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4——介子推、召公弭谤、五柳先生传、冯谖客孟尝君.doc_第1页
古文观止4——介子推、召公弭谤、五柳先生传、冯谖客孟尝君.doc_第2页
古文观止4——介子推、召公弭谤、五柳先生传、冯谖客孟尝君.doc_第3页
古文观止4——介子推、召公弭谤、五柳先生传、冯谖客孟尝君.doc_第4页
古文观止4——介子推、召公弭谤、五柳先生传、冯谖客孟尝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民中学高一补充阅读:古文观止古文观止4:介之推不言禄 选自左传【原文】晋侯1赏从亡者,介之推2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3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4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5之,而二三子6以为己力,不亦诬7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 )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8为之田9。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错了,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接受他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介子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为什么还要装饰它?这样是乞求显贵啊。”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注释】1、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2、介之推:亦从亡之臣。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3、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4、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5、置:立。6、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7、诬:欺骗。8、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9、田:祭田。练习:1、结尾“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有些古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为了纪念介子推,人们将清明节前一天定为_。2、用文中的话回答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_3、本文体现了介子推_和_的思想。4、结合文章,说说介子推母亲有什么特点?召公谏厉王弭谤 选自国语【原文】厉王虐(1),国人谤王。召公告曰(2):“民不堪命矣(3)!”王怒,得卫巫(4),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5),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6),瞽献曲(7),史献书(8),师箴(9),瞍赋(10),曚诵(11),百工谏(12),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13),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14),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15)。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16)。【译文】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更厉害。河流如果堵塞后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物资财富在这里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衣食物品在这里产生。人们的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尽力实行好的,设法预防做错的,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支持的人还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注释】(1)厉王:周夷王之子,名胡,前878至前842在位,共三十七年。(2)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谥穆公。邵,一作召。(3)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4)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5)为川者:治水的人。(6)公卿:指执政大臣。古代有三公九卿之称。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列士:古代官员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统称列士。位在大夫之下。诗:指有讽谏意义的诗篇。(7)瞽(g鼓):盲人。因古代乐官多由盲人担任,故也称乐官为瞽。(8)史:史官。书:指史籍。(9)师:少师,乐官。箴:一种具有规戒性的文辞。(10)瞍(su):没有眼珠的盲人。赋:有节奏地诵读。(11)曚(mng蒙):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乐师。(12)百工:周朝职官名。指掌管营建制造事务的官员。(13)耆(q其)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这里指年长的师傅。修:整理修饰。(14)原隰(x席):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15)阜:丰盛。(16)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练习】:1.国语的作者,就是左传的作者_。2. 本文在结构上是_、_、_的三段式。详写的是:_。3. 文中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周厉王的昏庸暴虐,请找出。4. 仔细研读第二段,请分析召公用了什么样的进谏方法?方法:_。分析:_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4曰:黔娄之妻5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6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注释】:1、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2、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3、 环堵(d):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箪(d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o),饮水用具。屡:经常。4、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5、 黔(qi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6、 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7、 无怀氏:与下面的“葛 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练习】:1.陶渊明,_(朝代)人,一名_,字_,又字_,私谥_,自号_。有诗歌_、_,散文_、_。2.名句填空:1)采菊东篱下,_。2)此中有真意,_ 。3) _,池鱼思故渊。 4)不戚戚于贫贱,_。 5)精卫衔微木,_。6)_,猛志固常在。 7)_,飞鸟相与还。3.本文介绍了五柳先生_、_、_三大特点。4.结合饮酒和本文,结合陶渊明的生平,试评价他的隐居思想。冯谖客孟尝君 选自战国策【原文】齐人有冯谖(xun)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ji)1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s)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w)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译文】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说他愿意在孟尝君家里当个食客。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爱好。”又问:“客人有什么才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笑着接受了他,说:“好吧。”孟尝君身边的办事人员因为孟尝君看不起他,便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过了不久,冯谖靠着柱子弹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办事人员把这情况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和门下的食客同样对待。”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办事人都笑话他,并把这情况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准备车,按照门下坐车的客人一样对待。”于是冯谖乘着他的车,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说道:“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看待了。”这以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回去吧!(在这里)没有办法养家!”办事人员都厌恶他,认为他一味贪求不知满足。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答道“有个老母亲。”孟尝君派人给她吃的用的,不让她缺少什么。于是冯谖再也不唱歌了。【注释】:1、铗(ji):剑。 2、车客:能乘车的食客,孟尝君将门客分为三等:上客食鱼、乘车;中客食鱼;下客食菜。【练习】:1、冯谖一共提了哪几次非分要求?为什么说是“非分”的?2、 孟尝君的言行,表现了他什么特点?【原文】后孟尝君出记1,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kui),能为(wi)文收责(zhi)于薛者乎2?”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ku)于忧,而性懧(nu)愚3,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4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5、。券遍合,起6,矫(jio)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7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8、。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9,因而贾利之10。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译文】后来孟尝君出了一个通告,询问家里的食客们:“谁熟悉会计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债么?”冯谖(在通告上)签名,写道:“我能。”孟尝君看了感到奇怪,说:“这(签名的)是谁呀?”左右办事人说:“就是唱那长剑啊,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着说:“客人果真有才能啊,我对不起他,以前不曾接见他。”便特意把冯谖请来接见他,向他道歉说:“我被一些琐事搞得很疲劳,被忧患缠得心烦意乱,生性又懦弱愚笨,陷在国事家事之中,(不得脱身与先生见面),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我对您的简慢)为羞辱,还有意替我到薛邑去收债么?”冯谖说:“愿意(替您)做这件事。”于是准备车马,收拾行李,载着借契出发。告辞的时候,冯谖问:“债款收齐了,用它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看我家里缺少的东西(就买些回来)。”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站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赐给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冯谖一直不停地赶车回到齐国(都城),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感到奇怪,穿戴整齐来接见他,说:“借款收齐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呀?”答道:“收完了。”问:“用它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虑,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站满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是怎么回事?”答道:“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抚育爱护他们,反而趁机用商人的手段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吧!”【注释】:1、出记:出通告,出文告。2、 计会:会计工作。为文:给我。文,孟尝君自称其名。责,通“债”。薛,孟尝君的领地,今山东枣庄市附近。3、 倦于事,为国事劳碌。愦(ku)于忧,困于思虑而心中昏乱。懧(nu),同“懦”,怯弱。4、券契:债务契约,两家各保存一份,可以合验。5、合券:指核对债券(借据)、契约。6、遍合:都核对过。起:站起来。7、长驱:一直赶车快跑,中途不停留。8、下陈:后列。9、拊爱:即抚爱。子其民:视民如子,形容特别爱护百姓。10、贾(g)利之:以商人手段向百姓谋取暴利。【思考】:1、冯谖是怎样给孟尝君收债的?他用债换回了什么? 2、孟尝君为什么“不说”?【原文】:后期年,齐王1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2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正日3。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4,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国富而兵强。5”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6,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j)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7,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8,被于宗庙之祟9,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10;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11。”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xin)介12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译文】:过了一年,齐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孟尝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携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说:“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仅能避免死亡。现在您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垫高枕头睡大觉呀。请让我替您再凿两个洞穴。”孟尝君给冯谖五十辆车,五百斤金。往西到梁国去游说。(冯谖)对梁惠王说:“齐国把它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诸侯国来,诸侯国中首先迎接他的,就会国富兵强。”于是梁惠王把相位空出来,让原来的相做上将军,派遣使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