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时提升作业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1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时提升作业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2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时提升作业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3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时提升作业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4页
【全程复习策略】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时提升作业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卷 (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0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50分)1.(2014黄山模拟)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c.保持生态平衡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2.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3.(2014西安模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若黄雀的全部食物来自蝉和螳螂两种动物,且取食螳螂的比例占1/4,则在该食物网中,当绿色植物能量增加g千焦时,黄雀获得的能量最多增加()a.6g/125千焦b.3g/125千焦c.g/50千焦d.g/550千焦4.如图是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b.a、b、c、d之间形成一条a到d的食物链c.a、b、c、d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d.a、b、c、d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5.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b.增强后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来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d.人类减少对化学燃料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6.(2014聊城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7.(2014湖南八校联考)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类群丙的有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主要途径之一d.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8.(2014安庆模拟)下图所示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得的总能量是2851010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9.科学家测定了某地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化学燃料的增加、植被的破坏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b.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夏季下降,冬季上升c.大气中co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光合作用co2利用量的季节性差异有关d.在草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有效措施10.(能力挑战题)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的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项目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鳞翅目幼虫粪便中含有的能量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能量(j)419209.5146.6562.85a.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 047.5 j的能量b.食物中的能量只有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d.某一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其相邻的一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能够获得的能量较少二、非选择题(包括2个小题,共50分)11.(24分)(2014湘潭模拟)下图甲是某湖区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图乙是对某引进经济鱼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示成分外,还包括,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个营养级。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螺蛳全部死亡,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请写出此时鲫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2)图乙在t1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类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30条全部标记后释放,一天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鱼中,未标记的40条、标记的10条,估算该鱼类种群数量在t1时是条。(3)图乙中,在t1时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型,在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是该湖区对该鱼的。请根据第(2)小题的数据画出该鱼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实际数值)。12.(26分)(能力挑战题)(2014菏泽模拟)如图(a)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b)为其中四种鱼(甲、乙、丙、丁)的营养结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a)中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图(b)中的生物对应图(a)中的哪些成分?(用字母表示)。(2)图(a)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3)科研人员对该池塘由浮游藻类、甲和丁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食物链环节xyzgp和npgp=55.6102np=1.3102gp=176103np=6103gp=59.3106np=50.5106np/gp0.020.030.85r54.31028.8106未利用62.8%99.7%分析上表中的数据: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下图表示此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甲和丁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则甲的粪便属于(填字母)的部分,能量由甲流向丁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用序号表示)。气温逐渐降低时,若图中的保持不变,青蛙的/的值将。答案解析1.【解析】选d。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和鱼塘中所养殖的鱼类,即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注意选项中的信息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解析】选c。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无关;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少的能量;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多吃肉食(高营养级)比多吃素食(低营养级)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因此少吃肉食可减少粮食消耗;节省肉食的目的是减少粮食的消耗,而不是捐献肉食。3.【解析】选c。题中共有两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绿色植物蝉黄雀。题目中要求计算黄雀获得能量最多增加多少,则应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设黄雀增加能量x千焦,1/4来自食物链,则需消耗植物=x1/420%20%20%=(125/4)x;另外3/4来自食物链,则需消耗植物=x3/420%20%=(75/4)x;则两条食物链共消耗g=(125/4)x+(75/4)x,则x=g/50(千焦)。4.【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处于不同营养级的生物不一定位于一条食物链上,这一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量金字塔是依据单位时间内不同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绘制而成的,a、c正确。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取的能量越少,d正确。营养级是指食物网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而不是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b错误。【易错提醒】本题往往因忽视能量金字塔各层代表的是营养级而出错。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体现了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而“数量金字塔”可能出现倒置。5.【解析】选d。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参与该过程的生物是生产者,a错误;细胞呼吸或分解作用增强使空气中co2浓度增大,能促进光合作用进行,可以通过过程减少空气中的co2,b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c错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能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d正确。【方法技巧】巧记碳循环“一进三出”一进:碳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三出: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进入大气。6.【解析】选d。a曲线代表的生物24小时均放出co2,无co2的吸收,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曲线在光照条件下可吸收co2,代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c曲线有co2的净吸收,且不受光照的影响,代表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7.【解析】选d。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丁为消费者,过程可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类群丙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主要途径之一;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易错提醒】由于不能根据双向箭头准确判断碳循环过程中各部分的成分,导致不能正确分析选项。8.【解析】选d。图中“能量q”是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从图中信息可知,从生产者到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极低,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应人工补充能量;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中还有来自动物的能量;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物质的循环。9.【解析】选d。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夏季下降(因为植物生长旺盛,吸收co2多),冬季上升(因为植物少),所以b、c正确。一般而言,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措施是一方面减少co2排放,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但在草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是行不通的,因为草原比较缺水,种树不容易成活,所以d错误。【易错提醒】往往因只看植树造林是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有效措施,而忽视限制草原植被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水,即草原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10.【解析】选d。由表可知每摄入419 j能量,便有419-209.5=209.5(j)的能量被同化,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鳞翅目幼虫每同化209.5 j(即摄入419 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 047.5 j的能量;食物中的能量是419 j,用于生长的能量是62.85 j,故只有15%的能量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生物体不能利用热能进行同化作用,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能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是指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要少于低营养级,并非高营养级的每个个体的能量都要少于低营养级的个体。11.【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网中鲫鱼占有第二和第三两个营养级;某种原因导致螺蛳全部死亡,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下降,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此时鲫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为绿藻轮虫鲫鱼。(2)第一次捕获30条鱼全部标记后释放,相当于在整个种群中标记的数量为30条,在第二次捕获的鱼中,未标记的40条、标记的10条,假设该鱼整个种群的数量为x条,那么30x=10(40+10),综合上述可以解得该鱼类种群数量为150条。(3)图乙中,在t1时该鱼类种群正处于快速的增长期,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该环境的最大容纳量(k值)。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降低绿藻轮虫鲫鱼(2)150(3)增长最大容纳量(k值)12.【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意在考查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据图(a)中碳循环过程分析,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图(b)中生产者及消费者对应图(a)中d、b。(2)图(a)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3)据表中信息分析,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不同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不同。在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76103)/(59.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