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们的教育方针.doc_第1页
试析我们的教育方针.doc_第2页
试析我们的教育方针.doc_第3页
试析我们的教育方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析我们的教育方针试析我们的教育方针一个国家能否强大,是否具有发展后劲,教育至关重要。教育的关键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方针问题,这应该是决定一切的问题,也就是说,国家搞教育、对教育进行投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国家通过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纵观建立新中国几十年来的教育实际,我觉得我们的教育方针似乎是时而务实,时而务虚,时而明朗,时而模糊。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方针,前三十年算是比较务实的,而后三十年则可以说是接近务虚。一、建国初的教育方针务实共和国建立的前三十年里,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教育一直按照毛泽东的教育理论在变革,在实践。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的教育方针有三个关键词:觉悟、文化、劳动者,其中最重要的词是劳动者。毛泽东一直强调“劳工神圣”,把教育的落着点放在培养一名“劳动者”上面,“觉悟”、“文化”是对“劳动者”的一种修饰,或者说是培养“劳动者”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必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先决条件,否则,你即使有文化、也能干,但骨子里没有或缺乏社会主义的觉悟,有的只是封建、资本主义的文化和思想,最终又能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事实上,人之所以成为人,而不是动物或畜生(尽管从生物的角度讲人属于动物,但我这里还是把人与动物分为两个类),就是因为人一直在不断地进化,这种进化不单纯是竞争能力的进化,还包括思想境界的进化,尤其是当人进化到了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区别的时候,这种思想境界的进化尤为重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既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我们就必须拥有社会主义的教育者,或者说要把教育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否则,我们的受教育者总是受封建、资本主义文化的熏陶,又怎么能够被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呢?自然地,在社会主义的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自然地,学生应该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师生应该接触农民和城市工人,接触工业和农业”,必须坚定地走与工农兵相结合、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不然,学生毕业,用处不大”。因此,毛泽东将我们的教育方针圈定为要培养社会主义的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和科技手段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这是实实在在的,是从国家利益高度出发的,是务实的、具体的、目的性鲜明的教育方针,并且具有一整套理论和策略来保证。这个教育方针执行了很长时间,为建国三十年来的共和国培养了大量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其中也包括大量从事尖端(国防)科研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国家的成果(两弹一星等)、国家的国际地位就是最好的证明。二、开放后的教育方针务虚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毛泽东教育理论受到质疑,社会主义理论也被修正,尽管我们的教育方针里还提社会主义,还提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但“劳动者”这一关键词被替换为“建设者”,特别是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注)后,我们的教育方针就变得更加虚起来了。首先,“劳动者”被替换为“建设者”,就是最大的由实变虚。劳动者,是指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在毛泽东时代,劳动是光荣的,是神圣的,爱劳动成为了一种风尚,劳动者处处都受到尊重,尤其是体力劳动者,学生、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都要向体力劳动者看齐,要接受劳工的再教育。而压迫、剥削的行为和思想是可耻的,是人人都可以嘲弄的,剥削者是被批判的,被打到的。一句话,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并且为了消除古老中国的那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错误观念,还有意地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体力劳动者”的地位。建设者,是指对工程、事业等进行建设的人。这个概念比较宽泛,比劳动者的范畴要广,自然也包括了劳动者,但同时也包括了剥削者。最关键的是“建设者”这个概念里还隐含着“等级”观念,体力劳动者自然地处于最低等,剥削者又上升到了最高等。现在,谁要是说“体力劳动者最光荣”那只能被当作笑话,或者被当成神经病。我们的教育方针里“劳动者”被替换为“建设者”,我们培养的对象已经不会像“劳动者”概念中所隐含的通过劳动来纯净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境界,不再把劳动视为光荣、神圣的事情了,而是把劳动看得比较低贱,崇尚“劳心治人”,崇尚功名利禄,崇尚投机取巧,甚至崇尚剥削。一句话,崇尚务虚。其次,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中的三句话似乎也没有一句能够真正落到“国家利益”的实处。邓小平尽管也算一代伟人,但要说他有理论,我一直不敢恭维。他是一个典型的跟着感觉走的人,如果说有邓论,也只是他的一些讲话或者一些感性口号的堆集,比如他提出的“三个面向”被“精英”们一直奉为我国的教育方针,就是一个典型的感性口号的例子。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精英”们把他种种缺失前提条件的朴素口号奉若“神明”,实在也是国家的悲哀。对“三个面向”进行分析,我总觉得,这三句话中似乎没有一句能够真正落到“国家利益”的实处。尽管“面向现代化”摆在第一句,但改革开放后,怀疑一切使国人缺失了信仰,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变得越来越空洞,越来越虚假,教育方针里缺少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要的前提条件,缺失了劳动光荣和艰苦奋斗神圣的含义,使得受教育者向往的往往不是国家的现代化而是个人生活的现代化,追求的不是国家的最大利益而是个人的最大“好处”。第二句“面向世界”,本身就与“国家利益”不搭界,加之,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价值观的趁虚而入,“面向世界”就变成了走向世界,变成了用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念来衡量人生的价值。结果,国家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培养的人才,大部分是走出国门就一去不复返了,而回来的“精英”一般也不是顶尖人才,国家人才的流失实在是太厉害了,也实在令真正的爱国教育者痛心。对比一下建国初的“归国潮”与改革开放后到如今越来越厉害的“出国潮”、“移民潮”,这种痛心就更是无以复加。第三句“面向未来”可能是最虚的。对于缺乏信仰的人,连眼前都顾不上,哪还管得了什么未来呢?现实中把子孙后代的资源掏尽、只留下污染、留下种种问题的事例比比皆是。跟毛泽东的教育方针相比,“三个面向”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缺乏理论和策略支撑,目的性不强,似乎是姓“社”姓“资”都无所谓,思想境界高低也无所谓。因而,在这种口号下培养出来的人,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恶性竞争,为了私利可以忽视国家利益甚至背叛国家利益,为了安逸舒适可以不劳动、不奋斗而选择寄生虫式的生活。至此,面对改革开放后几十年来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面对大部分国民子弟“陪太子读书”的“精英”教育机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究竟是在为自己的国家培养精英,还是在为别的国家造就尖端人才?我们的教育还要不要讲“国家利益”?我们的“精英”教育还有没有必要再这样继续下去?【注】改革开放后教育方针的表述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年10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