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含13年最新模拟题)专项提升作业 苏教版 1.(2013盐城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1)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答:_(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 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做简要概括。答: _2.(2013南京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赵令畤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注】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答: _(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答: _(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答: _3.(2013泰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1)诗歌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_(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激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答: _(3)“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一句中既写到“悲”又提及“笑”,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答: _4.(2013南京、盐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 _(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 _(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做具体分析。答: _5.(2013南京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行香子过七里濑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七里濑:又名七里滩,富春江的一段,在今浙江省桐庐县。严陵:东汉人,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居,终日垂钓富春江。对于其归隐,有人称赞,亦有人认为他钓鱼是假,沽名是真。此处东坡也笑严陵当年白白终老于此,不曾领略到山水的佳处。(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了怎样的景色?答: _(2)请简要分析“算当年、虚老严陵”一句在词中的作用。答: _(3)这首词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答: _6.(2013南通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题剑阁崔与之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州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答: _(2)“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_(3)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做简要分析。答: _7.(2013苏州调研)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 陵 晚 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注】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答: _(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答: _(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答: _8.(2012盐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写:同“泻”。剩喜:甚喜。然犀处:指采石矶。(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三句使人联想起哪两个历史故事?答: _(2)“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三句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答: _(3)试分析全词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答: _9.(2012江苏百校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蜀 先 主 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注】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1)首联“千秋尚凛然”中的“尚”字有何妙处?答: _(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答: _(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答: _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雨后裘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余润溢潺湲。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注】:稻名。(1)这首诗颔联、颈联运用了多种写景手法,请指出两种并做简要分析。答: _(2)请简要赏析尾联。答: _(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_11.(2013启东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忆秦娥刘辰翁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注】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梅发:白发。(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答: _(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答: _(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答: _【备选试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暮 过 山 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1)本诗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 _(2)尾联中“渐相亲”表露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联系全诗,分析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答: _(3)“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 _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新年作唐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注】此诗作于至德三年(758)作者因事由苏州长洲尉被贬潘州南巴尉之时。(1)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答: _(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答: _(3)“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二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 _答案解析1.(1)答案:杜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和映衬的表现手法。“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相互烘托、映衬。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3)答案: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2.(1)答案: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2)答案:“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3)答案:“春风”领起上片,描写春风吹拂中的清和明丽的自然景物(或:点明时令);“依旧”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下片“去年”“今宵”的对比做铺垫。3.(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起句突兀,却在情理之中。除夕之夜,万家团聚,自己却还浮沉宦海,奔走旅途,孤零零地在驿馆中借宿。长夜枯坐,举目无亲,又有谁来问寒问暖。人无可亲,眼下就只有寒灯一盏,摇曳做伴。“谁相问”,用设问的语气,更能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寒灯”,点出岁暮天寒,更衬出诗人思家的孤苦冷落的心情。答案:“谁相问”,用设问的语气,交代诗人的处境。这两句写出诗人长夜枯坐,举目无亲的孤独,这样写更能鲜明地突出诗人除夕之夜的凄苦、寂寞之情。【误区警示】解答这类题目常犯的错误是:脱离诗句,没有抓住重点词句分析,全凭主观臆断,或无中生有,或牵强附会,导致理解有偏差。没有结合诗句本身进行分析,观点与例子之间只是一种水与油的关系,观点脱离诗句本身,诗句成了观点的外衣,不能体现诗句蕴含的思想内容。这种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的“赏析”,显然违背了诗歌鉴赏的规律,也是诗歌鉴赏严重失分的一个原因。应注意结合诗句进行理解与分析。(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出句明点题中“除夜”,对句则吐露与亲人有万里相隔之感。清人沈德潜说此句:“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石头城”的简称)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唐诗别裁集)这固然是一种理解。但不能因石头驿与金坛相距不远,就不能用“万里”。只要诗人尚未到家,就会有一种远在天涯的感觉。“万里”,似不应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是就心理上的距离说的。答案: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其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感、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思。(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此联写出了这种沉思追忆和忆后重又回到现实时的自我嘲笑。“支离”,本指形体不全,这里指流离多病。据记载,戴叔伦任官期间,治绩斐然。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诗人一生行事,抱有济时之志,而现在不但没能实现,反落得病骨支离,江湖漂泊,这怎能不感到可笑呢?这“笑”,蕴含着多少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平?是含着辛酸眼泪的无可奈何的苦笑。答案:不矛盾。前事可悲,今复可笑。诗人“悲”的是往事不堪回首,而这“笑”字包含着对自我的嘲笑,也包含着对现实无奈的苦笑,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平。这一“悲”一“笑”极为伤感。4.(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诗开始两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答案: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误区警示】考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最易犯的错误就是粗心大意,忽视问号的个数,以致回答不全面或答非所问,张冠李戴。不注意提问有先后顺序,结果答案表述思路不清晰。回答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信息,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回答关键看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回答要依据提问的顺序来答,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答案简明,条理清楚。(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诗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夜晚,我们在宽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席,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衰老和内心的悲伤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愤懑之情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迟暮衰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样强烈,挥之不去,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无法排遣。答案:(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尾联的十个字铿锵有声,似乎将愁苦一扫而光,转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做将为乐、为荣。实际上这最后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骚,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愤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的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答案: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5.(1)答案:上片写小舟飞快地掠过水面,天水澄澈,水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游鱼腾跃,点点白鹭栖于沙汀。这是一幅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景象。(2)答案:承接上文的写景,评论严陵并非真正寄情山水,却白白终老于如此美好的景色之中;同时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3)答案:以景作结,突出对自然永恒的赞叹,并借此表达对空名如过眼云烟的慨叹,显得含蓄蕴藉,余味无穷。6.(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上片起句居高临下,气势恢宏,形成全词的豪迈基调。词人于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立马,极目骋怀,自多感慨,梳理相关词句总结即可。答案:怀念沦陷的中原;痛心于百姓的苦难、战争的惨烈;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御敌,为国尽忠。(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虽然他对家乡十分思念,但抗金守土的责任感又使他不得不继续留在异乡。他感到有负故乡的山水,仿佛广州白云山上蒲涧的流泉,粤北梅岭上青青的梅子,都在责备他忘了归隐田园的旧约了。句中的“旧盟寒”,指的是负约之意。这两句貌似闲适,内里却是跳动着作者的报国丹心的。答案:拟人。借写青梅、流泉责怪自己负约,既委婉表达了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又烘托了殷切的报国之意。(3)答案:风格豪迈而沉郁,充满爱国激情,与辛词风格、主题逼近。7.(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描写金陵一片衰败的景象,由“伴”和“陪”可以看出拟人手法的运用。答案:采用拟人手法,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浮云落日映照金陵古城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沧桑凄凉之感。(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观点态度的能力。高蟾在金陵处处感到一片衰败景象,而他却没有看到表现六朝衰亡的图画!因此,所谓“画不成”是带有激愤情绪的反语。韦庄也并非不懂,他只是以此作为缘由,揭示所谓“画不成”的原因。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答案:“一片伤心”是抽象的情感,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但是这六幅图通过“老木寒云”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现实忧思,“画”出了伤心之情。(3)答案:两首诗都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8.(1)【解析】由题目“闻采石战胜”及注释可知,此词系作者得知宋军采石大捷喜讯后所写,所谓“忆当年”之人、之事应与战胜外敌有关。再联系下文“赤壁矶头”“肥水桥边”及“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就可以确定两个历史故事之所指。答案:赤壁之战淝(肥)水之战(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三句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的暗示: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如今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领导抗战如虞允文者,却实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作者在前面还在热情地赞扬英雄人物,现在一下子又忧从中来,不可抑止。他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至此便跃然于纸上矣。答案:运用典故;联想(想象)丰富;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情景交融。(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词从“闻采石战胜”的兴奋喜悦写起,呕歌了抗战将领的勋业,抒发了自己从戎报国的激情,但又暗写了对于中原失地的怀念和异族入侵的悲慨,可谓是喜中寓愁,壮中带悲。全词笔墨酣畅,音节振拔,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令人深受鼓舞。答案:“闻捷”以后的兴奋喜悦;未能亲自参战的遗憾失落;对英雄人物的追慕赞扬;触景而生的悲愁感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9.(1)【方法技巧】这类题的一般答题步骤是:第一步,解释选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选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选字是如何更好地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感情。考生平时要多读诗歌,注意增加积累和鉴赏经验,并掌握这类题的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是可以拿到理想得分的。答案:尚,“尚且”“还”“依旧、依然”之意,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表达了作者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意思对即可)(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紧承“英雄气”三字,引出刘备的英雄业绩。“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此诗题下诗人自注:“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这是借钱币为说,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两句典出殊门,互不相关,可是对应自成巧思,浑成自然。颈联进一步指出刘备功业之不能卒成,为之叹惜。这一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对比,正反相形,具有词意颉颃、声情顿挫之妙。答案:分别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颔联用典故颂扬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英雄之志,意蕴丰富;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与他的短于教子和子嗣不肖相对比,抒发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封为安乐县公。一天,“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尾联两句当化用此意。刘禅不惜先业、麻木不仁至此,足见他落得国灭身俘的严重后果决非偶然。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答案:感叹后主刘禅的不肖;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总结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警策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意思对即可)10.(1)答案:多角度(多感官)描写。分别从嗅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雨后景物。湿润的空气中漂浮着清新的稻香;水涨溪满,潺湲流淌;农人们在田间劳作,白鹭在旁悠然漫步;夜深人静时分,野外的蟋蟀声和室内的织布声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烘托。流水潺湲、机杼蛩声、犁锄鹭影的画面,烘托了乡村恬静闲适的氛围,表现了乡村丰收之年的勃勃生机。反衬(以动衬静)。田间的流水声、蟋蟀声和人间的织布声,反衬出乡村环境的幽静安宁,描绘了一幅天人和谐、年丰人乐的宁静优美画面。(答出两点即可)(2)答案:尾联表现诗人对丰收景象的由衷喜悦。“一何幸”即“多幸”之意。丰收本使人高兴,加一“又”字,说明是连年丰收,更让人高兴,用“一何”二字,写欣喜之极,溢于言表。(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奥威亚录课问题
- 澳大利亚大火课件
- 2025版桥梁施工废弃物处理劳务服务协议
- 2025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劳务分包招标合同范本
- 2025版酒店中央空调安装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督协议
- 二零二五年海鲜深加工产品销售与采购合同
- 2025版旅游服务合同范本:旅游翻译服务合同
- 2025版数据中心专用电缆敷设与网络优化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太阳能光伏电线电缆销售合同
- DB32-T 4757-2024 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 项目成本核算表模板
- 医技三基三严知识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 2024新版实习律师协议
- 2024辅警考试公基模拟220题及答案解析
- 县乡教师选调进城考试《教育心理学》题库含完整答案【全优】
- 营销优化策略研究方法
- 某中央空调机房拆除施工方案
- 《儿童孟氏骨折》课件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册
- 《用户体验的要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