动;参与大分子物质的降解代谢活动等功能。(29).溶酶体:细胞器的一种,由单层单位膜构成,外形呈颗粒状,具有溶解细胞内的衰败组分(大分子、衰败细胞器等),以至溶解整个细胞的功能。(30).微体:细胞器的一种,由单层单位膜构成的球体,依据其所含酶的不同将其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酶体两种,前者与光呼吸有关,后者与脂肪代谢关系密切。(31).核糖体:非膜结构的细胞器,由核酸,蛋白、酶构成的大分子结构。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32).细胞骨架:指遍布植物细胞的非颗粒状的细胞器,如微管、微丝、中间丝、微梁等物质,它们经过特殊染色后可以看到呈网状分布于细胞质中,具有支持细胞、运输细胞质内物质,参与细胞分裂的功能。(33).微管;细胞骨架物质之一,遍布细胞基质中的非颗粒状构造,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外形为细长、中空的管状结构,外径25nm,长短不一。具有维持细胞形状、参与物质传输、参与形成纺锤丝和细胞壁的功能。(34).微丝:细胞骨架物质之一,存在于细胞质胞基质中,由两种球形肌动蛋白聚合成的细丝再彼此缠绕成双螺旋形成,与维持细胞形状、物质传输、细胞分裂、染色体的移动有关。(35).微梁:细胞骨架物质之一,存在于细胞质胞基质中,呈纤维状,直径仅34 nm,与微管、微丝一起组成细胞的骨架物质,具有支持、传输等功能。(36).细胞核:细胞中位于细胞质以内的构造,一般为球形,富含遗传物质(DNA,RNA)等,是细胞遗传物质和信息的储藏所,也是遗传信息转录和核糖体亚单位合成的场所。(37).核膜:细胞核的构成单位之一,也称核被膜,由两层单位膜构成,是核内物质与核外物质的分界,具有保护核物质和控制核内外物质交流的作用。(38).核孔:在细胞核核膜上,每隔一定的距离,细胞核内外膜联合形成一些呈圆形的孔,圆孔中还有一些构造,这些共同构成了核孔。核孔具有控制核内外物质传输的作用。(39).核质:细胞核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核膜以内,核仁以外的部分。(40).染色质: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质中,经过适当的药剂处理后,容易着色的部分。主要化学组成为DNA,RNA和蛋白质等。外形呈丝状,也称为染色质丝。(41).染色体:与染色质为同一物质,是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后,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棒状形态。(42).后含物:是植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些非原生质物质,它包括植物细胞储藏的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质、晶体、单宁、色素等。(43).淀粉粒: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一种,分布于细胞质中,由细胞中的白色体(白色体之一的造粉体)积累叶绿体光合作用后产生的淀粉而形成,通常呈椭圆形。(44).单宁: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一种,存在于细胞质、液泡和细胞壁中,无一定形状,是一类多元酚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具有涩味,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45).色素: 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一种,位于植物细胞质中,无一定形状。可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种,脂溶性色素有存在于质体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水溶性色素有位于液泡中的花色甙、黄酮或黄酮醇等。(46).细胞周期:在细胞分裂中,把第一次分裂结束到第二次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即一个间期和一个分裂期)称为一个细胞周期。(47).有丝分裂:细胞分裂的一种,其特点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形成。(48).赤道面:细胞分裂过程中,位于细胞两极中部的假想的分隔平面,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其上。(49).成膜体:细胞分裂末期,当染色体移向两极,两极的纺锤丝消失,位于两子核之间的纺锤丝向赤道面周围离心地扩展,形成桶状的构形。这种在染色体离开赤道面后变了形的纺锤体,称为成膜体。(50).细胞板:细胞分裂过程中,在细胞分裂的末期,位于两子核的中央,由成膜体和高尔基体、内质网分泌的小泡及微管共同形成,是细胞分裂后新细胞膜的前体。(51).胞质分裂:细胞分裂末期,新的细胞膜形成以后,两子核被分开,细胞质被一分为二,把新细胞膜形成和分开母细胞质的过程称为胞质分离。(52).无丝分裂:细胞分裂的一种,细胞分裂时无纺锤丝形成,不像有丝分裂有四个明显的阶段,细胞直接分裂成两个。(53).细胞生长:细胞生长是指植物细胞分裂以后,两个子细胞体积、重量的增长过程。(54).细胞分化:生物有机体是由一个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细胞生长最后形成的。把生物细胞由一个母细胞演变成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55).脱分化:生物体内的某些成熟的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失去成熟细胞的特性而回到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脱分化。(56).细胞全能性:植物体内,每个活细胞都具备发育成整个植株的潜在能力,称为细胞全能性。(57).纺锤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所有纺锤丝形成一个纺锤状的构像,将这个构像称为纺锤体。2.2基本知识点掌握植物细胞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的基本构造及化学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细胞质的结构及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内能量转换、代谢途径和细胞间物质的运输。正确辨别植物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细胞形态特征,搞清植物体生长、发育的内因。了解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真核和原核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识别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析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三)课后练习一名词解释1.细胞学说2.真核细胞3.次生壁4.单纹孔5.原生质6.细胞壁7.纤维素8.具缘纹孔9.新陈代谢10.胞间层11.纹 孔12.纹孔场13.原核细胞14.初生壁15.胞间连丝16.细胞膜17.细胞质18.内质网19.细胞核20.染色体21.细胞分裂22.胞质分离23.细胞全能性24.细胞器25.核糖体26.纹 孔27.后含物28.细胞周期29.细胞生长30.质 体31.细胞骨架32.核 仁33.单 宁34.有丝分裂35.细胞分化36.线粒体37.微 管38.染色质39.色 素40.成膜体41.细胞脱分化二.填空题(1).1665年,英国人()用他改进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时,首先发现并命名了细胞。(2).( )是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的总称。(3).构成原生质的有机成分主要有( )、( )、( )、( )等。(4).根据细胞结构的不同将细胞分为( )和( )两类。(5).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高等植物细胞结构上外有 ( ),内有( )、( )。(6).植物真核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 )、( )、( )、( )。(7).一个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由外到内依次由( )、( )和( )三层构成。(8).细胞壁的胞间层主要化学物质是胶黏而柔软的( ),具有一定的延展性。(9).高等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有( )、( )、( )、( )等。(10).无论植物细胞的初生壁还是次生壁其构架物质都是( )。(11).细胞壁的衬质是由非纤维素的( )、( )和( )构成。(12).细胞形成次生壁时,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壁物质,因而形成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层中未增厚的部位称为( )。(13).( )的次生壁在纹孔腔的边缘向细胞内延伸,形成穹形的延伸物,拱起在纹孔腔上,纹孔口明显较小。(14).( )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是细胞之间物质、信息传递的通道。(15).细胞膜又称为( ),是由双层( )膜构成的镶嵌有蛋白质的流动性磷脂双分子结构,具有选择透过的半透膜特性。(16).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功能的小单位称为( )。(17).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 )两种。(18).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 )、( )、( )、( )、( )。(19).质体可分为三类,( )、( )、( ),它们都是由前质体发育而来的。(20).根据微体所含酶的不同,微体可分为( )、( )两种。(21).核糖体是细胞合成( )的场所,它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22).细胞骨架系统由细胞质中非颗粒物质构成,根据形态和大小的不同,它们分为( )、( )、( )、( )四种。(23).遗传物质(DNA)存在于细胞核中。它控制了细胞的 ( ),( )、( )、( )等重要活动。(24).在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枝可分为( )、( )、和( )三部分。(25).核膜由两层单位膜构成,两层膜之间的空隙称为( ),双层膜上内外连同的孔道称为( )。(26).核膜以内,核仁以外的部分称为( ),在它的内部存在经适当药剂染色后,容易着色的部分,这个部分称为( )。(27).细胞代谢活动中产生,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非原生质物质为( ),它是植物细胞的特征之一。(28).在淀粉粒上,最初积淀的一个起点称为( ),其后积淀的物质围绕它形成同心圆结构称为( )。(29).根据马铃薯淀粉粒形态的不同,淀粉粒可分为( )、( )和 ( )。(30).植物细胞后含物中,蛋白质一般呈颗粒状,这种状态的蛋白质被称为( )。禾本科植物种子中,颗粒状蛋白常集中在胚乳的最外层细胞内,该层细胞称为( )。(31).植物后含物中的脂类储存于白色体中的( )中。(32).单宁是一类( )化合物的衍生物,它对植物体具有保护作用,植物的涩味主要有它引起。(33).植物色素除了位于质体中的脂溶色素,如( )、( )等外,还有位于液泡内的水溶性色素即( )。(34).秋季落叶时,树叶之所以呈现黄色,是因为叶片中的( )被破坏,( )比例上升。呈现红色或紫色是由( )或( )氧化而成。(35).从第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第二次细胞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称为一个( ),它由一个( )和一个( )组成。(36).在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中,一般分为( )分裂和( )分裂两个方面。(37).有丝分裂前期,核膜破裂核内染色质疑缩成( ),核仁解体,( )开始形成。(38).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 )上,纺锤体完全形成。(39).有丝分裂后期,各个染色体的两条( )分开,分别由( )向两极移动。(40).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离开赤道面后,赤道面附近的纺锤丝变形形成了( ),进一步形成细胞板,将母细胞的细胞质分开,称为( )。(41).无丝分裂的主要特征为,细胞分裂是无( )形成。(42).细胞生长是撂细胞的( )和( )的增长。(43).细胞分化是指来源相同的细胞分裂、演变成( )、( )、( )彼此互异的不同细胞群的过程。(44).植物体内的某些成熟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失去成熟细胞的特性而回复到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状态,这种现象称为( )。(45).植物细胞分裂生长推动了植物体的( ),植物细胞分化推动了植物体的( )。三.多项选择题(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A.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由细胞构成.B.所有细胞都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C.卵和精于都是细胞 D.一个细胞分裂可以形成组织.(2).以下细胞结构中不属于原生质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核(3).以下生物由原枝细胞构成的是( )。A.支原体 B.细菌 C.蓝藻 D.绿藻(4).真枝细胞分裂形式多样,其细胞分裂方式有(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细胞缢裂(5).生活的植物真核细胞由四大部分构成,其中( )由不进行生命活动的非原生质组成。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6).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 )。A.维持细胞形态 B.保护细胞,减少蒸腾,防止侵犯C.参与植物体吸收、分泌、运输 D.参与细胞生长调控、细胞识别(7).植物细胞壁的内镶物质有( )。A.木质 B.矿物质 C.心材色素 D.角质(8).植物细胞壁初生壁上较薄的凹陷区域称为( )A.纹孔 B.纹孔腔 C.纹孔场 D.纹孔膜(9).白色体具有储藏物质的功能,根据储藏物的不同,白色体分为( )。A.造粉体 B.造糖体 C.造蛋白体 D.造油体(10).自身具有染色质并可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 B.质体 C.液泡 D.高尔基体(11).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有( )。A.分解细胞内的各种大分子 B.分解细胞内衰变、崩解的细胞器C.细胞自溶 D.溶解相邻组织(12).细胞核中,经过适当溶剂处理后,容易被染色的部位是( )。A.核 仁 B.染色质 C.染色体 D.核 质(13).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有( )。A.带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基因)于染色质上 B核仁中形成核糖体亚单位C.控制植物的遗传性状 D.合成蛋白质(14).以下属于植物细胞后含物的有( )。A.核糖体 B.淀粉粒 C.油 D.叶绿素(15).作为后含物的蛋白质是指外形较大,呈颗粒状的蛋白质,它们有不同种类,如( )。A.肌动蛋白 B.无定形蛋白 C.肌球蛋白 D.球状蛋白(16).后含物中,蛋白质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 )部位。A.无色体 B.白色体 C.液泡 D.造蛋白体(17).植物落叶一般呈黄色,但也有些植物的落叶呈现红色,这主要是因为叶绿素被破坏后,( )色素的比例上升造成的。A.叶黄素 B.类胡萝卜素 C.被氧化的黄酮 D.被氧化的黄酮醇(18).植物体( )部位的细胞通过进行有丝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A.根 B.叶 C.小孢子母细胞 D.大孢子母细胞(19).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有丝分裂( )时期核膜破裂。A.前 期 B.中 期 C.后 期 D.末 期(20).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形成的过程中,细胞板上留下了一些具有细胞质结构的间隙,这些间隙最后形成了( )。A.纹 孔 B.胞间连丝 C.纹孔对 D.新细胞壁(2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部的( )上。A.成膜体 B.细胞板 C.赤道面 D.黄道面(22).以下描述无丝分裂;不正确的是( )。A.过程简单 B.有纺锤丝 C.不形成纺锤体 D.分裂速度慢(23).细胞分化是指植物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并演变成( ) 上彼此不同的细胞群的过程。A.形态 B.全能性 C.结构 D.功能(24).植物体内某些成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由成熟细胞又转化成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的过程称为( )。A.细胞分化 B.细胞全能性 C.细胞脱分化 D.组织形成(25).核糖体是细胞合成( )的场所。A.蛋白质 B.脂类 C.DNA D.RNA(26).植物细胞壁的表面存在一些复饰物质,它们对植物细胞壁防止透气、透水和提高抵抗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植物细胞壁的复饰物有( )。A.木质 B.木栓质 C.蜡质 D.孢粉素(27).细胞壁初生壁主要由( )化学物质构成,所以具有延展性和韧性。A.纤维素 B.树胶 C.果胶 D.半纤维素(28).可以通过分裂方式繁殖的细胞器有( )。A.前质体 B.幼叶绿体 C.线粒体 D.有色体(29).胞间连丝的次生形成是指在细胞周期的( )期,细胞壁上形成新的胞间连丝。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 D.分裂后期(30).细胞骨架系统是指遍布于细胞质中的有蛋白质构成的非颗粒形态的构造部分,它们有( )等。A.微管 B.微丝 C.微梁 D.中间纤维四.词组比较(1).原生质和原生质体(2).同化和异化(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4).初生壁和次生壁(5).细胞壁内镶物质和细胞壁复饰物质(6).纹孔和纹孔对(7).单纹孔和具缘纹孔(8).纹孔和胞间连丝(9).细胞膜和生物膜(10).细胞质和胞基质(11).白色体和有色体(12).角化和矿化(13).质体和前质体(14).粗糙型内质网和光滑型内质网(15).微体和微管(16).染色质和染色体(17).糊粉粒和糊粉层(18).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19).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20).植物生长和植物发育五.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1).植物和动物有机体都是由许多个细胞构成。(2).光学显微镜的识别极限为02um,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达10-4 um(1A)。(3).原生质是构成细胞的活的物质总合,所以构成生活细胞的所有部位都属于原生质。(4).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的原生质,其化学组成各自不同。(5).原生质水的含量在原生质化学组成中约占50左右。(6).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都是由原生质特化而来的,所以被称为原生质体。(7).细胞膜是包被于原生质体外部的生物膜,由双层单位膜构成,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8).生活细胞的细胞质由胞基质和细胞器组成,胞基质在细胞内经常流动,称为胞质运动。(9).所有质体都是有双层单位膜构成,包括前质体和幼叶绿体。(10).叶绿体中只含有呈绿色的叶绿素,而呈现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则存在于胞基质中。(11).有色体是含有类胡萝卜素的质体,类胡萝卜素包括黄色的叶黄素和红色的胡萝卜素。(12).白色体含有它独有的色素,具有合成、储藏淀粉、蛋白质、脂类的作用,根据储藏物质的不同,它们分为造粉体、造蛋白体和造油体三类。(13).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细胞器,它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呼吸。(14).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核糖体的亚基在细胞核内合成。(15).液泡具有选择通透性,它的选择通透性低于细胞膜(16).液泡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渗透调节、储藏、消化三个方面。(17).微体是由蛋白质构成的细胞器,根据功能的不同,它可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两类。(18).细胞骨架物质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其形状有空心管状、圆柱状、纤维状及短纤维状等。(19).核孔是细胞核上的空洞状构造,是遗传物质RNA和核糖体亚单位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通道。(20).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态。(21).细胞核核质经过特殊处理后,易被碱性染液染色。(22).尽管植物细胞不同,但植物细胞壁的构造却基本一致,都由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构成。(23).构成细胞壁的构架物质是纤维素,构成细胞壁的衬质主要是多糖、蛋白质和水,衬质的多糖主要是半纤维素、果胶质、黏液和树胶等。(24).孢粉素作为细胞壁复饰物质之一,广泛地分布于植物细胞的表面。(25).细胞壁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增大面积,形成初生壁的增长,增加厚度,形成次生壁的生长。(26).植物细胞后含物指植物细胞新陈代谢后产生的废物。(27).植物细胞后含物中的晶体一般都是无机质的。(28).单宁是植物尝起来感觉比较涩的主要原因。(29).从第一次细胞分裂开始到第二次细胞分裂结束之间的过程构成一个细胞分裂周期。(30).繁殖是生物和细胞形成新个体或新细胞的过程。(31).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得到两个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的细胞。(32).在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中,一般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方面。(3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一般在分裂前期进行。(34).细胞板的最后形成就完成了细胞的胞质分离。(35).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是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末期进行。(36).高等植物中不存在细胞无丝分裂现象。(37).从生物化学角度看,具有相同遗传组成的细胞,当合成特殊的、不同的蛋白质时,细胞就出现了分化。(38).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实践应用。(39).在植物细胞遗传过程中,细胞核起主导作用,细胞质不起作用。(40).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植物细胞生长、分化的结果。六.问答题(1).细胞学说的的创立人是谁?简要回答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2).原生质的化学构成有哪些?(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那些异同点?(4).动、植物细胞有何不同?(5).细胞壁由哪几层构成?各有何特点?(6).什么是胞间连丝?它有何作用?(7).细胞膜结构如何?具有哪些功能?(8).细胞核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9).什么是细胞后含物?细胞后含物有哪几种?(10).植物体花瓣、果皮呈现各种颜色的原因是什么?(11).植物秋季落叶时,叶片变成黄色或红色的原因是什么?(12).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由哪几个阶段构成?(13).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14).细胞分化有何意义?(15).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几个时期?胞质分离发生在哪个时期?(16).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如何?(17).植物细胞细胞器有哪几类?它们各自的结构、功能如何?(18).植物细胞后含物有哪些?试述它们的产生和分布。(19).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有哪几个时期? 各时期细胞形态上有何特点?(20).植物细胞由哪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有何功能?(21).不同的代谢途径在不同的细胞器中进行,试构思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情况。(22).为什么说ATP是细胞内能量的“流通货币”?(23).简要说明细胞间物质运输有哪几种方式?七.实验题(1).试述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制作步骤及观察结果。(2).设计一个观察叶绿体形态的实验(注意说明材料、方法及结果)。(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使学生对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本章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演示、结合学生实验室内形态、解剖观察比较等方法手段进行教学。第二章 植物组织(一)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理解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1 本章的重点是组织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组织种类的区别,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复合组织、组织系统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2 难点在于维管束的种类及对不同维管束类型的判断,不同维管束的组织构成特点及其空间排列形式。1.3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组织的分类和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1.4 了解各类组织在植物体中的分布。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基本概念(1).组织:组织是由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2).分生组织:位于植物的特定部位,具有持续性和周期性细胞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的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增加到植物体中,使植物体生长。(3).原生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一种,由胚性原始细胞和经胚性原始细胞分裂衍生的细胞组成,位于根、茎尖的先端,是其他组织的源泉。(4).初生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的一种,由原生分生组织衍生而来,具有很强的细胞分裂能力,位于根、茎的顶端,紧挨着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的活动产生初生结构。(5).次生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一种,由成熟组织(如薄壁组织、厚角组织等)产生,分布于有次生生长的植物(双子叶植物)的器官中,具有强的细胞分裂能力,次生分生组织活动可产生次生结构。(6).顶端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一种,位于根、茎的各级分枝的顶端,由原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共同组成,其活动使植物体的根茎伸长,使植物体长高、植物的根扎的更深。(7).居间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一种,通常指由顶端分生组织衍生而遗留在某些器官的局部区域中的分生组织,如禾本科植物节间的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主要进行横向细胞分裂,使器官沿纵轴方向增加细胞数量,使植物体伸长。(8).侧生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一种,位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茎的周侧与所在器官的长轴平行排列,从起源看属于次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两种,其活动使植物的根茎等器官增粗。(9).成熟组织:由分生组织产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分化,细胞逐渐失去分生能力,形成各种具有特定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组织,这些组织就是成熟组织。(10).薄壁组织:也称为基本组织。成熟组织的一种,构成薄壁组织的细胞之间排列较为疏松,细胞间隙较大,细胞壁薄。具有多种功能,如吸收、同化、储藏、通气、传递等功能。(11).吸收组织:薄壁组织的一种,具有从外界吸收水分和无机质的功能,主要分布于植物的根尖的根毛区。(12).同化组织:薄壁组织的一种,具有同化功能,主要分布于植物的叶肉和幼嫩的茎干部。(13).储藏组织:薄壁组织的一种,细胞中常含有大量的储藏物质(如淀粉、蛋白质、脂类等),有些储藏组织还特化为储水组织,储藏水分。储藏组织常常分布于植物根、茎的皮层和髓部,果实的果肉和种子的胚乳、子叶中。(14).通气组织:薄壁组织的一种,存在于水生植物或耐阴植物的根、茎、叶中,组成通气组织的薄壁细胞具有异常发达的细胞间隙,这些细胞间隙在发育中形成网状的气腔或气道,具有输导空气的功能。(15).传递细胞: 一种特化了的薄壁组织,传递细胞的细胞壁向内形成很多不规则的内褶,与细胞壁相连的细胞膜由于细胞壁的内褶而增加了表面积,同时增加了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细胞间的物质传输。把具有这种结构的细胞称为传递细胞。(16).保护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对植物体起保护作用,有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抵抗外界风雨及病虫侵害的作用。构成保护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细胞外被角质和蜡质。根据来源和形态结构的不同分为初生保护组织和次生保护组织两类。(17).初生保护组织: 即表皮,由初生分生组织产生形成,位于植物幼根、幼茎、叶,花和果实种子的表面,具有保护作用。(18).次生保护组织:即周皮,由次生分生组织发育形成,位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老根、老茎的外表,具有保护作用。(19).表皮:初生保护组织,存在于植物幼根,幼茎、叶、花、果实,种子的表面,一般由单层扁平、排列整齐的细胞构成,细胞外被角质膜,具有保护作用。(20).复表皮:在有些植物中,原表皮在形成表皮的过程中,原表皮细胞除了进行垂周分裂外,还进行平周分裂(与表面平行分裂),这样形成有多层细胞构成的表皮,这种表皮被称为复表皮。(21).气孔器:在叶的表皮组织中,除了表皮细胞以外,在表皮细胞之间还穿插分布着气孔器,双子叶植物的气孔器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禾本科植物叶的气孔器由两个哑铃形的保卫细胞和两个菱形副卫细胞组成。气孔器具有可以开闭的气孔,气孔是植物叶与外界进行气体和水分交换的通道。(22).周皮: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发育而成,木栓形成层细胞向内分裂产生栓内层,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共同构成了周皮。周皮位于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老的根、茎等器官的表面,具有保护作用。(23).皮孔:周皮上的构造,木栓形成层发育形成周皮的时候,在某些部位,木栓形成层细胞向外分裂并不形成木栓层,而是形成薄壁细胞,那么,这个部位就全部由薄壁细胞构成,它成为植物体与外界气体、物质交流的通道,把这个部位就称为皮孔。(24).机械组织:成熟组织的一种,细胞壁发生不同程度的加厚,具有抗压、抗张和抗屈挠性能,起巩固、支持作用的一类成熟组织。(25).厚角组织:机械组织的一种,组成组织的细胞成熟时具有活的原生质体,且细胞壁不均匀加厚的一类成熟组织。厚角组织具有潜在的细胞分裂能力,可转化成次生分生组织,具有巩固,支持的作用。(26).厚壁组织:机械组织的一种,组成组织的细胞在组织成熟时没有活的原生质体,细胞壁有木质化加厚的次生壁。不具潜在的分生能力,可分为石细胞和纤维。(27).石细胞:厚壁组织的一种,细胞成熟时没有活的原生质体,由薄壁细胞经过细胞壁强烈增厚、木质化分化而来,分布于几乎所有的植物器官中,主要分布于薄壁细胞群中,如皮层、髓、果肉等。(28).纤维:厚角组织的一种,细胞形状大多细长,末端锐尖,细胞壁有明显的次生壁加厚,本质化程度随纤维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细胞腔狭小,原生质解体消失。主要分布于植物体器官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某些纤维植物纤维组织很发达,如麻类植物的韧皮纤维发达,而棉花纤维则是它的种皮纤维。(29).输导组织:植物体内专门负责运输水溶液和同化产物的成熟组织,细胞呈长管状,贯穿与植物体的上下。主要分布于木质部和韧皮部。(30).导管:输导组织的一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细胞形状狭长,管状,细胞成熟时,原生质消失,细胞壁有明显的次生壁加厚,次生壁加厚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加厚等几种形式,是植物体输导水分和矿物质的组织。(31).穿孔板: 导管成熟时,导管细胞的端壁上出现穿孔,出现一个较大的穿孔称为单穿孔,出现多个穿孔称为复穿孔,把出现穿孔的端壁称为穿孔板。(32).管胞: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输水组织,细胞管状,末端尖斜无穿孔。成熟时原生质体消失,细胞壁有次生加厚,加厚方式有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等。(33).筛管:输导组织的一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是特化的细胞,成熟的筛管分子通常只有初生壁,细胞核消失,但细胞质存在。筛管一旦成熟,筛管分子通过端壁的筛孔连接在一起,上下贯穿,具有输导同化产物的功能。(34).伴胞:被子植物维管束中,与筛管伴生,一个筛管必定有一个伴胞,筛管和伴胞由同一个母细胞分裂产生。(35).筛孔:成熟的筛管分子的端壁及部分侧壁上,在初生壁上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就是筛孔。(36).筛域:植物筛管分子的端壁及部分侧壁上,存在输导同化产物的筛孔,多个筛孔相对集中的分布于端壁的一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筛域。(37).筛板:植物筛管分子中,分布有筛域的端壁被称为筛板。(38).筛胞:在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中韧皮部中,筛胞呈管状,末端尖斜,无端壁。细胞侧壁和先端部分有不甚特化的筛域,筛胞在植物体内连接是通过尖斜的具有筛域的侧壁,而不是端壁,筛胞具有传输同化产物的功能。(39).分泌结构:植物体内能产生特殊分泌物质的有关细胞或特化的细胞组合,总称为分泌结构。(40).盐腺:外分泌结构的一种,常存在于盐碱植物的体表,是具有分泌功能的腺毛,能向外分泌盐,以保持植物体内盐分的平衡。(41).蜜腺:外分泌结构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植物花中,能向外分泌蜜汁。(42).排水器:外分泌结构的一种,一般分布于植物的叶尖,由通水组织和水孔组成,可以将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排到体外。(43).内分泌结构:将分泌物质积累、储藏于植物体内的分泌结构。(44).分泌细胞:内分泌结构的一种,单独分散于薄壁组织中的含特殊分泌物的细胞。(45).溶生分泌腔:内分泌结构的一种,植物体内由多细胞组成的储藏分泌物的腔室状结构,由具有分泌能力的薄壁细胞群因细胞壁溶解、细胞解体而形成的分泌腔。(46).裂生分泌腔,内分泌结构的一种,植物体内由多细胞组成的储藏分泌物的腔室状结构,由具有分泌能力的薄壁细胞群因细胞间层溶解、细胞相互分开而形成的分泌腔。(47).分泌道: 分泌道为管状的内分泌结构,管道内储藏分泌物质,如分泌漆汁的漆汁道。(48).吐水作用:植物体通过外分泌结构(吐水器)将体内的水分排到体外的现象称为吐水作用。(49).乳汁管:内分泌结构的一种,乳汁管是一种能分泌乳汁的管状分泌结构。按其形态特点可分为无节乳汁管和有节乳汁管两种。(50).有节乳汁管:乳汁管的一种,由多数具乳汁的长形细胞连接而成,如蒲公英、莴苣,橡胶等。(51).复合组织:由许多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组合而成,担负相关功能的紧密连接的组织的组合,称为复合组织。如表皮、周皮、木质部、韧皮部和维管束等。(52).木质部:植物体中输导水分和矿质的复合组织,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组织和木纤维构成,贯穿于根、茎、叶、花等器官。(53).韧皮部:植物体中输导同化产物的复合组织,由筛管、伴胞(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无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构成,贯穿于根、茎、叶、花等器官。(54).无限维管束;维管束的一种,由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构成,具有次生生长能力,是双子叶植物根茎增粗的主要原因。(55).有限维管束:维管束的一种,由木质部、韧皮部构成,存在于单子叶植物中。(56).外韧维管束:维管束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并生排列,韧皮部在外,木质部在内。(57).双韧维管束: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外方都有韧皮部的维管束。(58).周韧维管束:维管束的韧皮部围绕着木质部的维管束。如被子植物的花丝中的维管束。(59).周木维管束:维管束的木质部围绕着韧皮部呈同心圆排列的维管束。如香蒲、鸢尾根茎中的维管束。(60).组织系统:植物体内,组织连续的贯穿着整个植物体所有的器官,由这些组织形成的连贯系统被称为组织系统。(61).皮系统:包被于植物体表的组织系统,由表皮和周皮构成,具保护作用。(62).维管组织系统:由植物体中的维管束构成,主要行使输导水分、矿质和同化产物的功能。(63).基本组织系统;分布于皮系统和微管系统之间,由薄壁组织、厚角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