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农业作业.doc_第1页
宏观农业作业.doc_第2页
宏观农业作业.doc_第3页
宏观农业作业.doc_第4页
宏观农业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农业作业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经济过程向人类所提供的一系列功能与效益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长期以来人们对农业生产只注重直接服务价值,而忽略了整个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间接服务功能。比如,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没有纳入农户的生产成本里面,许多不合理农业生产措施造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使得传统农业的生态代价较大。按照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普遍分类方法,将其分为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指农业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所提供的各种农产品及其副产品的市场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指农业生态系统在大气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吸收、传粉播种、养分的循环与贮存、防止水土流失、以及景观审美等方面具有服务功能的价值。非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是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例如,人们为将来能利用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净化大气以及游憩娱乐等功能的支付意愿。遗产价值。为了保证下一代将来能够有机会享受、使用生态系统的服务而愿意支付的价值。存在价值。存在价值亦称内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存在价值是介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价值,它可为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提供共同的价值观。目前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和核算方法主要有:农业生物产品服务价值评价;大气调节服务价值评价;环境净化价值评价;土壤保持价值评价;水分贮存价值评价;传粉播种价值评价;病虫草害防治价值评价;生物多样性及景观、娱乐、文化价值评价;非使用价值评价等。2.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1)生态足迹(英文:Ecological footprint,EF)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i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s),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足迹估计要承载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需要多大的可供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能够消纳废物的生态系统,又称之为“适当的承载力”(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生态足迹将每个人消耗的资源折合成为全球统一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面积,通过计算区域生态足迹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值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准确地反映了不同区域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现状的贡献。生态足迹既能够反映出个人或地区的资源消耗强度,又能够反映出区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消耗总量,也揭示了人类生存持续生存的生态阈值。它通过相同的单位比较人类的需求和自然界的供给,使可持续发展的衡量真正具有区域可比性,评估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在所分析的每一个时空尺度上,人类对生物圈所施加的加压及其量级,因为生态足迹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2) 碳足迹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是一种用于测量机构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碳足迹的提出是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作为对抗气候变化的重要武器,企业和个人通过确定自己的“碳足迹”,了解“碳排量”,进而去控制和约束个人和企业的行为以达到减少碳排量的目的。(3)水足迹(water footprint),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就是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踏过的脚印。“水足迹”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特拉在2002年提出的,其中包括国家水足迹和个人水足迹两部分,国家水足迹包括用于农业、工业和家庭生活的河水、湖水、地下水,以及供作物生长的雨水,分为内部水足迹和外部水足迹。个人水足迹计算的则是一个人用于生产和消费的总水量。“水足迹”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帮助消费者和商家明白为了制造诸如一件纯毛T恤或者是一罐玉米的商品所需耗费的真实水量。把水资源所处的位置作为衡量水资源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对于全球环境影响的标准,唤起了人们保护地球水资源的意识。3.如何理解贫困人口、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贫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的综合概念,贫困的定义在不同社会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国际贫困标准一般“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订有自己“国家贫困标准”,我国于2011年11月将贫困线调整到2300元。通常学术界将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是绝对贫困,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是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的最常见的划分。这种从贫困程度的角度的划分明确地反映了接近人类生存临界点最基本的贫困类型,尽管相对贫困在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解释,但绝对贫困的确定对于缓解、维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起到了重要作用。4.谈谈你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认识?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ses)是指在地球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烃等。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而引起的。因此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也就是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吸收。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据估计,全球范围内农业排放 CH4占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CH4排放总量的 50,N2O 占 60,如果不实施额外的农业政策,预计到 2030 年,农业源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将比 2005 年分别增加 60和 3560,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甲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