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生物复习资料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1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1. 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2. 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无脊椎动物,体内无脊柱3. 鱼类 低等脊柱动物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哺乳类 高等第1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1.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 外形:梭形、有鳞运动:尾部、躯干部产生动力呼吸:鳃鱼 背鳍:直立、平衡协调 胸鳍:转换方向、维持平衡 腹鳍:转换方向、维持平衡、上下移动(还有一个维持:鱼泡鳔) 臀鳍:维持平衡 尾鳍:产生动力、控制方向 侧线:感知水流速度、水压大小3.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办法有:捆绑实验法;模拟实验法4.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使用模拟实验法时因注意:水不宜太多或太少5. 鱼的呼吸过程: O2 CO2 水 口 鳃的毛细血管 鳃盖后缘 水6. 鳃有过滤作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他水生动物7.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保护甲壳动物:有质地较硬的甲爬行动物哺乳动物8. 水域环境的保护有:减少水污染;法定法规制作第2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2. 陆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鳞、甲或外骨骼;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器官或肺;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3.蚯蚓 靠近环带的一段是前端 体形:圆而长 体表有黏液由体壁分泌 腹面有刚毛配合肌肉运动 蚯蚓的运动:一伸一缩(有环肌和纵肌) O2 呼吸:空气 黏液 体壁 毛细血管 CO2 作用:环保大使;松土;饲料;药用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4.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5. 生活习性:草食性 外部结构:体表有毛、头、颈、躯干、四肢(后肢强大)、尾(短)兔内部结构 体内有膈消化系统 消化管:牙齿(无犬齿)、盲肠(发达) 消化腺 循环系统:心脏四腔(同人、恒温动物) 神经系统:发达6. 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就是恒温动物7. 恒温动物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8. 对于陆地上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第3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1.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我国有1186种2. 外形:流线形(纺锤形)羽毛 正羽 绒羽翼飞行器官肌肉:胸肌鸟骨骼:胸骨有龙骨突、头骨薄而轻、颈部的脊柱由许多脊椎骨组成、长骨中空生理特点 消化:消化能力强、口内无齿、直肠短、吃得多 呼吸:双重呼吸、供氧能力强 循环:运氧能力强 辅助呼吸气囊 减少肌肉之间的摩擦 散热作用 减轻比重3. 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行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4.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界的80%,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蝗虫5. 头部(感觉、取食中心):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单眼三个、后器一个 胸部(运动中心):足三对(展开后是扇面形)、翅两对 腹部:产卵期一个6.幼体和成体完全不同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7.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还有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环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运动系统的组成1. 骨(人有206块) 关节头骨连接 不能活动的连接 关节面 关节软骨(减少关节面的摩擦) 半活动的连接 关节窝 能活动的连接(关节) 关节囊(固定关节):内外有韧带、分泌滑液肌肉 肌腱 关节腔:分泌滑液 肌腹2. 骨起到杠杆作用,关节起到支点作用,肌肉起到动力作用。3. 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肉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4.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5. 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有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供应能量。第2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遗传物质决定不受环境影响学习行为后天形成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受环境影响1.2.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3.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办法有:观察法;实验法4.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要隔离饲养、先饿置几天第3节 社会行为1.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2. 狒狒中的“首领”有利于狒狒的生存。3. 可以人工提取性外激素阻止害虫的交配。第3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 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生物部分2. 生产者生态系统 消费者 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土壤 水 空气 阳光第1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工厂、车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分解者 动物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植物 呼吸作用分解 排除的物质 石油和煤3. 生物防治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4.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食用;药用;其他作用5. 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种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是通过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生产的物质例如有人体蛋白、人乳铁蛋白。6. 仿生的成果:长颈鹿宇航服;萤火虫冷光;蝙蝠回声定位、雷达;乌龟薄壳建筑;人脑电脑;鲨鱼游泳衣;响尾蛇响尾蛇导弹;苍蝇复眼照相机;鸟飞机;青蛙电子蛙眼;啄木鸟防震帽;蜻蜓直升飞机第4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1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菌落真菌菌落大小小大颜色淡深形态表面光滑粘稠、粗糙干燥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1.2. 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3. 琼脂有凝固作用。4. 制作过程:配置培养基 高温灭菌 冷却 接种 恒温培养5. 对照组:教室 走廊 空白 空白对照组(查看高温灭菌彻底没)6. 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充足的水;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空气;生存空间7. 乳酸菌是厌氧细菌。第2节 细菌 发现:列文虎克、巴斯顿(微生物之父)形态:杆形、螺旋形、球形细菌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DNA) 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营养方式:异样繁殖方式:分裂生殖第3节 真菌大型真菌1. 菌盖 高处 菌褶 子实体真菌 菌柄小型真菌 菌托 低处 营养菌丝 整体 直立菌丝 孢子:扫把状(青霉)、放射状(曲霉)有黄、黑、褐、绿色 局部2. 营养方式:寄生;腐生3. 酵母菌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光和作用1.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细菌、真菌供食2.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植物根吸收 遗体、粪便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动物3.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疾病;臂癣和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4. 共生的概念: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5. 共生的例子:真菌与藻类共生(地衣)。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换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第2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二氧化碳+葡萄糖1. 酵母菌 水+能量 (有氧) 酒精+少量能量(无氧)2. 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馒头和面包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酒精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有的细菌含有的酶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制作酸奶鲜牛奶加乳酸菌、酸菜蔬菜加乳酸菌);制醋时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多种霉菌。3. 制作甜酒时中间挖一个凹坑(有少量氧气)。4.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5. 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鲜牛奶);罐装法(罐头);脱水法(蘑菇);腌制法(鱼);晒制和烟熏法(腊肉);真空包装(零食);渗透保存法(果脯);冷藏法、冷冻法;使用防腐剂;使用射线。6. 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 细菌与环境保护 无氧条件下制成甲烷气体作为燃料 污水处理原理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7. 胰岛素是转基因药品。8.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1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1.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2.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第1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 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要仔细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2. 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第2节 从种到界1. 生物圈中有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界。2. 分类从大到小为:界、门、纲、目、科、属、种3. 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每个物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第2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的多样性分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 我国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前列。3. 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4. 我国有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和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5. 综合来看,一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有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第3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 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有动物中的“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的珍惜动物。2. 银杉(有植物中的“活化石”之称)、珙桐(有植物中的“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的珍惜植物。3.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偷猎;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其他原因保护方式4. 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建立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 颁布法律、文件5.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活的自然博物馆”(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纲要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1目前已知约有150多万种动物,据动物最主要的特征可分为:脊椎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2水中生活的动物: (1)鱼的特点: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并能在水中呼吸。(2)鲫鱼的外部形态:身体呈梭形,体色为保护色,体表被鳞,有黏液;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有鳍(胸鳍和腹鳍能维持身体平衡,尾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头部鳃盖内有鳃,主要由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构成,利于呼吸。(3)鲫鱼的结构和生理: 呼吸的过程:氧(水中) 口 鳃丝 血液(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口、咽、食道、肠、肛门等)。 消化腺:肝胰脏。 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一心房、一心室)和血管。 只有一条循环路线。 途径:心室 动脉 鳃部毛细血管 背部大动脉 体内各处毛细血管 静脉 心房运动:主要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产生运动。 (4)几种淡水鱼类:“四大家鱼”:鲢鱼、鱅鱼、草鱼、青鱼。 鲤鱼、鲫鱼、中华鲟(“长江鱼王”活化石) (5)其它水生动物:腔肠动物(珊瑚虫等);软体动物(章鱼、河蚌等);甲壳动物(虾、蟹等)爬行动物(龟、鳖等); 哺乳动物(海豚、海豹、鲸等,特点是胎生、哺乳)。 (6)水域环境的保护:由于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趋枯竭,应减少水域污染,保护水域环境。3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般都具有的结构是: 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甲、鳞、外骨骼); 、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如肺、气管); 、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2)代表动物(环节动物) 蚯蚓: 生活习性:适于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以枯叶、朽根等为食。 形态结构: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体表有刚毛(协助运动)。 运动:靠发达的环肌和纵肌,交替收缩,并在刚毛的协助下产生运动。 呼吸:靠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来完成。 益处: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净化环境,处理生活垃圾;药用;营养价值高。 其它的环节动物:水蛭、沙蚕。 (3)代表动物(哺乳动物) 家兔: 形态结构:体表被毛,体腔被膈分为胸腔(内有心脏、肺)和腹腔(内有肝脏、胃、肠等),膈的收缩、舒张与肺的呼吸有关。 与草食性特点有关的结构:有门齿、臼齿,消化管很长,盲肠发达和众多消化腺(唾液腺、肠腺、肝脏、胰腺等)。 血液循环路线两条:肺循环和体循环。心脏四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脑神经、脊神经)组成;大脑发达,反应敏锐。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牙齿分门齿、臼齿和犬齿(肉食性动物才有),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动物栖息地的特征:活动范围减小,群体内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对繁衍极为不利。4、空中飞行的动物: (1)类型:鸟类(如家鸽); 哺乳动物(如蝙蝠);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也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超过了100万种(如蝗虫)。(2)鸟适于飞行的结构和生理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阻力;体表被覆羽毛;有可飞翔的翼;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附有发达胸肌;消化系统发达,消化能力强,食量大,直肠短能随时排便,有喙无齿,长骨中空等都能减轻体重;有独特的气囊,利于散热和进行双重呼吸。从而扩大了其活动和分布范围。(3)鸟类的主要特征: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卵生。(4)蝗虫的特点: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运动器官是:着生在胸部的足和翅。 呼吸器官是:气门内通的气管。5、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 如:两栖动物中的青蛙、蟾蜍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即称为两栖动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骨骼是指由多块骨通过一定的方式连结而成的整体。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单块长骨的结构:由骨膜、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骨髓(红骨髓、黄骨髓)。骨的成分:由柔韧的有机物(约占13)和硬脆的无机物(约占23)组成。 骨连结的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即关节)三种形式。关节的结构:由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有韧带)、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三部分组成。模式图见课本29面。肌肉:由肌腱(位于两端)和肌腹(位于中间)组成。每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其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每完成一个动作都由多块骨骼肌相互配合作用的结果。 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即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2、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蚂蚁做巢、小鸟喂鱼、吃梅分泌唾液。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大山雀偷饮牛奶、黑猩猩取食香蕉、蚯蚓走迷宫、谈梅止渴、望梅止渴。3、社会行为: 含义: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行为。重要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蜜蜂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通过各种动作、声音、气味随时交流信息。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意义: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对杀虫剂破坏生态的大量调查后,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从而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如二氧化碳等)循环。 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从而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常用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4、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调查活动去了解)。 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能产生并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如药品、保健品)。 优点: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效率高;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5、动物与仿生: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技术。 动物与仿生:A、长颈廘与宇航员的“抗荷服”; B、萤火虫与冷光; C、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 D、乌龟的龟壳与薄壳建筑。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1、观察菌落: 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配制培养基:琼脂(常用材料)营养物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等)。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细菌与真菌菌落的比较:菌 落形 状大 小颜 色细 菌杆状、球状、螺旋状 小白色真 菌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大颜色多样2、探究细菌与真菌的分布:广泛分布于生物圈中,其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特定的生活条件等)。3、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荷兰人)。细菌存在的证实者:巴斯德(法国科学家),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4、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细胞真菌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不同点有细胞壁、无叶绿体;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时能形成芽孢。有细胞壁有细胞核无叶绿体无细胞壁有细胞核无叶绿体有细胞壁有细胞核有叶绿体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孢子生殖出芽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营养方式异养(靠吸收现成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方式)自养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5、细菌有的有荚膜(保护)、有的有鞭毛(运动)、有时能形成芽孢(适应不良环境)。 真菌有大型真菌(蘑菇、灵芝等)、霉菌(青霉、曲霉)、酵母菌(单细胞,能产生芽体)。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能引起动植物、人患病;、能与动植物共生(能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用于食品的制作(酿酒、发酵、制醋等); 、用于疾病的防治(提取抗生素、制疫苗);用于环境的保护(净化污水,生产沼气); 食品的保存(原理: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使食品不致腐败。 方法:多种多样)。3、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研究发明了青霉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能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1.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外部、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的目的是:据生物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等级,以弄清楚不同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并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所占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厨余废弃物处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浙江省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员工内部股权自愿认购合同计划
- 2025年餐饮经营场所使用权转移合同
- 2025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合同范本
- 2025年税务局税收合同标准模板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购买合同范本
- 2025临时促销用工合同范本
- 云南安全员c3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合作框架合同书
-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四川省德昌县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内务条令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石家庄市市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考试试题(含答案)
-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2014
- 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 护理业务查房与护理教学查房的区别
- 资产评估工作的方案(5篇)
- 中国工分制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乌镇景区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