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决胜】(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决胜】(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决胜】(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决胜】(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决胜2013】(广东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闯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a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个体,一条鲤鱼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解析:选a。性别、出生、年龄、死亡是个体的特征,而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等特征是个体无法体现的,只能体现于种群中。2(2012深圳高三第一次检测考试)下列选项中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信息传递b物种丰富度c年龄组成 d种间关系解析:选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种间关系是种群与种群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的范畴。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属于种群的特征。3在下面的4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解析:选d。图a所示的年龄组成中,年幼的个体占多数,年老的个体最少,预示着种群数量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属于增长型种群;图b中的三个年龄组的个体数相等,属于稳定型的年龄组成;由于这种年龄组成总会保持一定的生殖个体基数,所以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很小;而d恰好与a相反,属于衰退型。4在昆虫繁殖季节,使用特定的性引诱剂,可以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其结果与不使用性引诱剂相比,将是()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改变子代的种群密度改变子代的基因频率改变子代种群空间特征a bc d解析:选b。使用性引诱剂后,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影响种群密度。由于抗引诱剂的昆虫不被诱杀,导致子代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5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b。从题目中的预测数据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人口为增长型,瑞典人口为稳定型,而德国人口为衰退型。这主要是由种群的年龄组成决定的。6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如图表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解析:选c。值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若1,则种群数量不变;1,种群数量增加。在bc年间,前一段时间种群数量下降(1对应的时间段)。7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年份种群数量捕捉标志数第二次重捕数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200650200780200880801620098080820108080102011808013那么2006年2011年该鸟类种群的生长曲线是()解析:选c。设每年种群数量为n,捕捉标志数为x,第二次重捕数为y,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为z,则根据公式nxyz,计算出20082011年种群数量分别为n08400只,n09800只,n10640只,n11492只。根据计算出的数量描点画图即可。8分析图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进行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是d时期bcd段种群数量仍在增长cb时期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种群数量在k/2左右d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解析:选c。c时期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9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总数解析:选c。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二、双项选择题10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其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点表示种群的增加量最大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解析:选ac。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从o点到d点,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进行捕捞后使种群数量维持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11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解析:选b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当达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值,即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故b项错误。当种群自身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影响种群的增长,故c项正确。在种群的“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是逐步降低,是先升高后降低,故d项错误。12生态学家高斯(gause)在0.5 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5 d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对此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受到培养液容量的限制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是375c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变形虫,k值也是375d重复此实验,k值一定不同解析:选cd。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达到k值,故a、b两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若重复此实验,由于时间、培养条件的不同,k值有可能不同,d项不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变形虫,由于变形虫与大草履虫对生活资源的要求不同,其k值一定不同,所以c项是不正确的。三、非选择题13如图甲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图乙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_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_年。(2)人口也可以当做一个种群来看待。但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当做一个种群,请根据种群的概念,分析其原因_。(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_,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_。(4)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之前进行,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1)增长1982(2)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3)食物充足,天敌较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0(4)bc(5)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出“j”型增长曲线)14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主要是由_和_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20072008200920102011a10.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4)上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为_。答案:(1)样方法s0(2)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物种(3)c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4)20015根据所给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和用具:酵母菌母液、蒸馏水、无菌水、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1 mol/l硫酸溶液、烧杯、试管、滴管、量杯、漏斗、1 ml刻度吸管、标签、玻璃棒、酒精灯、ph试纸、天平、计数板、恒温箱、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等。探究思路:(1)设计对照实验。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液/ml温度/ a100.128b100.15c100.128(2)实验操作:培养液的配制灭菌接种培养计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问题探讨: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用显微镜定期检测酵母菌数目,结果仅a管中第3天开始个体数目迅速增加,第5天开始a管中个体数目达到最大,实验至第6天结束。请将a、b、c三组预期结果的趋势图绘制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a组培养的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最终是否呈“s”型?为什么?解析:a组温度适宜、营养充分,酵母菌种群增长依次经历调整期、快速增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b组温度太低,虽然营养充分,但酵母菌难以增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