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林业发展.doc_第1页
辽宁省林业发展.doc_第2页
辽宁省林业发展.doc_第3页
辽宁省林业发展.doc_第4页
辽宁省林业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辽 宁 省 林 业 厅二0 0六年三月25目 录一、“十五”发展回顾1(一)“十五”规划执行情况1(二)主要成就1 (三)基本经验4(四)存在的主要问题5二、面临形势及对林业需求7 (一)面临形势7 (二)需求分析7三、“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的总体思路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8(三)“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目标9四、总体布局与区域建设重点11(一)辽东地区11(二)辽中南地区11(三)辽西北地区12五、主要建设任务和改革重点12(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12(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16(三)新农村林业建设19(四)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19(五)支撑保障体系建设20 (六)林业改革重点22六、主要措施23(一)进一步完善林业政策,加大林业改革力度23(二)增强投入,努力拓宽和规范林业建设的筹资渠道23(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推动林业建设24 (四)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林24一、“十五”发展回顾“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了林业建设力度,辽宁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十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五”期间,全省林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完成。到2005年底,全省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55.22万公顷,比“九五”增长53.3%,其中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面积109.56万公顷,比“九五”增长196.3%;林业产业累计实现产值957亿元,比“九五”增长103.6%。全省累计完成木材产量715万立方米,比“九五”期间减少18.8%,减少森林采伐限额813万立方米。林业投资有较大幅度增加。5年间省以上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18.4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1.5倍。林业专项贴息完成2.8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2.27亿元,是“九五”期间的5.28倍。实际利用外资1813万美元。(二)主要成就1、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实施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标志着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开始进入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新时期。在每年降低木材消耗200多万立方米的基础上,以东部为主的176.7万公顷天然林和重点公益林,实施国家和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快了全省造林绿化步伐。到2005年末,以中西部为重点的退耕还林工程已完成造林81万公顷,其中退耕地还林23.7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57.3万公顷。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三北、沿海、平原),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防护林网络体系。“三北”防护林累计完成工程造林17.2万公顷,营造沿海防护林7.7万公顷,中部平原地区的4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了国家平原绿化建设标准,平原绿化率由4.4%上升到11.4%。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为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发挥良好作用。全省已批建林业系统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包括湿地)保护区73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23处,市级24处,县级21处),总面积达145.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8%;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种类增加了8种,新命名的物种2种,全省每年大约有800万只候鸟在湿地上栖息和繁殖。全民义务植树和“绿化辽宁”活动,已经成为推进辽宁林业建设重要的社会基础。5年来全省义务植树5.2亿株,参加人数达8800万人次。全省绿色通道(公路、铁路)建设成效显著,已绿化达标的总里程为29824.8公里,占可绿化地段的81.2%。2、林业产业建设稳定发展林业主导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林木培育、经济林、种苗花卉、森林食品采集培育、林产品加工、林下资源开发、野生动物驯养和森林旅游等八大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山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特别是森林旅游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目前,全省已有森林公园54处(国家级24处),森林旅游经营面积达24万公顷。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全省林业产业结构逐步趋于优化,较“九五”时期,一产业降低了20%,二产业提高了16%,三产业增长了4%;林木培育、经济林、林产品加工、林下资源开发和森林旅游业等优势产业产值,占全省同期林业总产值的82%。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加快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基地总面积达到38.7万公顷。实现了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了我省速生林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林业利用外资稳定发展。全省林业实际利用外资1813万美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1464万美元,实施贫困地区林业发展和林业持续发展项目建设,共营造速生林、经济林3.6万公顷;中德合作辽宁朝阳生态造林项目利用德国政府赠款349万美元,封山、造林1.8万公顷。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措施明显加强林业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省共完成43项林业科技成果,其中获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35项,并形成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林木种苗建设得到加强。到2005年底,全省共有苗圃9864个;林木良种基地76处,采种基地18处,全面完成了省内供种苗任务,并向省外调剂种苗50亿株。基地供种率达到50%,良种使用率达到35%,林木种子受检率达到60%,级苗供应率达到65%。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得到巩固。全省已建林业工作站1085个,完成了1个市级、22个县级标准化林业站建设工作。现有市、县级林业技术推广站83个,拥有技术推广人员673名;实施国家、省级重点林业技术推广项目15项。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显著提高。全省建成215支专业森林消防队,完善了国家与省林火卫星监测系统联网,并在8个林业重点市建立了林火电视远程监控系统,森林火灾的受害率始终低于国家控制标准,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取得重要突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每年成灾率控制在7以下,防治率达到75%以上,其中生物防治率达到30%以上;监测覆盖率达到85%以上。建立测报点55处,其中44处晋升为国家级测报点;产地检疫率达到90%以上;建立了43处省级检疫隔离实种苗圃,其中15处被国家评为无检疫对象苗圃,基本做到了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持续控灾。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修订了辽宁省实施森林法办法,出台了辽宁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的有关配套制度,地方性法规建设更加完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7次严打专项斗争13次专项治理活动,各类森林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林业案件查处率不断提高。林业信息网络和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顺利开展。全面启动了辽宁林业信息化建设,实施了厅直行政事业单位局域网建设和全省林业网络系统硬件搭建,完成了厅党政内网网站建设和办公自动化OA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建成了全省林业视频系统和林业公安指挥系统。森林生态监测技术和组织管理取得了较大进步,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基础数据资料体系。(三)基本经验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辽宁省情的林业建设道路,积累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林业的基本经验。1、强化政府主导,完善管理制度。“十五”期间,全省继续强化各级政府林业发展任期目标责任制,省政府把植树造林作为考核各市政府工作的一项硬指标,将林业发展业绩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规范林业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稽查审计,强化调控措施,实现了林业建设资金的安全运行。并切实加强造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完善检查验收制度,建立了造林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全省造林质量逐年提高。2、突出建设重点,用大工程带动林业大发展。以国家林业建设工程为重点,突出造林倍增计划的落实,强化造林绿化速度和质量,大力开展工程造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使全省造林株数和面积成倍增长;实施“自费”天然林保护建设工程,突出森林资源管护,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生态公益林实施重点保护,全面压缩采伐指标,使全省林业建设总体水平得到极大提高。3、拓宽资金渠道,增加林业投入。各地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林业建设资金。五年全省林业建设资金投入78.7亿元,其中国家和省分别投入33.6亿元、6.6亿元,引进外资1.5亿元。各市县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已经形成了促进林业快速发展的投入新机制。4、深化林业改革,增强发展动力。积极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和综合执法试点等各项林业改革,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连其利”的目标,促进林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意见,推动私营企业、个体大户等参与承包造林,为我省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全省造林大户达到15万户,全省各类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占全省造林总面积的84以上,同比增长了13个百分点。5、依靠科技支撑,坚持依法治林。以科技为先导,促进科技与林业建设相结合,加快发展名特新优经济林,调整树种林种结构及产业结构。全面加强对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的管护,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全省林业管理走上了依法治林轨道,为林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五年来,辽宁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但是,林业发展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善林业生态的总体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些问题仍然比较突出。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全省有林地面积46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1.8%,居全国第11位;林分面积仅为 322.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2.1,居全国第15位,尚有111.2万公顷荒山荒地亟待绿化。二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辽东地区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全省总量的50和75,而辽西4市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仅为全省的 15.5和 12.2。三是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油松、落叶松、杨树、刺槐四大树种占全省人工林总面积的88、总蓄积的94。2、森林经营工作比较薄弱,森林整体质量不高。由于受历史因素的长期影响,森林经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严重影响森林整体质量的提高,低产、低效林分30%以上。据第四次全省森林资源清查,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54.2立方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59.8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9立方米。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全省人工林的快速发展,中幼林抚育和人工纯林改造任务越来越艰巨。3、木材供需矛盾加剧,林业产业结构仍需加快调整步伐。由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加上连续调减木材采伐限额,全省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目前每年木材消耗缺口在50%以上。林业产业、产品结构还要进一步加快调整步伐,二、三产业发育迟缓,初级产品比重较大;森林旅游、食品和药材等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化服务比较薄弱,特别是森林资源评估等社会中介组织发育滞后,严重阻碍了木材培育业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4、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多年来,各级政府对林业基础设施投入欠帐较多,林业科技推广、资源监测和林业种苗设施建设远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科技、信息等服务手段仍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林业有害生物长效控灾体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林业基础设施对全省林业两大体系建设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5、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根本消除。由于辽宁林业发展仍然处在整体转型时期,林业改革还没有突破攻坚阶段,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过多使用行政手段的问题;国有林场改革缓慢、适应分类经营原则的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不快等诸多问题,造成林地使用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难以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流转,制约了林业的进一步发展。二、面临形势及对林业的需求(一)面临形势中国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为国家林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林业建设艰巨的历史使命。目前辽宁林业生态建设同样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林业建设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必须加快全省林业跨越式发展步伐,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二)需求分析1、全省生态建设的迫切需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加剧、野生动植物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不断恶化的生态状况,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辽宁林业的重要历史任务。2、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实现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林业建设的分区发展战略,要重点突出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辽东地区生态保护建设、辽中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区域林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全省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服务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要着力加强辽西北地区生态治理为主的重点工程建设,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辽西北开发奠定生态建设基础。3、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林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将呈明显增势。特别是随着城乡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对林业的需求已经呈现明显的多样化趋势。辽宁林业在突出生态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人工用材林,优化林产品结构,增加木材及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努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人居生态、森林休闲和绿色产品等各种需求。4、主要林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十一五”及未来10年,全省年苗木需求量将保持在10亿株左右,林木种子年需求量将保持在150万公斤左右。木材及林产品需求量仍将稳步上升,到2010年全省木材年需求量为1000万立方米,经济林产品年需求量约为200万吨,其他林产品的需求总量也将有一定的增加。从全省木材和林产品生产供给的实际情况看,除少数经济林产品供大于求外,多数林产品供求存在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特别是森林旅游、优质经济林产品和森林食品等市场需求将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三、“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的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及辽宁省实施意见的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及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打好相持阶段林业发展攻坚战,坚持生态立省,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以大工程促进林业大发展,深化林业改革,创新营造林机制,加强资源管理,发展林业产业,实现质量强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和依法治林,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完善林业政策法规体系,扩大林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辽宁林业的现代化水平。(二)基本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三大效益兼顾原则。把林业建设同全省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2、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区突破,突出抓好国家及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3、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努力增加森林资源,切实加强资源保护,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4、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的原则。切实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林业产业整体运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迅速提高科技对林业建设的贡献率。6、坚持依法治林的原则。不断完善林业地方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7、坚持全社会办林业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林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三)“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目标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是林业大规模建设阶段,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实现森林资源较大幅度的增长。20112020年是调整阶段,重点促进森林质量效益的发展,实现森林资源数量稳定增长、质量明显提升、结构趋向优化。20212050年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阶段,基本实现结构良性循环发展,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1、近期(2006-2010年)规划目标继续全面停止天然林(公益林)商业性采伐和禁止天然湿地商业性开发,加强生态公益林和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使天然林、天然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加快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沙化耕地和过度开垦的土地还林(草),重点河流以及遭受严重风沙危害地区的治理初见成效。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37%,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2.3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平均年生长量提高到3.0立方米。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8。林业产业年产值达到580亿元,年均增长14.8%。规划完成造林面积100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护)林面积100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及低效低产林改造面积100万公顷。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0,无公害防治率提高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88%以上,种苗产地检验检疫率达到98%以上。24个重点火险县区基本实现“四网二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022公里。林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8%,基地供种率达到90%,良种使用率达到60%,级苗供应率达到98%,种子受检率达到93%。完成省、市、县三级林业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及林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2、中期(2011-2020年)规划目标加强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改善森林质量,加强保护和恢复天然林资源,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数量稳定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39%,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2.8亿立方米;林业产业年产值实现700亿元。基本完成以辽西北地区为重点的生态脆弱区治理建设,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规划完成造林面积50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护)林面积150万公顷;完成中幼龄林抚育及低质低产林改造面积50万公顷。基本农田全部达到网格化;建成以基干林带为主体框架的带、片、网、点综合防护体系。建成森林资源和林业生态监测与评价体系,实现森林资源与林业生态信息的动态管理,全面实现林业数字化林业。3、远期(2021-2050年)规划目标实现国土全面绿化,建成以主要江河山脉为主体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营造林工作重点从以植树造林为主转到以森林经营管理为主,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森林结构,加强森林管护。规划有林地面积达到610万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2%;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达到80%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5亿立方米,基本实现林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开始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四、总体布局与区域建设重点在总体布局上,将全省林业建设划分为三大区域,即辽东生态保护核心区,辽中南防护林体系和城镇绿化建设集中区,辽西北生态建设重点区,进而构建新时期辽宁林业发展的新格局。(一)辽东地区区域范围:包括抚顺、本溪、丹东全境,铁岭、鞍山、辽阳等市的山区丘陵区域21个县(市)区(有林业用地的其他市辖区仅计算面积,下同),为天然林保护和水源涵养林建设的核心区。全区面积580.7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350.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99万公顷,蓄积14246.7万立方米,分别占全省的64.4%和76.8%。森林覆盖率51.5%。宜林荒山面积13万公顷,占全省的11.7%。建设重点:依托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公益林)商业性采伐,保护好现有植被,以生态保护和提高林分质量为主,大力封山育林,调整针阔结构,诱导混交林的形成,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发展异龄针阔混交林,大力治理坡耕地、蚕场和参园,以控制水土流失。同时,实施果材林富民工程,积极发展工业原料林;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适度开发林下资源,积极培育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采集及人工栽培、野生动物驯养等林业特色产业;切实搞好林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特有的森林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辽中南地区区域范围:包括盘锦、大连市、沈阳、辽阳、鞍山、营口等市的平原和沿海地区的28个县(市)区,为防护林体系和城镇绿化建设的集中区。全区面积338.9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64.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49.6万公顷,蓄积1245.2万立方米,分别占全省的10.7%和6.7%。森林覆盖率14.6%。宜林荒山面积6.8万公顷,占全省的6.1%。建设重点:以生态建设升位为重点,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加快隙地造林、城市绿化和村屯绿化,加强湿地保护,提高绿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建立起以沿海防护林为主体的综合防护网络。形成以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森林建设体系,提高城市绿化档次,提升城市生态品位,为城市建设提供绿色保障。同时,充分利用辽河平原及中部城市群的优势,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和名特优新种苗花卉基地;重点发展木质品加工业,建设全省最大的木材生产加工基地;加快生态旅游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进一步提升辽宁森林旅游业发展水平。(三)辽西北地区区域范围:包括朝阳、锦州、葫芦岛、阜新市全境,铁岭、沈阳等市的低山丘陵区共25个县(市)区,为增加植被和加快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全区面积561.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1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15.5万公顷,蓄积3054.5万立方米,分别占全省森林面积和蓄积的24.9%和16.5%。森林覆盖率20.6%,宜林荒山面积91.4万公顷(含宜林沙荒面积6.6万公顷),占全省的82.2%。建设重点:以保护和加快增加植被为重点,实行封、飞、造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和沙化、荒漠化土地治理工程,努力增加植被,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要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植树种草与沙区开发相结合,在垦殖区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同时,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加快林纸一体化建设;重点发展核桃、山杏、大扁杏、沙棘等特色经济林基地和名特优新种苗花卉基地;在风沙危害较严重的区域,鼓励发展林草结合产业。五、主要建设任务和改革重点(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省林业生态建设以国家和省规划的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为主,并在建设中按照全省总体布局进一步突出区域重点。1、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全省区划界定的公益林面积320.2万公顷,其中国家公益林229.0万公顷,地方公益林91.2万公顷。以国家公益林为重点工程区,其中东部山区的9县(市)为重点县。主攻方向:在全省范围内继续执行天然公益林禁止商业性采伐的政策。并在完成全省公益林三个保护等级具体界定工作的基础上,对辽东现有天然次生林要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通过生态疏伐、补植、适当抚育和有效管护等措施,积极诱导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分质量和次生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效益。辽西地区公益林以封禁管护为主,实行更加严格的保护性措施,促进对辽西地区乡土树种开发研究和实现可持续经营。规划任务:封育管护重点公益林100万公顷,中幼龄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53.3万公顷。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范围:包括沈阳、大连、鞍山、本溪、锦州、阜新、丹东、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等11市的31个县(市)区。主攻方向:以辽西北地区为重点工程区,集中治理科尔沁沙地南缘严重沙化耕地,西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沙化、坡耕地,东南部山区25以上陡坡耕地。规划任务:工程造林48.9万公顷,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22.2万公顷,荒山(含沙荒)造林26.7万公顷。3、“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建设范围:包括55个县(市、区),面积为11.1万平方公里,工程建设区覆盖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8%。主攻方向:切实保护现有林草植被,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培育以人工森林植物群落为主体的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三北”防护林体系。规划任务:工程造林1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0万公顷,封山育林3.7万公顷,飞播造林2.3万公顷。同时,抚育改造14万公顷。4、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设范围:包括丹东、大连、营口、鞍山、盘锦、锦州和葫芦岛等7市的20个县(市)区。主攻方向:大力提高和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平,沙质和基岩海岸丘陵区通过沿海基干林带的巩固、完善和提高,进一步调整林种结构,增加防护林比重;泥质海岸平原区结合海堤、河渠、道路等基建工程,建设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加快沿海基干林带逐步合拢。规划任务:工程造林44.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4.6万公顷,封山育林29.5万公顷。同时,低效林改造13.5万公顷,抚育改造14.3万公顷。5、辽西北沙漠化土地治理工程建设范围:包括沈阳、鞍山、锦州、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等7市20县(市)区。共分辽蒙边界阻沙林带、封山(沙)育林育草、樟子松固沙林衰退治理、林草畜一体化建设、饲料林建设等5个子项目。主攻方向:以沙漠化治理为重点,开展重点区位生态恢复、现有植被经营保护、沙漠化土地治理建设。努力恢复工程区植被,扩大绿化面积,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促进林草畜一体化,发展林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规划任务:营造防风固沙林4.1万公顷,水土保持林2万公顷,经济林基地2万公顷,飞播1万公顷,新封山(沙)育林育草13.1万公顷,灌木饲料林1.3万公顷,人工草场3万公顷,樟子松人工林病虫害综合控制11.1万公顷等。6、辽中南平原区重点村镇(乡)绿化示范工程建设范围:包括沈阳、大连、鞍山、辽阳、营口、盘锦、铁岭等7市的32个县(市)区。主攻方向:结合国家平原绿化二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护村林带、行道树、庭院绿化、村屯隙地绿化、休闲绿色景点广场、农田防护林网、速生丰产林、河岸林、农林复合经营、经济林、苗木基地建设,率先实现村、路、水、林、田一体化。规划任务:建设生态防护型村屯850个,经济增效型村屯500个,景观美化型村屯150个。7、辽东地区果材林富民工程建设范围: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铁岭等5市的14个县(市)区。主攻方向:通过对红松、板栗、榛子、核桃楸等具有果材兼用特性的树种,采取嫁接改培、垦复、抚育等科学技术管理手段,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实现果材兼用和高产、优质、高效,达到兴林富民的目的。规划任务:建设果材林22.7万公顷,其中新植果材林9万公顷,改培果材林13.7万公顷;建立育苗基地57.3公顷,良种采穗园533.3公顷。8、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建设范围:全省需要保护的濒危物种栖息地、繁殖地和天然生长地及典型生态系统。主攻方向:重点解决野生动植物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湿地保护管理,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科研监测体系、管理体系和宣教体系,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强化保护区的规范性管理。规划任务:全省再晋升森林、湿地、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保护区10个,新建各级保护区18个,使林业系统保护区面积达到174.8万公顷。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172个,其中省级24个,市级53个,县级95个,基本覆盖全省主要野生动物活动区域和候鸟分布区,监测野生物种达到100%。9、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范围:对全省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加强对自然湿地的保护监管,努力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主攻方向:加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强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污染控制,通过采取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退耕(养、牧)还湿(泽、滩)、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等措施,逐步恢复重要湿地,基本遏制和初步扭转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规划任务:加快双台河口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建设步伐,规划新建和晋升国家级和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4处,其中国家级4处,国家级和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别达到5个和10个。全省林业系统湿地保护区面积达到138.2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保护面积69.1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9.7%;恢复天然湿地面积8.2万公顷。(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全省林业产业实施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根据区位比较优势,促进形成一批集约经营的资源培育基地和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实现林业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经济规模效益,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1、商品林基地建设建设重点区域:全省除盘锦市以外其他13市的35个县(市)区。主攻方向:主要营造工业原料林,重点建设以板栗、核桃、榛子、沙棘、大扁杏、山杏、大枣等经济林基地和果材兼用林高效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发展无公害、绿色果品,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期末规划完成营造速生丰产林及工业原料林17万公顷,蓄积量增加到5100万立方米;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年产值达到52亿元。建设经济林标准示范园66.7万公顷,年产干鲜果350万吨,经济林产值85亿元。2、林木种苗花卉基地建设建设重点区域:苏家屯、于洪、辽中、金州、庄河、普兰店、甘井子、旅顺口、瓦房店、海城、清原、桓仁、东港、凤城、振安、凌海、大石桥、阜蒙、辽阳、灯塔、铁岭、凌源等22个县(市)区。主攻方向:实施林木种苗重点建设项目,加快辽宁靠山林业苗木花卉生产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牵动全省苗木花卉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期末规划全省种苗花卉基地达到5.7万公顷,年产苗木30亿株、鲜切花20亿支、盆花5亿盆。种苗花卉业实现年产值53亿元。3、林下开发基地建设建设重点区域:岫岩、抚顺、清原、新宾、本溪、桓仁、凤城、宽甸、西丰等9个县(市)。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名优特色产品,形成基地规模优势,发展精深加工,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期末规划全省发展中药材基地10万公顷,年发展食用菌2.5亿盘,山野菜年采收量10万吨,山野菜归圃栽植0.4万公顷,林蛙年放养量60亿只,鹿9万头,其它养殖6000万只(头),实现年产值170亿元。4、林产品加工业基地建设建设重点区域: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阜新、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等11个市。主攻方向:以培育名牌产品为切入点,积极发展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林业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和国际化迈进,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林业加工产业集群。期末规划全省林产品精深加工业达到年产值185亿元。并将重点培育和扶持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林业产业骨干企业10户;建设和规范年交易额超5000万元的区域性林产品市场5处。5、森林旅游基地建设建设重点区域:包括东陵、庄河、长海、普兰店、岫岩、新宾、本溪、桓仁、凤城、宽甸、东港、振安、北宁、阜蒙、西丰、朝阳、盘山等17个县(市)区。主攻方向:以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打造辽宁森林旅游品牌路线,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重点开发独具特色的森林景区及景点,大力开发森林旅游产品,着力提高服务质量,搞好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期末规划全省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70处,各类森林旅游景区1040个,森林旅游经营总面积达到41.3万公顷,森林旅游业年产值实现30亿元。6、林木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建设重点区域:海城、岫岩、新宾、清原、抚顺、本溪、桓仁、宽甸、凤城、盖州、辽阳、灯塔、西丰、开原、昌图、铁岭、新民、法库、康平、庄河、瓦房店、普兰店、黑山、凌海、义县、阜新、彰武、阜新市五区、阜矿林场、北票、朝阳、建平、凌源、喀左、龙城、双塔、建昌、连山、兴城、绥中等44个县(市、区、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辽宁西北和东南部地区沙化和荒漠化严重的耕地、未利用地以及无立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等大量边缘性土地资源,大力开发刺槐、麻栎、沙棘、紫穗槐、柠条、小叶锦鸡儿、胡枝子、榛子、文冠果等乡土树种,重点建设阜新市刺槐和沙棘木质能源林示范基地、朝阳市文冠果油料能源林示范基地以及岫岩县麻栎木质能源林示范基地。期末规划全省发展能源林基地33万公顷,其中新造林木生物质能源林20万公顷(含新造油料能源林基地3.3万公顷),改造13万公顷。(三)新农村林业建设“十一五”期间,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发展的思路和任务是,密切结合当前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城市化步伐的新阶段,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契机,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全面提升林业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能力,通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建设巩固的绿色生态屏障,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人口充分就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一是结合辽西北沙漠化治理工程、辽东地区果材富民工程以及林业产业六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林业富民行动。二是结合辽中南平原区重点村镇(乡)绿化示范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退耕还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绿色家园行动。三是结合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林业实用技术推广、林木种苗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林业科技振兴行动。同时,结合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和木材采伐限额制度改革,采取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负担、规范流转、综合配套等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进一步解放林业生产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林业建设要以县为单位、以村屯为基础、以农户为单元,将新农村林业发展纳入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按照农民自愿、政府扶持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林业富民行动、绿色家园行动和林业科技振兴行动,重点抓好平原绿化美化示范村和山区自然生态示范村建设。(四)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经营、持续利用和积极发展的方针,促进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为主转变,并依据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规程。1、强化森林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完善森林采伐管理体系,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一是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起规范的“伐前设计伐前审批全程监督伐后验收”的森林采伐管理流程。二是强化监督体系,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省、市、县三级监督检查体系。2、加强中幼龄林抚育。重点强化人工中、幼龄商品林的抚育;加大全省幼龄林的透光抚育;推进中龄商品林的生长抚育。规划完成中幼龄林抚育面积40万公顷,重点解决全省幼龄林及世行项目林、红松果材兼用林的抚育欠帐。3、积极推进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要积极调整全省农田防护林林龄结构,改换更新品种,更新老残、低效农田防护林带,不断提升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平,提高农田防护林的“三大效益”。4、加快低产、低效林改造。要积极推进全省低产商品林改造,按公益林的不同保护等级,科学有序地开展部分低效林改造。基本完成全省低产商品林和公益林中一般保护地区内低效林的改造。(五)支撑保障体系建设1、强化森防体系建设(1)森林防火。实施森林防火预警预报系统建设项目,包括森林防火远程监控、森林防火专业扑火队建设、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等4个子项目,加强和提高全省森林防火预防和扑救监测能力,有效遏制人为森林火灾的发生。(2)森林公安。加强对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完善森林公安指挥系统建设,建立全省森林公安信息网,着力完成重点林区森林公安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加强以“三情、四网、两个管理”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森林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灾治理项目,加快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省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治和管理水平。2、实施科教兴林战略(1)围绕林业建设重点,加强科技攻关。重点在荒漠化治理和速生林、经济林树种选育以及林地经济开发中,引进国内外优良树种,研究乡土树种经济开发技术,率先突破松毛虫、栗山天牛和杨树病虫害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迅速提高辽宁林业科技的整体水平。(2)完善项目质量技术监督机制和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应用适用的林业新技术、新成果,提高工程建设的良种壮苗率和技术推广覆盖面,大幅度增加工程科技示范林面积。加强县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强化基层林业站科技推广职能。调动林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各级学会、协会参与科技推广的积极性,扶持发展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专业服务组织,形成新型林业科技推广网络。(3)加强林业教育和培训,实施人才兴林战略。重点强化林业行业培训,加快林职院培训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林业行业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针对重点课题选派科技人员到国家科技单位和大学进修、深造,加强合作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逐步建立起与现代林业相适应的教育培训机制,为全省林业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1)稳步推进林木种苗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施林木种苗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林木采种基地、林木良种基地、容器育苗、种质资源普查与开发利用、树木引种驯化、林木良种推广、中心苗圃建设、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子项目,努力满足林业建设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2)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深化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林业站设施建设,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站管理体系,保证各项林业工作在基层的全面落实。完成20个林业站建设重点县工作,达到机构稳定、队伍整齐、基础设施完备、办公档案管理微机化的标准。完善分级培训制度,搞好林业站站长和主要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3)加强森林资源和林业生态综合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加快省、市、县三级林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建成林业政务信息处理子系统、资源林政信息监测管理子系统、森林防火信息监测管理子系统、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监测管理子系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监测管理子系统、造林绿化信息管理子系统,强化重点公益林资源监测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加快森林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步伐,促进林业建设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网络化和手段现代化。4、加快林业对外开放营造更加开放的林业国际合作环境,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